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选择题1.“(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2.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权。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3.宋时,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的现象较为普遍。据此可知,宋朝()A.家族门第观念消失B.国家对社会控制实现了民主化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具有鲜明的近世平民社会特征4.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5.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A.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B.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C.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D.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6.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 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7.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8.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9.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遗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10.《梦粱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A.战国B.汉代C.唐代 D.宋代11.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跻身士大夫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12.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记述出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南宋】吴自牧《梦梁录》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二、综合题13.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史》材料三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江南根底。——南宋《陆游集》(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南方经济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2)依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出现的变化趋势。(3)根据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选择题1.“(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C[材料说明“(宋政府)南渡后”,江浙经济高度发达,实质上说明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C项正确;A、B、D三项只是表面现象,故排除。]2.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权。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C[“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说明题干所述的变化是因为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这可以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故选C项。A、B两项均与史实不符,D项无法体现。]3.宋时,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的现象较为普遍。据此可知,宋朝()A.家族门第观念消失B.国家对社会控制实现了民主化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具有鲜明的近世平民社会特征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门第观念削弱,社会阶层流动加速,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比以前松弛,带有鲜明的近世平民社会特征,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A[宋代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了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故选A项。青花瓷和釉里红出现在元代,故B项错误;宋瓷质地坚硬不吸水,故C项错误;景德镇瓷器工艺在元代领先,故D项错误。]5.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A.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B.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C.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D.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B[材料说明唐朝时饮茶习俗风靡全国,推动茶业种植面积扩大,宋时茶业交易频繁,使政府征收茶税需要纸币交子作为交易媒介,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6.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 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B[根据材料“宋神宗时”“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这说明当时经济政策相对宽松,故选B项。A、C、D三项由材料信息无法体现。]7.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A[题干材料反映了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故选A项。B项发生于南宋,C、D两项没有事实依据。]8.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B[宋朝土地兼并严重,但题干中无法反映,排除A项;题干说明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故选B项;宋朝社会矛盾较为尖锐,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排除C项;题干反映不出政府行政能力的变化,排除D项。]9.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遗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B[根据材料可知,由唐诗到宋词文学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学的发展趋势,与A、D两项无关;唐代雕版印刷术就已存在,故C项错误。]10.《梦粱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A.战国B.汉代C.唐代 D.宋代D[依据材料“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可知,当时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项技术出现在宋代,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11.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跻身士大夫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解析】士大夫和富民追求文人画,平民喜好通俗画,说明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阶层的分化,从而产生适应不同的精神需求的画派,人们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故选D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书画分类,而不是书画买卖交易,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材料没有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力,故C项错误。12.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记述出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南宋】吴自牧《梦梁录》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解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只能说明指南针已经使用,不能说明“普及”,故A项错误;材料对指南针的记录没有说明其首次性,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船上已使用指南针,却不能说明宋代的航海业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两则材料均反映了船上使用指南针,说明宋代指南针在航海中有应用,故D项正确。二、综合题13.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史》材料三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江南根底。——南宋《陆游集》(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南方经济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2)依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出现的变化趋势。(3)根据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等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