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件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1页
说“木叶”课件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2页
说“木叶”课件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3页
说“木叶”课件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4页
说“木叶”课件说课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庚说“木叶”第1页

1.积累古诗名句,了解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特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鉴赏能力。 2.借助品味诗句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热爱。学习目标第2页无边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导入

:给诗句填词第3页已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落红第4页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而用“落木”与“落红”呢?诗中“落木”与“落红”指什么?指“落叶”与“落花”第5页了解作者 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汉字系。著名诗人,诗集如《夜》《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它》。著名学者,楚辞研究和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如《诗人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第6页niǎo

zhuó

zhēnyǔ lái quánlǎng piāo piāntiáo jiǎo gǔ jì zhǒng读准字音袅袅

灼灼

寒砧庾信

招徕

言筌疏朗

漂泊

翩翩迢远

皎皎

蛊惑人心心有余悸

接踵而至第7页(1)亭皋:(2)萧萧:(3)灼灼:(4)袅袅:(5)寒砧:(6)歧路: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文中形容草木摇落声音。形容明亮。形容微风吹拂样子。秋后捣衣声。诗词中惯用来象征凄凉萧瑟景象。砧,捣衣石。岔路。了解词义第8页(7)冉冉:(8)翩翩:(9)绵密:(10)迢远:(11)相去无几:(毛、枝条等)柔软下垂样子。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言行、思虑)细密周到。遥远。

相互间存在距离不大。第9页通读全文理清思绪第10页发觉问题(1—3)分析问题(4—6)析“木”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诗人钟爱“木叶”古诗极少用“树叶”“木叶”“树叶”形象有别含有落叶原因暗示颜色概念上:相去无几形象上:一字千里说“木叶”第11页研读第一部分第12页

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喜爱形象,为下文分析张本。 1.第一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第13页2.第二段开头列举“后皇嘉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等名句,证实了什么现象?证实有“树”名句多,有“树叶”名句少。

第14页 3.含“树叶”名句少,含“木叶”名句多,证实了什么观点?说明洗练并不是独用“叶”理由。第15页 4.第二段中“而实际上正是这么,自从屈原以惊人天才发觉了‘木叶’奥妙,今后诗人们也就再不愿轻易把它放过”。为何说屈原“以惊人天才”?

因为只有从屈原开始,才吟唱出了含有“木叶”鲜明形象感人诗句,这一鲜明形象,影响了今后历代诗人,许多为人传诵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所以说,这是“惊人天才”。第16页 5.第三自然段中“原来诗歌语言精妙不一样于普通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这句话关键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指出诗歌语言和普通语言不一样。诗歌形象思维(意象)和普通概念(指表示事物名称普通名词)有很大差异,这是诗歌语言精妙之处。这句话非常关键,下文探幽发微分析实际上以此为基础。第17页6.我国古代诗歌中为何极少用“树叶”而多用“木叶”?

一、“树”与“叶”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古典诗歌中,所以也就从来极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一样。

二、“木叶”比“树叶”显得“单纯”,它能准确地用在秋风叶落季节之中,有落叶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整个疏朗清秋气息;而“树叶”就缺乏艺术暗示性。第18页树叶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第19页研读第二、三部分第20页1.“木”意象有哪些艺术特征?请加以讲解。

第一,“木”好像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原因。它有着普通“木头”“木料”“木板”等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极少想到叶子,“叶”所以经常被排斥在“木”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比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空阔。第21页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而不是湿润,我们所习见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愈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第22页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繁密叶子。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微黄而不飘零,因雨而湿润着。第23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疏朗绵密木:暗示微黄与干燥整个秋天疏朗气息第24页

1.阅读第四自然段,说明“木”和“树”相同又不一样地方是什么?

“木”和“树”在概念上是一致,木就是树。但在形象意义上不一样,“木”普通是秋风叶落情景中取得鲜明形象;空阔、单纯;而“树”则要借助树叶多来表示饱满感情。“落木”比“木叶”更显空阔,洗净了“叶”这个字所保留一点绵密之意。第25页 2.第五段“这暗示性好像是概念影子”,“暗示性”是指什么?

所谓“暗示性”,就是指词语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二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一样,引发联想也不一样。“木”含有“木头”、“木料”、“木板”等影子,或者说木质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极少想到非木质叶子。“叶”所以常被排斥到“木”疏朗形象之外,这排斥也就暗示着落叶。第26页第一,是说诗人应具备条件是敏感而有涵养。3、第五段“丰富多彩一言难尽言说”是指什么而言?

“敏感”是指诗人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力量,就是说不但知道词语概念意义,而且熟悉它丰富而微妙形象色彩、感情色彩。

“有涵养”是指诗人能够把语言形象中潜在力量与概念中意义交织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言说。

第27页

第二,是说诗歌应有艺术效果是“一言难尽”“富于感染性、启发性”。

“一言难尽”是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性特征,是由诗语暗示性决定。这个“意”就是词语字面意义之外意味,也就是文中所说语言形象“潜在力量”。

“富于感染性、启发性”是说诗语暗示性最能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从而受到感染,如由“木”引发落叶联想。第28页

4.课文所阐释是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暗示性”,你认为怎样?思维探究第29页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暗示性”,整个文章行为思绪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角度来叙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学术论文。

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原因,再从它用于秋天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原因,最终才触及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这么,把深奥文学理论付诸并渗透于相关“木叶”诗句品读玩味中,既表达了作者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阅读心理。“说‘木叶’”拟题应该是本文一个亮点。第30页1.选题小,论理深。艺术特点

文章意在阐释文艺学原理——诗歌语言暗示性,若从纯理论角度写,恐怕会写成比较艰深学术论文,故作者选取“木叶”形象作为论题,把深奥道理附着并渗透于相关“木叶”诗句品读玩味中,这么言近而旨远。第31页(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等多个方面来比较,使读者对意象有了详细感知。2.利用了例证法和比较分析方法。第32页

概念一致,意味不一样:

“木”普通是在秋风叶落情景中取得鲜明形象。

“树”则要借助树叶多来表示饱满感情。①“木”与“树”第33页

“树叶”:“树”与“叶”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联想。所以“树叶”可简化为“叶”。

“木叶”:“木”含有普通“木头”“木料”“木板”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极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形象之外。“木”与“叶”形象之间是不一致。②“树叶”与“木叶”第34页③“落叶”与“落木”

以曹植《美女篇》为例,

“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繁密叶子,

“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但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第35页

(2)曹植诗中“落叶”、屈原诗中“木叶”、司空曙诗中“黄叶”有何区分?

(第六段)曹植诗中“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繁密叶子,是碧绿柔软叶子;

屈原诗中“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叶子,它属于风而不属于雨,属于爽朗晴空而不属于沉沉阴天,是经典清秋性格。

司空曙诗中“黄叶”没有“木叶”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第36页3.逐层剥笋式结构。

古代诗人为何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作者不急于兜底,而是以探寻目光层层分析。先排除文字洗练原因,再由它用于秋天情景中发觉含有落叶等原因,最终才触及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释。这么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表达了作者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阅读心理。第37页延伸拓展类比联想

阅读以下诗句,比较诗歌中“落花”与“落红”暗示性含义有什么不一样?第38页

①.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轻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②.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秦观《如梦令》③.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第39页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⑤.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⑥.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第40页

落花

落红暗示性意义完整花朵

凋零花瓣强调过程动态

强调状态静态心境平静

凄美悲壮强调形态

强调色彩第41页梅延伸拓展类比联想第42页比较“梅”不一样形象,诗人赋予了怎样情感?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卜算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第43页

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象征,这首《梅花》意象表现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第44页

陆游《卜算子·咏梅》表示是“寂寞开无主”无奈、“黄昏独自愁”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孤傲和清高。

陆游《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第45页

毛泽东词与陆游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一样,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倾诉和孤芳自赏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描述和高贵纯洁赞颂,毛词中有一个超越时空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毛泽东《卜算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第46页高考链接第47页1.以下加点字注音正确一项是(

)A.焦灼(zhuó)亭皋(gāo)陇(lǒng)首寒砧(zhān)B.征戍(shù)涔(cén)阳

袅袅(niǎo)褐(hè)色C.湿润(rùn)桅(wéi)杆

迢(zháo)远歧(qí)路D.冉冉(rǎn)翩(piān)翩

绵(mián)密漂泊(pō)【解析】

A.砧:zhēn;C.迢:tiáo;D.泊:bó。B第48页2.以下加点字词解释有误一项是(

)A.亭皋(水边高地)万应锭(锭药)B.寒砧(捣衣石)枭雄(勇猛,强悍)C.寒伧(害怕)歧路(不一致)D.戏谑(开玩笑)暴殄天物(灭绝)C

【解析】“寒伧”是“丑陋,丢脸,嘲笑”意思;“歧路”中“歧”是“岔”意思。第49页3.对“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