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二、教学内容1.毫米的概念及单位换算。2.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3.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毫米,会进行单位换算,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2.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表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直尺、卷尺、PPT课件。2.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引入毫米的概念。2.新课:讲解毫米的概念,展示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建立表象。然后进行单位换算,讲解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3.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并强调注意事项。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心得。5.应用:讲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毫米的重要性。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毫米的认识2.内容:(1)毫米的概念(2)单位换算(3)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4)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填空题:补充完整长度单位换算表。2.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3.计算题:计算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4.应用题: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八、课后反思1.学生对毫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情况。2.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3.学生对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否有深入了解。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如何改进。5.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二、教学内容1.毫米的概念及单位换算。2.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3.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毫米,会进行单位换算,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2.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表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直尺、卷尺、PPT课件。2.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引入毫米的概念。2.新课:讲解毫米的概念,展示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建立表象。然后进行单位换算,讲解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3.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并强调注意事项。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心得。5.应用:讲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毫米的重要性。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毫米的认识2.内容:(1)毫米的概念(2)单位换算(3)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4)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填空题:补充完整长度单位换算表。2.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3.计算题:计算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4.应用题: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八、课后反思1.学生对毫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情况。2.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3.学生对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否有深入了解。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如何改进。5.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尤其是新课的讲解和演示环节,因为这是学生建立毫米概念、学会测量方法的关键步骤。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对毫米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张A4纸的厚度(约为0.1毫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毫米的长度。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用毫米尺进行测量,从而加深对毫米单位的理解。在演示环节,教师应该亲自示范如何用毫米尺进行测量,并讲解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保持尺子平直,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以及如何准确地读取尺上的刻度。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或动画,展示测量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技巧。在练习环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测量的心得和技巧。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方法。在应用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毫米的重要性。例如,可以举例说明毫米在建筑设计、制造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毫米精确测量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该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应该包括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用直尺和卷尺亲自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鼓励他们用毫米来报告测量结果。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毫米的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演示环节,教师应该注意强调测量的精确性和重复性。教师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并让学生观察每次的测量结果,来强调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处理测量中的误差,比如如何取平均值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竞赛,比如“寻找最长的线”或者“测量小能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测量技能,同时也能够加深对毫米单位的理解。在应用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毫米测量实例,比如测量家具的尺寸、衣服的长度等。这样的分享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毫米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愿。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该确保作业既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作业,或者是一些需要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在测量技能和毫米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下节课上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样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毫米的认识教学,帮助学生不仅理解毫米的概念,还能够熟练地应用毫米进行测量,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去。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和应用意识。二、教学内容1.认识毫米。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3.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2.教学难点: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直尺、PPT课件。2.学具:直尺、铅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让学生观察直尺,找出直尺上的长度单位。在直尺上,1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些小格就是毫米。教师讲解毫米的定义,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加深对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3)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用毫米和厘米来描述它们的大小。例如:一张纸的厚度、一支笔的长度等。3.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教师巡视,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六、板书设计1.长度单位:毫米、厘米2.1厘米=10毫米3.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2.用毫米和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大小,并记录下来。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了毫米,了解了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1毫米的表象建立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重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认识毫米(1)直观感知:教师展示一张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观察其大小,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厘米。接着,教师再展示一张1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观察其大小,并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毫米。通过直观对比,让学生感知毫米的大小。(2)动手操作:教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的厚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毫米的长度,加深对1毫米表象的认识。(3)联系实际: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硬币、纽扣、纸张等,让学生用毫米来描述它们的大小。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观察发现:教师让学生观察直尺,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关系。(2)动手操作:教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厘米作单位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尝试将毫米换算成厘米,或将厘米换算成毫米。二、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1)直观演示:教师用PPT展示一个长度为1厘米的线段,然后将其等分为10份,每份长度为1毫米。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1厘米等于10毫米。(2)动手操作:教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厘米作单位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尝试将毫米换算成厘米,或将厘米换算成毫米。2.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观察发现: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硬币、纽扣、纸张等,让学生用毫米来描述它们的大小。(2)动手操作:教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毫米来描述这些物品的大小。(3)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毫米来测量长度?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教师出示一个1厘米的尺子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小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毫米。教师强调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用来测量更短的物体。(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观察,并数一数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确认1厘米等于10毫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是5毫米,那么它有多长厘米呢?”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到厘米的换算。(3)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一些物品,如硬币、钉子、纸张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大小,并讨论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会选择使用毫米作为单位。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毫米在测量小物品时的精确性。3.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供即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四、板书设计1.长度单位:毫米、厘米2.1厘米=10毫米3.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2.用毫米和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大小,并记录下来。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秘书海:字里行间的智慧
- 一年来的财务工作总结
- 2023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完整答案(全优)
- 2023年-2024年项目安全培训考试题含答案(精练)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原创题
- 2023-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答案可打印
- 新生军训心得体会400字10篇
- 科学实验教学
- 药物代谢预测与智能模拟研究-洞察分析
- 铁路运营成本控制-洞察分析
- 通力电梯KCE电气系统学习指南
- 风电场岗位任职资格考试题库大全-下(填空题2-2)
- 九年级数学特长生选拔考试试题
- 幼儿园交通安全宣传课件PPT
- 门窗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
- 健身健美(课堂PPT)
- (完整版)财务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大版
- 锚索试验总结(共11页)
- 移动脚手架安全交底
- 人教版“课标”教材《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具体目标和要求
- 矩形钢板水箱的设计与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