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提出,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要具备结合语境以及文中所给内容进行信息推断的能力,同时要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质疑,并且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互助式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情,使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同伴互助式阅读”模式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民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表达欲,使得全体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一、同伴互助式阅读模式的含义“同伴互助式阅读”模式(以下简称互助式阅读)基于“全阅读”模式基础之上,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进行阅读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伴开展互助式阅读活动,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和阅读理解,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1]。在互助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明确阅读重点和难点,接着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学生在开展互助学习时,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每组的大小共分为三个层次,十人一小组为一级单位,五人一小组为二级单位,二人一小组为三级单位。讨论人数由少到多,层次单位由高到低,就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讨论过程中不断涌出新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分享环节以一级单位为标准分享本组的全部讨论结果。二、互助式阅读模式的实施基础(一)理论基础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并十分注重榜样的积极作用。夸美纽斯曾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工具的用法应当用实践,而不是用言语去指示:就是说,要靠榜样,不要靠教诲。”这里的“榜样”,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2]。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学生能够在生生互动过程中塑造语文素养,形成核心能力。语文阅读作为语文一大分支,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其整体学习水平。在互助互批中参考对方的意见,掌握更多认识问题的思维角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语文教学改革还是新课标,都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都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对学习产生的影响。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科技的支撑,课程资源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也应该随之改变,关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是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实施策略[3]。(二)硬件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部分学校都具备机房、多媒体、互动白板这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在这样互联网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成熟的背景下,开展互助式阅读模式则显得轻松了许多。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并与同伴分享,提前开展“阅读预习”,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与同伴进行线上沟通与交流,实现“点对点”互助式阅读。三、互助式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一)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教师决定着教学节奏的快慢和整体学习方向,这样的关系并不利于学生学习。久而久之,语文阅读课按照“阅读—寻找答案—纠正答案”这样老套的模式进行,学生的想法和思路无法得到展示。然而,互助式阅读模式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首先自行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和讨论。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只是引路人,而非标准答案的“制定者”,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看法,每一个新颖的观点都能得到重视,最终由老师收集答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在同伴互助过程中会更加畅所欲言,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将老师视为一位平等的合作伙伴,向其抒发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拉近师生心理层面上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二)分享智慧,提供生生互相学习的平台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上,受上课时间、学生性格、教师主观意识的限制,个别学生的发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大部分学生仍旧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不是帮教师节省了精力,而是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好的阅读技巧、阅读习惯、新的解题思路等等,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阅读环境。班级是一个供学生交流和参考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也有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权利。互助式阅读模式带动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互相分享智慧,形成互帮互助的智慧平台。(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受读者本身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影响,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然而互助式阅读模式有效避免了学生受个人因素影响,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它更接近于“盲人摸象”,每一个学生零零总总的观点加起来才是阅读内容本身所要表达的含义。受他人的启发,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不同于自身角度的观点,从而无限接近于“作者本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当班级里出现爱学习、爱阅读的良好风气时,学生们就会你追我赶,对阅读抱有极大的热忱和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以《青山不老》一课学习为例(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青山不老》一课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的课文题目。本单元主要以小说为主,内容以情景相融为重点,突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景物的描写,人物动作、语气、神态的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给读者一定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青山不老》一文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位老人默默守护西北山林的故事。文章语言朴素简洁,通过对老人外貌、动作的描写突出其默默无闻作出的贡献。文章篇幅较短,前面大量的背景介绍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西北的恶劣环境作了铺垫,后面通过对老人生活经历、工作成就的描述升华了主题,强调了老人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伟大精神,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相互依存的关系,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将主要阅读任务交到互帮小组手上,让学生通过互助阅读来探索课文的重要意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意识,能够通过自行阅读理解课文主旨,但有时理解角度有些片面,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经过组内讨论和点评,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更多文本信息。(二)开展策略与途径1.课前导入环节:纪录片观看+线上微课讨论,给课上互助阅读留下充足时间。课外资源的导入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课文关键信息的重要一步。课前的导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背景信息,使之从全方位的角度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同时,它为学生留下了更多交流讨论的时间。通过课前观看纪录片,了解中国西北的自然环境与生态风貌,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课文中“老人”所作所为的意义,经过线上微课讨论,强化后续讨论效果。纪录片内容需要与中国西北息息相关,既要能体现中国西北的恶劣环境,又要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课前微课讨论需要对纪录片内容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师可以列出以下讨论重点:(1)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描绘中国西北环境;(2)人类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改变这样恶劣的环境;(3)保护自然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在微信群内自由发言,针对纪录片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理解,教师不提供任何“标准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2.课上实践环节:互助阅读,让理解更全面。阅读理解需要从课文结构、主旨句、课文主题入手进行逐步分析,层层递进的阅读步骤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有助于思维梳理,知识构建。首先,从课文结构角度来说,课文的整体阅读必不可少,互助式阅读有利于学生互相分享智慧,结合所有人的观点分析课文结构。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背景信息审视课文。在学生互助阅读的过程中,小组长需要收集不同的观点并列出清单,给出相应的理由供其他同学参考。其次,学生通过互助阅读找出文章主旨句。主旨句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每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同,对于主旨句的确定角度也并不相同,互助式阅读的优势在于学生相互之间能提供更多参考角度,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摒弃自己的主观意识,听取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后,课文主题是对主旨句的总结和升华,这时前期的讨论和总结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出课文主题。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课文的脉络和思想感情已经梳理清楚,接下来便是个别句子的分析,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分析单独的句子在整篇课文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句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例如针对课文原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进行解析可得: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将树林比作绿色的波浪,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针对课文原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解析可得:老人将种树看作是自己的命运,将守护青山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为了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针对课文原句: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解析可得: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针对课文原句: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解析可得:“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针对课文原句: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解析可得: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3.课后反思环节:总结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课后的反思与总结是课堂的延伸,是对课上所学的升华。学生们通过互助阅读学习到更多关于阅读理解的技巧和知识,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败当中吸取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