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课型新授

课题明朝的对外关系主备人使用日期授课人

1.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

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

料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目标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

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

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

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目标2.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的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

以外的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

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

值观目标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

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外

的交往与冲突》。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

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一、郑和下西洋

1.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要求学生看图和课本介绍回答儿个

简单问题:西洋的位置、郑和下西洋的指使者、目的、时间、出发

点、次数、交往的范围、最远到达的国家和地区。一句话评价郑和

与郑和下西洋。学生回答:略。

2.教师指导学习郑和与各国交往的史实以及“用大象接郑和”

的图片,从中你能分析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回答:根

据关键词:“欢迎”、“换回”、“来中国访问”等,可以看出郑

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

各国的友好关系。

3.指导学生学习郑和的简介,填出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图表以及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你能得出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吗?学生讨论回答: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的高

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有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等。

4.教师引导提问:从以上对郑和下西洋的了解,我们很明显地

看出郑和下西洋的行为是官方交往还是民间交往?学生根据自己的

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共识:官方对外交往。老师过渡设

问:那时民间交往的情况如何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学习的欲

望。)

5.教师出示一段资料,要求学生对资料讨论回答问题。(注意

老师突出的关键词语,因为它是得出结论的有效信息。)

资料:“我们在关注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明朝与海外国家关系空

前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当时己经存在的一个事实:即明朝自开国

者朱元璋就已实行并在后朝再次强化的‘海禁'政策,由于其内容

是禁止中国普通民众的海上谋生活动,包括海上捕鱼和贸易,从而

使中国与海外国家的关系失去了民间联系的可靠基础。因此,当正

统年间(1436—1449)明朝政府放弃官方组织的海外活动时,明朝与

海外国家的关系随即陷于衰落状态。”

从材料看,“海禁”带来何种影响?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回答:

“民间贸易交往几乎断绝”或“民间贸易缺失”等。教师接着提问: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时期以及以后明朝对外交往的情况,你能得出对

外交往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在教师

的引导下答出:官方交流,前后有一个变化,那就是由郑和时期的

繁盛到郑和以后的衰落。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戚继光抗倭和海外殖民者入侵,来了解明

朝对外交往的另一个特点。)

二、戚继光抗倭

1.出示戚继光的两句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并问:戚继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

成这些诗句的?学生讨论回答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倭寇骚扰我国沿

海,从元末明初开始,明朝中期尤甚,使沿海的百姓生命和财产安

全受到威胁。在教师的强调下,认识倭寇是指日本的武士、商人、

海盗等。因此抗倭反映的是与日本的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让学生看课本了

解戚继光抗倭的概况。知识点包括:组建戚家军、台州九捷、荡平

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倭寇。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两句诗讨论: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

优秀的品质?如何评价他?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戚继光热爱祖国、淡泊名利;能在

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

己任;具有高尚的爱国精神。

3.分组讨论: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各小组代表做要

点发言: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恺的民

族向心力。

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

明而著称?(岳家军)

学生在作答的基础上比较:“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

象上有什么不同?如何评价戚继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岳家

军抗金是我们民族之间的斗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第16课

和非正义之分,因此,岳飞是抗金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

明朝的科

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

所以,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我们都要向戚继技、建筑

光学习,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与文学

(过渡: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国势日渐衰落,我国与外来侵略势

・学习目

力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

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1.了解北

京紫禁城、明长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城,知道李时珍

本课明朝对外交往和冲突。可以看出明朝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

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后期的战争与冲突,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

物》、徐光启《农

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同学们要政全书》等重要

著作。

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富强做贡献。

2.了解我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国古典小说的

创作到明朝时

完成学生用书习题。

期进入成熟阶

教学反思段,简述古典小

说《三国演义》、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郑和下西洋、

《水浒传》、《西

戚继光抗倭。两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游记》的成就,

理解其思想艺

激发学生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讨论,

术特色。

回答问题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3.多媒体

辅助教学手段,

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足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没有达到

播放音像资料

预期的效果,在以后要注意实效。(故宫、长城),

让学生感受到

巍峨雄壮的宫

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4.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5.学习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1.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三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多方面地了解三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圜图回圄回回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或片尾曲。同学们喜欢敢于同天庭作斗争,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吗?事实上,作

者就是想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来歌颂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由此可见,小说往往有

一定的时代主题。那么,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反映了什么时代主题?它们之间是否有相同之处呢?今

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一、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

学生阅读教材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考回答:

1.明朝产生科技巨著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技研究领域、实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2.列举表格,老师推荐表格,填表。展示简表:

作者著作作品类别影响

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世界药物学的重要文献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应星《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根据教材“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讨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

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

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4.再了解一下宋应星和徐光启,看看他们取得成就的个人优秀品质又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宋应星:

对只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等。徐光启: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利玛窦答应翻译《儿何

原本》一书,以及他的开放意识等。

5.根据教材“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你的看法

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

者破坏了生存环境。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

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放映长城音像资料,指导学生在教材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鸭绿江、嘉峪关)

2.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

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跳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过渡讲解:

这些古建筑成就在当时世界上仍然居于领先地位。

3.结合前边我们学习的乾隆帝给班禅六世修庙的内容,讨论一下,你对“明修长城清修庙”的理解。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这些政策的利弊,认识修长城的消极作用。加强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新理解。

展示故宫图片,教师引导提问,在语文课中我们学过了《故宫博物院》一文,那你知道故宫在明朝北

京城中属哪一建筑吗?你知道它的修建历史和设计意图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

3.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

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

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4.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要点:①城市布局严整。北京城有三重,最里面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宫城外面是皇

城,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左庙右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皇城外面

是京城,中央官署分列于皇城南边两侧。

②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道和建筑,左右对称。这种相对称的建筑形式是我国传统

建筑的风格。北京城建筑特色之一,就是突出皇权至上的原则。宫城是皇帝生活和处理政事的地方。宫城

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间九千多间,分布在皇极殿(太和殿)为中心的六大殿周围,形成巨大的皇宫建筑

群。皇极殿是皇帝召见文武百官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其雄伟的造型,凝重的气势,给人心理上造成一种沉

重的压抑。皇城正门承天门(天安门)前石狮、巨石雕刻、华表等,显示着皇权的神圣。

三、小说和戏剧

学生阅读“导入框”和课文以及插图,“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叙述作品名称、作者、主要特色(或内容)及思想特点等项目。

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老师推荐(放映)。

作品名称成书时间作者姓名你喜欢的书中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曹操、诸葛亮、张飞等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宋江、李逵、武松等

《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

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学生答:诸葛亮的智慧、

关羽的忠诚、孙悟空的机智、猪八戒的好吃懒做等。

4.以《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你熟悉的人物为例,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学生可以相互

商量,得出结论:①历史小说可以虚构,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某一人物或某一故事可以艺术加工,而历

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真实的故事。②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记教、民间传说来创作的。教师强调:历史小

说是根据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或重新虚构而成的小说,我们不能误认为是历史,强

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可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5.同学们都看过这部电影《大话西游》,它和大陆版本的《西游记》故事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影视剧具有直观性强、易于普及的特点,但它们的二次加工被蒙上导演

及编剧的主观色彩,很难品味出原著的艺术价值。况且,真正理解影视语言也不是易事。所以同学应阅读

文学名著的原著,有时间要多读。

6.请比较这几部小说的共同特点?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①艺术水平都较高。②小说都反映封建

礼教的思想。教师强调这也是明清文化鲜明的时代特点之一。

7.请同学们从书中找一找: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作品反映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学生据课本回答:最负盛名的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同样

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歌谣小结: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写成功,

长篇历史第一部,故事情节特生动。

同时还有《水浒传》,作者大名施耐庵.

农民起义为题材,一百单八英雄汉。

明朝中期《西游记》,长篇神话最神奇,

著名作家吴承恩,唐僧取经为根据。

汤显祖著《牡丹亭》,戏剧作品负盛名。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完成学生用书习题。

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八十年如一日的反复

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青睐了。通过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感受

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

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

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人关和农民军的失败。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

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

走向没落。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赚”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本课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情导入

师:近年来有关明清时期的文学影视作品如《明朝的那些事儿》、《甄娘传》等都很火热,我家邻居小琴

前几天就拿了一段有关明清历史的视频问了我很多问题。(这段视频是从央视百集记录片《中国通史》中

剪辑而来的)我把这段视频带来给大家看看,不知同学们是否也有一些疑问。教师播放导入视频(见上传

的素材)看完视频后,请一小组学生说说自己的疑问。预测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崇祯帝是什么人?为

什么他如此勤勉最终还是沦为亡国之君?崇祯帝留下的血衣遗诏中“逆贼”指什么人?

二、自学教材,完成学案

师:带着这些同学们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自学教材第17课《明朝的灭亡》,然后完成导学案。(师出示幻灯

片课件)待学生完成后,抽三名学生来核对答案。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出示答案。

三、聚焦目标,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分析重点、难点。(见课件教学目标)

2、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一组与明朝中后期政治经相关的图片如《流民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明朝

中后期皇帝一览表》等,一边看图片一边用问答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情况。师生

问答后归纳: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政治上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

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

致奸臣把持朝政。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

意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经济上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现象十分严重。(见课件)

3、(由明朝中后期到明末)教师出示有关明末天灾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见课件)。学生讨论后解读材料并

归纳明末社会状况:明末灾民的生活艰辛,饥民遍野,饿殍载道。师因势利导:假如你是这里的饥民在这

种情况,你会怎么做?预测生答:起义。师(过渡):明末许多人加入起义军,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教师出示李自成画像,了解人物经历,识记重要人物。教师提问: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

回答,教师归纳:根本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直接

原因是陕北连年灾害。(见课件)

5、教师出示《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重点突出李自成起义军及其斗争情况。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通过分

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三个任务:(见课件)

A、在图上找到“大顺”政权建立地。并和同学说说李自成起义的大致经过。

B、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什么口号?并分组讨论它的含义和进步性。

C、李自成的起义军为什么受民众欢迎和拥护?

学生分三组分别选择其中一项任务,讨论几分钟。教师抽选各小组的代表回答再归纳:明朝末年,李自成率

领饥民在陕北起义,进人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1643年,李自

成率军攻人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

义推翻了。

教师突出重点特意再次提问:“均田免赋”口号为什么受到农民的欢迎?同时出示《闯王进京图》及童谣材

料。(见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均田免赋”口号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所以深得农

民欢迎。“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歌谣也在民间流传•

教师突破难点提问:“均田免赋”口号在农民战争史上有何进步性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个口号反映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扩大了起义队伍。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

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是第一次。

6、教师出示《1644年4月的形势图》,讲解明亡后的三个政权过渡到教材第三节明朝灭亡后满洲兴起和清

兵入关。(见课件)

7、师:根据课本提供的内容以及同学们积累的知识,大家归纳说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满洲的兴起做出了哪

些重要贡献?(根据学生齐声回答出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主要功绩)(见课件)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皇太极: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8、教师出示山海关与吴三桂的图片,稍作简单介绍后提问既有雄关良将在,清军是如何入关的。(见课件)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

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

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及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

的措施等史实,理解清政府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努力,培养以正确的民族观综合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平定准喝尔图卷》《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增强历史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从

中体会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

复台湾,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

民族团结的责任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雅克萨之战、清朝的

疆域范围。

教学难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呢?(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

民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央同

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

这么辽阔广大的疆域,清政府是如何管理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清政府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

二、新课讲授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1644年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朝意识到抗清斗争成为清朝夺取全国统治

的最大障碍,清军随后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及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

统治。

2.阅读材料

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

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yG]先师孔子庙行

礼”。

-------(日)稻叶君山《清朝

全史》

建立起对全国统治的满洲,必须适应关内地区政治经济形势;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洲,不得不

与人数众多的汉族上层集团结成联盟,采取笼络和压制相结合的政策;建立持久的全国性统

治,必须稳定秩序,发展生产,减轻赋税,缓和民族矛盾。只有对人口众多、社会进步的汉

族文化、思想充分认同,才能从根本上获得汉族地主阶级、下层民众的广泛认同。而自汉朝

以来,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了历代政权的统治思想,也

是维护历代统治的根本策略。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对全国统治的关键。清朝在此后的统治

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

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明朝末期,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

人物扫描

郑成功自幼好学,3岁入县学为方才.21岁到南京当大学生

明朝灭亡后.他弃文从武,投入了反清■的战斗,在厦门一带组

织队伍.与济军时抗他曾北上出去.进逼南京.后来被济军

打败,退至厦门.郑成功而时产城的勒而,决定收复台湾作为

抗冰的底地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他把军队派列各地

星团.并招掠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浪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

道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建.了台漕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郑成

功收复和经营台湾,一有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奈;ft,台港同

胞尊林他为“开台圣王”

郑成功像

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入台,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

展也步人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郑成功收复台湾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

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I.

达塾金印班禅金印

噬治空卅公时八"达赣留

册封:顺治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2.设置机构: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乾隆对转世灵童的管理。

为防止蒙蔽贵族操纵楮世灵堂,根据钦定藏内存后

幸程》29条规定,乾隆曳帝特别颁发两个金机,一个放在

宗和宫,一个送往拉萨,现定选文林世灵堂时,要将找

到的几个灵支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

耳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

然后报请朔延批准,坐床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拿奔巴班

4.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破坏西藏与朝廷的关系,班禅六世不为所动。乾隆在

承德避暑山庄为班禅六世修建了须弥福寿庙。

5.意义: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喝尔丹叛乱;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清军不定大.小和巾煎乱图新4B伊皇机军盾

平定叛乱,也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项重要措施。

3.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还驻军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雅克萨之战

为保卫祖国播土.康

照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

围攻盘踞雅比萨的侵略军

沙俄侵略军死伤累累,被

迫投降.保证不再便犯雅

克萨清军撤上后.沙俄

侵略军不守信用,电新占

领雅克萨康熙帝再派军

队围攻雅克萨经过半年

战斗.侵略军头用托尔布难克萨n也反山嘏他川的神喊无敌大将军淞炮

这U炮情造于康熙十£年《1676年).F1000多

法被击毙.*的多名人侵者

千克.长248星来.范口内,泾11尼米.也身呈筑平.

伍剩60多人

前箍后粗地身传有哀熙帝钦定的铜册名稀,即“神

威无敌大将军”

雅克萨之战是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

主权而进行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

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于1689年,中俄双方,《尼布楚条约》。

清朝的疆域

1.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那撕解阂出<I82OT)

”........今S季巴―什/...今?'14”《

乌■!!苏台……在♦«AX9.内♦■畲-BV:ft#

99在今新楼室埃

2.说出清朝前期疆域范围,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三、课堂总结

依靠各族人民的支持,清初统治者同割据、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台湾、西藏、新疆、

东北等边疆地区以及对全国的管辖,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

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清朝疆域的统一和巩固不是靠某个人创造的,而是清朝五十多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对祖国

历史的缔造做出了贡献。

四、作业: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已开

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

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2.议一议: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清朝治理西藏和新疆,一方面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另一方面保持西藏、新

疆的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

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2、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

的兴盛。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耕织图》和《清朝开荒执照图》,了解清朝前期农

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依据历史图标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体会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得出清朝前期的兴盛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

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

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口的增长

教学方法

问题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清军入关后,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保卫祖国的边疆,做了哪些努

力?

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修建须弥福寿

庙;平定喝尔丹的叛乱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师:清朝前期的统治者,粉碎了国内的地方割据和部分少数民族中反动贵族发动的叛乱,加

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关系,从而使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除此

之外,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还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那么,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情况。

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阅读

感受新知,学习新课

师:我们一般是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学习经济发展的特征的。首先我们进入本课

的第一子目:

一、农业生产的的恢复和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内容,总结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概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

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

了大幅度的提高;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促进农业发展的愿意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进行归纳

材料一:清军入关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了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设置

台湾府、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平定了嚼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三: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材料四:清代的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材料五: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学生讨论得出: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3)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4)前代的基础

(5)人民的辛勤劳动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何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

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过渡: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发展的前提,因此清朝前期手工业很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又

带来了商业的繁盛。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科的第二个子目: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5页,找一找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表现:①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

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发展起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5—96页内容,找出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表现。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

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北京、江宁、扬州、苏州、

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结合书本上《盛世滋生图》和《前门街市图》,

反映了苏州和北京等大城市的商业繁荣)。

②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晋

商和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过渡:清朝前期我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据史学家研究,这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

位,而当时的中国人口也占了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7—98页内容,

找出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

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

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o人口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表

现。

2、带来的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

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拓展延伸

现阶段我国人口众多,谁能说一说人口过多,带来什么问题?

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

“未富先老”“温室效应”等问题。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内容。

当堂练习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

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

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作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

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二、教学重点: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三、教学难点: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本课的课名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是如何建立并完善、强化的呢?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哪

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呢?

5

8

.

.

确立皇权至上的皇汉武帝设尚书令实行三省六部制.三

帝制.桌帝之下,侍中等“中朝”省长官相互制约.避

iSt中央政权机构.官取.削弱Ifl权免宰相专权。推行科

由豕相、太尉、御推行”要翱行家举制.使门第不高的

史大夫统强.决断独尊S5卡-.加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

权由皇帝掌控;焚强思想控制权中来.r大了统治

阶级的基砒

元清

鬲赢统洛

采取“杯酒择兵在中央设中书省废丞相和中书省,

权”.削夺了武下.设六部.分管设内阁明朝还«-sirirw

将兵权。设立中各项政务;设枢设立厂卫特务组织些指的米加

行门下作为行政密院负责全国军实行八股取士,应强君主专制

机构.设枢密院事事芬;设御史试的人成为皇帝旨I统油欣

管军事.设三司台负贡监察事务意的顺从者

管财政,分解相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图片展示

南书房北京故宫军机处

2.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提示: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史料解读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4.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

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

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

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

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3)特点:

规模大,次数多。

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提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的文字狱和之前明朝的八股取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1)不同点:①具体内容不同:文字狱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

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②影响不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

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使

读书人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相同点:它们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对中国社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5.史料解读

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

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清朝统治,其内容

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部分,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

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7.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

动就持续了近20年,是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一次浩劫。

8.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秦、汉、明、清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朝代秦汉明清

“罢黜百家、大兴文字狱,

措施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独尊儒术”文化专制

目的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

诈百姓;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提示: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3.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

隶省,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

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

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

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黄、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学生陈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提示:清廷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结合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提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

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课堂总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责任推诿、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

另外,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产生了皇帝独断专行、大臣唯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近几年,屏幕上充斥着清宫戏,将里面的皇帝个个塑造得光鲜照人,如圣人完人。学完本课后,可以让同

学们认识到真正的封建帝王,他们不光有鲜亮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历史观和

人生观,以避免电视节目对历史的误读带来的不良影响。

课题:《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

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