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概述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概述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概述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概述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壹生理、病理23生理脾与胃互为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与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对水谷的受纳、消化和吸收。若脾胃功能失职,则主要表现为受纳、腐熟、运化、升降等功能的异常。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要阳气的温煦,更赖于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胃阴易亏。23病理变化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又可发生泄泻、痢疾等病证。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则可发生胃痛、痞满及便秘等病变;若胃失和降而上逆,可致呕吐、呃逆等。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大肠则有传导之能,生理上亦与脾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等,故与脾胃病证合并讨论。贰概念及常见病证23概念及常见病症概念:脾胃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脾胃肠功能失调及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常见病证:胃痛、腹痛、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病证等。叁基本病因病机23基本病因病机常见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损伤、情志失调、禀赋薄弱、它病久病等。基本病机:胃主腐熟、和降失常,脾失运化,脾胃亏虚。常见病理及证候:脾胃虚弱、脾阳虚衰、胃阴不足;寒邪客胃、脾胃湿热、胃肠积热、食滞胃肠、湿邪困脾、肝气犯胃、瘀血内停等。肆治疗及护理原则23治疗及调护原则1.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所以在治疗脾病时,应酌用健脾祛湿之剂,脾湿盛者,少用甘润滋腻之晶;在治疗胃病时,宜酌用甘凉润降之剂,燥热伤阴者,慎用辛香燥热之药,以防伤阴。2.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故在治疗脾病时,常用健脾、升提之晶;在治疗胃病时,习用和中、降逆之药。3.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故疗脾之虚常用健脾、益气、温中之晶;疗胃之实多用消导、和胃、泻热之药。23治疗及调护原则(续)4.胃以通为补,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治疗胃、大肠病证时,常施通降之法。5.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治疗脾胃病时,尤应时时顾护胃气,尽量避免大苦大寒伤脾,大辛大热伤胃。6.五脏之邪,皆通脾胃。脾胃肠病证也可由他脏病变所致,如肝克脾土,肾阳不温脾土等,所以在治疗本类病证时,应兼治相关脏腑,全面考虑,整体治疗。23治疗及调护原则(续)7.防治脾胃肠病证时,应注意生活调摄,特别应注意饮食。①宜进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进食流质饮食,慎食油腻、鱼腥、辛辣,忌食生冷、粗硬、醇酒类食物。②营养要平衡,避免偏食。进食要有规律,也可遵医嘱少食多餐。③要注意饮食卫生,忌食腐馊不洁之食物,可配合食疗加以调养。④居处要寒温适宜,避免冷湿,防止外邪侵袭。⑤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加强体育锻炼,病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