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黄疸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黄疸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黄疸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黄疸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黄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疸目录1概述病因病机3诊断和鉴别诊断4辩证论治壹贰叁肆壹概述12黄疸是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他病后,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而胆汁外溢,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定义23西医学范围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蚕豆黄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黄疸常与胁痛、癥积、鼓胀等病证并见

历史沿革

黄疸的论述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将黄疽分为五种,认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强调湿邪是黄疸的主要病因,提出黄疽的具体治法与方剂,创立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栀子大黄汤等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用。宋代韩祗和《伤寒微旨论:阴黄证》除论述黄疸的阳证外,并祥述了阴黄的辨证论治。元代朱丹溪创制了治疗阴黄的茵陈附子干姜汤。元代罗天益对于黄疸临床辨证治疗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黄疸》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初步认识到黄疸的发生与胆液外泄有关。清代沈金鳌《沈氏尊生书:黄疸》有“天行疫疬,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的记载,对黄疽的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贰病因病机病因1外感湿邪疫毒2内伤饮食劳倦3病后续发胁痛、癥积或其它疾病之后病机1基本病机:外邪袭表,肺卫失和湿邪困遏脾胃,壅阻肝胆,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而胆汁外溢发黄是黄疸的基本病机。黄疸的形成关键是湿邪。23病位黄疸的病位在脾、胃、肝、胆。3病性黄疸的病例表现有寒湿和湿热两端,湿热熏蒸为阳黄,寒湿阻遏为阴黄。由于湿热有偏重,故阳黄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之别。病机(续)4病机转化

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阳黄在热势炽盛,侵犯营血,内蒙心窍,引动肝风可发为急黄。阳黄日久不愈,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可转为阴黄。阴黄复感外邪,或湿从热化,亦可转为阳黄。叁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1临床特征主证: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兼证: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2病史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3诊断(续)3辅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定量对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亦有助鉴别。此外,肝功能、肝炎病毒指标、

B超、

CT、MRI、胃肠钡餐检查、消化道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肝穿刺活检均有利于确定黄疸的原因。鉴别诊断1与萎黄相鉴别

黄疸病因是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病机是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证状是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病因是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病机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证状是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搪等症状。12辨证要点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首辨阳黄、阴黄,阳黄中辨湿热的轻重,同时还辨急黄

辩证要点1

肆辩证论治23治疗原则

黄疽的治疗以化湿邪,利小便为原则。湿为黄疽的主因,湿邪的主要去路在于通利小便,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湿热发黄,当清化湿热,寒湿发黄,当温化寒湿:急黄为热毒炽盛,邪人营血,当清热解毒、凉营开窍。治疗时还应注意热重者应顾护阴液,不可利湿太过伤阴;湿重者应化湿护阳,不可苦寒太过伤其阳。23分证论治1.热重于湿证证候: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侬,脘腹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病因病机: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以黄疸色鲜明如橘,及湿热内蕴征象为审证要点。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味。

阳黄23分证论治2.湿重于热证证候: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腹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搪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病因病机:湿热阻遏,困阻中焦,湿重于热,胆汁不循常道。以黄疸色不如橘色鲜阴,兼内外湿象为审证要点。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阳黄23分证论治3.胆腑郁热证证候: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厚,舌红,脉弦滑数。病因病机:湿热、砂石或蛔虫郁滞胆道,胆腑郁热,胆汁不循常道。以黄疸色鲜明,或大便灰白与胆腑郁热象并见为审证要点。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阳黄23分证论治4.疫毒炽盛证(急黄)证候: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譫语,烦燥抽搐,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或腹水,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洪数。病因病机: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以黄疸急起,迅速加深如金,并伴见营血分证为审证要点。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阳黄23分证论治1.寒湿阻遏证证候: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脉: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病因病机: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以黄疸色晦暗与寒湿困脾并见为审证要点。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味。阴黄23分证论治2.脾虚血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