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芝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二年级汉文班语文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学习时报》)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与国学都研究中华文化,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C.汉学与国学并非对立矛盾,但混淆二者,对国学的危害大于对汉学的危害。(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8.(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9.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三)名句默写(6分)10.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还可以把握。(2)《论语·卫灵公》中表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以避免怨恨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梁惠王下》认为,国君如果为百姓的快乐感到快乐,百姓也会为国君的快乐感到快乐;符合这个意思的原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
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C.
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D.
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E.
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任何与评价。(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第二卷四、语言文字运用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女孩子的姥姥虽然九十岁了,老气横秋,但还那么结实,耳朵也不聋,我们说话的时候,她不插言,只是微微笑着。B.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带灯》是贾平凹送给自己六十岁生日的礼物。创作这部连篇累牍的作品,他花费了两年时间。C.为杜绝不合格产品鱼目混珠进入卖场,超市坚持严格的进货登记制度。D.全市上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出发,明确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B.那是个冬天,我每天到河边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蹲在冰冻的石头上,浸湿毛巾,把冰砸破,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冻硬了。C.实施产学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将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多元的培养模式,这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探索的途径。D.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或许能暂时维持楼市繁荣;而那些二、三线城市,辐射能力有限,潜在的楼市风险是显而易见的。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提起“雾都”,人们就会想到伦敦。1952年12月的“雾都劫难”,夺去12000余人的生命。痛定思痛,英国人开始重新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决心走出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①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②出台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③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④他们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⑤减少和抑制污染物的排放⑥对工厂选址和污染物排放严格监管A.④①⑤②⑥③
B.②①⑤④⑥③
C.④⑥⑤②①③
D.②⑥③④①⑤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文段中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意连贯,句子不超过15个字。(6分)孔子很懂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道理,所以总是给思想以精确的文采。老子疾伪,故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之说;然而,他的著作“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①。柏拉图的对话录,培根的哲学笔记,语言都具有艺术色彩。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也是卓越的修辞家。他的理论作品总是洋溢着美妙的笔调,是一部完整的艺术品。有人说,《资本论》“理论上,像钢铁那样紧密,像锐刃那样锋锐;内容上,像海洋那样渊博丰富;文章上,就像他的真理那样健全、美丽、动人”。这是很中肯的赞语。不仅《资本论》是这样,马克思的其他经典著作都是这样。由此可见,②。。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人生是需要有荣誉的。没有荣誉的人生,是黯淡失色的,无声无臭的;有荣誉的人生,是光华四射的,有滋有味的。五、作文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A【解析】“中外学者”错。2.C【解析】文中没有谈到对汉学的危害,也没有比较两种危害,属于无中生有。3.C【解析】未然说成已然。“已经变成”“也变成”不正确。原文是“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4.D【解析】原文标点: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5.A【解析】“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6.B【解析】“被秦桧弹劾罢免”错,应是被御史弹劾)7.(1)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解析】得分点:执、谋、徇、德各1分,句意1分。
(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解析】得分点:度、夺、渥、荣各1分,补出“赐”后省略的宾语1分参考译文: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考中进士。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建炎初年,皇帝南迁。(周执羔)调任抚州宜黄县丞。当时四方边境动荡不宁,散乱的士兵互相聚集造反,县令很害怕,不知怎么办,周执羔把祸福利害告诉他们,都停手听从命令。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提升(周执羔)代理礼部侍郎,充当贺金国君主生辰使。往年奉命出使的官员可以自己征召部属,赏赐也很丰厚,愿意去的人大多要交钱作为请求,周执羔才开始就拒绝这样做。掌管贡举考试。以前的惯例,进士参加礼部考试落第,经过十八年才能免试举人。秦桧因为把科举考试名次私自给他的儿子,学子议论纷纷,秦桧(替学子)减去三年来取悦大众。周执羔上言祖宗的法规不能乱改,因此得罪了秦桧,御史弹劾罢免了周执羔。起用(周执羔)担任眉州知州,(又)改为夔州知州,兼任夔路安抚使。夔部辖地连接不开化的獠族,容易发生事端。有人报告溱、播地的夷人叛乱,那里的豪门首领请求派兵去讨伐,周执羔对豪门首领说:“朝廷任用你做长官,现在这一带骚动,责任该谁负责?能尽力就饶恕你,一个兵也不派。”豪门首领害怕,斩了叛乱的人的头献来,夷人从此都恐惧屏息。
召还朝廷,又担任礼部侍郎。孝宗担心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说:“现在一个小民谋求仕进,也能获得皇帝召见,用言辞互相抬高,几乎成了风气,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得逞呢!”皇帝说:“您说得对。”一日侍候经义讲席,自己说“学习《易经》懂得命运,我侍候陛下的日子不长了”,说完流泪,皇帝很难过。就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他坚决推辞,皇帝不答应。
(周执羔)请求退休,皇帝告知他说:“祖宗那时,君主左右的大臣有年纪超过八十岁还留在朝廷的,您的年龄还没到。”命令退还他的奏章。(他)再一次提出以前的请求。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当时福建、广东、江西年成歉收,盗贼兴起,周执羔上朝辞行把这件事作为进言,朝廷下诏派太府丞马希言出使各路赈济灾民。(周执羔)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周执羔有宽宏大量的风度,在朝廷没有依附勾结。治理地方廉洁宽容,有守法爱民的官员风格。手不释卷,尤其对《易经》精通。8.(1)D(2分);(2)D(3分)9.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6)10.(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11.(1)E项3分,B项2分,A项1分,CD不给分。(2)①遇到两个良师,一个发现他具有数学潜力,一个指点他摆脱专业的困惑。②敏锐地看出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汲取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③开展研究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④他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3)①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②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和功利化,不利于系统学习数学;③数学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4)①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②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有广泛兴趣,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③读历史书籍、看历史电影,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④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⑤兴趣广泛,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答对其中的四点,即可给满分)12.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运用成语的能力。C鱼目混珠: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