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龙文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漳州市龙文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漳州市龙文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漳州市龙文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漳州市龙文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文一中2022-2023下历史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这位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明太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注重吏治,出现了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的局面。C项正确;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在西晋之前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西汉出现在西晋之前,排除B项;明太祖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在统一王朝元朝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2.隋炀帝在位期间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隋朝统治摇摇欲坠。材料说明了隋朝()A.统一全国的背景 B.经济建设的过程C.走向灭亡的原因 D.政策制定的目的【答案】C【解析】【详解】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C项正确;隋文帝统一全国,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意在说明隋朝的灭亡的背景,不是政策制定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3.科举考试是历经了隋唐到清代1300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贵族垄断,看重门第 B.德才兼备,地方推举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答案】D【解析】【详解】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由此可知,D项正确;贵族垄断,看重门第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德才兼备,地方推举体现的是察举制,排除B项;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政治制度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唐语林》记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一时期国盛民富的盛况出现主要得益于唐玄宗()A.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B.创立科举,选拔人才C.创立殿试,打击贵族 D.建立唐朝,开创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反映的是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从而形成开元盛世的史实,A项正确;隋炀帝创立科举,选拔人才,排除B项;武则天创立殿试,打击贵族,排除C项;李渊建立唐朝,开创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5.唐太宗手下既有出身敌营的将领尉迟敬德,也有政敌下属魏征;既有落魄文人马周,也有皇亲国戚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A.虚心纳谏 B.重视农业 C.以民为本 D.唯才是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既有出身敌营的将领尉迟敬德,也有政敌下属魏征;既有落魄文人马周,也有皇亲国戚长孙无忌。”可以看出,唐太宗重用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强调唯才是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虚心纳谏,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唐太宗的用人策略,没有涉及对农业的措施,排除BC项。故选D项。6.下面图片印证了唐代的()A.农业生产状况 B.手工业制作水平C.商业繁荣程度 D.社会风气表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代手工业制作水平很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越窑青瓷和邢窑的白瓷,B项正确;唐代新发明了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但是青瓷和白瓷属于手工业的范畴,排除A项;材料的青瓷白瓷不属于商业和社会风气的表现,排除CD项。故选B项。7.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唐朝统治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下面四幅图片,最能体现唐朝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D项正确;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排除B项;耧车由西汉赵过发明,排除C项。故选D项。8.唐穆宗时期(9世纪前期),唐朝与吐蕃会盟,并在拉萨大昭寺门前建立唐蕃会盟碑,碑文强调“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表明()A.唐蕃之间已无矛盾 B.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管辖C.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D.汉藏友好关系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唐穆宗时期(9世纪前期),唐朝与吐蕃会盟,并在拉萨大昭寺门前建立唐蕃会盟碑……”可知,唐朝时期与吐蕃会盟,强调双方“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汉藏友好关系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唐穆宗时期唐与吐蕃的会盟,因此A项夸大了其作用,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管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藏的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9.观察如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唐代中外铸币技术高超【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可以看到,唐朝墓葬出土了多国的钱币,这说明唐代中外交往非常频繁,中外贸易十分繁盛,C项正确;唐代有统一的货币,如开元通宝就是统一的货币,排除A项;图片显示了唐朝墓葬出土了多国的钱币,并未发现其他类别,排除B项;唐代中外铸币技术高超在图片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报时,小历同学选择了以下素材,可见他侧重于展示盛唐()气象万千的唐诗书如其人的颜真卿吴带当风——吴道子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A.多彩的文学艺术 B.密切的民族交往C.清明的政治局面 D.繁荣的社会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气象万千唐诗;书如其人的颜真卿;吴带当风——吴道子;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扩张,材料涉及了唐诗、书法、绘画、剑术等诸多文化内容,体现了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A项正确;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唐朝多彩的文化,未涉及民族交往,排除B项;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唐朝多彩的文化,未涉及政治情况,排除C项;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唐朝多彩的文化,未涉及未涉及社会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11.史学家冯其庸在读《大唐西域记》时有感而发,写下来“万死艰难逾大漠,热风吹送一僧归”诗句。他赞扬的是()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弘法大师【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史学家冯其庸在读《大唐西域记》时有感而发”可知,他赞扬的是玄奘。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与《大唐西域记》无关,排除A项;阿倍仲麻吕是日本来唐朝的留学生,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学历史要懂得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选项属于史论的是()A.唐诗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B.“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C.唐朝后期,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D.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史实意为历史事实;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文字。“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对安史之乱的影响或评价,属于史论,B项正确;“唐诗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唐朝后期,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是对唐模农民起义的具体叙述,属于史实,排除C项;“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是对唐朝灭亡史实经过的具体叙述,排除D项。故选B项。13.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A.藩镇割据 B.民贵君轻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从而得出宋朝重视文官。结合所学知识,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D项正确;唐朝中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排除A项;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北宋的用人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北宋、辽、西夏是同一时期的政权,辽位于北宋的北方,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C项正确;辽与西夏位置错误,排除A项;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方,排除B项;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方,排除D项。故选C项。15.两宋时期,契丹人用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乳茶,可以看出他们在接受汉人饮茶习俗时,又传承了本民族饮乳的习惯,制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这说明契丹人()A.非常喜欢喝乳茶 B.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C.畜牧业发展落后 D.与汉族生活方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两宋时期,契丹人用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乳茶,可以看出他们在接受汉人饮茶习俗时,又传承了本民族饮乳的习惯,制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可以得出,材料反映契丹族与汉族生活方式交融,D项正确;AC项说得是契丹人的自己的情况,排除AC项;材料不能得出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排除B项。故选D项。16.“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宋的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抗金收复了许多失地,维护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D项正确;人民尊敬岳飞不是因为他是民族英雄,而是岳飞称为著名的民族英雄的原因,即他坚持抗金,排除A项;被投降派杀害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体现的是岳飞治军严明,是他受到人民尊敬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7.它具有抗旱、耐涝的特点,在北宋以前由越南传入福建。1012年,因江淮、两浙地区大早,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之三万斛分给农民耕种。“它”是()A.南方麦 B.茶叶 C.棉花 D.占城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具有抗旱、耐涝的特点,在北宋以前由越南传入福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占城稻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表述的特征不符合,排除。故选D项。18.建立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关于“中国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处对应的朝代应是()魏晋南北朝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______▲_______经济重心完成南移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项正确;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在南移,排除A项;元朝、明朝都是南宋之后的朝代,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排除CD项。故选B项。19.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这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是()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C项正确;耶律阿保机是辽政权的建立者,排除A项;完颜阿骨打是金政权的建立者,排除B项;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C项。20.《岛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材料中元朝设立机构管理的区域是()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澎湖)岛”“至元间,立巡检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A项正确;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属中央行政机构,排除B项;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C项;元朝在东北设置的管理机构是辽阳行省,排除D项。故选A项。21.元朝在宣政院辖地内驿站的建设,达到了“通达边情,布宜号令”的目的。宣政院辖地是()A.西藏 B.西域 C.台湾 D.蒙古【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A项正确;元朝在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排除B项;元朝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排除C项;蒙古帝国是元朝的前身,但元朝并没有完全继承蒙古帝国,只是继承了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列最能从政治上反映由宋代到元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A.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B.由强盛转向衰落C.由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D.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向南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两宋与辽、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因此,由宋代到元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由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排除A项;“由强盛转向衰落”与“由宋代到元代历史发展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经济重心由南移在南宋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23.《水浒传》中写道: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李逵定要进去听听。书中的“热闹处”应该是()A.邸店 B.草市 C.瓦子 D.票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C项正确;邸店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排除A项;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排除B项;票号是古时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金融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24.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该作品可用来印证当时()A.娱乐生活丰富 B.草市迅速发展C.货物流通活跃 D.市民阶层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可知《货郎图》描绘的是货物流通活跃。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买卖东西,没有说娱乐生活,不符合题干,排除A项;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排除B项;市民阶层壮大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5.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元朝时期迁入汉地的各少数民族采用汉族姓氏的现象更加普遍,他们长期在汉地定居,通经史,擅诗文。这反映出元朝时期()A.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B.回族开始形成C.国家统一规模扩大 D.少数民族内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朝时期迁入汉地的各少数民族采用汉族姓氏的现象更加普遍”可得出少数民族使用汉姓,促进了民族和交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回族的开始形成,排除B项;材料与统一规模无关,排除C项;D项不是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26.《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史书,它记载历史的特点是()A.以人物为中心 B.以时间先后为序 C.以国别为中心 D.以政治制度为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1362年的的历史,纵观中国16个朝代,因而《资治通鉴》记载历史的特点是以时间先后为序,B项正确;其它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7.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摧毁了美洲封建制度 B.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了社会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改变了中外文明的交流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可知,材料反映了火药发明有利于推翻封建统治,指南针有利于远洋航海开辟市场,印刷术有利于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了社会发展,B项正确;“摧毁了美洲封建制度”是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影响,没有提及中外交流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28.(原创)有学者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A.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B.元朝时期中国形成回族等众多新民族C.元朝时期中国农耕游牧民族和谐相处D.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互交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元朝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最大的王朝,众多民族在元朝的版图内生活着,相互交融,回族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所以最准确的解读是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互交融,故D符合题意;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理解不全面,排除A;元朝时期中国形成回族,不是形成众多新民族,排除B;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互交融,元朝时期中国农耕游牧民族和谐相处的解读不准确,排除C。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胡曾《咏史诗•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节选)(1)据材料,指出两首诗中共同提到的这条运河开凿的朝代。(2)对于这条运河开凿评价,你赞同材料中哪位诗人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隋朝。(2)【答案一】我赞同胡曾的观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活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成为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加速隋朝的灭亡。所以我赞同胡曾的观点。【答案二】我赞同皮日休的观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为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赞同皮日休的观点。【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大运河开通的朝代是隋朝。【小问2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除了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外,还为隋炀帝巡游江南提供了便利;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南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了农民起义。因此,胡曾说隋亡于此河是有道理的。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虽然大运河的开凿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这是任何一项大工程都难以避免的。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交子”铜板拓片材料二唐长安城南宋临安城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交子”发行的朝代及其货币属性。(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到宋朝都市发生的变化,并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析出现商业革命的原因。【答案】(1)北宋;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城市布局从严整到交错;从坊市(分离)到沿街设市。特点:城市人口众多、大城市数量激增、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繁荣。(3)表现:纸币革命、城市革命。原因:宋朝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重心南移,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城市经商时间与空间不再受限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最早发行于北宋的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唐长安城非常规整,而且坊市是分离的,但是宋朝的城市布局不规整,且坊和市不再分离,开始沿街设市。根据材料“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可知宋朝时期城市人口数量多;根据材料“大城市数量激增,”可知宋朝大城市数量激增;根据材料“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可知宋代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繁荣。【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一,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二,宋代的城市得到了发展,所以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是纸币革命和城市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商业革命的原因有:宋朝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重心南移,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城市经商时间与空间不再受限等。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中人物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的地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3)比较材料二两幅图,概括元代对外交通的特点。(4)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答案】(1)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促进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2)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原因:北方战乱频繁,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等。(3)海陆并举;范围进一步扩大;航线更多;开创中外交通的新局面。(4)开放对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鉴真,唐朝时,鉴真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法,促进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根据材料“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可知,宋代北方战乱频繁,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根据材料“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可知,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根据所学知识,宋代海外贸易繁盛的原因还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等。【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二图一,宋朝海外贸易兴盛,陆上交通不是很发达,元朝的海上和陆上交通都很发达,所以,元代对外交通的特点是海陆并举;而且元朝海上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航线也更多;元朝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一是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材料二是宋元的交通状况。所以可以得出主题开放对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朝代事件隋朝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诗歌发展进入繁荣期北宋“澶渊之盟”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历史事件1: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历史事件2:唐朝时,诗歌发展进入繁荣期。观点:科举制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答案】【示例一】历史事件1: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历史事件2:元朝建立行省制。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巩固古代中央集权论述: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有利于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创立并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使中央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相权一分为三,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行省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