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平安校园”创建的实践研究_第1页
小学“平安校园”创建的实践研究_第2页
小学“平安校园”创建的实践研究_第3页
小学“平安校园”创建的实践研究_第4页
小学“平安校园”创建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平安校园”创建的实践研究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原因目前,我国城乡有45万多所中小学校、9万个左右农村教学点,有2亿1千万中小学生。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

1.从全国2006年的安全形势分析来看教育部首次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72.32%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是城市的2.9倍、3.9倍和4.2倍;43.75%发生在小学,34.82%发生在初中,9.82%发生在高中,2006年小学、初中、高中事故发生数比为4.5∶3.6∶1,死亡人数比为6.6∶4.8∶1,受伤人数比为7.4∶4.7∶1;25%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内部,主要是校园伤害占56%;节假日和上下学路上、学校及周边是事故多发期和多发地。2.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校现有学生1302人,其中中心本部有702人,三所完小600人。近年以来,随着全社会对学校安全的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逐渐形成,学校安全预警机制不断完善,安全教育更注重经常性、实效性、前瞻性,学校安全管理逐渐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为学校安全隐患的逐渐杜绝提供了保障。三年时间学校累计安全投入近百万余元,内容涵盖交通安全标识、站牌的设立、食堂的信誉度升级改造、危房的改造、学校各类安全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等等。投入的不断增加,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大规范了学校安全教育行为,降低了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较好的保障了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隐患之处,如吕山乡地处水乡,河道、湖泊纵横密布,未成年人溺水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农村康庄大道建设的完成,加上矿车较多,无证黑车、超载现象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众多交通不安全因素,事故发生率有升高迹象;由于家长的素质和教育力度不高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技能滞后,存在着安全隐患;周边环境治理的不力出现与学校安全教育形势不符的现象等。校园安全关系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关系和谐校园建设。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关心少年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长兴县教育局从2004年开始就对全县中小学学校进行了“平安校园”的考核,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农村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我们从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强化学校管理、建设平安校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为农村学生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点1.“平安校园”的构建彰显了“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的主题。今年3月26日(星期一)是第十二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构建就是围绕主题,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督查,着力从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加强教育、充实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安全管理工作。2.“平安校园”的构建遵循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本”指的是发展之本,即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而“平安校园”的构建就是保障广大学生发展之最根本,实现全体学生健康、文明、可持续地发展。3.“平安校园”的构建符合学校管理发展的规律。我们当今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大众化、生活智慧化的社会,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学校管理的新需求,需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在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的教育观、师生观、人生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平安校园”,这是目标指向统一的基础。三.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一)概念界定所谓创建“平安校园”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协同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家校热线电话”、“安全小卫士”、“安全大风车”、携手“1+6”活动、“星级班级(完小)”等的建构,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安全教育的正向合力,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学校民主管理的形式,达到学校无安全事故,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二)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探索适合新时期农村学校“平安校园”构建的操作模式、管理办法。研究目标:1.构建“平安校园”建设网络,形成学校《学生安全常规》、《安全知识手册》和《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文本。逐步深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形成安全管理特色。校学生发动每个家庭迅速行动起来,投身到“平安校园”的构建中来,要求每个家庭开展以“签订一份家庭安全公约”、“当好一名安全义务宣传员”、“参加一次安全培训”、“提出一条建议或意见”、“撰写一篇‘平安校园’体会文章”、“出一份安全小画报”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做到“小手牵大手,平安伴吕小”。4.整合资源,有效实施。初步形成“1+2”的参与式学校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为主渠道,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参与式安全教育网络,创造资源整合条件。校内,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班级安全管理,校外,让学生成为社会人,让他们的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教育力量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安全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管理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安全工作管理效力的最佳化——“平安校园”。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07.8----2007.9)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课题论证。2.制定研究方案和详细的研究计划。(二)实施阶段(2007.10----2008.9)1.根据课题计划采取各种研究措施,调查、了解学生安全预防意识和自主保护措施养成的效果,了解教师、家长的安全教育理念和安全预防措施。2.写出阶段小结,并加以分析,及时调整研究方案。3.运用新的研究措施再实行研究,收集各类资料。(三)总结阶段(2008.10----2008.11)1.整理、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六.预期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形成合理地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和建设网络。3.各阶段各时期学生安全管理活动的方案和操作方法。4.制定学校《学生安全常规》、《安全知识手册》和《安全管理制度》。七.研究组织与条件分析1.研究的组织与分工

姓名承担内容职

务组长顾末堂负责课题的整体实施,做好学校、家庭、社会安全教育三者之间的协调,形成正确合力。校长组员陈

超负责全校各种安全技能培训活动的制定与落实,并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分管安全副校长敖培华负责全校各种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制定与落实,并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分管教学副校长计

毅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阶段计划、阶段报告的制定撰写,撰写课题总报告教科室主任备注:以上为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全体教职员工均参加本课题研究。2.研究的条件分析“平安校园”的创建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中初显成效,近年来曾被县教育局评为“平安校园”。学校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一直在寻求突破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