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学而悦读”第十一辑_第1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学而悦读”第十一辑_第2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学而悦读”第十一辑_第3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学而悦读”第十一辑_第4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学而悦读”第十一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海拾贝[有人说,人旁有谷谓之“俗”,谷是最基本的粮食,所以“俗”是生活的常态,是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有人说,世俗百态蕴含民俗民风,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事,人们管它叫“通俗”;那些哗众取宠、四处卖弄者,人们管它叫“庸俗”;而那些专事阿谀奉承之事者,人们叫它“媚俗”。还有人说,大俗即大雅……好一个热热闹闹的“俗”世界!请以“说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雅俗浅谈(广州一考生)自古以来,俗雅之分都不知被多少名人识士不断评说,好似这世界,竟可看作是“雅俗合流”的世界,纷繁复杂,又精彩万分。先哲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至察者,即无“俗”也。忆当年,德沃夏克不嫌弃黑人民歌之通俗,留下一部部旋律朴素动人、情感丰富真挚的作品,成为民族乐派大师;而尼采,不肯与世俯仰,执意宣扬其“强力意志”哲学,最后只能郁郁而终。一代大师鲁迅,立足中国革命,深入揭示社会弊端,在中国思想解放史上划下最光辉的一页;而叔本华,脱离现实生活谈“洞见”,终不得为社会主流所接受。马克思站在最“俗”的立场(工人阶级立场)上来看待人类历史,终能成就其思想神话,而阮籍猖狂自放,自以为至雅,不容得半丝俗气,只能留下“三哭”以示后人。由此观之,无俗之人就似不食谷之人,看似如仙,实则如空中楼阁,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光发亮。人,始终不可无“俗”。当我们在音乐厅中欣赏马勒的“泰坦”交响曲时,我们也一定听到了“两只老虎”和来自德国市井的“冈茨小曲”等通俗的旋律;当我们在美术馆中鉴赏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我们也一定看到了纤夫们“丑陋”的身躯,嗅到剥削阶级令人作呕的腥臭味;当我们体会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情怀时,我们也会看到画面上那两个肌肉健硕的浴女那令拿破仑三世愤怒不已的身躯……还有许多许多,可为什么来源于生活常态的元素,透过艺术大师们的创作,就会被滤成不可多得的精品呢?后来,我渐渐发现这是由于艺术大师们美丽善良的情怀所赋予艺术作品那真挚深邃的感情。马勒的“两只老虎”和“冈茨小区”充溢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同胞的赞美;列宾的纤夫饱含着他对消除剥削、实现自由平等的向往;库尔贝的浴女,也映射着他对普通妇女生活的同情与赞美……放眼望去,还有许许多多产生于日常生产生活的民歌,即使没有艺术手法的修饰,也同样拥有动人心魄的美:小河淌水、茉莉花、月光光……这些简单朴素的“俗”气旋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流传了多少年,连那些所谓“雅”的艺术创作歌曲,相比之下,也一定相形见绌。其实本来所谓“俗”与“雅”,俗气的东西透示这真挚美好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显现其光辉,便成了“雅”;然而,表面上采用的是雅致的技巧,可是我们看到的分明是丑恶的本质,“雅”的光环也最终会脱去,将之还原成丑恶。只要有“真、善、美”,就无拘于“雅”与“俗”。(非师点评)文章谈雅俗问题,力图在雅高于俗的传统认知中谈出新意,表达俗未必逊于雅的观点,有一定创新度。但批判尼采、叔本华之“雅”,没有正视这两者在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缺乏说服力。此外,阮籍之狂放,有更深层的时代因素,亦非简单的“自以为至雅”。这都是文章的硬伤。此外文字稍嫌罗嗦,不够简练。———资深媒体人、知名专栏作家

林如敏(名师点评)本文观点明确、深刻———只要有“真、善、美”,就无拘于“雅”与“俗”,见解独到,具有启发性;文章内容充实、丰厚,音乐、美术、文学、政治各领域的素材信手拈来;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文中运用得潇洒自如。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拥有比较开阔的阅读视野,具备比较全面的文化素养。初蝉新声农村文化的雅俗高三(7)丁茜很难说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各种农村元素逐渐在都市中蔓延。它们头顶土黄的玉米大棒子,脚踩着牛粪,没有任何预兆的就这么来了。它们从四面八方来,呈井喷态势,颇有“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最先摇旗呐喊的是农家旅游,农家乐,还有它的衍生物农家菜等。农村成了世外桃源,让看惯金钱奢华沉浮的人们荡涤自己的心灵,洗净繁华。这让“农字军”挖到了第一桶金。随后“农字军”进驻城市,开下农家菜馆。“黑土情”“辣椒香”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朴实的装潢,店内的斗笠,年画,串串红辣椒,在豪华的大酒店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都市人们忽然就好上那碗破盖粗碗茶和那道窝头塞咸菜。听着蛙声,闻着稻香,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在抛下冰糖元蹄葱爆羊肉的午后,任明矾把繁忙的心绪沉淀。不再醉心于清风明月,竹林幽兰,仿佛这也是另一番雅致。任何事物都不会无端兴起。第一个使农村成为文化的,无疑是赵本山,本山大叔。他幽默朴实的言谈,地道的东北话,他的实在他的真,和他的二人转深深吸引了一颗颗僵硬的心,触碰到它的柔软处,成了全国人民的饺子。喜红的大花扇把农村餐饮的柴火越扇越旺,小小的朱方帕转起了农村文化的产业链。一时间,小沈阳的苏格兰单脚裙下不知拜倒了多少都市人,霓虹灯的长街上满眼望去全是农家菜馆。以农村文化为雅的叫嚣声似乎越唱越响。任何事物同样不会无端败落。不久,就有人提出质疑。农村文化因其文化根基薄弱,缺乏科学弘扬和管理,成了它自身的软肋。农家乐的真实环境早已随旅游需要的要求被改得商业化浓重,农家菜馆因竞争激烈被个个放空。人们对本山大叔“包袱”的审美疲劳,头戴红花小辫的小沈阳在火了大半年后也被一些网友抨击为低俗。雅物,一下子又成了俗物。当自己的作品《乡村爱情》被人们再次评论为低俗时,本山大叔火了,“你们懂什么叫农村?这才是真实!”原来,乡村一直是人们的臆断,生活在物质尖端的都市人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着农村文化,他们并不深切懂得,却已盲目追捧或唾弃,并不断给农村文化换着“雅”“俗”的标签。就像常用的赵本山的访谈专题名,“本山本色”,和赵本山一样,农村文化只是真实,它真实的“雅”,它真实的“俗。,就像人吃着粮食,他吃粮食是为写诗即雅,是为排泄即俗?“雅”“俗”本不该有既定标准,却苦了被这标准称了又称,量了又量的农村文化,晕了被这标准左右忽悠的我们,也忙煞在这天平左右跳得欢喜的文化评判家。今天,批判家们眼下的“农村”往往是城市化了的“他者”。他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于雅俗的标准,无不建立在具有优越感的“城市人”或文明人的基点上,而全然不顾农村已有的变化。我们评判着真实,现实却从不为我们改变。就像我们将“雅”“俗”的标签黏了又撕,撕了又黏,村口的那片油菜花田依然盛放。热点评论从郭德纲与周立波浅谈雅俗周立波拒绝与郭德纲同台时说出的一句:“一个是喝咖啡的,一个是吃大葱的”引发的南北文化争议,到郭德纲的相声《你要高雅》的高调推出,引起了大众对雅俗文化的巨大热议。一时间郭德纲与周立波被大家摆在了雅俗文化的对立面,而周立波与郭德纲究竟谁俗谁雅大家都争论不休却无定论,这也就好比究竟是喝咖啡高雅还是吃大葱高雅的问题一般,无法得出结论。郭德纲与周立波的事件已经过去,而关于雅俗之争却还在继续,笔者也根据自己仅有的浅薄见解来谈谈雅俗。究竟何为雅何为俗呢?在词典里是这么给雅、俗下定义的,雅:“高尚,不粗俗,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俗:“大众化的,最通行的,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这么看来雅与俗之间既相互排斥却又相互包容。同样是喝咖啡,穿着西装举止端正的喝着咖啡给人感觉很高雅,而如果光着膀子翘着二郎腿喝咖啡则给人的感觉就不会是高雅而是所谓的俗,这就是雅俗相互排斥的一面。但有时雅与俗之间的界限却模糊不清,亦如吃大葱,你同样也可以优雅的细嚼慢咽,满口欢香,平凡的俗中透着高雅的气息,这就是雅俗的相互包容。

既然雅与俗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那么我们如何来区分何为雅何为俗呢?其实在笔者看来,雅与俗的判断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没有客观的尺度,只有主观的心态。你可以说听交响乐高雅我亦可以说拉二胡听相声高雅,你可以觉得看四大名著是高雅而我也可以觉得看《金瓶梅》也是高雅,个人的观念不同,对于高雅的判断也就不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会产生对于郭德纲与周立波何为雅俗的不休争论。但是无论你对雅俗是怎样的判断,我们都得有宽容的心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雅俗。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雅俗观强加于别人的身上,这样既不现实也失去了雅俗原本的意义。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百家讲坛中红极一时的于丹老师与易中天老师呢?关于雅俗的争论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他们也很好的诠释了如何正确的看待雅俗。于丹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论语》推广,得到大众的追捧的同时也受到专家的鄙视与排斥,称其玷污了高雅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于丹老师对于这些鄙夷的声音表示理解,是俗是雅本就该让大众去评判,我们无权剥夺他人判断雅俗的权利。而于丹老师在宽容面对雅俗时也完成了《论语》从俗到雅再由雅到俗的蜕变与成长。而易中天老师在品完《三国》后也同样遭到反对的声音,称其曲解了经典名著,对于这些声音,易中天老师亦表示出其大师的凛然,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高雅,但却愿意像萝卜那样,做到雅俗共赏。作为备受争议的他们都能以如此坦然的心态看待雅俗,而我们为何要纠结着何为雅俗的问题不放呢?为何不以宽容的心态看待雅俗呢?何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宽容的心态才能看到此盛况,如果只有一家之鸣,只有一味的雅或一味的俗社会谈何进步?世间万物本来就无雅俗之分,而所谓的雅俗也是世人给予强加的,而一万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雅俗观点都有所不同,我们又何必如此固执?佛家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事物原本就没有绝对的雅与绝对的俗,只是我们给予其贴上了雅与俗的标签,那么我们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之就好了,何必为此争论不休?何必将自己的雅俗观强加于他人呢?就算最后能得出你想要的结论又有何意义呢?事物还是摆在那,是俗是雅也并不会因为你的看法而改变。在结束文章时笔者想到了郭德纲的一句相声:“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郭德纲,没有错,第二种人不喜欢郭德纲,也没错,但第二种人认为自己比第一种人高雅,这就错了。这也是因为什么,他总排在二的原因。”关于雅与俗亦是如此,一味的排除与鄙夷只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以宽容的心态面对雅俗才是君子之道。这么看来大家还有必要再继续争论郭德纲与周立波谁俗谁雅么?雅与俗一枚硬币的两面一篇《小沈阳:一个最低俗的中国人》再次引发中国俗文化和雅文化的争论,而这样的争论,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曾经有人抨击赵本山以及他的团队的艺术都是低俗的,但赵本山用幽默带过,没有“我们”低俗何来衬托你的高雅,再者,你怎么就知道你那就是高雅了。艺术本身就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如果应给分出个所以然来,那还叫什么艺术。小沈阳的艺术就在于他让所有人都笑了,如果美国人你也能像小沈阳一样神奇,那我们也要把你定位最低俗吗?芭蕾舞也曾低俗芭蕾舞现在被称为“高雅艺术”,但是,早期芭蕾舞也是街头卖艺,而且,色情也是其主要元素。早期芭蕾舞叫作脚尖舞,主要展示女演员的脚部动作。脚尖舞名义上为了要表现脚部动作,表演者的裙子就要剪短。脚尖舞最早在欧洲街头演出的时候,大都是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上演出,再加上被剪短的裙子,会有什么结果呢?欧洲直到18世纪后期,绝大多数女性都不穿内衣,在街头表演脚尖舞,其实就是以“大露底”来招徕观众。直到18世纪后期,巴黎市政府才有一项法律规定:脚尖舞演员必须穿“束裤”。失去了色情吸引观众的手段,脚尖舞不得不寻找其他方式生存下去,最终不得不变成现在的“高雅艺术”。套用芭蕾舞从“低俗色情”到“高雅艺术”的发展道路,“绿色二人转”会不会在未来也有同样的结果呢?高雅艺术压迫民间艺术作家、学者葛红兵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直承受着两方面的精神压迫:一,高雅艺术对与民间艺术的压迫:纵观中国艺术史,往往是当时认为低俗的艺术反而在未来成为主流,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高雅艺术也是从民间低俗艺术当中吸取养料的,然后高雅艺术在吸收完营养之后,却痛斥民间艺术是“低贱的”。二,西方艺术殖民对中国文化的压迫: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西方就大量吸取中国民间艺术的营养,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大肆抨击,到了现在他们又高价卖出他们低价买入的艺术品,这其中不难让人猜测美国媒体的用心,这也是一场“艺术战争”,国人应该警觉。郭德纲:雅俗互相包容最近的新闻人物郭德纲也在段子《你要高雅》里解读过高雅和低俗的关系,他说,雅与俗之间应该是互相包容的,只有包容才能雅俗共赏,喝咖啡不见得高雅,吃大蒜也不见得低俗,“喝着咖啡就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郭德纲表示,有人说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说听交响乐高雅,听相声就低俗;听明星假唱高雅,看网络原创低俗;看人体艺术高雅,两口子讲黄色笑话低俗……什么是雅什么是俗?牙佳为雅,人谷为俗。有牙有口,嘴里说出来,吃完饭没事,坐到那儿叨叨叨说出来,这是雅;单立人一个谷为俗,吃喝拉撒是俗。人可以不说,就是你不需要雅的东西,但这俗你离不开,吃了不拉憋死你。李默然:俗雅本无“争”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表示,文化艺术界有个共识,就是对文化作品的要求是雅俗共赏。“文化艺术的俗与雅之间本无‘争’”,如果存在‘争’就是跟‘低俗、媚俗、庸俗’去争”。对此问题,李默然举了北京话剧小剧场发展的例子。

“北京的话剧小剧场的数量,目前已经有近20家了,小剧场的话剧演员、创作者也越来越多,市民也很乐于观看。但有一家小剧场却以成人‘床上’内容为题材,甚至在演出结束时,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齐声说出淫秽的话语。”“这说明高雅的剧场中也有低俗的演出,高雅的艺术形式中也存在恶劣庸俗的内容”李默然在表达了对“床上”题材的强烈批评后也表示:“我们还应看到,通俗文化艺术中的健康作品也很多,这些作品是脍炙人口的,深受人们欢迎的,所以说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是雅俗共赏的,雅与俗不是对立的,但这个俗绝不是‘低俗、媚俗、庸俗’。”雅俗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什么是雅?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中,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诗经》是国家政权机关采集民间歌谣,再加上庙堂雅乐而组成的,在当时,国风是俗的,雅颂是雅的,可是到了今天,《诗经》最精彩的篇章恰恰是当初俗的东西。如果这个例子还不够,那么无论你能想到的艺术形式,我都可以给你指出其俗的起源。到了近现代,“雅”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就拿今天的中国文化市场来说,芭蕾舞、交响乐是雅的,可是却和本土的文化氛围、道德观念、民风习俗相去甚远,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表现。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样,在所谓的高雅艺术的观众之中,有多少人真的是为了艺术?有多少人只是摆一个高雅的造型罢了?那么,哪个又是俗?如果我们能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待俗文化,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文艺的真谛也许就隐藏在其中。在文化史上,我们承认个别天才的灵感爆发,但是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最基本的却是这个民族的俗文化。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认为俗是一种常态,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民族认同。因此,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化事业的核心和个性,不在那些专业文艺团体为了出国演出和上级指派的所谓的高雅艺术,而正是在于这些土生土长的、极富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众文化。实际上,雅与俗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谁能单纯地把雅俗彻底分开?又有哪个艺术家能够真正地抛弃俗文化的潜移默化?名家赏析三俗非俗(易中天)真俗的人都不媚俗,正如真善的人都不伪善。媚俗之可恶,在“媚”不在“俗”。

反“三俗”,我赞成。庸俗、低俗、媚俗,当然该反。加上“鄙俗”和“恶俗”,变成“五俗”,也该反。比如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就是“鄙俗”;端架子、摆排场、打官腔、拍马屁,则是“恶俗”。这些,都应该在反对之列。不过,牵涉到文学艺术,主要还是“三俗”,那就只反“三俗”也罢。

问题是为什么要反?这可得整明白了。否则,没准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那么,“三俗”究竟坏在哪里?在“俗”吗?未必。就说“媚俗”。一个人,或者一个节目,一部作品,为什么要媚俗呢?是因为喜欢俗,或者本来就俗?显然不是。真心喜欢,那不叫“媚”。媚,是原本不待见,却要装喜欢。何况本来就俗,还用得着“媚”?直截了当表现出来就是。这样的“俗”,就不能叫“媚俗”,得叫“本俗”,甚至“本真”。

本俗不必反,也反不了,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陆游说梅花是“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其实萝卜也一样。你就是把它切开了剁碎了,变成萝卜泥,也还是萝卜味儿,正所谓“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俗如故”。真雅和真俗,都是骨子里的东西,谁也甭想改变。梅花之雅,萝卜之俗,都如此。它们,也都不需要“媚”。

再说了,“媚俗”不好,“媚雅”就好么?怕也不好。什么叫“媚雅”?酸文假醋,装腔作势,附庸风雅,故作高深。这些,都讨嫌,都恶心吧?为什么讨嫌、恶心?假。媚雅和媚俗,骨子里都是“装”,只不过一个装大爷,一个装孙子;一个装高雅,一个装低俗。说到底,不都是“披着羊皮的黄鼠狼”?

实际上,真俗的人都不媚俗,正如真善的人都不伪善。所以,媚俗的人,一定本来不俗;媚雅的人,也一定本来不雅。本来不俗不雅,为什么要装俗装雅?或者是“有图谋”,或者是“没头脑”。有图谋,就看风向;没头脑,就瞎起哄。于是,俗的东西有市场,他就媚俗;雅的东西有地位,他就媚雅。至于自己的观点、立场、追求、本色,对不起,没有!

没有也就罢了。一无所有,不是罪过。问题是他又想有,或者要装成有,也就只能媚。如果还想捞到好处,比如赚钱或者获奖,就更得媚。什么是“媚”?说得轻一点是讨好卖乖,说得重一点是奴颜婢膝,这还能是好东西?所以,媚俗也好,媚雅也罢,一切媚态,包括媚官、媚权、傍大款,统统该反,统统该批!

由此可见,媚俗之可恶,在“媚”不在“俗”。庸俗、低俗、鄙俗、恶俗,也一样。俗,原本是一种形态,一种方式,一种风格,何罪之有?所以,在我这里,它只是一个中性词,不带褒贬。它也只陈述事实,不带取向。说得再明白一点,雅与俗,就像大与小、长与短,你不能说哪个就是好的、对的,哪个就是坏的、错的。谁都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方便(比如船小好掉头)。同样,雅有雅的意义,俗有俗的价值。这就正如原始森林,肯定是有乔木,有灌木,也有小草,还有落叶。你要是把小草和败叶都打扫干净了,请问那还是兴安岭吗?

更何况,雅与俗,是可以转化的。老子说祸福相依;庄子说神奇变成臭腐,臭腐变成神奇;毛泽东说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样看,雅能变成俗,俗也能变成雅。想当年,关关雎鸠,是在田间地头唱的;唐诗宋词,也有部分是在青楼妓馆唱的。这不就是当年的《涛声依旧》,当年的《相约九八》,当年的二人转吗?还是没上春晚,没上“刘老根大舞台”的,现在却成了经典。相反,当年被视为“高雅艺术”的某些作品,却未必还有价值。尤其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华丽词章,今天看来,岂非“俗不可耐”?

当然,雅与俗,也只是“可以转化”,未必“一定转化”。也有不转化的。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有的能万古长青,有的是过眼烟云。但这无关乎“雅俗”,要看“真伪”。只要真,不管是真雅还是真俗,都有成为经典的希望;媚雅和媚俗,则注定一文不值。

在此前提下,“俗的艺术”便表现为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本真的俗”。因为“本真”,所以可爱;也因为“本真”,弄不好就会粗糙、粗鄙、粗俗。所以孔子说,一个君子,应该率真。但过于率真,又难免粗野。这就要修饰。但修饰过头,又难免虚伪。最好,是既能真实,又有教养。这在孔子那里,就叫“文质彬彬”。表现于文学艺术,就是“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比“本真的俗”上了一个台阶,算是第二个层次,但还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大雅若俗”。因为雅俗共赏是“中和”,大雅若俗是“太和”。中和,就是矛盾对立的统一;太和,则是矛盾对立的转化。前者是中庸之道,后者是辩证逻辑;前者“人为”,后者“天成”。所以,中和,只是一般的和谐;太和,才是最高的和谐。

最高的和谐,就是“看起来不和谐,实际上最和谐”,比如《易经》中的乾坤两卦。老子则认为,一个事物的最高境界,是“看起来像它的对立面”。比如,上德若谷(最崇高的好像最卑下),大白若辱(最干净的好像最肮脏),大直若屈(最正直的好像最扭曲),大巧若拙(最巧妙的好像最笨拙)。后来,苏东坡还发展为“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贺欧阳修致仕启》)。按照这个逻辑,大雅,岂非“若俗”?最雅的东西,岂非看起来最俗?

这就要有大智慧,也要有大慈悲。有大慈悲,才能“一视同仁”(雅俗平等)。有大智慧,才能“点石成金”(化俗为雅)。雅俗共赏就是一视同仁,大雅若俗就是点石成金。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立足“俗”,不立足于“雅”?因为俗的东西,最接近人性的本真。因此,把“本真的俗”,通过“雅俗共赏”,变成“大雅若俗”,就是文明的最高境界了。这就是黑格尔说的“正反合”,也就是中国人说的“返朴归真”。

所以,三俗要反,也要小心。如果把“上德若谷”当成了“低俗”,把“大白若辱”当成了“庸俗”,最后把“大雅若俗”也给整没了,那可罪过不轻!雅与俗(王蒙)

我每天都吃三顿饭,睡八小时觉,大便一次,小便六七次,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是雅还是俗。

我爱听柴可夫斯基、贝多芬、马勒、舒曼的交响乐,是因为我爱听。不是因为它们雅或是还不够雅。

据说,素食是雅的,而“肉食者鄙”,但是我还是鄙鄙地常常吃肉,除了吃肉要票的那些年。所以,我深为吃肉不要票而欢欣鼓舞歌功颂德,不论这有多么鄙。

我爱听梆子戏、相声、芭芭拉·斯特拉桑德与凤飞飞的流行歌曲,不害怕也不避讳它们的俗,因为我爱听,从中能够得到某种愉悦。

写文章,我要稿费,因为我有这个俗俗的需要,也就不怕其俗。我又不会专门盯在稿费上,不是为了雅,而是为了文章的最佳效果和我与编辑出版部门的友谊,还有我作为一个作家的自尊自信。

只有最俗的人才没有自信。只有没有自信的人才怕人家说自己俗。只有自恋不已的人才需要表白自己不俗。

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

什么是俗?世俗、通俗、庸俗、卑俗都是俗,却大不一样。

迎合旁人是可悲的。适当照顾旁人却是难免的,有时候是高尚的。坚持原则而不苟同,是可敬的。为了不媚俗而不媚俗,是一无可取的空洞。

考虑雅与俗或是考虑是否媚了俗,都是活得找不到感觉的标志,就像一个人,只有消化不良的时候才会没完没了地看自己的舌苔。

媚俗不好,媚外媚洋媚上媚下媚学者媚批评家媚潮流媚青媚中媚老,都同样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你正在装起来,你正在亮相,你成了架子花。生怕媚俗恐怕也是一种媚,就是媚那个批评媚俗的进口流行色。

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掩盖本色,然后才有了进行价值评价的前提。

美文阅读雅与俗

何为雅?何为俗?纵观古今,文人雅士,社会贤达,谈雅议俗,争论不休。其实,雅俗之间,互补共存,无太明显界限。无俗雅何指?无雅何谓俗?相对而言,如此而已。

俗也好,雅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无论如何推论,雅俗的界限在于人的思想素质与精神境界。

真正的雅,它的内涵从来是近俗的,是骨子里融于俗却可以游离于俗的角度去分析感受事物的能力。

黄金是从矿石中冶炼出来的,美玉是从玉石中雕琢出来的,没有虚幻就无法得到真实。雅并不拒绝俗,没有俗,雅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雅是对俗的升华,雅人并非不做俗事,只是做时有他的独特方式,别具风格。李白也饮酒大醉,但不同于市井酒鬼的昏昏噩噩;苏轼结交樊素,但并不象色鬼似的放纵情欲。

中国人所讲的雅往往是以不承认人的弱点为前提的,以为雅者就要远离俗,这样就往往容易造成在雅与俗之间挣扎的错位。

超脱的人不在于做的事与俗人不同,而是他们有自己做事的独特方式。

雅与俗

说到雅与俗,就总有人愿意把他们隔阂开,似乎二者将不同日而语,一个是天上的星宿,一个是地下的野鬼。以至于一看到自己认为“雅”的东西拊掌称善,若是看到不那么“雅”的,就不得了乎了,深深一副国将不国的忧叹样子,好象悲伤着哥伦布的上厕所与毕加索的看漫画。

听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