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_第1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_第2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_第3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_第4页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2学习目标对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解日本政府对国内经济管理的方式。掌握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内容;了解产业政策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的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本章内容4第一节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一、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表现(一)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及其指导思想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是指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法规等对国内经济进行介入和干预,维护市场规则和秩序,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体制。

●日本战后经济的指导思想——官厅经济学派日本政府所奉行的主导思想——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又广泛吸收西方其他学派的观点,有时还从日本其他经济学派和在野党的批判中吸收对日本经济有益的各种观点,因此其经济指导思想是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与市场机制原理的有机结合。

后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两类突出问题一是国内市场残缺不全、缺乏相应制度体系支撑;二是面临市场失效问题。市场残缺的本质是市场制度的缺乏,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在发展初期主要是通过移植欧美成熟市场制度形式进行的,政府是本国制度创新的主要承担者,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比在制度供给的数量、质量、速度和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为日本的经济起飞准备了制度基础。政府借助政权的力量发动的经济增长在促进了日本战后的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同时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7(二)日本政府对经济的行政指导作用日本法制局对“行政指导”的解释——“行政指导不具有限制国民的权利,或对国民课以义务的法律上的强制力,它是行政机关在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和所管事务的范围内,为得到行政对象的合作并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而进行劝诱或诱导,使其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日本政府的行政指导最大的特点——不以法律规定为行为依据,不以行政命令为行为方式,不以法律效果为行为目的,而是通过指导、建议、劝告、奖励、指示、对话等“软着陆”的方式,求得行政对象的自愿协作和配合,从而最终实现预期的行政目标。行政指导的另一重要特点——灵活性。8

(三)日本政府机构的设置日本政府的行政指导作用的发挥也是通过各级政府机构完成的。日本的多层次政府机构中,经济职能机构占多数。

●大藏省

大藏省设置于1869年,省内设大臣官房、主计局、税务局、关税局、理财局、证券局、银行局、国际金融局等八个厅局,主要负责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国际金融政策。其主要职权为制定国家财政政策,编制国家预算草案,管理预算开支;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具体方案;制定财政投资计划,发行国债,管理国库、国有财产,发行纸币;监督国家各级金融机构;制定对外汇兑政策等。大藏省不直接参与经济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管理,但却辅助与协调通产省贯彻日本经济政策的执行。2001年1月1日起大藏省改称财政省。通商产业省

通产省1949年正式设立,是主管国家工商业和贸易的行政机关,主要职责是促进国内外贸易发展,加强对外合作,振兴与指导中小企业,制定与普及工业标准,负责工矿业生产的科学试验与研究管理酒精专卖等事务。下设大臣官房、通产政策局、贸易局、产业政策局、立地公害局、基础产业局、机械情报局、生活产业局等八个厅局。通商产业省是广泛干预日本问题的综合性经济官厅,对产业界拥有强大的指导能力,对推动日本产业和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商产业省的内务部门按照职能划分,可以分为“纵向职能”机构和“横向职能”机构两大部分。“纵向职能”机构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局、机械情报局、生活产业局,主管特定产业和物资;“横向职能”机构包括通产政策局、贸易局、产业政策局、立地公害局等,对于通商产业省管辖范围之内的产业和物资,按行业对通商政策、产业政策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农林水产省

农林水产省成立于1978年,由农林省改名而来,总体任务是负责指导改良、发展农林水产业,增进农民、山民、渔民的福利以及确保国民粮食稳定供应。省内机构分为纵向和横向两大部分,纵向即按行业管理农林水产业的部门,有畜产局、粮食厅、林野厅、水产厅,对主管行业进行综合的统一管理;横向即跨行业的特定事项的管理部门,有经济局、结构改善局、农蚕园艺局、食品流通局。经济企划厅

经济企划厅由1946年为实行统制经济和推进各种稳定经济措施而设置的“经济安定本部”演变而来,1955年正式成立。厅内设有调整局、国民生活局、物价局、综合计划局、调查局、长官官房和经济研究所。其中,调整局和综合计划局主要负责制定中长期及短期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国民生活局负责消费者保护和维护国民社会福利;物价局负责对物价的综合调整;调查局和经济研究所负责对经济动向、经济结构的调查分析和国民经济计算统计的编制及搜集整理。各类审议会

审议会是各省厅的附属机构,一般采取合议制,本身没有表决权,也不能表示国家意图,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参与审查、调停、制定标准和参与某些行政处理,由学术界、企业界、舆论界以及群众团体的代表或知名人士组成。

审议会在日本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交流作用,尤其是在行政指导方面,行政指导以行政对象的自愿接受为原则,行政指导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对象(主要是各类企业)是否予以合作,在政府与企业达成一致意见或达成协议的过程中审议会起到了重要的信息交流作用。1314二、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形成原因(一)经济原因●政府干预经济的一般原因市场失灵、市场缺陷

●日本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日本政治经济中保留了较多的封建势力残余日本资源严重匮乏●社会文化原因唯上

合作15三、日本奇迹的讨论政治经济学派的讨论——四个派别(1)“国家特性-基本价值观一致”观点,认为日本奇迹源于日本社会高度的集团意识;(2)“不存在奇迹”观点,认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是市场力量的作用;(3)“特殊经济结构特征”观点,研究日本劳工关系、储蓄率、公司治理、银行体系、社会福利系统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搭便车”行为的观点,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其拥有后发优势。田丰伦——日本政府对市场机制较小的破坏程度是“日本能后来居上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可谓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一大特色”,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计划,日本政府比较成功地扮演了民间企业帮手的角色HughPatrick——日本经济“奇迹”是由私人和企业利用自由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机会所采取的行动带来的,日本政府只起到监督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并且创造了经济增长的环境迈克尔·波特——日本政府不能区分有竞争力和不具有竞争力产业,在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日本政府通常把注意力放在了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给与它们较多的政策倾斜,而对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反而作为很少17第二节日本的产业政策就日本而言,其产业政策是指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以产业和企业为对象,由日本政府推行的“产业行政干预”政策的总称日本的产业政策是“日本发展经济的指挥棒”,战后日本在“产业立国”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振兴产业基础设施的具体措施,使日本的平均产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加强。张杰,郑欣.日本:融东西方为一体的市场经济[M].武汉出版社,1994:66.(一)经济复兴时期的产业政策(1945-1955年)产业复兴政策阶段该阶段日本政府的干预主要体现为以“倾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产业复兴政策。所谓“倾斜生产方式”,一般指在社会再生产链,特别是工业再生产链的纵向接续关系中,从最初投入的上游产业向最终产出的下游产业逐步推移、顺序发展的方式。日本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以煤炭和钢铁这两个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优先发展产业,并通过价格补贴、税制改革、财政投资贷款和外资与外汇管制等一系列倾斜政策促进煤炭和钢铁部门的发展。产业合理化政策阶段以1949年实施的“道奇计划”为开端,日本产业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重心从经济恢复转向了经济振兴;二是政策手段从直接控制转向了间接控制。产业合理化政策——指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来促进基础工业成本降低的政策。除继续对钢铁、煤炭进行积极的设备投资外,还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来促进海运、电力、合成纤维、化肥等行业的发展。其政策的实施手段以间接控制为主,主要有租税特别措施、财政投资贷款、海运利息补贴、外汇配额等。产业振兴政策阶段产业振兴政策阶段从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完成恢复以后,政府最终选择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模式,为此,政府采取了贸易立国战略下的产业育成政策。主要的产业政策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对象从基础产业逐步转向了新兴和成长型产业,从原材料工业转向加工工业;二是政策重点从瓶颈产业转向支柱产业、出口先导产业;三是政策目标从一般的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等生产过程的合理化,转向结构转换和全面的经济振兴。在这一阶段中,受到政府政策扶持的产业主要有合成纤维、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扶持政策的具体做法包括:通过日本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特别贷款给予长期资金支持;在重点产业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对重点产业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免税支持;促进生产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建立,允许成立“合理卡特尔”等。(三)稳定增长时期的产业政策(1973-1985年)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产业面临两个重要挑战:一是日本国际竞争参与程度的加深带来其他西方国家要求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挑战;二是企业积累与竞争能力增强带来的市场机制抵制政府干预的挑战。因此,这阶段日本政府的政策设计目标侧重于调整政府与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竞争秩序,并进行产业改组以应对以上两大挑战。为适应日本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在要求,日本政府制定了“官民协调体制”的行政指导,通过对集中合并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诱导企业合并和集中,并要求新建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高速增长时期的政策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手段。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性规定,使政府干预合法化,保证政策效力。2.行政指导。行政指导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对各行业协会提出指导性建议,要求各产业内部进行自主调整。3.建立“官民协调体制”和制度化的“审议会”制。4.财政与金融诱导。日本开发银行继续对促进生产集中、企业合并和建立批量生产体制给予重点贷款支持。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产业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为日本产业发展提供了抵御国际垄断资本威胁的重要保护;主动实施了产业结构的选择与转换,保证了经济赶超的最优路线;实行了以生产集中优先为特征的产业政策,较大地满足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较好地协调了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但是这一阶段的产业政策对新的发展阶段上资本利益要求的变化反应滞后,并出现了多次对政策手段与政策目标因果关系的错误判断(三)稳定增长时期的产业政策(1973-1985年)日本稳定增长时期一般指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政府政策在资源分配上的作用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信息指导方式取代了行政指导方式。日本政府采取了降低高能耗工业所占比重、调整能源结构、发展节能技术等产业政策,使得能源成本得到较大幅度的降低;同时,为应付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政府将产业结构从以资本密集度高的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化”向以知识密集度高的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化”转化。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设置了专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环境厅,该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政策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四)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的产业政策(1985-1990年)“平成景气”——1986年12月至1991年4~6月为了防止贸易顺差的继续扩大,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等外部经济条件的挑战,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包括:刺激国内需求,推进“内需扩大主导型”战略编制大型政府预算采取政策手段鼓励民间投资和刺激社会消费。鼓励企业向海外投资,以躲开日元升值所带来的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的趋势。日本提出了以“创造性知识密集化”取代“引进性知识密集化”的产业政策,以及“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知识密集产业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对成长产业的扶持从生产的扩大与集中方面转向了有风险的技术开发方面,其具体形式主要是政府资助产业及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政府直接组织基础技术开发两方面。(五)日本90年代以来的产业政策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产业政策在追赶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以往成效显著的产业政策开始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要求“放松规制”的呼声日益高涨。该阶段日本产业政策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组织政策,即逐步放松政府管制、扩大竞争的自由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传统成为经济改革的桎梏,日本内阁频繁更换,政府政策摇摆不定,使日本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和通货紧缩之中。小泉内阁以后开始明确了政策方向,提出了“结构改革”措施,在有关财政、金融、不良债权处理、税制等重大方面实施了改革。27第三节日本的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经济计划28二、财政政策日本经济计划的制定日本经济计划的作用30二、财政政策(一)道奇计划目的——遏制日本战后严重的通货膨胀要求——财政上停止发行复兴金融债券,消除财政型通货膨胀的根源,压缩财政支出,编制新的国家财政平衡预算意义——实现了三个稳定,即“劳资关系的稳定”,“作为对内稳定手段的通货稳定”和“对外经济关系的稳定”基本设想——实现日本经济的复兴、稳定与自立三大支柱——(1)控制国内总需求,降低过剩购买力,扩大出口;(2)制定单一汇率,取消补贴,恢复市场机制,促进合理化;

(3)依靠政府储蓄和对日援助提供民间投资资金,扩大生产“三紧四缓”——“三紧”体现在编制“超平衡紧缩预算”、强化税收、停止复兴金融公库贷款,“四缓”体现在维持财政补贴、增加对日援助、设立美国对日援助回头资金和金融缓和31(二)税收制度

夏普税制(1949年至1950年)——“公平”和“简化”为原则、直接税为中心倾斜税制(19世纪50年代前半期)——以租税特别措施为核心引入了汽车重量税、飞机燃料税、石油气税、原重油税、电源开发促进税等新税种(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减少对石油能源的消费,推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技术的发展

“日本型的增值税”的消费税(

20世纪80年代)——以流转中商品劳务的交易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具有税基广、税率单一、税负较低的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税制改革主要向着实现经济活性化和财政健全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努力使现行的税制与当今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为政府寻求稳定的财源。(三)财政投融资体制

日本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及其作用日本的财政投融资(TheFiscalInvestmentandLoanProgramme,FILP)——指日本政府以邮政、各种保险和年金等形式吸收社会资金,然后根据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通过与政府有关的公共金融机构,以投资、贷款和认购债券等方式所进行的资金活动。作用——财政投融资是日本政府进行的投融资活动,将财政资金和通过金融手段筹集的社会资金,提供给政府的财政投融资机构,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合作。财政投融资体制直接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意图,其有着独立而固定的财源,不受财政规模的限制,在刺激有效需求方面比一般的财政政策效果更好。财政性投融资政策在战后日本政府发展国家财政信用,保证经济建设的迅速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财政投融资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日本的财投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一般会计拨款美国对日物资援助回头资金会计产业投资特别会计资金运用部资金简易保险资金剩余农产品资金公债与国外借款。日本的财投资金的投向一是“直接有助于稳定和提高国民生活部分”,主要包括住宅、生活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文教、中小企业及农林渔业;二是“构成稳定和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国土保护、善后救灾、道路、运输通讯、地区开发;三是“产业发展部分”,主要包括基础产业和外贸、经济合作。财政投融资的运作第一,邮政省将邮政储蓄、厚生年金、国民年金等资金预付给资金运用部,除本金外还要收取一定利息,利息水平相当于当年国债利息。第二,资金运用部将这笔资金提供给财投对象机构,包括政府融资机构和事业机构,并收取与预付金利率相当的财投利率,用于支付预付金利息,而资金运用部自身不收取利息和手续费。第三,政府融资机构收到资金运用部的资金后将资金贷给公团和民间企业,届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收取的贷款利率等于或略高于财投利率;事业机构用资金运用部的资金以及其他资金从事长期建设,到期收回投资。财投资金的运用方式财投资金的运用方式分为投资和融资,由于财投的大部分资金是以有偿方式筹集的,因此融资所占比例很大,一般在90%以上,分为贷款和认购有价证券两种融资方式进行。三、金融政策

(一)日本金融体系与金融政策日本金融体系——1955年左右形成,是以金融机构的专业制为基础的,它由银行(又细分为商业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等)、证券、保险、信托等专业金融机构和为辅助这些民间金融机构而成立的公有金融机构所构成。70年代以后实施的改革措施——利率自由化(主要是存款利率自由化)、放宽分业管制、放宽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分割限制以及金融机构自由化20世纪80到90年代的改革——基本思路是立足于分业经营、专业管理,重点在于改革“日本型金融体系”,以能有效利用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