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检验
(―)血常规检验
英文简称中文名称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WBC,LEU白细胞计数成人:(4.0~10.0)X107L;1.增多:
新生儿:(15.0—20.0)X107L;(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猛烈
儿童:(5.0-12.0)X107L运动后,寒冷及心情激烈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
于临界值者,应留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视察中的病人。
(2)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
扁桃体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4)严峻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心肌梗塞等。
(5)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伤大出血,肝、脾等裂开,脑出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6)白血病及某些肿瘤。
(7)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8)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急性发作等.
(9)少数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10)应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的几天内,白细胞常超过正常范围。
2.削减:
(1)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感染、病毒(如流感、麻疹病毒)感染、
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
(2)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样增生综合征(MDS)、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3)过敏性休克、重症恶病质。
(4)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替氏综合征、门脉性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5)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如X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严峻碑、镁、汞、苯中毒等。
(6)其他:如养分不良、极度肾衰竭等。
中性粒细胞成人:0.50〜0.75(50%〜75%),同白细胞计数。
确定数为(1.8〜6.4)X109/L;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变更: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ohle小体(白细胞包涵体)、核变
幼儿:0.35〜0.50(35%〜50%);性等中毒性变更是在一些理化及生物学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严峻传染病(如
新生儿:0.70-0.90(70%-猩红热)、重金属或药物中毒、放射线治疗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90%),2.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和右移:末梢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同时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等早期细胞称
为核左移,分为再生性核左移和退行性核左移,常见于多种严峻感染。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核以上者
超过3%)的粒细胞象称为核右移。
核左移再生性核左移多见于大叶性肺炎、化脓性阑尾炎、类白血病反应、缺氧、低血压等
退行性核左移多见于机体抗拒力低下时的严峻感染,如伤寒、伴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
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削减和中性粒细胞的相对增多,主要见于养分性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尿毒
症、脚气病、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及运用抗代谢药物后
E,EOS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0.005〜0.05(0.5%〜1.增多:
5%);(1)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尊麻疹、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神经血管性水肿
确定数:(50〜300)X107L.等。
(2)某些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霉菌性皮肤病等。
(3)某些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肺吸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4)某些血液病:如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等。
(5)其他:如猩红热、溃疡性结肠炎、X线照射后、脾切除、传染病复原期等。
2.削减:
(1)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早期。
(2)应激状态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B,BAS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0〜0.01(0〜1%),1.增多:
确定数:(o~o.1)xIO7L(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粘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2)在高脂饮食条件下,可促使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到四周血中,而致血液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2.削减:
(1)速发性变态反应(尊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亢、柯兴症等。
(2)应激反应:如心肌梗塞、严峻感染、出血等。
L,LYM淋巴细胞成人:0.20〜0.40(20%〜40%),1.增多:常见于淋巴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确定数:(0.8~4.0)X107L;流行性出血热、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前期、传染病复原期等。
儿童:0.40〜0.60(40%〜60%)。2.削减:见于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淋巴细胞削减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放射病等。
3.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或Downey细胞,常见疾病有:
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超过20%具有诊断价值)、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
热、甲型病毒性肝炎、风疹、Echo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病
毒性脑膜炎、艾滋病
少数细菌感染如布氏病、结核
原虫感染如弓形虫病、疟疾
药物过敏如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钠、氨苯飒、酚嗓嗪
其他血清病、肺炎支原体感染、梅毒、系统性红斑狼疮、霍奇金病及潜在感染的健康幼儿
M,MONO单核细胞成人:0.02〜0.05(2%〜5%),1.生理性增多:诞生后两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
确定数:(0.12~0.8)X107L:2.病理性增多: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复原期、活动性肺结核等。
儿童:0.03〜0.08(3%〜8%),
确定数:(0.12~0.8)X107L.
RBC红细胞男:(4.0〜5.5)X107L;1.增多:
女:;
(3.5-5.0)X10'7L(1)相对性增多:见于大量脱水而致血液浓缩,如猛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严峻烧伤、长期不能
儿童:〜;
(3.54.7)X10'7L进食等。
新生儿:(6.0-7.0)X10'7L.
(2)确定性增多:见于严峻的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法鲁四联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C02)
中毒等。
(3)生理缘由:年龄与性别差异(如初生儿),长期多次献血,缺氧刺激(如气压低、居住高原、猛烈体育
活动等),精神因素(如感情冲动、冷水浴刺激)等,均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2.削减:
(1)生理性贫血: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妊娠中后期,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等。
(2)病理性贫血:见于贫血(如海洋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养分性混合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
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样综合征。
3.异样红细胞
大小异样小红细胞增多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大红细胞增多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巨红细胞增多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肝脏疾病
形态异样球形红细胞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样血红蛋白病(如Hbs及
Hbs病)
椭圆形红细胞明显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细胞增多症(高于25%〜50%才有诊断意义)、巨幼细胞贫血(可达
25%)和恶性贫血,其他类型的贫血也可程度不同的增多
染色异样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包括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
血等
结构异样染色质小体染色质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脾切除后等
染色质小体卡波氏环(Cabot,s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铅中毒等;有核红细胞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骨髓增生异样综合征、恶性肿瘤骨髓转移、骨髓外
造血及严峻缺氧等
Hb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110〜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但在各种贫血时,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不同,二者可以不
150)g/L;新生儿:(170~一样,如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数降低很少有时甚至上升。因此,同时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对贫血类型的
200)g/L鉴别有重要意义。
HCT红细胞压积男:0.40~0.54L/L;1.增高:
女:0.37~0.48L/L;(1)血液浓缩:各种脱水、大面积烧伤及手术后长期禁食病人。
儿童:0.35-0.49L/L;(2)重症肺原性心脏病。
新生儿:0.50~0.60L/Lo(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球形细胞增多症。
(4)生理性增高:主要见于新生儿。
2.削减:各种缘由所致的贫血及妊娠稀释血症等。
(1)各种缘由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养分性混合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2)急性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
等。
(3)妊娠稀释血症及大量输液造成的稀释血症等。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成人:80~94fl;儿童:75~用于推断贫血的类型(见表1)。
96fl;新生儿:92〜113fl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成人:28〜32pg;儿童:27〜用于推断贫血的类型及其轻重程度(见表1)«
白含量32pg:新生儿:35〜42pg。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成人:320〜360g/L;用于推断贫血的类型及其轻重程度(表1)。
白浓度儿童:325〜365g/L;
新生儿:350~420g/L.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RDW是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视察:IDA前期RDW即可增大,贫血越严峻RDW越大。当IDA
度得的,不同的分析仪,RDW值可治疗有效时,RDW首先增大,以后慢慢降至正常水平。RDW上升尚不能解除其他贫血的可能,而RDW正常者
有差异。一般在11.5%〜14.8%.IDA的可能性不大,因此RDW增大可作为IDA的筛选指标。
2.用于缺铁性贫血和B-轻型海洋性贫血的鉴别;缺铁性贫血病人RDW增高,而B-轻型海洋性贫血者RDW
常正常。
3.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MCV和RDM的变更,可将贫血的形态学与病因学结合起来分类,是目前临床
应用最广泛的贫血分类方法。
PLT,BPC血小板计数(100〜300)X107L1.增多:
(1)生理性变更: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0%〜10釉勺波动,午后较晨间高,冬季较春季高,高原居民较平原
居民高,静脉血平均值较四周血稍高;妊娠中晚期上升,分娩后1〜2天降低;猛烈活动和饱餐后上升,休息
后又复原到原来水平。
(2)病理性变更: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后及脾切除手术
后等。
2.削减:
(1)生理性削减:新生儿较婴儿低,诞生3个月后才达到成人水平。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经期后慢慢上升。
(2)病理性削减: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隙碍性贫血、某些药物、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瘢、脾功能
亢进、充溢性血管内凝血等。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不同仪器的参考值有确定差1.MPV增大: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瘢、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别,一般为6.6〜13.0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骨髓增生异样综合征、脾切除术后、妊娠晚期及血栓性疾病。
2.MPV削减: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牌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巨幼细胞贫血、败血症、骨髓病变或
药物抑制骨髓功能时。
3.鉴别血小板削减的病因:当骨髓损伤导致血小板削减时,MPV下降;当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导致血
小板削减时,MPV增大;当血小板分步异样导致血小板削减时,MPV正常。
4.MPV增高可作为骨髓功能复原的较早指标:当骨髓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骨髓抑制越严
峻,MPV越小;当骨髓功能复原时,MPV值的增大先于PLT数值的增高。
PCT血小板压积男:0.108%〜0.272%;同血小板计数。
女0.114%〜0.282%.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不同的细胞分析仪,其参考值PDW增大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等)化疗后、巨
有确定的差别。一般为15.5%~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18.0%»
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散点图)
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简称细胞直方图,至少有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直方图三种,血细胞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依据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出现的相对频率表示出来的坐标式
曲线图或散点图,又称矩形图或立方图。直方图的横轴可看作细胞的特定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纵轴代表确定体积大小范围内的细胞相对频率,以百分率表示。
白细胞直方图:白细胞直方图是反映白细胞体积大小的频率分布图,正常人白细胞直方图可见两个明显分别的峰,左峰为小细胞群(以淋巴细胞为主),右峰为大细胞群(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两峰之间为中间细胞群(即中间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小细胞群峰乂高又陡,大细胞群峰较高较宽,中间细胞群峰一般为有确定
宽度的平坦区(也叫中值细胞区)。小细胞群峰越高,淋巴细胞比率越大;大细胞群峰越高,中性粒细胞比率越大;而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增多或出现病理细胞时,
中间细胞群峰可增高。白血病时外周血中出现的无趣细胞也多分布在中间细胞群,由于各种白血病无趣细胞的数量、大小及形态各异,常表现出特征性直方图,具有确定的诊断意
义。
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或任何相当于红细胞大小范围内粒子的分布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为一正态分布曲线图,图的峰值表示确定数量红细胞体
积的平均值,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基本一样,正常人峰值一般在80〜92fl。直方图峰高变低、基底部增宽,说明红细胞大小不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是一样的。直方图左移,
提示红细胞变小,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直方图明显左移,波底显著增宽。直方图右移,提示红细胞增大,如巨幼细胞贫血病人及新生儿。红细胞直方图有时出现双峰,多见于缺铁
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有效治疗后,原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及贫血病人大量输血后也可出现双峰。
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直方图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分布的曲线图。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高峰在6〜10fl之间。直方图左移,提示血小板体积偏小;右移提示体积偏
大。直方图在2〜5fl处明显上升,多由于仪器的电噪音干扰或血液中存在血小板碎片、冷球蛋白、红细胞包涵体等。直方图尾部抬高或在20〜30门处出现另一波峰,提示血液中
可能存在较多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等,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因血液中存在大量小红细胞,其血小板直方图尾部明显抬高,呈现出特征性直方
图。血小板削减及其治疗过程中的血小板直方图多呈波浪状。
(二)贫血及溶血检验
英文简称中文名称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RC网织红细胞计数成人:0.008〜0.020或(25〜网织红细胞数值可反映骨髓造血系统的功能状态,亦可作为贫血治疗疗效视察的指标。
75)X107L;1.推断骨髓红细胞造血状况:
3个月内的婴儿:0.02-0.06(1)增高:①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时,主要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或(144-336)X107L.等,溶血性贫血患者显著增高。急性失血后网织红细胞一过性增多,1周左右达高峰,2周后复原正常;②贫
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有效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增加先于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③骨髓移植和白血病化疗后,网织红细胞增多是造血功能复原的早期指标。
(2)削减: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增生低下性疾病。网织红细胞确定数低于15X109/L是再障的诊断标
准之—
2.视察贫血疗效:网织红细胞是贫血患者随访视察的检验项目之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
碍性贫血等治疗中,假如网织红细胞上升,提示骨髓增生功能良好,表明治疗有效;若网织红细胞不增高,
则表明治疗无效。
3.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意义:
(l)RETL和RETH:可作为贫血鉴别诊断的初筛试验,如溶血性贫血时,Ret、RETL和RETH明显上升;肾性贫
血患者,RETH增高,RETL降低,Ret不增高。
(2)R.MI:①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瞰、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多发性骨髓瘤。②降低通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如巨幼细胞贫血。
(3)RETM+RETH:RETM+RETH称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IRF增高是估计骨髓移植后造血复原的早
期指标。
EOFT红细胞渗透脆性试起先溶血:75.2-脆性增加: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
验82.Immol/LNaCl溶液;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完全溶血:47.9〜脆性降低: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血红白病(HbC、HbD、HbE等)、低色素性贫血、真
54.7mmol/LNaCl溶液性红细胞增多症、肝脏疾病、脾功能亢进、堵塞性黄疸、叶酸及维生素B6缺乏症等。
ACT自身溶血及订正试正常人红细胞经孵育48h后溶1.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先天性和后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前者自身溶血率增加,加入葡萄糖或ATP后明显订
验血率〈3.5%,加葡萄糖的溶血率正。
<3.5%,或加ATP订正物的溶血2.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I型)患者溶血率增加,可被葡萄糖
率<3.5%.订正。
3.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II型)病人自身溶血率明显增加,可被ATP订正,但
不能被葡萄糖订正。
G-6-PD红细胞葡萄糖-6-比色法:2.8〜7.3U/gHb;1.G-6-PD活性明显减低见于G-6-PD缺陷患者,杂合子或某些G-6-PD变异者G-6-PD活性轻中度降低。此试
磷酸脱氢酶活性荧光斑点法:有强荧光点。验可作为G-6-P1)缺陷患者较特异的筛选试验。
2.药物反应(如伯氨瞳、磺胺毗咤、乙酰苯胺等)、蚕豆病及严峻感染时,G-6-PD活性可有不同程度降低。
MHb-RT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还原率》7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明显降低主要见于G-6-PD缺乏患者。
试验
PK红细胞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法:阴性;减低:主要见于遗传性丙酮酸激酶缺陷症患者;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样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
活性酶活性:15.0+1.99U/gHb.亚等某些继发性丙酮酸激酶缺陷患者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也可不同程度的降低。
AHT酸溶血试验阴性酸溶血试验阳性:主要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明显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严峻的自身免疫
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也可呈阳性。
SHT蔗糖溶血试验定性:阴性;阳性:主要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且较酸溶血试验敏感,但特异性不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定量:溶血率<5%。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骨髓硬化时也可呈轻度阳性。
AGT抗人球蛋白试验干脆和间接试验均阴性1.干脆试验阳性: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新生儿同种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免疫性溶血、结节性动脉四周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间接试验阳性:见于Rh和ABO血型不合妊娠免疫性溶血。
CHT冷热溶血试验阴性1.冷热溶血试验阳性主要见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其D-L抗体效价可大于1:40。
2.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间或可呈阳性反应,但抗体效价较低。
CAT冷凝集素试验效价低于1:32(4-C)增高:主要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效价可高达1:1000。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
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疟疾等,血清冷凝集素也可增高。
HbF抗碱血红蛋白测定成人:0.01~0.031;1.HbF增高见于6-地中海贫血、急性白血病、红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淋
新生儿0.60〜0.70,2〜4周后巴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铁粒幼细胞贫血、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等。B-
慢慢下降,1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地中海贫血患者抗碱血红蛋白可高达90%,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平2.HbF生理性增高见于孕妇和新生儿。
HbA2血红蛋白A21.2%〜1.35%1.血红蛋白A2增高:见于轻型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S病、B链异样的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及巨幼细
胞性贫血。
2.HbA2降低: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
SI血清铁男性:11.6~31.3umol/L;1.降低: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长期严峻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等。妊娠、哺乳期、婴
女性:9.0~30.4Pmol/L.幼儿生长期血清铁都较低。
2.上升:主要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严峻肝病及血色病。反复输血和接受铁剂治疗的患者
常增高。
TIBC总铁结合力男性:50-75Umol/L;1.增高:
女性:54〜77umol/L⑴运铁蛋白合成增加:如各种缘由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⑵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
⑶铁吸取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注射铁剂治疗。
2.减低:
⑴运铁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
⑵运铁蛋白合成削减:如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肝硬化等;
⑶其他:如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溶血性贫血等。
SF血清铁蛋白新生儿:25~200ug/L;1.增高:见于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肝脏病变、心肌梗塞、急
6个月〜15岁:7〜140ug/L;性感染、铅中毒及维生素B6缺乏引起贫血等。
成年男性:15〜200ug/L;2.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养分性缺铁性贫血、失血等。孕妇、乳母和生长期婴幼儿常较低。
成年女性:12~150Pg/L.
TS转铁蛋白饱和度20%〜55%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血色病早期,转铁蛋白饱和
度大于70%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炎症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Tf血清转铁蛋白28.6~51.9umol/L(免疫比浊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口服避孕药、妊娠后期等。
法)降低:见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炎症、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养分不良等。
FH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0〜50mg/L增高见于血管内溶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Hp血清结合珠蛋白火箭电泳法:1.0〜2.7g/L;增高:见于组织损伤、肝外堵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运用类固醇时、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
放射免疫扩散法:0.8〜减低:①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②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
2.7g/L;合珠蛋白血症及巨幼细胞贫血等。
血红蛋白结合法:0.3~
2.Og/L„
Rous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新生儿可为弱阳性1.本试验主要用于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以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
性红斑狼疮、严峻肌肉疾病等。
2.急性溶血初期,因肾上皮细胞还来不及对血红蛋白接取、降解,因此还没能快速形成含铁血黄素尿,所以
本试验可阴性,但尿隐血试验阳性。为提高尿含铁血黄素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建议用晨尿标本。
SFA,SF血清叶酸4〜20nm©1/L减低: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及肿瘤时,由于叶酸的须要量增加,血清叶酸水平
也降低。
血清VitB12降低: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脊髓侧束变性和髓鞘障碍症。长期服用桔抗剂或干扰维生素B12利用的药物
也可引起血清维生素B12的降低。
TPT异丙醇沉淀试验阴性阳性:见于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及一些特殊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为HbF;HbH、HbE、HbM、G-6-PD增高时
异丙醇沉淀试验也可为阳性。
HbEP血红蛋白电泳成人:HbA:95%〜98%,HbA2:1.HbA削减,HbF明显增加,见于B-地中海贫血,HbF可高达90%。
1.5%〜3.5%,HbF:0.2%〜3.0%2.HbA、HbA2、HbF削减,见于a-地中海贫血。
(无异样血红蛋白区带);3.缺铁性贫血时HbA2常削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HbA2常增加;
新生儿:HbA:15%〜50%,HbA2:4.出现异样血红蛋白区带具有相应的临床意义。
0.2%~0.3%,HbF:60%〜70%(无
异样血红蛋白区带)
(三)止血及凝血检验
英文简称中文名称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
PT凝血酶原时间11〜14.5s1.延长(超过正常比照3s以上):
因不同试剂检测结果差异很(1)先天性因子1【、V、VH、X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充溢性血管内凝血(DIC)低凝期及继发性
大,检验报告中均注明所用试纤溶亢进期,原发性纤溶症等。
剂的参考值范围(2)肝脏实质性损伤、肝硬化。
(3)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如肝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口服香豆素类抗凝药等。
2.缩短:常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血栓等)、DIC早期及口服避孕药等。
3.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测指标: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一般使PT保持在正常比照的1.5〜2倍。为了增加不同
试验室、不同试剂之间的可比性,现多用国际正常化比值(INR)作为抗凝药物的监测。如预防血栓形成时,
【NR保持在1.5;血栓性疾病治疗期间,INR达到2.5〜3.0较为合适。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手工法:35〜45s;1.延长:
时间仪器法:26-36s(1)因子刈、XI、X、IX、VTH、IV,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一种或多种凝血因子缺少,如甲、乙、丙
型血友病及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及重症肝脏疾病等。
(2)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3)纤维蛋白原小于lg/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信标签管理办法
- 支出督导管理办法
- 扶贫慰问管理办法
- 招标监理管理办法
- 松露采摘管理办法
- 新进学徒管理办法
- 招标风险管理办法
- 政治组织管理办法
- 收方计价管理办法
- 恶意爬虫管理办法
- 2025-2030中国电子商务代运营行业营销推广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团餐公司运营管理制度
- 核电厂气载流出物中氪85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
- 超声科考核管理制度
- T/CCS 031-2023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变频调速一体机
- 2025年设备监理师之设备工程监理基础及相关知识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电信安全生产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模拟卷 (深圳专用)原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