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1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2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3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4页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摘要:青少年学生问题行为是学校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已引起社

会各界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行为发

生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因此,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在教

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行为矫正学基本原理和新课程理念,我们以个案研

究的方式,分析了学生问题行为产生根源,并运用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和一般技术来矫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挖掘他们的潜能,以期能积极帮助

他们改善心理素质,发展其适应性行为,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更好

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新时代学生问题行为行为矫正个案

一、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根源

1.初中生问题行为的表现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个体发育最旺盛、心理变

化最大的时期。一方面,这个阶段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

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

生理发展的青春期;是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的时期;是幼稚与成熟、

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

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特

别是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科技发达,大量信息和新观念不断出现,其

中的社会不良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问

题行为出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认识与行动脱节。对许多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法律法规

的要求,学生普遍都知道,但在实际行动中道德要求与约束往往变得无

力,因为“公道”与“私利”的选择中,一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是自己

的得失,容易见利忘“义”;就算不“忘义”也往往不愿意舍利求义。

据一个班学生的调查99%的中学生都认为应该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

残让座,但在现实中能主动让座的只有30%左右。

二是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劳动态度与意识差。据一个班学生的调查

60%不做家务,20%的同学偶尔做一点。平时在学校里也不愿意打扫卫生,

偷工减料、拈轻怕重。学习中怕吃苦怕动脑,作业抄袭,甚至出现花钱

请别人做作业。出现不平等的等级观念,看不起基层的劳动者、农民,

崇拜老板、高官、明星,不少人希望不劳而获。贪食、偏食、好吃懒做、

攀比风严重。

二是心理素质日渐下降。平时存在自信和自满,遇到一点困难与挫

折就退缩、逃避、不负责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反面的意见,

要么脆弱十足,要么报复心强,甚至使用暴力等。一部分人喜欢沉迷网

吧、游戏机房,不愿意与老师、家长交流,形成较封闭的人际交流空间,

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1

四是法制意识淡薄,道德失范。部分学生逃课、逃学,整日到处游

荡,沉迷于录象厅、游戏机房等娱乐场所,甚至参与各种赌博活动。不

讲礼貌,言行粗俗,男女交往失度,喜欢拉帮结派,恃强欺弱。根据近

几年青少年犯罪的趋势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特点,主要以偷

窃、敲诈、打架斗殴最严重。

表1入学新生不良行为发现率调查统计(%)

以上这些品德不良现象虽不是中学生的主流,但有一定的倾向性和

代表性,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使学生越滑越远,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的稳

定,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问题行为的

矫正在初中学校中尤显重要。只有在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学

校的教育与管理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初中生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校方面。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十几年,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质量(分数)仍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生命

线,这一评价制度不变,学校走的仍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

品德的老路”,也使部分老师产生了“教育学生还不如代几节课来的实

惠”的思想;不太完善的教育体制的影响。由于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现

在还不太完善,小学不经选拔,直接升入初中学习,那些在原学校本来

就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升入初中后仍恶习不改,我行我素。在知

识层次上,有的新生根本不具备该年级的基础知识水平,赶不上课,成

为“后进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初中阶段学校不可

以开除学生,又要严格控制流生率,因而对一些思想品德不良、经常违

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只能教育、批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学生错

误地认为犯一些错误无所谓,学校不能把我怎么样。城乡教育不公平的

影响。城乡教育在近几年虽然在硬件上有所缩小,但在软件上差距还是

非常明显的。所以,一些家长千方百计把自己子女转入城关学校就读,

导致乡镇学校的生源素质降低,“后进生”增多,这也使农村学校学生

思想品德不良的原因之一。

二是家长方面。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许多家长有护短行为。根据

一个班学生的问卷调查80%的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向孩子灌输:在外在

校,不准吃亏。其中65%的家长认为打了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说些好话,

拿点钱就行了,这无疑助长了部分孩子的恶习。而且许多家长不能做出

榜样作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吃、喝、玩、乐、拉帮结伙,在家连日聚赌,

看黄带,信鬼神,占小便宜,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何

况现代家庭离婚率上升,离异家庭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关爱,导致学生心

里障碍的出现,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家长教育方法的

影响。有些家长过分

2

溺爱孩子。平时忙于工作,觉得对不起小孩因而小孩要什么给什么,

认为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对他们的补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从

不过问或过问甚少,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有些家长是专制型的。信奉

“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人”等观念,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孩子

考试不理想或犯了错误就是粗暴的拳打脚踢,这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

理,叛逆情绪;隔代教育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个调

整,使农村的大部分家长转入工厂或外出打工,在校上学的孩子一般都

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独生子女,加之隔代带养,

因而对这些孩子言听计从,一味满足,不违背他们的意愿,也无能力束

缚他们的行为。从而形成他们自傲、任性,缺乏独立性。

三是社会方面。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受

法制不完善、转型期政治经济体制不规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金钱万

能”、“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择手段为赚钱”的不良思想逐步取代

了过去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雷锋”成了傻

瓜行经,“讲钱、讲穿、讲玩、讲享受”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

题。所有这一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大

众媒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充满了暴力、凶杀、

色情、赌博、恐怖的描述,口袋书、粗话贺卡、恐怖玩具等层出不穷,

严重的影响了青年一代思想品德。而且农村学校周围缺少青少年活动的

文化场所,有的只是简陋的露天桌球、隐蔽的游戏机房和网吧,这些地

方是一些学生课余生活的集聚地,这是导致学生学业、品德下降的主根

源;政策导向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基本上还属于行政行为,地区的政

策措施对教育工作的实施往往起决定作用。如: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问

题,学校因为怕出问题,限制或取消了所有需要学生走出校门的活动,

这给德育教育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重重困难,或者是根本无法开

展。

二、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及流程

1.相关概念

问题行为、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障碍青少

年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的、与自己的角色、身份、年龄特征、

文化习惯、社会规范不相吻合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正常运作的行

为。问题行为包涵的范畴很广泛,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着问题行为,在一

定年龄、特定环境、特定情景下某些行为是问题行为,但情景、背景变

化了就可能成了正常行为。本案所指向的问题行为是初中农村学校学生

问题行为,是在学校目前教育背景下,和学生的身份、年龄不相吻合的,

和校园文化、学校规范不相适应的障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

展的行为,如常见的迷恋上网、旷课、逃学、抽烟、不良的生活习惯行

为、校园暴力行为等。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来看,有问题行为的学生,

不一定是问题学生,更不能认为他们是“差生”或“后进生”,只不过

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某些行为出现了偏差,需要通过一定

的手段进行矫正。

学校教育、管理和行为矫正。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使学生生理和心理、

情感和智能从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

任。行为矫正是学校的教育管理重要方法或者说是基本技术之一,学生

的某些问题行为,并不是因为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或者学校管理不当所

造成,也不

3

是学生明知故犯,而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如一些生活、

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依靠普通的教育管理手段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必

须依靠科学的矫正技术。

个案研究。行为矫正是一门专业化的技术,我们运用行为矫正的一

般原理和方法,针对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出现的频发性问题行为,选择

对象和平时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对个体的某一问题行为或某几个问题行

为或综合性的进行矫正,以探索总结农村学校教育更具实效的方法。

2、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

从学习论的立场来看,行为矫正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特别型式的学

习过程,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一般由五个阶段组成(见图2)。

图2问题行为矫正一般程序

准备与沟通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为矫正者与当事人开始接触,了

解当事人的基本状况,其主

要的工作包括:详细询问当事人其问题行为的特征与背景;了解当

事人解决自己问题行为的动机与

预期;建立良好的咨询与矫正关系,只有当事人体验到矫正人员对

他的接纳、关心和同情,他才能透过矫正关系来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时

间安排、矫正过程、具体要求等形成矫正契约。

问题行为解析阶段。这一阶段是对问题行为做出诊断,其主要的工

作包括:界定问题,了解当事人的问题行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查清

当事人的个人发展情况,了解该问题行为是如何习得的,又是如何被巩

固的;确定矫正目标。

制定矫正计划阶段。主要包括:根据矫正目标,应选择相应的矫正

方法;矫正时间和过程的安排;矫正过程中如何记录与评定;矫正效果

的评价,等。

具体矫正阶段。根据矫正计划,具体实施对问题行为的矫正。

效果评估阶段。按计划实施了行为矫正之后,行为矫正即告结束,

这时根据记录到的数据与资料对矫正效果进行评估,安排进一步巩固效

果的措施。

3.行为矫正应遵循的原则

运用行为矫正技术处理问题行为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

既包括临床方法上的原则,又包括一些伦理学原则。

一是方法学的角度。在行为矫正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对矫正方

法及其效果有正确的认识。任何行为矫正的效果都同时受制于方法本身

的因素、存在问题行为的当事人的因素和矫正者自身的因素。理想的行

为矫正效果是这三种因素的最佳配合。②考虑行为矫正的对象。个体的

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一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可以采用行为矫

正的方法。行为矫正通常用于儿童自控能力差、学校恐惧症、抑郁与焦

虑等问题行为。③应确立现实目标。一般地,行为矫正是以消除不良行

为,培养良好行为为主要目的。④应制定周密的计划。⑤坚持多种方法

综合使用。任何一种问题行为的消除都是有困难的,单一的方法往往难

以奏效。因此,在面对问题时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因

素,在解决某一问题行为时要全面考虑各种上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是伦理道德的角度。①考虑文化社会背景,重视价值分析。②行

为矫正必须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③保护当事人的权利。④必须坦率真

诚。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个案实录与分析

个案一:替代是行为矫正的重要方法

Z,男,现八年级学生,主要问题行为:迷恋上网,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小动作很多。

【第一印象】

七年级刚入学时,一个机灵秀气,不声不响,几乎不主动和老师、

同学打交道的性格内向的同学出现在我眼前。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文

静秀气的大男孩,上课竟然经常做小动作,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两周后,

我发现他还有旷课、逃学现象。

有一次,Z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受到老师批评后,没有任何辩解就

擅自离校回家。

【交流平台】

5

一开学,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在周记里他告诉我:他比较喜欢网上

聊天式的交流。所以,周记就成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平台。平时不声不响

的他,在周记里却每次都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我诉说。

慢慢地我了解到,上小学五、六年级时,父亲单位离家较远,平时

不能关心他的生活、学习,但是对他的要求却较高。在老师的眼中他一

直是个聪明的学生,但是在父亲眼里总是个不够格的儿子。他原来的成

绩尚可,但缺乏耐力和恒心,又迷恋上网,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他喜欢玩电脑,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对计算机有一点了解,每次

回家都和他讲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并答应给他买电脑。但是凭他自

己的判断,这些知识都是些极其落后甚至是错误的知识,而且答应买的

电脑也迟迟没有对现。所以他对自己的父亲一向是不信任甚至是嘲笑的

态度,从来不和父亲沟通。

【偶然发现】

有一次我习惯性地到班级看看任课老师上课时班级的课堂情况,发

现Z果然在做小动作,仔细观察他是在做看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本。后

来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他在计算机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学习电脑积极

性也比较高,但对其他课学习极不重视。对网络的迷恋和文化课的忽视

是造成Z行为表现的根本原因。

【行为替代】

我利用班主任和任教信息技术课的优势,在周记中和他进行了计算

机方面的探讨,进一步激发和鼓励他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同时,和

他交流电脑和文化课关系。在我们的交流基础上,我在课堂上也有意识

的经常提问他,表扬他。于是,在课后他会拿着题目到我办公室里来探

讨。

【效果评价】

期末考试中,他成了班里学习成绩进步最快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

演讲比赛中,获得诗歌朗诵三等奖;在学校十佳歌手比赛中他也进入了

决赛。此后,他的精神振奋了很多,生活的态度也积极了很多,眼中不

再是迷茫,从迷恋上网变成了迷恋信息技术课学习,也重视了文化课基

础课的学习。

在z成长经历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用一个相应的良好行为去替代问

题行为并逐步予以强化不失为一个良好方法。

个案二:告别烟瘾

M,男,2007年9月入学,主要问题行为:抽烟成瘾。

「行为表现」:

刚入学时班主任和学生处老师就多次发现其多次的抽烟现象。一开

始,M否认其抽烟行为,以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想让老师认为是偶尔

发性的行为,但无奈烟瘾过重,被确定为问题学生对象。经过耐心的交

谈,M告诉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至少要抽三根烟,晚上睡觉前至少要抽

五根烟,每天都要抽半包烟以上。从小学六年级和社会青年交往中开始

学抽烟,随后染上烟瘾,原来小学学校的教

6

师和他的父母都知道这一行为,但无可奈何,自己也明白中学生不

能抽烟,但想戒也戒不掉。经调查M叙述的基本情况属实。

「行为分析」

M的抽烟成瘾行为,在形成过程中的强化物和目前仍有的强化物主要

有:1、抽象强化物:同伴的羡慕、赞许等;2、具体强化物:香烟本身

的刺激缓解学习、家庭等方面的精神压力;3、环境影响强化:同伴分

烟、成人抽烟等,而且由于他的抽烟、分烟行为,使得寝室同伴也开始

抽烟、分烟。

「矫正措施」

根据行为矫正的原理,要使M的抽烟成瘾行为消退,首先取消相应

的不良强化物,而且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逐步消退;其次,刺激控制

需要家庭和同伴的配合;再次,要有反应代价;另外,要防止行为的反

复。因此,实施了以下方案:

1.交流沟通。目标:限制行为,形成契约。

师:你想不想戒烟?

M:想。

师:戒不戒得掉。

M:戒不掉。

师:你自己这样了,总不能害别的同学,是不是?

M:嗯。

师:那你能不能不向其他同学分烟?

M:行。

师:你能不能不在公开场合抽烟?有同学在场,要影响他们的。其

实,你抽烟集中在早上和晚上主要也是为了躲避老师和同学。另外,学

校规定学生不能抽烟的,你如果在公开场合抽烟,老师也不好交待啊。

M:(沉思)好吧。

师:别躺在床上抽烟,那样不安全,睡得晚的同学要看到,还有寝

室空气不好。

M:你还是规定我不要抽好了,反正我也戒不了。

师:不抽最好,这也是你的想法,忍不住到卫生间抽(公寓有卫生

间)。

M:(不情愿地)好吧。

师:已经对你网开一面了,说到要做到。

M:行!

师:虽然从你的经历来看任何保证都是空的,但我还是相信你,因

为你说戒不掉是真心话,说明你不想骗我,也不想骗自己。

M:是。

7

师:就这么说定了!?

M:好吧,我不想骗你,我可能还是做不到。

师:你一开始就想骗我,你是不想戒。

M:不,我以前保证得太多了。答应你就是了。

师:我要派人来监督你的,还要和你家里联系,一起来管你。你要

考虑好,不希望你是没信用的人。

师:就这么说了?

M:一言为定!

2.和M同伴(主要是寝室成员)交流。目标:消除不良强化物,了

解行为变化。

(1)说明M想戒烟的情况

(2)从M认识吸烟的危害,如果M戒不了烟,不能适应学校生活,

要离开学校,学校不可能留一个烟瘾这么重的学生来危害大家(反应代

价)。

(3)要求同伴帮助M,不能吸烟,少谈烟(语言刺激,通过第二信

号系统影响行为),尤其是不能分烟给M。

(4)委托两位同学记录M吸烟频率,要求M主动配合。

3.联系家长。目标:消除不良强化物,了解行为变化。

(1)情况说明。

(2)要求家长配合。M在家时,不吸烟,不谈烟,尽可能不带吸烟

的朋友回家。

(3)观察M吸烟频率。

(4)经济上适当控制。

「效果总结」

根据观察记录矫正开始后M吸烟逐步下降:

第一周内下降得较快,每天抽十支左右,周一至周五都躲在卫生间

和厕所及其他隐蔽的地方抽,周末在家抽得略多。

第二周下降到每天七支左右,早1晚2,在家也有好转。期间教师在

交流中给以M多次的鼓励、夸奖和肯定。

第三周下降到五支左右,早晚各一。

第四周的一天,M主动和老师说:,老师我上当受骗了,在学校里公

开场合不抽烟,我到那里去抽啊。’老师说:,你不是还躲着抽嘛。’,是

啊,比做贼还难过。’,不就是早晚一支,不抽算了吧。’(其实每天M

仍抽每天3—5支),你怎么知道的?我就快要不做‘贼'了。’,别说得这

么难听,以后口袋里有香烟就给我抽了?’,好啊,反正从下星期开始,

不会有了,我也不想影响你的身体。’

以后,一直到学期结束没发现M抽烟。

8

春节过后,开学第一天,M来校报到,老师一遇到M就说:,M过来,

口袋里是利群还是中华?,M红着脸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基本没抽过的利

群香烟,交给了老师,然后说:,过年,我也没什么抽。’,呵呵,还有

理,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有过瘾的。’,我知道M最终告别了香烟。

「评析」

该案例运用了降低行为发生率的基本技术——消退。同时结合了刺

激控制技术和契约法,成功地对M的吸烟成瘾行为进行了矫正,同时还

影响了M同伴的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个案三:沟通是教育基础

W,男生,2006年9月入学。主要问题行为:暴力行为倾向。

【行为表现】

事件一:

早上第一节课,值周教师(一文弱的女教师)检查寝室,发现W还

在睡懒觉,值周教师叫他起床,W不予理睬。值周教师到他床前欲拿他

的衣服,看看上面的校牌,以了解姓名、班级。W大吼道:,我睡觉又没

影响你,不要你管!’并随手用衣服抽打值周老师。值周老师气愤地拾

起床尾的裤子,朝他被子上一扔,W狂暴地发作了,说老师打他。班主

任和学生处老师找他,他也不愿意交流,就认定老师打他。学生处老师

决定联系家长一起教育,该生情绪激动,就摆脱老师冲向窗户要跳楼,

被老师制止。

事件二:

2006学年第二学期其中考试中,W进入考场后未按教学处要求对号入

座,监考老师要求其坐回自己座位,该生极不耐烦的坐回自己座位后,

将考试试卷撕碎以拒绝参加考试。监考老师及时制止,在制止的过程中

W与其发生冲撞。之后,W冲入学校小店抢了一把水果刀,企图报复监

考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处老师及时阻拦平息了事态。

事后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拒不接受服从,认定监考老师在冲突中

打他,而且老师相互包庇。当提到要电话通知其家长来校协助解决时,

该生情绪激动,并以跳楼相威胁。我们极力劝说其平静下来,半个小时

后,他终于平静下来。但家长一到,他仍然情绪激动,挣脱逃出办公室,

翻越学校围墙……

【行为分析】

该生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亲,工人;母亲,个体工商户,文化

水平较低。其父在教育W的过程中,不与W交流沟通,主要采取暴打的

方式,有过多次暴力行为,与W产生严重的隔阂,W对其父亲也产生强

烈的敌对情绪和强烈的逆反心理。W在家宣布了和其父断绝父子关系,

声称任何事情不要其父管,在实际行动中也表现出从不理睬父亲。W父

亲的教育方式是W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根源。一方面,父亲对其的惯

用暴力行为强化了其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并使这种情绪和心理延伸到

所有

9

的长辈和教师,而且过分的敏感;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对榜样的行

为进行模仿,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导致了W既对暴力过分的敏感,

又过分的崇尚。当教师、同学与其产生矛盾冲突时、他对别人的行为十

分敏感,而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不断体现了暴力倾向,除了和教师的两

起冲突,和同学的矛盾更是用武力解决。

「矫正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是

使W行为变化的根本措施;消除其逆反心理、敌对情绪,必须开启其闭

锁心理,取得信任,加强沟通理解交流是关键;教师应注意他的敏感性,

尽量不使用,暴力',不与其产生言行上的冲突。

「效果总结」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家长对自身的做法作了一定的反思。班主任抓

住家长对孩子曾多次使用过暴力,造成父子间一定的隔阂甚至敌对关系

这一点,多次找W,试图缓和矛盾,并教育他,父母老师在对其教育过

程中,没有指责、憎恶他的意思,而是想帮他纠正错误,并逐步说服他

理解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失当的举措,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理解父母的

一片苦心。w流下眼泪,开口承认自己的脾气暴躁,自制力差,同时,

理解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也愿意向值周老师和监考老师道歉,争取老师

的原谅。但是,W的家庭没有对他引起足够的关注,他一直不能原谅父

亲,拒绝与家长沟通。对老师也没有足够的信任,老师和他交流也非常

困难,逆反心理没有得到彻底消除,暴力行为也不时发生,最终因难以

适应学校生活而自动退学。

「评析」

W的个案中,家长的一惯暴力行为,伤害其自尊心,使他产生逆反心

理和敌对情绪,进而封闭心灵,不愿与教育者沟通交流,出现了心理自

闭和暴力倾向。个体行为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一种行为问题都可以采用

行为矫正的方法。虽然该个案起因和表现都和行为有关,但是本质上是

个心理问题,要根本解决还是应该心理咨询、治疗。和学生平等交流,

相互理解,打开了他封闭的心灵,架起了与之沟通的桥梁,在德育工作

中尤为重要。

个案四:上网的链状反应

Y,男生,2006年9月入学,主要问题行为:上网成迷。

F行为表现」

Y,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交流,和同学也很少

交往。入学后各方面表现都较好,2006年10月发现Y上课睡觉,而且次

数越来越频繁,进而有迟到旷课现象发生,经观察Y还学会了抽烟。经

过了解,Y每天晚上晚就寝后从学校翻越围墙,到附近网吧上网,早上

一大早赶回学校早自修,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网迷。迫于家庭和学校的

教育管理,他的行踪非常隐蔽,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

10

「行为分析」

Y是周末跟同学一起上网吧,学会了玩网络游戏。由于好奇心,网络

游戏的刺激吸引了他,加上性格内向,虚拟世界的交流使他倍感轻松,

另外网吧的氛围也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渐渐地入了迷,最后失去控制,

出现了逃学旷课等现象。在网吧的环境中还学会了抽烟。上网一(抽烟)

一上课睡觉一逃学(旷课)成了他的行为链。我们不难分析这条刺激一

反应链:网络的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同伴的上网交流等)——上网;网

吧的环境刺激——抽烟;通宵上网——上课睡觉;综合刺激使其沉迷

——逃学(旷课)。从Y的行为中我们也不难发现,Y对沉迷网吧的危害

是有认识的,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教育对他还是有约束,只是控制不了

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在他的行为链整体消退上下工夫。

「矫正措施」

1.学校和家庭配合控制其上网吧,让其在家里上网,学会网络的正

确运用,控制上网时间。

2.同学和老师加强对其外出和抽烟的监督,晚上重点对其检查。

3.签定契约,上课不能睡觉,如果睡觉任课老师加强干预;出现旷

课现象,给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4.教师、家长对其行为改变及时加以表扬、鼓励、肯定,强化其正

确的行为。

「效果评价」

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监督,Y彻底告别了网吧,抽烟、上课睡觉、旷

课等现象随之消失。在Y的个案中我们不仅控制了刺激源,还了解了行

为链中的其他负强化物,并同时加以控制,同时运用了契约法和反应代

价法对问题行为加以控制,用正强化加以巩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个案五:校园消极型非正式群体问题行为的矫正案例

我们把学校里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害关系为基础结成

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之分。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的个体含有共同的或不同的问题行为,而且相互影

响、相互强化,危害特别严重。如何把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的问题行为

加以控制、转化、消除,使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转变为积极型的非正式群

体,是学校问题行为矫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本班的一个消极型非

正式群体的转化个案为例,供参考、探讨。

【群体基本情况和背景资料】

学生A,男,15岁,八年级学生,体格健壮,性格内向,固执,脾气

暴躁,是群体的‘,主心骨',喜爱体育和唱歌。

学生B,男,15岁,八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是群体中的,智囊‘,喜爱足球。

学生C,男,15岁,八年级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思想简单,

爱出风头,脾气火暴,讲

11

,哥们义气‘,从众心理明显。

三位学生都曾因打架受过学校处分,并有逃课上网,抽烟等不良习

惯。

学生A,父亲失业在家,平时对他不太关心,犯了错误以后,对他的

训斥比较严厉甚至拳脚相加,父子关系较为紧张。母亲在外地打工,是

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平时对该生较宠爱,要钱就给,初中里和B经常

与社会上的小青年混在一起,学会了逃课上网、抽烟、赌博等。

学生B,父亲在家务农,母亲为了供养他读书到外地当保姆,还有一

个妹妹在读小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据了解,该生在小学五年级以前

学习成绩一直挺好,但在五年级时曾与班主任发生矛盾,其父经常被请

到学校,该生的父亲对此很是恼火,认为太丢面子,因此回家后就打骂

该生,致使该生从心里厌烦上学,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在遭到老师批评

后,上课纪律越发散漫,不服从教师的教导,常与教师顶嘴,经常外出

打架、抽烟。

学生C,家境较好,父母亲做装潢生意,平时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及生

活,爷爷又管不住他,从小学开始就厌学,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朋友,非

常讲义气,遇事容易冲动。没有上进心,精神涣散,对学习不感兴趣。

【群体问题行为概述】

三名学生来自于同一片区,小学就是,铁哥们‘,平时关系甚为密切,

到初中后,又在同一班级,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群体。

三位成员共同的问题行为有:上课捣蛋、顶撞老师、逃课上网、抽

烟、赌博、打架等。而且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相互强化,,哥们'义气

愈演愈烈,问题行为也越来越严重。群体成员虽少,但是非常团结,共

同进退,危害很大。

【典型事件】

事件1:三名学生自入校以来就我行我素,在班里形成一个,小帮派’,

,小团伙尤其是七年级开学初军训时一,学生A与教官发生冲突,而B、

C不分青红皂白,为了,哥们‘义气,一起卷入到这起恶劣事件中,三个

人也因此受到纪律处分。

事件2:有一次上课时因为老师没让学生B去上厕所,他们三个人就

自行闯出教室,当老师上前拦阻时,他们就推揉老师;平时三个人上课

从不听讲,常在下面说笑打闹,故意影响老师讲课,当老师点他们其中

一人名时,他们就会态度粗暴地顶撞老师,甚至还骂老师;下课的时候

随意打逗,到上课时才去厕所,或者干脆睡觉;对于老师教育根本不放

在心上。

事件3:上学期的某一天,他们三个人午睡时间在宿舍楼下打球,被

值周老师带到我办公室里。学生C,他是歪着脖子,斜着眼睛,一路对

值周老师骂骂咧咧地进来。他那难看的脸色表明:他不仅是极不情愿地

走进办公室,而且是窝着怒火,准备与值周老师大干一场。我差点就吼

出来:你们这是什么态度,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都不懂。

【策略措施】

12

1.抓机遇,启心灵,平等交流

我是中途接班的,对三位学生情况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对我这个

新班主任还是戒心重重,要正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非常困难。要纠正他们

的问题行为,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进行平等理性的交流是成功的第一

步。

在事件3发生之后,当时我就愤怒地叫他们对墙站好。然而,等值周

老师走了以后,我压下了心中的怒火,连声叫他们坐下。他们说不坐。

这也是他们从进办公室起遇到的第一个意外。我亲自动手拿椅子放在他

们面前,他们坐下了,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我开始批评了,十几

分钟的严厉批评中,他们没有再说一句话。

,咱们的校园比较小,各种活动场所离得比较近,互相干扰很大。就

拿今天你们在宿舍楼下打球一事来说吧!他们睡觉吧,就影响咱们打球;

咱们打球吧,就影响他们睡觉。’

我就以这样一句话开始了我的批评,他们都看着我笑了,难看的脸

色再也不见了。这是他们自进办公室以来遭到的第二个意外。

此后,我以不断的,意外’始终控制着他们眼球和耳朵,把严厉的批评

融入其中。最后我还说:,这件事情看你们一个月后的表现再作处理。’

他们三个人面面相觑,不敢相信。

一次严肃的批评教育始终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尤其是进门脸色最

难看的学生C在十几分钟的批评中始终是态度最好的,而且不住地点头。

最后,他们非常愉快又满含歉疚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如果我当时第一句话就以严厉的批评口吻开场,最坏的结果就是这

三个进门者以同样的口气回敬我,这样我的第二句话只能是提高嗓门以

更高的声调大声训斥之外别无他途,而第三句话说什么也成问题,最后

只能演变成一次师生之间的口角;最好的结果不过是他们宜拉着脑袋忍

受着我的批评,但每个人的耳朵里都会筑起一道,反对批评演变’的钢铁

长城。我就是批上一个小时,也只能赢得他们嘴上言不由衷的承认错误

和对我虚情假意的尊敬罢了。他们之所以改变了最初的对立情绪是因为

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做法:

(1)没把自己放在学生对立面上,而是以民主平等的角色出现。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谈话时选准了合适的切入角度。

(3)通人情,讲道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理解学生的行为。

2.找亮点,搭平台,扬长避短

分析该群体,其实他们的个性、爱好各不相同,家庭的背景、成长

的轨迹也有差异,之所以走到一起主要是因为地域的原因,但长时间的

相互影响使他们行为已经渐渐趋同,而且由于,哥们义气’形成了较强的

凝聚力,采取‘瓦解'或'个个击破’的策略,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误解。

该群体许多问题行为是相互习得的,每个成员的语言、行为,都是另外

成员行为的强化物,变同伴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是群体行为矫正的关

键所在。所以,在突破了交流沟通的屏障之后,我多次的和他们一起分

析他们的问题,努力挖掘、发现闪光点,并让他们自己感觉到自身的优

点,同时、创

13

造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学生A喜爱体育和唱歌,当上了班里

的体育委员,工作认真负责,在运动会上班里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时;

他在周记中说:,没想到我也能为班级做这么大的贡献。’而且期末还被

评为校,体育积极分子学生B喜爱足球,和我爱好相同,我们经常讨

论些足球问题,建立了较好的感情基础,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篮球队,同

时请他为班级做点事,B组建了班级篮球队,赢得了同学的信任。而且

B的学习基础较好,后来担任了班级纪律委员,发挥了他内在的许多潜

能,班级纪律也明显好转了,受到师生的好评。学生C,看到A、B的进

步,按捺不住自告奋勇当起了寝室长,时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寝室里

提出了‘十个汉子一条心’的口号,把,江湖义气’演变为寝室管理的团结

共进,所在的寝室多次被评为优秀寝室。

3.写汇报,多督促,跟踪矫正

虽然群体问题行为有所消退,但一些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一时半会

是不可能加以矫正的,该群体的问题行为仍然按一定的频率发生,如果

老师不加以监控、预防,不仅群体行为不能改变,还要影响老师的威信。

所以,在为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搭建系列平台之后,一要在班级做好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问题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行为

的监控。我的做法是:

(1)每周书面汇报:要求该群体的每位学生每周向我写个书面的汇

报,内容主要是上述问题行为有无发生、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认

识,以及做了有益的事情情况和感受。

(2)每日口头汇报:三位学生轮流在课间向我作简短汇报,主要问

题就是:昨天或今天你有没有那些不良行为?他们两个有没有?非常简

短。

(3)家长和同伴监督:公开、定期向家长和同学了解情况。

(4)适时给以鼓励性评价:只要他们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就施以夸

奖和表扬。

在这过程中我很少用严厉地批评,每日每周反省的目的就是强化他

们的行为意识,避免问题行为的反复,强化'亮点'行为,进行自我监督,

同时结合他人监督。

【评析】

群体问题行为矫正是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难点,其原因是一些共同

性的问题行为在认识上学生对自身的问题行为不以为然,在行为上又相

互影响、相互强化,在处理时他们又会相互依赖,甚至引以为豪,而且

反复性强。因此,平等理性的交流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赢得他们的信

任,和他们进行平等理性的交流,逐步改变他们的认识,变同伴消极影

响为积极影响,进而找到他们的亮点,以其亮点行为替代问题行为,同

时,加强对群体共同性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监控,避免反复。

经过了长时间的帮助,这个群体的几名学生转变巨大,上课都能够

认真听讲,问题行为也明显减少,对老师的批评也能够虚心接受。各科

任老师对他们的转变也给予了肯定。

该群体目前三人关系仍然非常密切,但不会象以前那样形影不离,

各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群体不仅问题行为发生明显减少,而且由原来

的相互影响转化为相互学习,一个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转化为积极型非

正式群体。

14

【讨论】

以上仅仅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一个案例,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的问

题行为的典型例子很多,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问

题行为也是各不相同,行为矫正的方法和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

针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的问题行为的产生背景、原因和特点,以及教

师自身素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是群体行为矫正的关键所在。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关注学生个体的问题行为的同时;特别要敏锐

的感觉群体的问题行为,要积极主动地预防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形成。

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消

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中的问题行为以及矫正的具体措施利策略进行研究,

还应整体更新理念、构建平台、营造氛围:

1.用发展的目光正确认识发展中的学生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人,具有差异性、独立性、发

展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积极主动参与者,具有多方面发

展需要和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学习怎样生活的人,是学习如何了解

生命、珍惜生命和怎样使生命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发展性和主观能动性,要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学生,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来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要

以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来评价自身教育的成功与否。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入

学后在我们的教育下的成长和进步,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他们

的缺点,一棍子打死,认为他们是无可救药的差生,而应看到他们的进

步和成长,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得法,不说能否成才,总能使他们成长。

转变观念或许更能使我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也只有拥有发展的目光学生

问题行为的矫正才能成为可能。

2.构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用一个相应的良好行为去替代问题行为并逐

步予以强化不失为一个良好方法,替代是行为矫正的重要方法。有了对

问题学生、问题行为的正确认识,发现了他们的亮点、闪光点,对学生

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但学生的问题行为尤其是群体中的问题行

为,并不会为简单的消退。因此,在学生建立较好的的自我认识的基础

上,还应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能力和潜力,这就需要有发展学生潜

能的空间、载体和舞台。多渠道、多角度立体地拓展、搭建学生展示自

我的平台,创造一切可能让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是学生找回自信、自

尊,建立良好行为关键策略。如,运动会、元旦文艺晚会丰富多彩的活

动就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

3.营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人是环境的产物,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导向、陶冶、塑

造的作用,可调动和发挥学校集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集体成员

思想升华,增强凝聚力。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塑造作

用可以直接影响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的共同的或不同的问题行为,使其

转变为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因此,积极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让课堂

充满情趣,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

15

校、学生会、团组织、班集体、寝室集体、兴趣小组、正式学生社

团等正式群体形成强大的磁场,是学生群体问题行为的引导和矫正重要

举措。

个案六:来自“行为矫正寝室”的报告

为了加强学校住校生寝室的管理,帮助住校生营造一个文明、和谐

的休息生活场所,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建立了行为矫正寝室。

建立行为矫正寝室旨在改变住校生中的问题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

卫生习惯、文明的生活习惯,行为矫正寝室主要针对住校生中的系列问

题行为:

1.生活习惯很差:如,内务整理差、卫生习惯不良;

2.不遵守纪律,影响他人休息,语言不文明,与寝室其他同学相处

出现问题;

3.在寝室有打架、赌博、抽烟等不良行为并屡教不改的;

4.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能力差;

5.违反寝室管理制度被学校纪律处分的。如:留宿他人,深夜外出,

严重损害公物等。

【主要措施】

1.暂停

暂停的做法之一是要求行为者离开当前存在强化物的行为情景,到

暂停区呆一段时间。当有住校生有上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在原寝室的住

宿资格,搬到行为矫正寝室。待相关行为有所改变,本人提出申请,由

所在矫正寝室的同学集体评议,值周老师和学生处考核,表现优秀者,

经学生处同意才能回原寝室住宿。

2.反应代价和正惩罚程序

反应代价是一种负惩罚程序,就是根据问题行为的出现与否,拿走

一定数目的强化物,导致问题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反应代价中

损失的强化物并非问题行为的强化物。如违反交规--罚款。

正惩罚程序包括在每次问题行为发生后给予厌恶活动或厌恶刺激,

这会导致问题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少。

(1)操行分和学校处分:根据行为表现,扣操行分,一周按分评价,

屡教不改的纪律处分。

(2)每天晚自修下课后必须到指定的值周教师处报到并写出今天的

心得体会利当晚完成的目标,反省通过才能就寝。

(3)每天提前20分钟起床晨跑。

3.过失补偿

采用过失补偿性行为,和实践周同学一起承担部分劳动任务,让学

生充分从行为的角度明白过失行为要承担责任。

第16/19页

4.行为训练

行为技能训练方法:示范、指导、演习和反馈。

按照学校内务整理的要求,每天早上起床铃响之前10分钟必须全部

整理好内务,搞好寝室卫生,由值周班长和学生会成员负责考核,达不

到要求的由学生会卫生部负责指导,反复演练,直到符合要求。

【矫正效果】

,行为矫正寝室’这一举措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极大反响。每周一同学

们最关心的就是政教处的通知,同学们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关于,行为矫

正寝室’的,看看当周那些同学要入住,行为矫正寝室这一举措也成为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寝室里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尤其是原来比

较严重的赌博和抽烟现象。

首期七位同学用自己表现证明他们一样能做的很好,甚至更好。寝

室中的各项指标比优秀寝室的标准做的还好。他们在原来寝室里做不好

主要是没有认真去做。用其中一位同学的话说:如果把行为矫正寝室的

名字改为,文明寝室’,就一直在这里住下去。

,自从住到行为矫正寝室以后,以前每天睡到早自修前5分钟起床的

我,现在都能在6点20之前起床,到操场上进行晨跑,这样一可以体锻

炼身体,二再也不会迟到了,不会被扣分了'——学生A在他的心得体

会中说。

,晚上熄灯后,出奇的安静,我很快就进入梦想了,这可能是我进校

以来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了。本来每天都起得很晚,匆匆忙忙的,都没

有时间吃早饭,现在每天都有很充足的时间吃早饭'——学生B在他的

心得体会中说。

,这是我们住进行为矫正寝室的第三天,6点10分我们就起床整理好

内务,在6点20分就排成一对,‘一二一'走到操场上,一鼓作气跑了

10圈。以前没有好好遵守寝室纪律,我相信以后我们会比其它寝室做得

更好。老师,你相信吗?’——学生C在他的心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