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历史小说阅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豫让行刺叶敬之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的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赵襄子脑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鲜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子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河水不枯,墓桥永恒。(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文本二: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伤B.
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C.
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豫让不甘失败、生命顽强的精神品质。D.
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以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2.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反常的现象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氛围。B.
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得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C.
青荓形象地塑造主要通过豫让的交代来完成,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D.
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3.豫让为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结合文本一、二,谈谈你对豫让价值追求的理解。4.“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浓墨重彩,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答案】1C、2D、3【参考答案】①秉持为人之道,豫让一诺千金,践行诺言,坦然赴死;②坚守君臣之义,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③报答知遇之恩,面对智伯的礼遇、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④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便以命相报。4、【参考答案】①丰富了内容,渲染了气氛,有利于刻画豫让、赵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使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增强了小说可读性;③为后文豫让自杀铺垫蓄势,使结局更为合理;④强化矛盾冲突,有利于凸显小说主旨。【解析】1.
【试题分析】C选项“不甘失败、生命顽强”错。这一超现实的手法,是对豫让忠义精神的赞美。2.【试题分析】D选项“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错。青荓是赵襄子的参乘,为赵襄子探查情况,遇到豫让而自杀,只出现在文章前面,没有贯穿全文,所以不是线索人物。3.【试题分析】结合“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说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可知,豫让秉持为人之道,践行刺杀赵襄子的诺言,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结合“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说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可知,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坚守君臣之义,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结合文本一“我已报答主公!”“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文本二“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可知,赵襄子对他赏识,有救命之恩,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为了报答知遇之恩,面对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结合“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头颅落地”可知,重视朋友之谊,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最后自杀,以命相报。4.【试题分析】从塑造人物看,结合“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可知,小说描写赵襄子一行人过桥时,写马的变化、赵襄子的心理变化以及随从察看未归等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渲染了气氛,从侧面衬托豫让的出场,有利于刻画豫让、赵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情节和效果看,结合“马却‘咯噔’一下停往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可知,小说在豫让出场前,先是写过桥时马的变化,又描写赵襄子的心理,再写派随从去桥下察看,使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增强了小说可读性;从结构看,此处浓墨重彩的描写豫让出场前的情势,为豫让出场蓄势,也为后文豫让自杀做铺垫,使结局更为合理;从主题看,结合“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可知,疑虑重重的赵襄子看到豫让后拔剑刺杀豫让,强化了矛盾冲突,制造紧张气氛,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有利于凸显小说主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司马迁发愤郭沫若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进来匍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胡子吗?唉……”司马迁含糊着说,“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任少卿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说:“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少卿,”司马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少卿连忙摇着头说:“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注]啦!”“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你看,一共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是。”少卿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是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任少卿唯唯诺诺地听着,又像在点头,又像在摇头。听到说出朋友中没有一两个朱家郭解,觉得自己的脸皮微微地烘热了一下;但最后又听到司马迁仍称他自己为“朋友”,这才略略地放了心,他于是乎也就加意地呈出了一番“朋友”样的面孔。“子长,有一件事情你是应该提防的,便是秦始皇的焚书。”“多谢关心,”司马迁回答他。“这我早已预防。我每写定一卷便要抄成副本,我的正稿都已经装进了石匣,另藏别处。假如我的书将来传播了出去,那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副本,就有一千个秦始皇出来也不能把我怎样啦。”“是,”任少卿又连连地点起头来。“你很周到。我改天也很想来抄一部副本带到益州去。益州虽然偏僻,但大有贵本家司马相如的遗风。”“你在益州是很幸福的,益州的风物是天下之冠啦。”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了逐客令来。“少卿,假如你另外没有什么要紧话,我要请你原谅我,我现在是要赶着做文章啦。”“是,”少卿连忙回答着,“现刻我也还要去拜望贰师将军。”两人走出房门,不一会,司马迁回到了书房,把刚才写着的原稿的末尾几句念了一遍。……七年,而太史令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念到这儿,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写到这里,他把左手伸到嘴上向下抹了一抹。这是他往年有胡子时的习惯,文章做到得意处,总不知不觉地要理理胡子。然而他的左手往下一抹,却是抹了一个空。司马迁愤愤地“哼”了一声,便把他那篇《自叙传》写到了底。1936年4月26日(有删改)【注】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出自《诗·小雅·小升》,意思是君子不要轻易说话,隔墙有耳。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能将读者迅速拉入遥远的历史场景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激发着读者的强烈的阅读欲望。B.
小说以对话贯穿全篇,随着对话展开,人物形象形显色现,一个充满正义、不为权势所屈的司马迁形象呼之欲出。C.
小说注重动作描写,对话中多次写任少卿”点头”“摇头”动作,暗示他装腔作势假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D.
小说借司马迁遭遇影射现实,渗透作者对国家、民族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2.关于文中司马迁升官中书令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受到辱罚,又因文采出众做了中书令的高官,表现了世事变化的无常。B.
亲戚故旧的态度变化既表现当时人们的势利,也增加了司马迁得宫后的愤慨。C.
晋升中书令给司马迁的内心带来了羞辱和愤慨,为后文坚持创作《史记》实现人生价值作了铺垫。D.
司马迁的突然升官,与上文因言获罪,在荒谬中表达出本文抨击权势的主题。3.在与任少卿会面的过程中,司马迁的情感发生了起伏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3.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迁是一个隐忍著书的史官形象,本文则将其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C、2A、3【参考答案】①不大喜欢:见面时的客套。②厌恨:“胡子”“宫廷生活”刺伤了司马迁。③愤慨:任少卿此时的巴结。④兴奋:谈及自己的作品。⑤高兴,面对任少卿的恭维。⑥生气:少卿提及“宦官”请他抬举。4【参考答案】①情节上,凸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富于变化。②主题上,表现了对权势的批判,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主题丰富多元。③使读者获得新鲜的震撼的阅读感受。【解析】1.
【试题分析】C选项“暗示他装腔作势假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理解错误,“点头”“摇头”动作主要是暗示人物心理,表明任少卿对司马迁的言行不完全赞同。2.【试题分析】A选项“表现了世事变化的无常”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可知,司马迁受到辱罚,又因文采出众做了中书令的高官,表现的是司马迁的才华。3.【试题分析】①根据原文“‘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可知,司马迁在刚与任少卿见面时的客套话,表现了司马迁并不大喜欢任少卿。②根据原文“‘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胡子吗?唉……’司马迁含糊着说,‘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可知,任少卿谈到的“胡子”“宫廷生活”刺伤了司马迁,司马迁产生了厌恨之情。③根据原文“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可知,任少卿此时的巴结让司马迁产生了愤慨之情。④根据原文“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可知,司马迁与任少卿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表现出了兴奋之情。⑤根据原文“‘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是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可知,面对任少卿的恭维,司马迁有了高兴之情。⑥根据原文“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来了逐客令来”可知,任少卿提及“宦官”请司马迁抬举时,司马迁很生气。4.【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可从故事情节、文章主题、读者感受三方面作答。①根据原文“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司马迁笑着说”“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来了逐客令来”可知,将司马迁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情节上,凸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富于变化。②根据原文“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可知,将司马迁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主题上,表现了司马迁对权势的批判,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小说主题丰富多元。③根据原文“‘少卿,’司马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以及文中对司马迁对任少卿态度情感的变化的描写,可知,将司马迁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新鲜的震撼的阅读感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踏莎行
寇俊杰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寇准说,我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一首《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有删改)编者注:《踏莎行(春色将阑)》实际写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当时寇准被太宗贬为青州知府,赴职之际,写下了这首词。《宋史·列传四十》中记载“(寇)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太宗)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准既行,帝念之,常不乐”。1.“宋夫人”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征。【答案】1从情节发展看,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从人物塑造来看,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从主题表现来看,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2、真实: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虚构: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现实意义: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被猜疑、被诬陷、被贬的困境中,依然坚守正道,忠君爱国,使人心生敬意,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次要人物作用的把握能力。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对主要人物烘托、对比、反衬作用。②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凸显小说的主旨。本题中,“宋夫人”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小说体裁特征的分析能力。历史小说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依据历史事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它的写作不仅应有历史资料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为后人提供某种借鉴,为现实生活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欣赏了解历史,并对历史进行反思,得到某种认识上和美学上的启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历史。本题中,从真实、虚构、现实意义等特征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大
泽
乡茅
盾算来已经是整整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雨还是索索地下着。军营早已移到小丘上。九百戍卒算是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颟顸军官的唯一的韬略。军官呢,他们的祖父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是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半夜酒醒,听到那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又感着砭骨似的秋夜的寒冷。听说昨天从鱼肚子里发现一方素帛,朱书三个字“陈胜王”。陈胜?两屯长之一是叫陈胜呀。突然,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空闯来了尖厉的哀嚎。是近来每夜有的狐狸叫,然而今番的是魔鬼的狐狸叫,是要撕碎你的心那样的哀嚎,断断续续,是哭,是诉,是吆喝。分明还辨得出字眼儿的呀。“说是‘大楚兴’罗?”“又是‘陈胜王’!”面面觑着的两军官的僵硬的舌头怯生生地吐出这么几个字。宿酒醒了,陈胜的相貌在两位军官的病酒的红眼睛前闪动。那是一张多少有点皱纹的太阳晒得焦黑的贫农的面孔。他也是这次新编入伍的,看他生得高大,这才拔充了屯长。敢是有几斤蛮力?不懂兵法。想来陈胜倒不是怎样可怕,可怕的是那雨呀!雨使他们不能赶路,雨使他们给养缺乏;天哪,再是七日七夜的雨,他们九百多人只好饿死了。在饿死的威吓下,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吧?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但吃了太多的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语的鸣嗥,确也使这九百人觉得诧异。然而仅仅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王”那种事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够了。他们的期望是挣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戍卒的“闾左贫民”感觉到只有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险拼命。什么“陈胜王”,他们不关心;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风还是虎虎地吹着,雨还是腾腾地下着。比这风雨更汹涌的,是九百戍卒的鼓噪,现在这声音一阵紧一阵地送进两位军官的帐幕。“看出来了吗?不是我们死,便是他们灭亡!”“先斩两屯长?”“既无奈何,九百人一齐坑吧!”先开口的那位军官突然将右臂一挥,用重浊的坚决的声调说。“谁给我们掘坑?”不是异议,却是商量过程,声音凶悍中带着沉着。“这茫茫的一片水便是坑?”当这样的意念再在两位军官的对射的目光中闪着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不成体统的嚷闹:“守在这里是饿死……到了渔阳……误期……也是死……大家干吧,才可以不死……将官儿……让他们醉死!”两军官的脸色全变了,嘴唇有些抖颤。他们又交换了一次眼色,咬嘴唇,又剔起眉毛,统治阶级的武装者的他们全身都涨满了杀气,然而好像还没有十分决定怎么开始应付,却是陡地一阵夹雨的狂风揭开了帐门,将这两位太早地并且不经意地暴露在嚷闹的群众的眼前。面对面的斗争再没有拖延缓和的可能!因这天公的多事微微一怔的群众朝着帐内看,站着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两个”人!“军中不许高声!左右!拿下扰乱营房的人!”拔出剑来的军官大声吆喝,冲着屯长之一叫作吴广的走过来了。回答的是几乎要震坍营帐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了!风是凯歌,雨是进击的战鼓,弥漫了大泽乡的秋潦是举义的檄文;从乡村到乡村,郡县到郡县,他们九百人将尽了历史的使命,将燃起一切茅屋中郁积已久的忿火!始皇帝死而地分!1930年10月6号于上海(有删改)文本二:1930年,茅盾经过思想苦闷的低沉时期,从日本返回上海,开始参加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关于这一年的心境,他自述说:“大约1930年夏,由于深深厌恶自己的初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又苦于没有新的题材,于是我有了一个企图:写一篇历史小说,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这就是《大泽乡》,不久他又写下了《石碣》和《豹子头林冲》。毋庸置疑,在这三篇小说产生的当时,确实如以往茅盾研究者所说:“茅盾的历史小说描写过去,的确是在‘向现代发言’的。”概而言之,可以认为茅盾是从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现象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斗争。(摘编自刘俐俐《借用历史材料以构筑别样世界的小说艺术》)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交代下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秋雨,以及九百戍卒此时糟糕的处境,营造了一种凄苦、悲凉、压抑的氛围,为后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B.
对于从鱼肚子里发现朱书“陈胜王”的帛书和狐狸哀嚎这两件事,军官心生疑惑,戍卒心生诧异,但他们的态度都是无所谓,军官认为陈胜不懂兵法,不足为惧。C.
两个军官因为祖上的功德而得以率领“闾左贫民”到渔阳去,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醉成泥猫,小说以小见大,从侧面表现了秦朝末年的社会现实。D.
小说对大泽乡起义前的内容描写很详细,涉及军官、戍卒、陈胜等人物,但对起义过程的描写却很少,这一部分使用了抒情的笔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
正
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中多次使用“闾左贫民”这一词语,前两处主要表现了两位军官对出身贫寒的戍卒的鄙夷歧视,第三处则表达了作者对麻木的戍卒的微妙讽刺。B.
文本一中的“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使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军官半夜听到的声音,体现出浓郁的军旅特色,营造了紧张的氛围。C.
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对社会的深入理解等使茅盾在《大泽乡》中把军官和戍卒对立起来写,有了阶级的对立,小说矛盾就更加突出,情节就更容易展开。D.
从日本回国的茅盾思想上已经经历了低沉期,在写作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因为没有具体可写的现实素材,就写了故事新编类的历史小说《大泽乡》等。3.文本一中戍卒们的情绪发生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茅盾研究者说:“茅盾的历史小说描写过去,的确是在‘向现代发言’的。”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分析其“向现代发言”的特点。【答案】1B、2A、3【参考答案】①雨下了七天七夜时,戍卒们逆来顺受(温顺、沉着);②继续下雨、粮食缺乏时,戍卒们骚动、怨嗟;③当想到可能拥有土地时,鼓噪、嚷闹。4【参考答案】①文本一相关的历史故事发生在秦朝黑暗统治时期,这与1930年中国处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相似;②文本一中农民起义暗指共产主义革命兴起,文本一中陈胜、吴广和戍卒们的抗争精神激励人们勇敢斗争,争取胜利。【解析】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试题分析】B选项“他们的态度都是无所谓”错误。原文中说“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表明戍卒希望所奉的“王”能够分给他们土地。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试题分析】B选项“使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比拟”错误,这是运用了比喻修辞,不是比拟修辞手法。C选项“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把军官和戍卒对立起来写,有了阶级的对立”错误,在真实的历史中,大泽乡起义中的军官和戍卒本就是阶级对立的关系。D选项“因为没有具体可写的现实素材,就写了……”错误,原文说的是“由于深深厌恶自己的初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于是我有了一个企图:写一篇历史小说”。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试题分析】心理状态分成几个阶段。同时还要分析两个军官的心理活动和所听所见,从侧面分析戍卒的情绪变化。结合“九百戍卒算是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颟顸军官的唯一的韬略”“他们的祖父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分析,雨下了七天七夜时,戍卒们逆来顺受。结合“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但吃了太多的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分析,继续下雨,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结合“回答的是几乎要震坍营帐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了”“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分析,当想到可能拥有土地时,高声怒吼。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向现代发言”指的是什么,阅读文本二可知,“向现代发言”指“从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现象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斗争”。文本一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新编历史小说,选取大泽乡起义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运用大胆想象,描写了起义前两个军官与九百个戍卒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由此折射1930年中国所处的社会现实,表达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对抗争精神的鼓励。然后据此梳理文本一中的内容,寻找大泽乡起义这个历史故事与茅盾写作此篇小说时中国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思考这个历史故事对于现实生活斗争的作用等。首先,大泽乡起义中的九百戍卒暗指1930年时期的共产主义革命兴起,当时革命面临重重困难,矛盾于是从历史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斗争”,具体到本文就是用陈胜、吴广和戍卒们的抗争精神激励人们勇敢斗争,争取胜利。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仲尼之将丧冯
至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阑珊,情绪萧索。前年他想着,世态一年不如一年,《春秋》写到这也够了,愿上天再容我几年,把《易经》整理好,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哪知到了现在,《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那张伴着他流浪的古琴如今挂在壁上,着了灰尘,结了蛛网。黄昏时分,他倚窗望日,房子里会发出一种苍茫的音调。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远行的远行,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二十年前,正是他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独登泰山,澄滓太清,不觉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现在泰山依旧,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有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他的头脑眩昏,泰山似乎也旋动起来。——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杖,被掷在一边,他频然坐在阶上。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可辨,是子贡。他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光芒,迎上去,紧紧握住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子贡见他的神色、言语,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子贡本是因货殖之事,顺路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我昨夜做了一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泰山有崩堕的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鸡。——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拿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用我一天。终于我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父母的坟茔已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我为什么回到故乡呢?为什么不死在匡人、陈蔡人的手里呢?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时候,有颜回、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我到莱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子贡一步三顾,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修完《春秋》后,孔子本打算整理《易经》,将他的哲学思想传诸后学,却因回乡后耳闻目睹之种种而迟迟未曾着手。B.
二十年前,孔子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带领颜回、仲由等一众弟子奔走于卫楚陈蔡之间,试图于乱世实现自己的理想。C.
孔子返乡时,颜回、仲由都已不在人世,活着的人也多在远方,各自忙各自的事,只有子贡常来探望,侍奉其饮食起居。D.
孔子多次梦到泰山崩堕,所以一看到子贡便急切地询问他的看法,当得到了“不会崩颓”的答案后,激动地落下眼泪。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以“意味阑珊”“情绪萧索”点明了孔子的精神状态,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呼应文题。B.
语言含蕴丰富,“日日锱铢为利”既点明子贡善于经商,又表明孔子因弟子能人尽其才而欣慰。C.
“泰山”是孔子生命的隐喻,“登泰山”喻其壮,“梦泰山”喻其颓,“云霭蒙余脉”喻其将丧。D.
冯至突破性使用破折号,以破折号引出人物语言,使文面简洁明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风格。3.冯至笔下的孔子是孤独寂寞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孤独寂寞的缘由。4.王寰鹏说:“历史是中国现代作家倾心审视与观照的一片邈远、深沉的疆域。”请结合现代文阅读I材料二,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以文见史”传统的。【答案】1A、2B、3【参考答案】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②追随他多年的弟子或逝或远行,③被乡人排挤,④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4【参考答案】①文史融会,反思历史。本文以孔子发问的形式,引发了对利与义、理想的坚守与放弃、理想的意义与价值、生存与死亡、流亡与归途等问题的思考。②沟通过去与当下的精神。孔子之于樵夫,正如我们之于孔子,前人对人生真髓、宇宙奥秘的认识终究会引起后世的共鸣。③体现了文学形式的变革。本文突破了传统平话和历史演义的局限,以历史小说的新形式进行历史表达。④以关注人性为前提。本文从人性视角审视孔子的一生,在重重打击下孔子理想破灭,他寄希望于后世又怀疑后世,打破了孔子至圣的道统形象。【解析】1.
【试题分析】B选项“二十年前”错,由原文“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可知,“奔走于卫楚陈蔡之间”是十四年前事;C选项“只有子贡常来探望,侍奉其饮食起居”错,由原文“子贡本是因货殖之事,顺路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可知子贡并非专程探望孔子,文末一系列问候的话只是想岔开话题;D选项“激动地落下眼泪”错,孔子落泪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子贡根本不理解他。2.【试题分析】B选项“‘日日锱铢为利’既点明子贡善于经商,又表明孔子因弟子能人尽其才而欣慰”错,孔子对子贡“日日锱铢为利”持否定态度。3.【试题分析】①由“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用我一天。终于我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故乡”可知,政治理想无法实现;②由“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远行的远行,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可知,追随他多年的弟子或逝或远行;③由“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可知,被乡人排挤;④由“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可知,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4.【试题分析】①现代文阅读I材料二“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深度融会,积淀成一种前后相继的写作现象,并演化为具有本质意义的写作传统”,可见“以文见史”表现为文史融会,反思历史。本文“赐,你日日锱铢为利,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我昨夜做了一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泰山有崩堕的一天吗?”“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父母的坟茔已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我为什么回到故乡呢?为什么不死在匡人、陈蔡人的手里呢?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以孔子发问的形式,引发了对利与义、理想的坚守与放弃、理想的意义与价值、生存与死亡、流亡与归途等问题的思考。②现代文阅读I材料二“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历史书写,是沟通过去与当下的精神通道,有助于促进读者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可见“以文见史”表现为沟通过去与当下的精神。小说中“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孔子之于樵夫,正如我们之于孔子,前人对人生真髓、宇宙奥秘的认识终究会引起后世的共鸣。③现代文阅读I材料二“‘以文见史’传统与现代文学的形式变革密不可分”,可见“以文见史”体现了文学形式的变革。本文写了孔子临死之前内心的种种思考,精神上的寂寞等,突破了传统平话和历史演义的局限,以历史小说的新形式进行历史表达。④现代文阅读I材料二“文学与历史都以关注人性为前提,这就使某些文学作品在生成审美价值
同时也具备认知价值”,可见“以文见史”表现为以关注人性为前提。本文从人性视角审视孔子的一生,“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用我一天。终于我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故乡”“我昨夜做了一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泰山有崩堕的一天吗?”“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在重重打击下孔子理想破灭,他寄希望于后世又怀疑后世,打破了孔子至圣的道统形象。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废纸不腐张爱国
①八月十五,进奏院衙署,窗前,苏舜钦看着缓缓西沉的太阳和渐渐热闹的大街,不由一声叹息。好友刘巽问他为何叹息。苏舜钦苦笑了笑,说出自己的烦恼。
②原来,作为当世有名的大词人,苏舜钦和他的诗朋文友们每年中秋节都要在京城的文韬阁聚会,赏明月,观舞乐,喝酒赋诗。按惯例,今年当由苏舜钦做东,请柬已于半个月前发出,但直到现在,苏舜钦晚上宴客的银子还没有着落。
③刘巽笑了:“好一个苏大学士,连一场宴会都办不起,真是笑煞人也。”
④“刘兄莫笑,莫非你办得起?”苏舜钦说着,两人哈哈大笑。
⑤“真可笑也!你看他们,其府上日夜车来马往,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宾主酣醉,又何时为银子而愁?”刘巽擦去眼角笑出的眼泪,“你我整日囚身于衙署,劳形于案牍,忧心于庙堂与乡野,怎连一场宴席都负不起?”
⑥“刘兄莫气!道不同,则择取不同。他们有他们之择取,你我有你我之择取。你我既然如此择取,即择取如此生活。”苏舜钦看着刘巽,不无严肃地说,“人生在世,各自有其生活方式。他们以彼方式为乐,你我又何来以此为苦?”
⑦“罢了罢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了!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
⑧“不可不可!”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有禁令,不可私占。”
⑨“苏兄迂腐!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倡,有何不可?”刘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
⑩苏舜钦想了想,也是,这些年来,衙署里用过的废纸很是不少,但大多被当作垃圾,胡乱丢弃,实属浪费;少部分被擦桌抹椅、烧火取暖用了,甚是可惜。苏舜钦似乎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于是也蹲下身去捡。
⑪好一会儿,两人将地上、橱柜内外和拐角旮旯里的陈年废纸都翻捡出来,擦去痰迹、脚印和霉灰尘土,用麻绳捆上,扛出去卖了。
⑫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宾客们大喜,纷纷夸苏舜钦终于大方了一回,又问他哪里发了财。苏舜钦坐在宾客中间,醉态十足,笑眯眯不语。
⑬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朝一开始,一位御史就向皇上参奏苏舜钦,说他目无法纪,侵占公物,监守自盗,罪大恶极。
⑭苏舜钦脑中“轰”一声,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并非冲他而来,而是冲着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大人和新政而来-——苏舜钦是范仲淹新政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推行者。新政因为严重打击了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推行以来受到百般阻挠。苏舜钦也清楚,这御史台早已成了保守派攻击改革派的前沿阵地。他想解释,可尚未开口,满朝文武齐刷刷跪下,将此事无限上纲上线,奏请皇上严惩苏舜钦等贪官恶贼。皇上看着眼前的阵势,沉思良久,将苏舜钦、刘巽,以及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革职为民,即刻驱出京城。
⑮京城外,一场秋雨刚停,夕阳残照,愁云惨淡,秋风萧瑟,乌鸟凄鸣。刘巽抹一把脸颊上的清泪,愤然道:“真小人也,竟拿区区废纸做文章,置你我于此境。”
⑯“刘兄莫怒,俗语曰,虫蝇不噬无缝卵!昨日,倘使你我能克制心中私欲,他们即便欲置你我于死地又能奈何?此事皆由你我私欲贪心所致,不怪他们。”苏舜钦竟然淡淡一笑,“何止不怪?当感激也。”
⑰“感激他们?”
⑱“刘兄可知昨夜众宾赞我时我心中所想?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已成,千古骂名亦成。”苏舜钦认真地说,“刘兄,他们扼你我之私欲贪心于萌芽,岂不当感激?”
⑲“苏兄言重,区区废纸,何至于斯?”刘巽轻轻一叹。
⑳“刘兄差矣!自古以来,所有巨贪大蠹,皆非一朝一夕所成,无不由跬步之错而至千里之罪、千古之耻。”苏舜钦忽然泪流满面,“刘兄,你我被革职事小,一旦祸及范大人和新政,你我定当千古之耻……”补记:史载,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之所以在推行不到一年后即宣告失败,与苏舜钦这一“监守自盗”事件给保守派以借口并最终将改革派一网打尽有着一定的关系。(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苏舜钦、刘巽本是一心为民的清官,但因一念之差没克制住自己的私欲,犯下了错误,被革职逐出京城。B.苏舜钦知道朝廷有不可私占衙署之物的禁令,但他认为废纸不属于衙署之物,因此将它们废物利用,卖掉换钱。C.御史用“目无法纪,侵占公物,监守自盗,罪大恶极”参奏苏舜钦,实际上是要以此为借口攻击改革派。D.小说结尾卒章显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警示世人:不遏止小贪欲,便会逐步形成大贪念,最终铸成千古罪过。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第①段言简意赅,点明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苏舜钦的叹息以及好友刘巽的询问引出了下文对事件起因的叙述。
B.小说擅长细节描摹,如第⑫段苏舜钦“笑眯眯不语”,表现了其得意之情;第⑯段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心态。
C.小说第⑮段对环境的精雕细刻,让读者如临其境,渲染了苏、刘二人离京时凄清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人物当时悲伤愁苦的心情。
D.小说语言以白话为主,人物对话中夹有文言,读来简练流畅又不失典雅,这种文言化的对话很有历史小说的特色,也符合人物的文人身份。3.根据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标题“废纸不腐”的含义。4.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答案】1A、2B、3①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②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带来的警示: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③“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4①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②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③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解析】1.
(1)A.“因一念之差没克制住自己的私欲,犯下了错误,被革职逐出京城”错误。苏舜钦卖废纸虽有错,但罪不至被革职,实际上是保守派要以此为借口攻击改革派。故选:A。2.(2)B.“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心态”错误。这里重点要表现的是他具有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故选:B.3.(3)从表层含义来说,据“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可知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而从深层含义来说,据“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已成,千古骂名亦成”可知,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带来的警示。另外,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4.(4)文本中的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以及苏舜钦、刘巽等人物,乃至反对变法者借助苏舜钦卖废纸一事弹劾打压新政等都是真实的;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可见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但是,苏舜钦与刘巽如何因宴客发愁、二人如何商议、如何想到卖废纸以及二人捡废纸的动作以及朝堂上的弹劾、甚至被贬后的对话等不可能是历史的真实回放,都是作者虚构的,这些虚构又基于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性格,虚构得合情合理。可见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最后可总结: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亭长许仙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小黑点在我噙满泪水的视野中渐渐变大,当我认出是一骑绝尘而来时,我落下泪来,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十几条好汉立马潜伏到江边草丛中,无声无息。亭长这个官儿虽小,但大小也算是个官儿,虽说不在编制内,也不给工资,但责任不轻,也多亏有一帮好兄弟帮衬,才能确保一方平安。早些时候,我就听说了我们的西楚霸王兵败的消息,我猜到他会回家。人嘛,在外面飞黄腾达或潦倒落魄时,唯一想回的,就是家。我精挑细选了十几个身手不错的兄弟,早已在乌江西岸等候多日了。我知道霸王人傲性烈面子薄,这种时候羞于见到众人,就事先吩咐兄弟们,千万别让他发现,若有追兵,拼死也要让霸王全身而退,安全地渡过乌江,回到家乡。家乡就是江河,只要霸王回到家乡,就如鱼入水,不愁没有将来。是他,肯定是他,我认得他的坐骑----乌骓,通体如黑缎,油光放亮。瞬间,西楚霸王就冲到乌江边,我慌忙迎上去:“霸王,霸王,是我,乌江亭长。”我边喊边伸手牵住他的战马,这匹号称天下第一的骏马,直喘粗气,双目悲愤。霸王不认识我,但我是代表江东父老在此迎候他的。我再次落泪道:“霸王,您终于回来了。”此时此刻,他在我眼里,不再是那个秦始皇驾大船渡浙江时,扬言此人可以被取代的傲慢男子,而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流浪汉。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宽阔的脸又脏又花,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我指指江边早已等待的船道:“霸王,您赶紧上船吧。”他跳下马,双手扶住马鞍,浑身颤抖,这段日子真是难为他了,没日没夜地浴血奋战、死里逃生。现在好了,终于到家了。我再次催促道:“走吧,霸王。”但他依旧一动不动,死死地盯着来路;路的尽头,有二三十匹马儿飞驰疾来。我心里一惊,忙喊:“追兵来了!”他无奈地摇摇头,依旧不改凝视的方向。在垓下,他与虞姬生离死别后,突破几十万汉军的重围,所剩随从不足百骑,逃到乌江边时也就只有二十八骑了。他们一个个身负重伤,却不改初衷。瞧着这二十八个东倒西歪的将士,他的脸色比乌骓还黑沉,想自己十万精兵强将,如今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心在流血。我再次催促他:“霸王,走吧。”他们也一起催促:“快走,霸王。”但他依旧没有动身。我说:“留着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说:“霸王还年轻,到江东称王,重振霸业。”我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天我的话特多,我也是被逼急了,眼看着追兵就要到了,而他却纹丝不动。事后,我一遍遍地回忆江边那一幕,我为自己的多嘴而后悔不已。肯定是我的多嘴,触痛了他,才令他做出极端举动的。他拥抱他的士兵,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们齐刷刷地跪下来,恳求他上船时,他也向他们跪了下来,嘴里讷讷的。他说:“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这是什么屁话!这是西楚霸王该说的话吗?我过去扶他,他一把将我推开。他说乌骓就留给你,望亭长好生看待它。就在这个时候,追兵赶到了,成千上万的汉军乌鸦鸦地围上来,将乌江边围得跟铁桶似的,他弃了乌骓,挥舞战刀,逆行而上。霸王所托,我不得不从。我小心地将乌骓引上船,手举撑竿,却迟迟不敢将船撑开,我多么希望,多么希望他能跳上船,和我们一起回江东。我站在船上,只见他冲入敌阵。他的身后,二十八骑也追随着他,冲入敌阵。他们的身后,还有我的十几个好兄弟。我又看到昔日霸气冲天的西楚霸王,他一步杀一人,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重伤。他是战神。他是杀不死的战神,当他身后的追随者全部倒下时,他依旧傲立在汉军中。没有人能杀死他,只有他自己。他抽刀自刎。壮烈!我将竿一撑,迅速离开西岸,带着他最后的使命,横越乌江,及至船到江心,安全了,我和乌骓一起回望西岸,不禁泪流满面,伴随着乌骓的悲鸣声,我滚烫的泪水坠入江中。到东岸时我已虚脱,将乌骓牵下船都累得汗流浃背,谁知一不留神,乌骓脱缰狂奔,疯狂地跳入江中,朝着对岸,朝着主人的方向远去,不多时已经消失在急流中。我久久地枯立在江边,船去船来,一场空。霸王和他的乌骓走了,而亭长还在,令我无地自容。我上船,撑到江心,往舱里一躺,任流水将我带走。(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亭长再三催促霸王渡江,霸王“纹丝不动”,表现了此时霸王的心态,虽然面对危急形势,但仍然镇定、决绝。B.
霸王“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双目“落寞无神”,这样的描写既写出霸王兵败的落魄,也表现出战争的残酷。C.
霸王兵败,逃亡至江边,发出“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的慨叹,此时,霸王虽然想突出重围,但已无力回天。D.
小说从乌江亭长的视角讲述了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2.关于文中首段乌江亭长内心独白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亭长一职的介绍,虽是发泄牢骚的激愤之语,但无碍于对这一义士形象的塑造。B.
亭长安排兄弟们提前在江边等候,因为他认为霸王兵败垓下之后应该会回到江东。C.
亭长对霸王性格的认识,解释了前文潜伏的原因,也为后文霸王不肯渡江埋下伏笔。D.
亭长满心期待霸王东山再起,与后文霸王悲壮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3.小说写到“我”三次落泪,每次落泪的心情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著名文学评论家常智奇说:“历史小说的艺术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还要看你(作者)的想象力如何。”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答案】1C、2A、3①第一次落泪是经过数天焦急的等待和期盼,“我”看到一骑绝尘而来之时,表现出“我”的兴奋。②第二次落泪是“我”接到西楚霸王时,表现出“我”见到霸王时的激动,以及看到霸王落魄时的心痛。③第三次落泪是“我”和乌骓在船上回望西岸时,此时霸王已自刎,表现出“我”对霸王的崇敬和痛惜。
4①小说于史有据,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历史事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如人物对话、细节、外貌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叙事角度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但已无力回天”错误,霸王仍有机会渡过乌江,东山再起。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发泄牢骚的激愤之语”错误,这只是亭长对职位的简介,强调为官为民的责任意识,不带有激愤之情。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原文“当我认出是一骑绝尘而来时,我落下泪来,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可知,“我”翘首以盼的霸王终于来了,在结合“又是一天天亮了”推断“我”已经等候多时。现在经过数天焦急的等待和期盼,“我”终于看到一骑绝尘而来之时,表现出“我”的兴奋,故第一次落泪是兴奋的泪水。原文“霸王不认识我,但我是代表江东父老在此迎候他的。我再次落泪道:‘霸王,您终于回来了。’”“此时此刻,他在我眼里,……而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流浪汉。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宽阔的脸又脏又花,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可知,“我”见到心中的英雄满含激动之情,看到英雄落难又心痛无比,表达了“我”对霸王的一腔忠诚之情。原文“没有人能杀死他,只有他自己。他抽刀自刎。壮烈!我将竿一撑,迅速离开西岸,带着他最后的使命,横越乌江,及至船到江心,安全了,我和乌骓一起回望西岸,不禁泪流满面,伴随着乌骓的悲鸣声,我滚烫的泪水坠入江中”,第三次“我”落泪是看到霸王自刎和壮士英勇牺牲的过程后流露出的痛苦悲情的泪水,“我”和乌骓在船上回望西岸时,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我”对霸王的崇敬和痛惜。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历史小说的艺术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还要看你(作者)的想象力如何”的意思是历史小说一要有历史的史实作基础,二要有艺术的创造表达审美的内涵。原文“只要霸王回到家乡,就如鱼入水,不愁没有将来”“是他,肯定是他,我认得他的坐骑----乌骓”“乌江亭长”“在垓下,他与虞姬生离死别后,突破几十万汉军的重围,所剩随从不足百骑,逃到乌江边时也就只有二十八骑了”“他抽刀自刎”等内容可知,小说于史有据(项羽自刎乌江的历史事实),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历史事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原文“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我慌忙迎上去”“我再次落泪道”“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他的脸色比乌骓还黑沉,想自己十万精兵强将,如今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心在流血”“我久久地枯立在江边,船去船来,一场空”可知,关于这段历史,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如人物对话、细节、外貌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叙事角度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说依据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将其中的人物“乌江亭长”“二十八骑士”等虚构出具象的人物形象,通过虚构的故事、人物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外貌等内容,将历史和文学融合,使得小说既有历史故事的基础,又有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范小老子郑武文公元
1051年夏天,河北发生水患,大量灾民涌入博州域,不但域内盗贼成风,城南密林之中更是啸聚了一群打家劫舍的匪徒,拦截、抢劫过往客商,弄得知州焦头烂额。
一日,域内突然出现一个清瘦长须的老者,领着一群人每日收购粮食,收来就囤积在城南的一处客栈内。老者出手大方,看起来又羸弱无力,不但城内盗首神偷冯七觊觎其钱财,就连城南的大盗独眼任峡也听到了风声。
某夜,冯七伙同同伙儿在西厢房点了一把火,然后跃上房顶,高呼一声:“着火了,有人要偷购粮的银子……”院子里一片慌乱,客栈里居住的客商都去救火了。冯七发现那个清瘦老者出门看了看,当听到有人要偷银子,马上又转回北厢房,可能是看到银两安在,又反身出来救火。冯七心下暗笑:正中俺之计谋也!他随着混乱的人流潜到北厢房附近,趁人不备,潜入房内,正欲寻银,却发现老者正怒视着他……外面的同伙儿见里面没有动静,也悄悄进房查看,结果全军覆没。
任峡派人到客栈踩了点,心里暗笑冯七无能:不但那个掌柜的老头走路弯着腰,不时咳嗽哮喘,就连那几个随从也是一脸菜色,看着手无缚鸡之力。就这样一行人带着大批银子在博州购粮,这哪里是购粮来了?这简直就是给我们送钱啊!
任峡吩咐手下:这样一群人我们不必暗取,况且客栈又离官府较远,弟兄们直接套上马车,不但银子,咱连他们买下的粮食一块儿取来,一冬天的吃食就够了。
当天夜里,全体山贼在快马蹄子上绑了破布,静悄悄向客栈疾驰而去。一行人刚到客载,发现那老者早拿着一张硬弓站在门口,客栈里的伙计、随从连同客人们站在两边。任峡大笑一声,对身边的喽啰说:“一群老弱病残,只需我大喝一声,管叫他们屁滚尿流……”
于是任峡急忙喝住马头,清清嗓子,正欲大喊,结果那老者倒先大喝起来:“来者可是匪首任峡?今日遇见老夫,就是你的劫日。如若放下屠刀、弃恶从善,老夫念你也是穷人出身,定留你一条性命;如若不然,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忌日了。”
任峡当时心下一惊:如此一个羸弱老头,竟然声如洪钟,震人心魄。当下心底露怯,试着喊了几嗓子竟然没喊出来,手提大刀一拍胯下快马,说:“我先取了你的性命再说……”话未说完,马已腾空而出。才跑出两步,那马不知何故竟一个趔趄趴到地上,任峡被重重摔出,手中大刀不知所踪,人却正好趴在老者面前……老者上前一把拧住任峡的胳膊,用刚刚射完箭的硬弓压住他的脑袋,吩咐随从:“绑了!”
随即上来两个人压住任峡五花大绑。后面匪众还欲上前救人,老者的随从大喊一声:“令辽兵闯风丧胆的青州知府范仲淹大人在此!谁若想死,尽管上前!”众匪一听,原来这个老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啊!哪个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信息与技术仁爱版模拟考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停车场用地租赁协议
- 2024年曲靖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2024年长春客运资格证考试试题模拟软件下载
- 2024年老师教育类劳动合同范文
- 2024年幼儿园保障孩子安全的工作总结
- 2024年保山客运从业资格摸拟考试
- 2024年甘肃大客车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2024年技术合同保密期限是多长时间
- 2024年重庆客运从业资格证实操考试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实施细则
- 干细胞医疗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教案(教学设计)
- DB37T 4672-2023 水利工程闸站无人值守运营规范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英语试卷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附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中西式点心新手制作教程
- 小学劳动课教学设计-种植盆栽
- 湖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班安全《特殊的电话号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