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五中学实验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考试试题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组成 B.物质性质 C.运动状态 D.变化规律2.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2是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B.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烧杯中水进入广口瓶C.图2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D.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100%3.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2 B.NO C.N2O D.N2O44.下列物质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石蜡 B.木炭 C.铁丝 D.镁条5.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D.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6.已知N2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气体X、Y为CO2和N2中的一种。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根导管通入气体时另一根导管为出气状态。具体操作有:a.通入气体X;b.通入气体Y;c.滴加适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X为N2,Y为CO2②操作步骤为bacb③操作c中只需打开分液端斗活塞即可④纸花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染后再干燥A.1个 B.2个 C.3 D.4个7.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提高我们的探究能力和促进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要有结论就不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D.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8.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aB.bC.cD.d9.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7号元素为“石田”,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Ts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7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7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410.下列化学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A.AB.BC.CD.D11.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合物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饶时产生大量白雾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一)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1)写出图中字母所标示的仪器名称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小娟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仪器除①、④、⑤、⑧外还需要(填序号)______。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①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__,还需在①装置口增加_________才可连接胶塞。(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填编号)来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在实验过程中小希待有均匀连续气泡开始收集氧气,最终测定氧气体积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小钰俯视读数,最终测定氧气体积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二)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管B内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②管A与管B内收集到的质量比约为2:1③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④实验时,管A管B内液面下降,管C内液面会上升(2)实验结束后,收集一试管管B内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该氢气_________(填“较纯”或“不纯”)。(3)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填序号)。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③水有水分子构成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4.根据下图所示研究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图2实验中观察到细铁丝剧烈燃烧、放出热量、______。(3)图1和图2中液体的作用分别是______。15.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___(填序号)。①B内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②管A与管B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③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④实验时,管A管B内液面下降,管C内液面会上升(2)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有___(填序号)。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③有水分子构成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6.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完成实验)按下表进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不变;(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3)同种催化剂,还有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共含有______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蒿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计算141g青蒿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18.钢是铁的合金。为测定某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取11.4g钢样,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钢样中其它成分与稀硫酸的反应)。(1)钢_____(填“是”或“不是”)金属材料。(2)计算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的CO2可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1)大量排放CO2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经除尘后的烟道气中含有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用“捕提”的CO2生产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②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就需要制取该物质进行使用。运动状态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故选C。2、B【解析】
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详解】A.图1中发生反应是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A正确;B、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故B不正确;C、图2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广口瓶内压强逐渐减小,故C正确;D、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广口瓶内氧气体积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故D正确。故选B。【点睛】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反应完全,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气压变小。3、B【解析】
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看,反应前3Cu、8HNO3中含Cu、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3Cu(NO3)2、4H2O中含Cu、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2X中含2个N原子和2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B。4、D【解析】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5、D【解析】
A、B点剩余气体的体积为0,说明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气的体积为4mL,则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气的体积为4mL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气的体积小于4mL时,剩余的气体为氧气,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剩余气体为氢气,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4)mL,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则每2体积的氢气能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6、A【解析】
操作顺序为a:通入X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b:通入Y气体为氮气(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c滴加适量水,(纸花不变色)a通入X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纸花变为红色。【详解】①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X为CO2,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Y为N2;故说法错误;②操作顺序为a:通入X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b:通入Y气体为氮气(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c滴加适量水,(纸花不变色)a通入X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纸花变为红色;正确的顺序为abca;故说法错误;③操作c中打开活塞开关,滴入少量水,即可关闭;故说法错误;④纸花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染后再干燥;说法正确;所以①②③说法错误,只有④说法正确;故选:A。7、A【解析】
A、有结论,也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在集气瓶底放少量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和防止瓶底炸裂,正确;C、图中通过量筒中水的减少量得出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熔融物掉到集气瓶底引起瓶底炸裂,需在瓶底放少量的水。故选A。9、A【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s。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B错误;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7。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错误。故选A。【点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0、D【解析】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的定义,创立了原子论,所以错误;B、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所以错误.;C、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所以错误;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首先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所以正确;故选D。11、C【解析】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错误,如一个氖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核电荷数相等,但属于两种不同的分子,不能说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错误;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错误;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故选项错误;C、化合物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D、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虽有氧元素,但却有三种元素,故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12、A【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C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雾,故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酒精灯铁架台⑦⑨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棉花丙偏小偏大①②较纯①【解析】
根据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分析及电解水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详解】(一)(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为长颈漏斗,④为酒精灯,⑤为铁架台;(2)小娟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仪器除①、④、⑤、⑧外还需要橡皮塞和导管及水槽,故选⑦⑨,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固体在加热后会有水蒸汽产生,故①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高锰酸钾加热后会变成粉末状,容易堵塞导管,故还需在①装置口增加棉花才可连接胶塞;(3)因为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要将水排出才能测量其体积,故应选用装置“丙”来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有均匀连续气泡开始产生时,此时氧气已经纯净,但也说明此时已经有少量氧气逸出,故最终测定氧气体积会偏小,在实验过程中小钰俯视读数,读数偏大,故最终测定氧气体积会偏大。(二)(1)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由图示信息可知A管为正极,B管为负极,故A管中生成氧气,B管中生成的为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因为B管内产生为氢气,故管B内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①不正确;管A与管B内收集到的质量比应该为8:1,故②不正确;氢氧化钠加入水中会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增强导电性,故③正确;由于气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气体分子间间距大于液体分子间间距,故有A、B管内有气体生成其液面会下降,总体积变大,C液面会上升,④正确。故选①②。(2)氢气若不纯时,在验纯时会有较大的响声,而题中描述为很小的声音,故此时收集的氢气较纯。(3)电解水实验现象只能是宏观上确定有氧气与氢气生成,说明不由氢、氧元素组成,没有进行微观实验分析故无法得出其它结论,故选①。【点睛】本题为中考必考题型,主要为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及常见仪器的辨识能力。就本题而言更为细致的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点,并在最后一个小问培养学生宏观及微观的做题思路。14、C+O2点燃CO2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水是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解析】(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水,防止燃烧时产生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15、水氢气+氧气①②①【解析】
电解水实验,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详解】(1)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B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说法错误。管A中收集的是氧气与管B内收集到是氢气,气体质量比约为8:1;故说法错误。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故说法正确。实验时,管A管B内液面下降,管C内液面会上升;故说法正确;故不正确的选:①②;(2)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有: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①(2)二氧化锰【反思】(1)化学性质和质量(2)取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与等质量粉末状二氧化锰和颗粒状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比较测定分解的温度(3)质量【解析】(1)根据对照试验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1)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回答;
(2)根据对照试验只有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为催化剂的颗粒大小设计对照试验;
(3)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探究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催化效果是否不同.
解:(1)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可选择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的进行比较分解温度即可,要想证明除Mn02、CuO外,Fe23也可以作KCl03分解的催化剂,可选择实验①和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分解时所需温度最低的,催化效果越好,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Mn02的催化效果最好;
[反思](1)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要证明Fe2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要想证明颗粒大小会影响催化效果,可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性油滑手感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动调节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橱柜面板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支链氨基酸注射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杆式洒水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兔配合饲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层四道全自动制袋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模具设计的数字化工具应用试题及答案
- 健康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家庭医疗服务模式探索
- 垃圾场填埋协议合同
- 三年级语文 写通知(全国一等奖)
- 2020电网技术改造工程概算定额第五册调试工程
- 起重机机械金属结构
- 自然教育课程的追寻与实践
- 诺如病毒诊断和治疗
- 《无人机摄影测量》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前置胎盘的教学查房课件
- 结构主义诗学
- 2022年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课件
- 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