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十二章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_第1页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十二章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_第2页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十二章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_第3页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十二章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_第4页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十二章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当代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常态下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需求决定型经济”,而是“供给决定型经济”,正因为如此,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供给侧。然而,供给决定性经济不仅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中国对外经济战略转型的逻辑起点。如果说,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经济学思想在对内经济战略上的体现,则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无疑是习近平经济学思想在对外经济战略上的表述。本章将讨论新常态下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型。一、对外经济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国经济活动的基础,是体制设计、政策制定和行动规划的依据,其中,对外经济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对外经济战略至少包括如下几个层次:1)对外贸易战略;2)对外货币战略;3)对外投资战略;4)上述对外经济战略之间的协同和配合。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投资战略改革开放使中国从过去封闭型经济转向了开放型经济。在对外贸易上,中国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即以追求出口和贸易顺差为主要目标。中国的这一战略意图是极为明显的。为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中国一方面在早期推出了了各种类型的出口补贴政策;另一方面执行固定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通过盯住目标汇率,使人民币贬值。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出口,而进口则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投资战略图12-1和图12-2分别给出了中国自1982以来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及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到,自1994年以来,几乎所有年份,中国的净出口多为正值。图12-1中国的净出口,单位:亿元人民币图12-2中国的净出口占GDP比例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投资战略在对外投资战略上,中国过去三十多年采取的是鼓励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鼓励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甚至采取了各种免税和补贴政策。中国的对外货币战略在对外货币战略的选择上,美国与发达国家执行的是强势货币战略。强势货币战略所考虑是:如何在国际竞争环境下使本币越来越强。本质上,强势货币战略是一种推进本币国际化战略,其战略目标主要是尽可能多地让他国使用和持有本币及本币计价资产(债券等),如在国际贸易中接受本币。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强势货币战略首先要体现出自己的强势,即不怕竞争,从而在制度安排上会容许自由兑换(如开放资本市场);同样,为了体现本币的强势,强势货币战略也意味着不屑积累它国货币,更没有必要使本币吃亏贬值,这意味着它会选择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为了达到尽可能多地让它国使用和持有本币及本币计价资产(债券等),执行强势货币战略的国家还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要求在国际贸易、国际援助和各种国际支付中使用本币,与此同时,它还会以利息等为诱惑,大量地发行各种以本币计价的债券。中国的对外货币战略总而言之,强势货币战略具有三大要素:1)资本市场开放;2)汇率自由浮动;3)不仅不积累他国货币,同时大规模对外欠债,即大量本币与本币计价资产的海外持有和使用。其中,前两者为制度保障,后者为其具体战略目标——货币国际化。美元战略无疑是最典型的强势货币战略,欧元、日元和英镑等也同样如此。中国的对外货币战略与美国的强势货币战略相反,在对外货币战略的选择上,中国执行的是弱势货币战略。弱势货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本国经济安全。于是,不对外发行债务,不开放资本市场,本币长期吃亏(即长期处于贬值地位),尽可能多地积累美元等强势货币等就成为弱势货币战略的主要特征。总而言之,与强势货币战略相对应,弱势货币战略也有三大要素:1)资本市场不开放;2)汇率管制;3)不仅不欠债,反而大量积累强势货币及其计价资产,即不追求本币与本币计价资产的海外大量持有。拉动外部需求——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就前文所述的中国对外经济战略而言,无论是追求外商直接投资还是追求出口顺差,都可以看成是将外部需求因素作为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中国采取以货币贬值和汇率固定等为特征的弱势货币战略不仅是因国力所限从而无法承担起强势货币之重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动出口顺差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一个需求决定型的经济社会中,这些从需求角度拉动经济增长的考量无疑是顺理的,从而中国的对外经济战略是与中国过去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拉动外部需求——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如果说中国所采取的上述对外经济战略是与中国过去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那么,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步入了其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正如前文所指出的,新常态意味着常态下(即不考虑临时性的经济波动而只考虑经济增长问题时)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需求决定型经济”,而是“供给决定型经济”。由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应该与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于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新常态下,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所采取对外经济战略是否仍然适用?如果不再适用,则中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将如何转型?二、一带一路:寻找中国自己的外围区域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基本上可以形象地概括为: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余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被称之为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美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货币:美元不仅是世界上通用的价值尺度,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及其他国际事务(如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捐款和国际援助等)所通用的支付手段。而这种支付手段同时意味着美元是各国中央银行标准的储备货币。美元的这种霸权地位来自于已经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余威。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余威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金本位崩溃,也令英国开始衰落。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使美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建立起了压倒性的优势。1945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怀特计划”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也标志着美元霸权的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双挂钩”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在这一制度下,任何持有美元者都可以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兑换黄金。如此漂亮的承诺使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如日中天,美元由此而成为“美金”,获得了与黄金等同的地位。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余威然而,这样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从其诞生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其必然灭亡的结局。随着各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自身不确定性的增强,各国所持有的美元储备不断增加,而黄金作为一种稀缺的矿产资源,其储备增加却不能为美国所左右。于是,当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入世界各地时,发行美元的美联储所储备的黄金却无法按比例同步增加,这就造成了所谓的“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又叫特里芬悖论,是指主权货币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其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美国不断保持贸易逆差,提供国际货币供给;而主权货币还必须币值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因此这二者之间就形成一个悖论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余威于是,在法、德等国的带领下,人们开始怀疑美国向世界所作出的承诺,并开始用手中的美元兑换黄金,其结果必然是美国黄金总库中的黄金不断流失。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承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世界为此惊呆!而尼克松的这一幕场景在后来的电影、电视和记录片中一次又一次地被回放。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余威1974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组织了由20个国家代表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委员会经过了一年半的商讨,于1976年1月在牙麦加的首都金斯顿达成了“牙麦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表决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至此,牙麦加体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一直延续至今。牙麦加体系对于其前身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大的修改在于:赋予各国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和资本市场是否开放。正是在这种自由和没有限制性规则的体系下,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和实力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按“丛林法则”进行竞争和防卫(龚刚,2013)。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在牙买加体系下,发达国家如美国采取的是攻击性质的强势货币战略,发展中国家则采取具有防卫性质的弱势货币战略。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余威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美元作为一种主权货币,凭借其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起来的余威,凭借其主权国家——美国——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凭借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一不二的地位,在当前这种自由和没有限制性规则的牙麦加体系下,占据着绝对的霸权地位:美元能够为世界几乎所有的经济体所接受,毫不夸张地说,美元可以购买世界。甚至,最为反美的萨达姆在被捕时身边携带的也是美元。美元这种霸权地位也使得美元成为最具有攻击性的货币:美国可以随时发动货币战争,以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并将危机转嫁给他国。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美国连续五次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极好例证。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形态理论上,美元是美国的对外债务凭证,强势美元的背后需要有美国发达的实体经济作为有效的支撑,持有美元意味着其拥有对美国商品和劳务等的索取权,也就是说货币经济中的交易仍然应该体现为商品的等价交换。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形态然而,在当今纸币时代,货币经济的两大特征——交换的非同时性和货币价值的模糊性——使得商品交易可以完全背离等价交换原则。美国长期以来所出现的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见图12-3)实际上就是用纸币来换取商品和劳务,是“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最为集中的表现。这样一种贸易模式已无等价可言。更为可悲的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积累必要的外汇储备,还不得不压低本国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来为美国服务。图12-31970年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形态在西方学者,如Dooly,etal.(2003)等看来,当前的世界经济秩序本质上仍然类似于布雷顿森林协议下的中心-外围体系,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自我调整:有一些外围国家逐渐退出,又有新的外围国家加入。在中心-外围体系下,世界被分为三大主要区块:一个是核心区(主要是美国)、一个是资本账户区(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本账户开放国家)和一个贸易账户区(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在这三大区块当中,贸易账户区被视为支撑当前世界经济秩序最主要的力量:只要存在一定规模的贸易账户区,该体系就能够持续运转。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形态在Dooly,etal.(2003)看来,驱动中心-外围体系的核心动力是外围国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这些国家的政府推动其经济增长的模式——亚洲模式。首先,选择该模式的国家通过固定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调控汇率,使本币处于一种贬值状态,从而不仅吸引了中心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也提高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本国商品的出口。毫无疑问,这将加速本国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和吸收,推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同时,货币贬值在刺激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也抑制了进口,进而积累较为可观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主要以低利率和低风险的债券形式投资于美国。由此我们看到:“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这一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形态。中心-外围体系下的双赢尽管美国时不时地会对中心-外围体系下外围国家的“亚洲模式”进行批评,特别是当其经济出现问题时,总是把矛头指向外围国家,指责其汇率操纵对核心国(美国)相关产业和就业的冲击,然而,本质上,它是享受这样一种“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毕竟美国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而轻松地获得外围国家为其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中心-外围体系下的双赢尽管美国时不时地会对中心-外围体系下外围国家的“亚洲模式”进行批评,特别是当其经济出现问题时,总是把矛头指向外围国家,指责其汇率操纵对核心国(美国)相关产业和就业的冲击,然而,本质上,它是享受这样一种“美国生产货币-世界生产商品”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毕竟美国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而轻松地获得外围国家为其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一带一路——寻找中国自己的外围区域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中国已经逐渐被工业化所吸纳和消化。中国已不再适合担当外围国家。而当中国不再适合担当外围国家时,中国的出路何在?显然,未来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目标是:逐渐地使自己成为中心(核心)国家,而要使自己成为中心国家,则必须要寻找自己的外围国家。一带一路——寻找中国自己的外围区域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地参与区域合作。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对话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且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相融相近和相辅相成。一带一路——寻找中国自己的外围区域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中国已经逐渐被工业化所吸纳和消化。中国已不再适合担当外围国家。而当中国不再适合担当外围国家时,中国的出路何在?显然,未来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目标是:逐渐地使自己成为中心(核心)国家,而要使自己成为中心国家,则必须要寻找自己的外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就可以理解为新常态下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去寻找自己的外围国家,它体现了新常态下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型。三、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型“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新常态下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去寻找自己的外围国家,它是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经济战略。然而,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对外货币和对外投资等战略应如和转型?它们之间应如何配合和协调?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已经知道,无限的剩余劳动力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的主要特征,而这意味着中国本质上是一个需求决定型经济,即经济社会的产量一般由需求(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架马车构成)决定,而经济社会的供给(如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常是过剩的。所谓供给决定型经济是指经济体的产量由其供给或生产能力(由劳动力、资本设备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组成)决定,而不是由三驾马车所决定。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如果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般状态已不再是一个需求决定型经济,那么,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也应逐渐放弃追求出口和贸易顺差。众所周知,出口和贸易顺差通常意味着用本国的资源(如劳动力等)来养活他国,如果本国的资源本来就是过剩的,则出口和贸易顺差不仅能调动本国的剩余资源(如劳动力等)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积累国际货币,以防范国际金融和能源市场的风险。然而,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已不复存在的新常态下,出口和贸易顺差必然意味着用本来已经紧缺的资源(如劳动力等)来养活他国。这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因本国产量由劳动力供给决定),同时也会损害到本国居民的福利。而进口和贸易逆差则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在本章的第四部分中,我们将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框架下(即供给决定型经济中)论证如下贸易定理:【贸易定理】在供给决定型经济下,与贸易平衡相比,贸易逆差将推动经济增长,并带来更高的人均产量。贸易顺差则与此相反。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讨论是基于供给决定型经济的一般状态,即当我们只讨论经济增长而不讨论商业周期问题时。这也意味着当经济出现危机(或需求不足)时,追求贸易顺差并非不是一项合理的选择。例如,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通常是在其经济出现危机之时。以人民币国际化支撑贸易转型已经知道,在供给决定型经济下,贸易顺差将抑制经济增长,而贸易逆差则可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新常态下,中国的贸易战略应从原来的追求贸易顺差逐渐转向追求贸易平衡,并最终向追求贸易逆差转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以人民币国际化支撑贸易转型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下,一国经常项目的逆差要么是通过资本项目盈余来融资,要么将减少本国的外汇储备。由于任何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一国的贸易逆差不能以本币支付,则长期的贸易逆差必须由资本项目下持续的资本流入来弥补。而资本项目下能否有持续的国际资本流入则取决于多种因素,这其中包括投资回报率、汇率波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国内外任何影响投资者预期收益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资本流入骤停或逆转,从而引发货币危机。因此,就大多数国家而言,依靠资本项目下国际资本的流入来维持长期的贸易逆差是不可能的。以人民币国际化支撑贸易转型然而,假如本国货币为国际货币,从而其进口可以用本国货币购买,则长期的贸易逆差却是可以持续的。在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英国(见图12-4),但唯独也只有美元和英镑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比例是明显高于两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见表12-1)。图12-4美国和英国的长期贸易逆差(1989-2010)表12-1货币在全球贸易支付中所占份额及相关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201120122013支付份额贸易份额支付份额贸易分额支付份额贸易分额美元29.7310.5533.3410.1939.5210.37欧元44.0439.7633.21英镑9.003.278.683.209.133.17日元2.484.752.454.562.564.55加元1.812.561.912.491.902.51澳元2.081.352.111.401.891.40瑞士法郎1.361.211.091.201.29(1.15)人民币0.259.680.579.411.12(10.46)以人民币国际化支撑贸易转型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比例高达39.52%,而美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不过10.37%;英镑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比例为9.13%,而英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仅为3.17%。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美国和英国的贸易基本上是用美元和英镑支付的。正因为如此,其贸易才可以长期维持逆差状态(见图12-4)。这也意味着货币国际化是追求贸易逆差的前提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供给决定型的时候,贸易逆差将促进经济增长(见本章第四部分的证明)。沿边开放——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近期步骤已经知道,“一带一路”战略实际可以理解为新常态下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去寻找自己的外围国家。然而,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一个重要选项是如何确定中国的外围区域。我们认为,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地理位置及文化相通等角度出发,中国的第一选择应该是沿边地区,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地区。沿边开放——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近期步骤南亚、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东南亚人口达4亿,而南亚仅印度一国就达13亿;在发展水平上它们落后于中国,从而有可能与中国存在极大的互补性;地理上它们与中国相近,文化上又与中国相通。因此,南亚、东南亚最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最为重要的外围区域。然而,南亚、东南亚地区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就美国而言,只要存在着贸易账户区,使其继续成为输出美元和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廉价物美商品的来源,它就有可能成为美国外围国家。在许多美国战略学家,如Dooly,etal.(2003)等人看来,即使中国退出外围国家,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也会成为美国重要的外围国家,该区域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供给,人口则接近20亿。沿边开放——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近期步骤云南省地处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习近平同志考察云南时指示,云南省要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正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