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模板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地下结构模板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地下结构模板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地下结构模板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地下结构模板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下结构模板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目录TOC\h\z\u6.1方案及技术参数 -1-6.1.1模板施工方案选择 -1-6.1.2承台基础模板设计 -2-6.1.3剪力墙模板设计 -4-6.1.4框架柱模板设计 -8-6.1.5楼板模板设计 -10-6.1.6框架梁模板设计 -12-6.1.7楼梯模板 -16-6.1.8节点部位模板设计 -16-6.2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18-6.2.1施工流程 -19-6.2.2承台模板施工 -19-6.2.3墙模板施工 -21-6.2.4柱模板施工 -22-6.2.5梁板模板施工 -22-6.2.6满堂脚手架施工 -23-6.3验收标准 -26-6.4验收程序 -27-6.5验收内容 -27-6.6验收人员 -28-6.7模板拆除 -28-6.7.1模板拆除条件 -28-6.7.2模板拆除顺序 -29-6.7.3拆模注意事项 -30-6.8模板的维护 -31-6.1方案及技术参数6.1.1模板施工方案选择模板体系的选择遵循支拆方便、牢固可靠的原则,根据图纸设计的构件尺寸及工程实际情况,模板选型见表6.1.1-1。表6.1.1-1模板方案选型序号部位模板方案选型模板支撑体系1承台、地梁240mm厚、370mm厚、490厚、120mm厚砖胎模承台外侧根据承台厚度采用不同厚度的砖胎膜,地梁外侧采用120mm厚砖胎膜单侧支模体系采用覆膜木胶板体系+双钢管主龙骨+钢管斜撑。覆膜木胶板为15mm厚,模板背楞为40×80mm木方龙骨(或40×40方钢龙骨),φ48.3×3.6mm钢管2框架柱15mm厚木胶板采用覆膜木胶板体系+双钢管柱箍+对拉螺栓紧固。覆膜木胶板为15mm厚,模板背楞为40×80mm木方龙骨(或40×40方钢龙骨),M14对拉螺杆,φ48.3×3.6mm钢管3框架梁15mm厚木胶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龙骨为双钢管,φ48.3×3.6mm钢管、40×80mm木方龙骨(或40×40方钢龙骨)、U型顶托4楼板15mm厚木胶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龙骨为双钢管,φ48.3×3.6mm钢管、40×80mm木方龙骨(或40×40方钢龙骨)、U型顶托5剪力墙15mm厚木胶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M14对拉螺杆(地下室外墙及有水房间内墙采用止水螺杆)、主龙骨φ48.3×3.6mm双钢管、次龙骨40×80mm木方(或40×40方钢)注:钢管φ48.3×3.6mm计算保守考虑计算取值φ48×2.6mm。6.1.2承台基础模板设计本工程基础为承台结构,承台厚度1.5m~3.6m,针对不同承台及现场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模板体系。1、砖胎膜支撑1)承台侧向模板支撑以砖胎膜为主,砖胎膜采用灰砂砖,规格240×115×53mm,砌筑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根据砌筑高度不同,选择不同厚度墙体类型,详见表6.1.2-1。表6.1.2-1砖胎膜厚度选型序号承台编号承台尺寸(mm)砖胎膜砌筑高度(mm)砖胎膜选型(mm)1PC23600×1600×15001300底部240厚(h=950)+上部120厚(h=350)PC3A3600×3332×1500PC4A3600×3600×15002PC3B4500×4165×24002200底部370厚(h=1200)+中部@横向布置,间距450mm。因承台平面尺寸过大,难以进行对拉,拟采用φ14mm单头螺杆,螺杆与承台侧面钢筋进行点焊,竖向间距450mm,横向间距600mm,进行辅助拉结(不参与计算)。单侧模板支撑体系(斜撑)采用φ48.3×3.6mm钢管,竖向间距450mm,横向间距600mm,采用斜拉杆与斜撑进行连接,在每个斜撑与斜拉杆交接部位均设置水平杆件,保证斜撑自由端长度不超过400mm,单段独立长度不超过1500mm。支撑地锚采用φ48.3×3.6mm钢管,埋深大于300mm,露出长度不小于300mm,共设置5道埋件,分别距离PC88承台0.6m,1.6m,2.6m,3.6m,4.6m,横向间距600mm。为了保证支撑地锚的稳定性,设置纵横向水平杆将锚固钢管进行连接,斜撑与地锚杆相交处通过纵向水平杆用扣件扣紧,并在纵向水平杆下部设置与斜撑反向的三角形木塞塞紧下部空隙,确保斜撑直顶在底板混凝土上。图6.1.2-1承台单侧支模剖面示意图承台临近基坑侧边处无法设置支撑地锚时,斜撑支撑端可直接支撑在基坑侧壁上。图6.1.2-2承台临近基坑侧边单侧支模剖面示意图6.1.3剪力墙模板设计地下室墙体包括地下室外墙、核心筒位置剪力墙以及STP位置剪力墙。针对不同位置,不同厚度的墙体,采用不同模板设计。1、地下室外墙及STP剪力墙1)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外墙墙厚450mm,生根于B2层基础,层高最大4.1m,模板采用15mm木胶板,内龙骨为40×80mm木方(拼缝以外区域可采用40×40mm方钢),竖向设置,间距25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钢管尺寸为φ48.3×3.6mm,横向设置,间距650mm(底层距离地面200mm)。对拉螺杆采用直径14mm的止水螺杆,第一道止水螺杆距离底部200mm,向上沿高度方向每650mm设置一道;沿墙长方向每500mm设置一道。外墙支模板前施工缝外侧贴30mm宽5mm厚的海绵条防止漏浆,支模时外墙底部利用下层预埋的对拉螺栓固定下部模板,模板下包高度不少于200mm,防止层间施工缝处出现错台。图6.1.3-1地下室外墙模板支设示意图2)STP剪力墙STP为污水处理池,该结构外部剪力墙为500mm厚,内部隔墙为450mm厚剪力墙,墙体生根于B3层基础,顶部位于B2层,层高为5.9m,为了保证浇筑质量及施工方便,该墙体分两次进行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3m,施工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模板采用15mm木胶板,内龙骨为40×80mm木方(拼缝以外区域可采用40×40mm方钢),竖向设置,间距25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钢管尺寸为φ48.3×3.6mm,横向设置,间距650mm(底层距离地面200mm)。对拉螺杆采用直径14mm的止水螺杆,第一道止水螺杆距离底部200mm,向上沿高度方向每650mm设置一道;沿墙长方向每500mm设置一道。第二段模板支设时,施工缝外侧贴30mm宽5mm厚的海绵条防止漏浆,支模时利用第一段墙体预埋的对拉螺栓固定下部模板,模板下包高度不少于200mm,防止层间施工缝处出现错台。图6.1.3-2STP剪力墙模板支设示意图3)止水螺杆地下室外墙及STP墙体对拉螺杆采用防水型锥形对拉螺栓,如下图所示:图6.1.3-3止水螺杆节点4)承台及底板浇筑时,地下室外墙及STP墙体需做300mm高混凝土导墙,需要进行吊模支设,施工缝处设置200mm宽的橡胶止水带,埋入导墙100mm,上下端均需绑扎牢固。吊模应确保模板底部高出板面5mm,以便于抹子收面到边。图6.1.3-4地下室墙体导墙吊模示意图2、核心筒剪力墙核心筒剪力墙墙厚800mm,局部电梯井壁墙厚250mm。模板采用15mm木胶板,内龙骨为40×80mm木方(拼缝以外区域可采用40×40mm方钢),竖向设置。外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横向设置,直径14mm对拉螺杆加固。B3层剪力墙厚800mm,高6m,内龙骨间距250mm,外龙骨间距650mm(底层距离地面200mm),对拉螺栓竖向间距650mm,横向间距500mm。B3层电梯井壁墙厚250mm,高2m,内龙骨间距275mm,外龙骨间距600mm(底层距离地面200mm),对拉螺栓竖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550mm。B2、B1层剪力墙厚800mm,高4m,内龙骨间距250mm,外龙骨间距650mm(底层距离地面200mm),对拉螺栓竖向间距650mm,横向间距500mm。(1)B3层800厚墙,6m高(2)B3层250厚墙,2m高(3)B2/B1层800厚墙,4m高图6.1.3-5核心筒剪力墙模板支设示意图核心筒电梯井等向上层延伸的墙体,支模板前施工缝外侧贴30mm宽5mm厚的海绵条防止漏浆,支模板时外墙底部利用下层预埋的对拉螺栓固定下部模板,防止层间施工缝处出现错台。内墙根部模板安装前,贴50mm宽、10mm厚的海绵条,海绵条内侧边线为墙体定位线,防止漏浆。图6.1.3-6施工缝处贴海绵条3、防位移措施1)内墙在墙高第四道主龙骨部位增设斜撑,倾斜角度45°~60°,一端设置U型顶托与墙体主龙骨顶紧,另一端与地面顶紧,间距1800mm,且每道墙不得少于两道。2)外墙内侧在墙高第四层主龙骨部位增设斜撑,倾斜角度45°~60°,一端设置U型顶托与墙体主龙骨顶紧,另一端与地面顶紧,间距1800mm,且每道墙不得少于两道;外墙外侧采用钢管斜撑一端设置U型顶托与墙高第四层主龙骨部位横向主龙骨顶撑,另一端直接与基坑侧壁顶紧,间距1800mm。6.1.4框架柱模板设计Office3地下室框架柱截面包含800×800mm、900×900mm及1600×1600mm三种。1、针对800×800mm框架柱,柱高度分别为4m、5.1m。框架柱模板采用15mm厚普通木胶板,次龙骨采用40×80mm木方(亦可采用40×40mm方钢),每侧边沿竖向均匀布置5根,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沿柱高度方向每650mm布置一道,第一道距离柱底间距不超过200mm。除外侧设置对拉螺栓固定外,在长度和宽度方向柱中心位置各布置一道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尺寸为φ14mm,与主龙骨同步布置。图6.1.4-1800×800mm柱模板支设示意图2、针对900×900mm框架柱,柱高度分别为4m、5.1m。框架柱模板采用15mm厚普通木胶板,次龙骨采用40×80mm木方(亦可采用40×40mm方钢),每侧边沿竖向均匀布置6根,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沿柱高度方向每650mm布置一道,第一道距离柱底间距不超过200mm。除外侧设置对拉螺栓固定外,在长度和宽度方向柱中心位置各布置一道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尺寸为φ14mm,与主龙骨同步布置。图6.1.4-2900×900mm柱模板支设示意图3、针对1600×1600mm框架柱,柱高度分别为4m、5.1m。框架柱模板采用15mm厚普通木胶板,次龙骨采用40×80mm木方(亦可采用40×40mm方钢),每侧边沿竖向均匀布置9根,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沿柱高度方向每650mm布置一道,第一道距离柱底间距不超过200mm。除外侧设置对拉螺栓固定外,在长度和宽度方向柱中位置各均匀布置两道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尺寸为φ14mm,与主龙骨同步布置。图6.1.4-31600×1600mm柱模板支设示意图4、柱模固定时,设置斜撑防止出现侧向位移,并保证柱模稳定性。斜撑倾斜角度45°~60°,一端设置U型顶托与墙体主龙骨顶紧,另一端与地面顶紧(或与排架底部扫地杆扣接固定)。框架柱下部预留高为150mm宽同柱宽的垃圾清理孔。5、框架柱与混凝土墙连接时模板加固见图6.1.4-4。图6.1.4-4连墙柱模板加固示意图6.1.5楼板模板设计Office3地下室-3层层高5.9m,顶板厚250mm;-2层层高4.0m~4.1m,顶板厚130mm、150mm,-1层层高4.0m~4.55m,顶板厚200mm。楼板模板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次龙骨采用40×80mm方木或40×40mm方钢管,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表6.1.5-1250厚楼板支撑体系参数表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250模板支架高度H(m)5.65立杆纵向间距la(mm)900立杆横向间距lb(mm)900水平拉杆步距h(mm)1500小梁间距l(mm)30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2(mm)3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座表6.1.5-2200厚楼板支撑体系参数表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200模板支架高度H(m)按4.35m计算立杆纵向间距la(mm)900立杆横向间距lb(mm)900水平拉杆步距h(mm)1500小梁间距l(mm)30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2(mm)3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座表6.1.5-3150厚楼板支撑体系参数表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150模板支架高度H(m)按4m计算立杆纵向间距la(mm)1000立杆横向间距lb(mm)1000水平拉杆步距h(mm)1500小梁间距l(mm)30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2(mm)3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座表6.1.5-4130厚楼板支撑体系参数表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130模板支架高度H(m)按4m计算立杆纵向间距la(mm)1200立杆横向间距lb(mm)1200水平拉杆步距h(mm)1500小梁间距l(mm)30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2(mm)3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座满堂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根据板底标高,先铺设主龙骨,再铺设水平次龙骨,然后铺顶板木胶合板。梁板跨度≥4m时按规范要求起拱,起拱高度1‰~31‰,起拱不得减少构件截面尺寸。为了保证架体的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搭设满堂架:1、立杆下需垫好木板,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已开裂垫板,当地基高差较大时利用不同尺寸模架立杆进行调整。架体应在楼板或基础达到强度后搭设。2、每搭设完一步架体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应超过0.5m。3、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º~60º。4、满堂支撑架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5、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图6.1.5-1楼板模板支撑示意图6.1.6框架梁模板设计地下室框架梁尺寸主要为250×500、300×500mm、350×700mm、350×800mm、400×800mm、450×900mm、700×700mm。梁侧、底模板采用15mm木胶板,40×80mm方木次龙骨(除阴阳角拼模位置外可采用40×40mm方钢),φ48.3×3.6mm双钢管主龙骨。1、梁300×500mm、250×500mm模板设计表6.1.6-1梁300×500模板设计参数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300×500模板支架高度H(m)5.4m梁侧楼板厚度(mm)25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杆间距(mm)900×900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la(mm)900梁两侧立杆横向间距lb(mm)900(850)步距h(mm)1500梁底立杆根数2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2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撑梁侧次龙骨数量3根梁底次龙骨数量3根对拉螺栓道数1道(不穿心)对拉螺栓水平间距(mm)650参照此设计的梁250×500针对300×500mm、250×500mm梁,梁侧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每侧沿梁跨度方向布置3根,梁侧主龙骨采用方木加工成梁夹进行固定,间距650mm,梁底下部设置M14对拉螺栓固定,间距650mm。梁底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沿梁跨度方向布置3根,梁底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沿平行于梁长方向间距900mm。梁底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900mm,沿垂直于梁长方向间距900(250×500mm梁间距为850mm),梁两侧立杆距离梁侧边≤300mm,采用直角扣件与架体扣接固定。图6.1.6-1300×500、250×500梁模板加固示意图2、梁350×700mm、350×800mm模板设计表6.1.6-2梁350×700模板设计参数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350×700模板支架高度H(m)5.2m梁侧楼板厚度(mm)250、2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杆间距(mm)900×900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la(mm)900梁两侧立杆横向间距lb(mm)750(375+375)步距h(mm)1500梁底立杆根数3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2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撑梁侧次龙骨数量4根梁底次龙骨数量4根对拉螺栓道数1道对拉螺栓水平间距(mm)650参照此设计的梁350×800对于截面350×700mm、350×800mm梁,梁侧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每侧沿梁跨度方向布置4根,对拉螺栓固定(穿梁螺栓距离梁底250~300mm),沿梁跨度方向间距650mm。梁底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沿梁跨度方向布置4根,梁底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沿平行于梁长方向间距900mm。梁底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900mm,沿垂直于梁长方向间距750mm,梁底增设一排立杆,通过设置纵横向水平杆与架体连接固定。梁两侧立杆距离梁侧边≤200mm,采用直角扣件与架体扣接固定。图6.1.6-2350×700mm、350×800mm梁模板加固示意图3、梁450×900mm模板设计表6.1.6-3梁450×900模板设计参数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450×900模板支架高度H(m)5m梁侧楼板厚度(mm)250、2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杆间距(mm)900×900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la(mm)900梁两侧立杆横向间距lb(mm)900(300+300+300)步距h(mm)1500梁底立杆根数4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2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撑梁侧次龙骨数量5根梁底次龙骨数量5根对拉螺栓道数1道对拉螺栓水平间距(mm)650对于截面450×900mm梁,梁侧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每侧沿梁跨度方向布置5根,对拉螺栓固定(穿梁螺栓距离梁底350mm),沿梁跨度方向间距650mm。梁底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沿梁跨度方向布置5根,梁底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沿平行于梁长方向间距900mm。梁底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900mm,沿垂直于梁长方向间距900mm,梁底增设两排立杆,通过设置纵横向水平杆与架体连接固定。梁两侧立杆距离梁侧边≤225mm,采用直角扣件与架体扣接固定。图6.1.6-3450×900mm梁模板加固示意图4、梁700×700mm模板设计表6.1.6-4梁450×900模板设计参数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700×700模板支架高度H(m)3.3m梁侧楼板厚度(mm)2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杆间距(mm)900×900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la(mm)900梁两侧立杆横向间距lb(mm)1100(400+300+400)步距h(mm)1500梁底立杆根数4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200荷载传递至立杆的方式可调托撑梁侧次龙骨数量4根梁底次龙骨数量6根对拉螺栓道数1道对拉螺栓水平间距(mm)650对于截面700×700mm梁,梁侧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每侧沿梁跨度方向布置4根,对拉螺栓固定(穿梁螺栓距离梁底250mm),沿梁跨度方向间距650mm。梁底次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或40mm×40mm方钢管,沿梁跨度方向布置6根,梁底主龙骨采用Φ48.3×3.6mm双钢管,沿平行于梁长方向间距900mm。梁底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900mm,沿垂直于梁长方向间距1100mm,梁底增设两排立杆,通过设置纵横向水平杆与架体连接固定。梁两侧立杆距离梁侧边≤200mm,采用直角扣件与架体扣接固定。图6.1.6-4700×700mm梁模板加固示意图6.1.7楼梯模板 1、楼梯模板采用封闭式模板体系,楼梯支撑必须按结构图,同时对照建筑图,以确定楼梯的结构施工标高与位置,并在楼梯模成型后严格按施工大样检查各部位的标高、位置和尺寸。2、楼梯梯段底板及平台模板采用15mm普通木模板与方木拼模,下支撑采用Φ48.3×3.6mm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间距为800mm×3、楼梯踏步板采用15mm普通木模板与方木拼模,混凝土施工时,施工缝留置在上部楼梯3个踏步位置。4、平台搭设时,排架采用Φ48.3×3.6mm钢管,当梯段宽度大于1000mm时,在其中加设斜图6.1.7-1楼梯模板支设示意图6.1.8节点部位模板设计1、梁柱接头模板设计墙、柱与梁板混凝土的等级相差不超过两级时,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与梁板相同;若相差超过两级,梁与墙、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节点区做法见图6.1.8-1所示,不同强度等级之间混凝土使用钢丝网分隔。图6.1.8-1梁柱节点位置模板示意图2、洞口模板设计按洞口实际尺寸设计,采用15mm木模板及方木、钢管、顶丝制成定型木模板。用钢筋控制洞口模板的位移。墙中间的预留洞模下口模要钻出气孔,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具体见图6.1.8-2。图6.1.8-2洞口模板示意图3、斜板底支撑架搭设坡道斜板垂直立杆与斜面钢管主龙骨空隙处采用楔形木方敲紧,同时,在斜板法向增加斜撑。图6.1.8-3斜板底支撑示意图4、汽车坡道立杆抗滑移措施图6.1.8-4汽车坡道支撑剖面示意图5、排架抱柱拉结措施当满堂支撑架高宽比大于2.5时,满堂支撑架应在支架的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图6.1.8-5排架抱柱示意图6.2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6.2.1施工流程图6.2.1-1施工工艺流程图6.2.2承台模板施工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预留预埋→设置单头螺杆、面板拼装→安装次、主龙骨→安装斜撑→安装斜拉杆、水平钢管→混凝土浇筑。2、施工要点1)预留预埋PC9B承台区域施工前,分别在距墙1.6m,2.6m,3.6m,4.6m处预埋长度长度≥0.6m(锚固长度不小于300mm)的短钢管作为地锚支撑点,地锚纵向间距为600mm,承台预埋的短钢管均采用纵横向通长钢管连成整体。由于在PC88承台支设模板一侧,PC88承台底部与PC9B承台顶部存在350mm高差,为了保证模板抗浮性及稳定性,可在PC88承台底部浇筑350mm高,厚度300mm的挡墙,并在挡墙上预埋φ14的螺杆,搭设模板时,模板下包该部分已浇筑完成的挡墙,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跑浆。图6.2.2-1PC88承台底部挡墙2)单头螺杆安装在外墙钢筋绑扎完成验收后,焊接单头螺杆,单头螺杆采用φ14mm,竖向间距450mm,横向间距600mm,按照模板设计要求与承台边主筋或者腰筋进行焊接,螺杆位置不能直接焊接至钢筋的,可采用L型方式,在螺杆端部加焊一段钢筋后再与承台钢筋焊接,螺杆外露尺寸以满足主龙骨加固为宜,该单头螺杆仅起固定模板的作用。3)模板拼装与紧固采用15mm厚木胶板,安装预排的螺杆间距在现场弹线打孔,逐块拼装成整体后,放置竖向次龙骨,次龙骨将模板固定成整体模板后,吊装至作业面处,安装横向主龙骨,并利用单头螺杆及3型卡将模板紧固上。钢筋绑扎时,需要在模板内侧钢筋设置保护层垫块,合模时为了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必须将钢筋保护层垫块与模板内侧顶紧,安排专人随时观察钢筋垂直度及位置。4)支撑系统安装在承台单侧模板整体拼装完毕并调校到位后,立即进行斜撑设置,斜撑顶部通过U型顶托与主龙骨进行连接,斜撑底部通过扣件与地锚处纵向水平杆相连,斜撑在主龙骨上支撑点共8点,分别位于距地面600mm,1050mm,1500mm,1950mmm,2400mm,2850mm,3300mm,3750mm处,其中自下而上第一、二道斜撑固定于第二排地锚处,第三、四道斜撑固定于第三排地锚处,第五、六道斜撑固定于第四排地锚处,第七、八道斜撑固定于第五排地锚处。斜撑与地锚处纵向水平杆采用双扣件连接,同时斜撑必须支撑到地面预留凹槽处,以确保传力效果。地锚纵向水平杆与斜撑支点下部必须同木塞塞紧,防止由于地锚纵向水平杆产生挠度导致承台模板变形。图6.2.2-2木塞及预留凹槽示意图5)支撑稳定杆安装支撑稳定杆采用斜拉杆及水平钢管,将斜撑与斜拉杆通过扣件呈反三角连接,同时在连接点处设置纵向通长水平钢管,要求所有斜撑单段长度不大于1.5m,自由端长度不大于0.4m,以保证斜撑杆件稳定。6)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速度、时间及分层浇筑厚度,应待上层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并且振捣棒要插入上层混凝土50mm,保证振捣密实、均匀,浇筑时混凝土出料口禁止正对模板,避免对模板增加冲击荷载,浇筑时,严格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速度控制在0.5m/h以内以减少单侧模板收到的侧压力。6.2.3墙模板施工1、工艺流程定位→安装门洞口模板→安装一侧模板→安装斜撑→安装止水螺栓(非外墙、STP区域用普通螺栓)→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及斜撑→调整模板平直→紧固螺栓、固定斜撑→与相邻模板相连→浇筑砼→墙模拆除。注意在封模前由机电安装检查预留预埋情况。2、施工要点1)为了避免模板的轴线位移,在测量放线时,应弹出墙模的边线及模板的控制线,控制线距边线200mm。为了防止模板整体位移,在墙体立筋底部设置导墙筋并做好进行门窗洞口模板及预埋件安装。2)门洞口模板先进行预拼,然后吊至楼层按位置线安装,门洞模板要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发生偏移。3)把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装止水螺杆,第一排对拉螺栓距地面100mm。施工时将各模板下口垫平,并紧靠着墙体定位轴线校核后,内外两侧面采用钢管加固。4)清扫墙内杂物,再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拉杆)使模板垂直后,拧紧螺栓。5)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拼缝不严处加塞50厚海绵胶条厚,外侧沿拼缝方向设通长木方挤靠。6)大面积墙体模板预先预拼成定型模板,墙模板立缝、角缝宜设于木方和模板所形成的企口位置,以防止漏浆和错台,墙模的水平缝和竖向缝背面加木方拼接。7)大块拼装模板的吊钩设于模板上部,吊钩铁件的连接螺栓将面板和竖肋木方连接在一起。6.2.4柱模板施工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侧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预检及验收2、施工要点1)在柱子控制线放完后,清理完成柱子施工缝表面浮浆。2)墙柱控制线用于检查轴线偏移,控制线宽度200mm。3)墙柱根部定位筋用于控制模板截面尺寸,在角部两侧各设一根,距边角50mm,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4)柱子验收完毕后不得将梁板垃圾扫入柱中。6.2.5梁板模板施工1、工艺流程放线并报验→搭设满堂脚手架→铺设钢管主龙骨→铺设木龙骨→铺木胶板面层→自检→报验。2、放线:首先放好+50cm标高控制线,然后以此标高控制线为准在木胶板下皮向下10cm处弹一道模板控制线,校核后报验。3、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脚手架纵横间距见设计参数,上插可调柱头。脚手架要求牢固可靠,施工过程中按跨度确定斜向支撑,防止施工荷载太大造成倾覆。4、铺设木龙骨:龙骨排放要整齐,不得歪斜,表面并且要刨光,间距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5、铺木胶板:对每跨进行模板设计,争取最少的木胶板裁锯量。6、木胶板铺在龙骨上,调整相邻两块木胶板之间的缝隙,然后用钉子钉在木龙骨上。注意严禁用铁锤直接敲击木胶板边缘,必要时应垫以木块敲击。6.2.6满堂脚手架施工1、工艺流程序号步骤名称三维图示1根据放线定位,摆放扫地杆2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3搭设纵横向水平杆4搭设竖向剪刀撑5搭设水平剪刀撑6设置顶托7铺设水平主龙骨8铺设水平次龙骨及模板1、架体基础按照方案、图纸进行放线,架体搭设时在立杆底部铺设垫板,垫板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已开裂的垫板,严禁立杆直接落在结构板表面上,垫板与板表面接触密实。2、架体搭设的构造要求1)立杆(1)立杆间距、步距根据方案要求设置。(2)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3)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4)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图6.2.6-1纵横向扫地杆构造(5)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应超过0.5m。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6)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7)每搭设完一步支模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偏差。立杆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8)上层架体搭设时,立杆位置应与下层架体支撑立杆位置相对应。2)水平杆纵横向水平杆应通长满布,纵横向两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3)剪刀撑(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底端与地面顶紧,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2)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0mm,并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扣件距钢管端部不小于100m。(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4)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荷载大于20kN/m,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1-水平剪刀撑;2-竖向剪刀撑;3-扫地杆设置层图6.2.6-2普通型水平、竖向剪刀撑布置图4)可调丝杆搭设到板底或梁底,安装并调整立杆上面的可调丝杆,使托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再支设主次龙骨,铺木模板。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伸出长度不得大于300mm。U形支托与钢管主龙骨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6.3验收标准1、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6.3-1,模板支撑架体验收标准表6.3-2。表6.3-1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尺量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模板内部尺寸基础±10尺量柱、墙、梁±5尺量楼梯相邻踏步高差5尺量柱、墙垂直度层高≤6m8经纬仪或吊线、尺量层高>6m10经纬仪或吊线、尺量相邻模板表面高差2尺量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量测表6.3-2模板支撑架体验收标准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工具钢管支撑杆件立杆垂直度≤L/500且±50±5经纬仪或线坠、钢尺水平杆水平度±5经纬仪或线坠、钢尺可调托座垂直度±5经纬仪或线坠、钢尺插入立杆深度≥100-5钢尺可调底座垂直度±5经纬仪或线坠、钢尺插入立杆深度≥150-5钢尺立杆组合对角线长度±6钢尺6.4验收程序支撑架搭设完成,班组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项目工程部、技术质量部、安全部进行联合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梁板模板支设。表6.4-1检查验收程序表检查与验收程序参与人员/程序验收时间材料进场验收项目物资部、质量部、技术部、工程部、分包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材料进场2小时内搭设过程及搭设完成验收架体班组长→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质量、安全、技术工程师(项目总工)→监理工程师搭设过程分段验收,分段搭设完成半天内,至项目部层面;搭设完成后经项目内部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6.5验收内容1、检查验收的内容,应按模板工程专项方案的有关规定进行。1)应有钢管支架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2)进入现场的构配件应对管径、构件壁厚等抽样核查,还应进行外观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JGJ130规范第3.2.7条规定。3)如有必要可对支架杆件进行质量抽检和试验。4)可调托撑: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并符合规范要求;应有质量检验报告,承载力应符合规范要求;可调托撑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变形不应大于1mm;严禁使用有裂纹的支托板、螺母。5)立杆顶部:自由端不超过500m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长度不小于150mm。顶托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大于3mm,荷载控制在1.5t以内。6)架体及剪刀撑:脚手架立杆间距、步距、扫地杆设置、剪刀撑设置满足方案及规范要求。立杆基础应符合要求,立杆与基础间有无松动或悬空现象。7)模板:平整度、几何尺寸、轴线、标高、预留孔、施工缝留置、模板清理、脱模剂涂刷。2、模板支架应按以下分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1)基础完工后及模板支架搭设前。2)达到设计高度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3)遇6级以上大风、大雨特殊情况的检查。4)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3、架体验收合格后,设置验收标识牌。6.6验收人员序号参加单位备注1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2监理单位总监监理工程师3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质量总监安全总监4施工班组班组长班组木工负责人6.7模板拆除6.7.1模板拆除条件1、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总工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2、竖向构件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要求。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2MPa(依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表6.7.1-1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6.7.2模板拆除顺序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1、墙模板拆除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坏时方能拆除,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外墙后内墙,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先模板后角模。拆墙模板时,首先拆下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不得在墙上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保证拆模时不晃动混凝土墙体,尤其拆门窗阴阳角模时不能用大锤砸模板。门窗洞口模板在墙体模板拆除结束后拆除,先松动四周固定用的角钢,再将各面模板轻轻振出拆除,严禁直接用撬棍从混凝土与模板接缝位置撬动洞口模板,以防止拆除时洞口的阳角被损坏,跨度大于1m的洞口拆模后要加设临时支撑。2、梁板模板拆除1)梁板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先支的后拆原则,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进行拆除作业。(2)拆除顺序依次为次承重模板、主承重模板、支撑架体。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拆除。(3)拆除大跨度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