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显路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龙显路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龙显路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龙显路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龙显路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显路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说明第9页-共19页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概述本工程为成都市简州新城龙显路项目道路工程,由成都市简州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设计。龙显路项目总体简介龙显路项目起点为简州大道,终点为东西轴线,总长约2.6公里,规划红线宽度50~60m,居住学校地段道路红线外规划10米绿带。本次实施项目一期2.3km,东西轴线立交及污水泵站作为项目二期实施。龙显路项目示意图龙显路项目依据道路红线宽度,可分为2段:50m红线段:起点桩号K0+000,接已建简州大道,终点桩号K2+037.984,接待建规划次干路,长2037.984米。60m红线段:K2+037.984,接待建规划次干路,终点桩号K2+353.045,接待建东西轴线,长315.061米。本道路全线为全新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河道工程、桥涵工程、交安工程、智慧综合杆工程、景观工程等。本册施工图只含道路工程部分,其它设计详见各专业设计图。设计依据成都市简州新城分区详细规划(2016年-2035年)本工程项目委托书审议通过的《成都市简州新城龙显路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成都市简州新城规划建设专题会,2022年12月8日《简州新城龙显路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2年12月业主提供的龙显路项目地形图及平纵横测量成果,2022年12月龙显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龙显路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备忘录》,成都市简州新城管理委员会,2023年2月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组意见及纪要。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本)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2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T66-20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简州大道-红领东路),50km/h(红领东路-终点),30km/h(辅道)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BZZ-100交通饱和设计年限:20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桥梁净空:≥5.5m米;桥涵设计荷载:城—A级交通等级:重交通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200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执行初步设计与本段道路相关的审查意见情况意见1:建议按《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根据道路沿线建筑功能和场所活动作用,明确道路街道性质,并补充相应街道一体化设计内容;执行情况:已按专家意见补充。意见2:道路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00米、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00米,均小于设计年速60公里/小时不设超高及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值,建议补充超高及缓和曲线设计;执行情况:本项目平曲线半径均设置了缓和曲线和超高,其中平面设计图、平曲线表均明确了实施中线的缓和曲线要素,超高设计图明确了超高渐变方式及超高值。意见3:项目道路填挖方不平衡(填方47万立方米、挖方149万立方米),道路竖向设计尽可能贴近现状地形,以降低填挖方,节约投资,建议补充道路竖向设计比较方案。执行情况:本项目纵断面设计参考了既有道路设计标高、道路竖向规划标高及在建地块设计标高,同时满足赤水支渠、三元支渠等渠道采用箱涵形式贯通。依据专家意见,对纵断面设计标高复核。意见4:K0+230.105规划川次干路交叉口、K1+083.252规划文路交叉口道路纵坡分别为3%、4%,不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2.5条“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紧向设计应保证行车舒顺和排水通畅,交叉口逃口道纵坡不宜大于2.5%,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3%”的规定,存在安全隐患,建议优化设计。执行情况:两处交叉口分别位于赤水支渠、三元支渠的附近,为保证两处沟渠能采用箱涵通过,需设置较大纵坡。该两处路口均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形式。未来辅道贯通后,均仅与辅道连通。意见5:建议补充人行道护栏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实施。执行情况:本次大部分路段慢行道宽3.5m,外测有约7m宽远期实施空间(近期植草),辅道完全形成的区域,地块均已开发或正在开发,景观绿线设计已将标高与地块接平,因此不存在可能致使人跌落的情况,因此未设置人行护栏。意见6:道路专业与交通专业设计车速应统一。执行情况:已按专家意见调整。意见7:复核设计总说明中辅道路面结构,建议面层材料与主道一致。执行情况:已按专家意见修改。执行施工图设计与本段道路相关的审查意见情况意见1:落实挖方路段边坡分级高度,宜按照8米分级为宜。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结合最新详勘推荐的分级高度,调整设计。意见2:K0+620~K0+840左侧采用1:10放坡的理由应在说明中明确。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在设计说明明确。意见3:补充土方断面图上陡坡路段的台阶开挖和工程数量。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补充。意见4:冲击碾压应核实处理段落是否满足工作区长度要求,并补充冲击碾压处理平面图。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已在特殊路基处理平面图补充冲击碾压的范围。意见5:特殊路基平面图上补充边界坐标,以指导施工。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补充。意见6:辅道设计弯沉值应为26(0.01mm)。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修改。意见7:纵断面补充超高设计栏反映超高变化起终点及超高渐变率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补充。意见8:明确辅道设计速度。从标准横断面布置图看,辅道为机非混行车道,需根据辅道设计速度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机非隔离设施。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补充设计速度。意见9:道路纵坡大于规范规定的非机动车最大纵坡的设计路段,建议增加提醒标识。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在交安工程补充提示牌。道路沿线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道路沿线概况本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镇。拟建道路均呈南北走向,为新建道路,道路总长约2600m,路宽50-60m,工程地质条件4.2.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勘察区位于简阳市西南侧,处于大地构造四川东部地台区,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褶皱带中部偏西的川中褶皱带内,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为北偏东向属于龙泉山断褶带和威远辐射状构造特征区域。简阳市内发育的断裂主要有久隆场断裂、红花塘断裂及三岔断裂三条:久隆场断裂:全长约5km,走向N20°E,倾向NW∠20°~45°,为压扭性断裂,位于周家乡西北,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红花塘断裂:龙泉山东坡主要断层之一,全长约35km,为压扭性断裂,位于贾家场向斜北西翼。走向N20°E,倾向NW∠60°,断层发生在白垩系内,上盘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下盘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三岔断裂:为压扭性断裂,位于三岔水库坝址左侧,走向N40°-60°E,倾向NW∠15°-28°,上盘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下盘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破碎带宽7-9km,断距70-80km。区内受威远辐射状构造影响,沱江以东展布了一些微弱的构造形迹,位于威远辐射状构造外围影响带,简阳鼻状背斜的北西翼,西邻龙泉山褶皱带。区内构造形迹简单,为一近水平单斜构造地层,岩层产状平缓,岩层倾向286°-310°,倾角一般1°~5°,地质构造简单,形态单一,无深断裂通过,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微弱,属区域性构造微弱区。距离场址最近的断裂是红花塘断裂和三岔断裂,直线距离分别为16km和17km,简阳市草池镇距离龙泉山断裂带较远,该场址附近均不存在一定规模的活动断裂。勘察区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形式多样,褶皱断层等都较为发育,但勘察区内未见褶皱、断层,且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发育,场区大地构造单元稳定。因龙泉山褶皱而伴生的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小,且近期活动性不明显。综上所述:从地壳稳定性来看本建设场地属稳定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工程建设。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4.2.2地层岩性根据现场钻探鉴别,拟建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耕土,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层(Q3el+dl)粉质粘土、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冲洪积层(Q3al+pl)卵石土土和组成,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一)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①:灰黑、褐灰、褐红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系和少量硬杂质,局部含粉砂岩、泥岩等岩块,该层为新近填土,层厚0.5~23.2m。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地方有分布(二)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层(Q3el+dl)粉质粘土②:褐黄、褐红色,可塑。主要成分为粘粒,含粉粒。切面光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偶见分布,层厚1.4~2.7m。(三)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卵石土③::褐黄色;密实;稍湿。主要由硬质岩组成,呈亚圆形,磨圆度和分选性一般,微~强风化,一般粒径2~5cm,大者可达10cm以上,卵石含量约70%以上,间隙充填物粘性土,层厚1.4~2.7m。(四)白垩系苍溪组(K1c)粉砂岩④:棕红、砖红色;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局部含泥质较重,细~粉粒结构,薄~厚层状构造,产状近水平。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层和中等风化层三个亚层,现分述如下:全风化粉砂岩④1:岩石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岩心呈土状,呈硬塑状,局部可塑状,含未完全风化岩石颗粒,局部见黑色氧化物,该层场地内偶见分布,层厚1.4~2.7m。强风化粉砂岩④2:原岩结构较清晰,裂隙发育,其上部风化呈土状、块状。隙间充填褐色氧化铁薄膜等,局部包含中风化硬块。上部冲击钻尚可钻进,岩体较破碎;其下粉砂岩风化程度有所减弱,已不具有塑性,多呈碎块状,钻探取芯多呈碎块或薄饼状,锤击声闷,手稍用力可折断,锤轻击易碎,冲击钻进困难。中风化粉砂岩④3:岩体结构清晰,岩体较完整。钻探取芯多呈10~40cm长柱状。岩芯采取率大于80%左右,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45~60%。岩芯用手难以折断,锤稍用力敲击可碎,冲击钻进较难,该层未揭穿,局部地方可见0.8~2.5m厚的砾岩层,强度较高,难钻进。泥岩⑤:棕红、紫红色;稍湿,泥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岩层产状近水平。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层和中风化层两个亚层,现分述于后:强风化泥岩⑤1: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和风化裂隙十分发育,易钻进,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局部为短柱状,偶夹中风化泥岩硬块等。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1.20~5.20m。中风化泥岩⑤2: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和风化裂隙较发育,冲击钻机不可钻进,岩芯以短柱状~长柱状为主,岩体结构较破碎~较完整,呈裂隙块状或巨厚层状,因差异性风化及构造原因,中风化泥岩中夹破碎带。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基岩各风化带总体变化趋势是自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往往呈逐渐过渡的状态,地层分界线仅是相对而定。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本工程在K0+070~K0+120处和K1+160~K1+310处穿越渠道,渠道为混凝土修筑渠道,勘察期间无水位;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左线K0+900~K0+940处存在一个山坪塘,水塘长约65m,宽约30m,水深约2m,塘底分布少量淤泥;道路桩号K1+390~K1+460范围内存在湿地,地表存有小水沟,水深约0.1m;桩号K0+430处存在因堆土形成的小水沟,沟内水量很小。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根据简阳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向低洼处排泄,年变化幅度约为2.0~2.5m,其中1、2、3月为枯水期,7、8、9月为丰水期。勘察期间属平水期,仅在少量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为4.1~14.8m,其绝对高程为407.75~441.22m。上层滞水分布于人工填土、粘性土等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无统一自由水位,受季节影响大,其中丰水期水量较大,枯水期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连通性等因素控制,水量较小。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建议场地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K值取0.02m/d。场地地震效应本场地行政区划为简阳市养马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C的相关规定,本场地所在的简阳市养马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对应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本道路土层平均剪切波速采用估算值,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估算结果见下表:岩土层波速及动力学参数汇总表钻孔22钻孔18岩土名称层厚估算剪切波波速土的类型岩土名称层厚估算剪切波波速土的类型mVs(m/s)mVs(m/s)素填土①0.8115软弱土粉质粘土5.6240中软土强化泥岩⑤11.7450软岩卵石土4.7330中硬土中化泥岩⑤23.2660软岩强风化粉砂岩④24.7450软岩中风化砂岩④39.3660软岩等效剪切波速232.90m/s等效剪切波速312.37m/s根据估算,本场地土层平均等效剪切波速在272.63m/s,场地覆盖层厚度0.5~23.0m,故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场地属Ⅰ1类及Ⅱ类建筑场地。本工程横跨高阶地及浅丘地貌两个地貌单位,场地类别变化较大,且拟建道路沿线存在较多填方路段,填土属软弱土,综上本工程位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应进行避让改线,如无法避让,应采取有效措施。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本场地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及鱼塘内的淤泥。道路沿线全段不连续分布有厚度不等的素填土,其厚度为0.5~23.2m,根据钻探结果,本场地素填土存在结构松散、不均匀沉降明显、不易自重压密、很难用常规方法压实处理的工程特征。因此,填土层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为消除填土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提高填土地基密实度和承载能力,降低其压缩性及湿陷性,建议对填方路基及开挖后设计路面标高以下范围内的素填土通过分层震动碾压或高夯击能分层强夯处理,或者对填方路基段素填土采用碎石桩复核地基进行处理。强夯处理或者碎石桩处理后需经检测其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其路基持力层。分层震动碾压或高夯击能分层强夯处理计算有关参数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相关要求进行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后综合确定,碎石桩地基处理所需参数见表6-1。道路左侧K0+880~K0+940段存在山坪塘,塘长约65m,宽约30m,水深约2m,塘内淤泥约0.5m,下部为基岩,路基回填时,应将塘内水抽干清淤后,采用合格土分层碾压夯实至设计标高。工程措施建议(1)建议采用合格土做为回填料,回填土必须经过分层碾压、夯实并达到设计要求。选定填料后,宜作击实试验,确定其压实指标及路基高宽比。(2)本场地存在较高的挖方边坡及回填边坡,建议进行专项边坡勘察。(3)本场地属浅丘及高阶地,场地排水条件较差,道路施工时应尽量避开雨季。(4)路基开挖后不宜长期暴晒,并应避免对土体的人为扰动;施工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5)路基采取严格压实措施外,建议进行沉降观测,管线等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后期使用可能造成的拉裂错位等影响。平面设计本段道路的道路走向、道路红线宽度等均与现状一致,并符合相关规划要求。K1+615.222~K2+353.045,由于规划中线仅能满足40km/h设计速度,与道路定位不符,根据前期与规划等部门的对接情况,本次设计通过增加缓和曲线的方式,调整设计中线,满足50km/h设计速度的线形要求。道路主车道及辅道均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内,人行道局部借用规划绿线空间打造。龙显路项目起点为简州大道,终点为东西轴线,总长约2.6公里,规划红线宽度50~60m,居住学校地段道路红线外规划10米绿带。本次实施项目一期2.3km,东西轴线立交及污水泵站作为项目二期实施。50m红线段:起点桩号K0+000,接已建简州大道,终点桩号K2+037.984,接待建规划次干路,长2037.984米。60m红线段:K2+037.984,接待建规划次干路,终点桩号K2+353.045,接待建东西轴线,长315.061米。全线道路线形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全线共8个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详细情况详见平面设计图。本道路设计平面坐标系采用成都东带坐标系。超高加宽设计本条道路K0+000~K1+615.222按照设计速度60km/h设计,共1处平曲线,交点桩号K0+364.34,圆曲线半径500m,缓和曲线长度90m,设置2%超高,超高渐变段位于缓和曲线全线。K1+615.222~K2+353.045按照设计速度50km/h设计,共2处平曲线,交点桩号分别为K1+801.108、K2+101.182,圆曲线半径分别为400m、300m,缓和曲线长度分别为72.25m、89.223m,分别设置2%、3%超高,超高渐变段位于缓和曲线全线。序号交点桩号曲线半径(m)缓和曲线长度(m)超高值(%)超高渐变位置1K0+364.34500902缓和曲线2K1+801.10840070.252缓和曲线3K2+101.18230089.2233缓和曲线全线设计半径均大于250m,车行道不需设置加宽。线路交叉本条道路为城市主干路,与其他相交道路均平交。平交口统计如下:序号桩号道路名称红线宽度道路等级交叉方式本次实施1K0+000简州大道50主干路平面交叉是2K0+230.105规划支路20支路平面交叉是3K0+882.796索溪西路40主干路平面交叉是4K1+083.252规划支路16支路平面交叉是5K1+367.304锦春东路30次干路平面交叉是6K1+615.222红领东路25次干路平面交叉是7K1+800.591规划支路16支路平面交叉是8K2+037.984规划次干路30次干路平面交叉是公交停靠及站点布置沿线普通公交站台均采用直停式布置。根据现状站点及两侧地块形成情况,沿线如下位置需设置公交站台:公交站站点统计序号桩号方向站点形式1K0+180上行直停式2K0+750下行直停式3K1+000上行直停式4K1+250下行直停式5K1+470上行直停式6K1+520下行直停式7K1+700上行直停式8K1+950下行直停式9K2+210上行直停式公交站点位置需征得公交公司或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单位进出口本工程全线道路沿线进出口通道及已建小区出入口按照现状恢复;符合规划的在建小区出入口,根据工程建设时序按其批复的小区总平图中出入口位置设道路开口。出入口的高程顺接本道路设计高程,顺接时应避免在出入口位置形成低点;条件受限形成低点时,应在相应位置设置雨水进水井,并连接排水管道。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原则尽量与既有道路高程一致,尽量减少对既有道路的切挖和破坏。尽量保证与已建(在建、规划)交叉口的竖向连接;参照既有及规划交叉口控制标高,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要求综合考虑;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做好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避免不适当的组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满足道路两侧土地开发利用,同时满足道路两侧片区防洪、排污规划等要求,兼顾与已建道路的衔接及满足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要求;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结合既有道路标高、现状桥梁控制标高、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既有道路交叉口处进行顺接,对尚未实施的规划道路预留交叉口竖向接入条件。本项目道路改造段,按现状路面纵坡改造,并结合地形、既有及规划道路标高进行设计,满足防洪要求。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分带边缘路面高程。道路纵坡坡度、坡长均满足规范及规划要求,具体情况如下:纵断面技术指标道路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最小坡长(m)最大坡长(m)龙显路0.34260680受外部条件限制,当道路纵坡大于2.5%时,应设置相应交安设施以保证骑行安全。具体线型详见纵断面设计图。道路横断面设计本次道路横断面布置采用一体化设计原则,结合近远期建设计划打造。简州大道~规划次干路(K0+000~K2+037.984)道路红线宽度50米,道路为双向八车道(其中主车道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断面布置情况如下:50m=3.5m人行道+7m辅道+2.5m侧分带+24m机动车道+2.5m侧分带+7m辅道+3.5m人行道。龙显路项目50m红线段道路标准横断面结合地块开发及前期确定的近远期实施方案,本次按锦春东路(K1+367.304)为界,其中锦春东路以北(K1+367.304~K2+037.984)近期实施43m,断面布置情况如下:43m=3.5m慢行道+2.5m侧分带+24m机动车道+2.5m侧分带+7m辅道+3.5m人行道龙显路项目锦春东路以北(K1+367.304~K2+037.984)道路标准横断面锦春东路以南近期实施36m,断面布置情况如下:36m=3.5m骑步道+2.5m侧分带+24m机动车道+2.5m侧分带+3.5m慢行道龙显路项目锦春东路以南(K0+000~K1+367.304)道路标准横断面规划次干路~东西轴线(K2+037.984~K2+353.045)道路红线宽度60米,道路为双向八车道,项目近期仅实施50m宽,断面布置情况如下:50m=3.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5m侧分带+31m机动车道+2.5m侧分带+3.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龙显路项目60m红线段道路标准横断面道路路面设计标高位置为设计中线处路面标高;车道为向外单向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坡向方向以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为准。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规划红线宽度50~60m,居住学校地段道路红线外规划10米绿带。道路一般路基横断面布置如下: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设计中线处路基设计高程。路基压实度标准要求车行道路基顶面回弹模量≥40Mpa,弯沉值要求不大于190(0.01mm,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轴100KN);辅道及非机动车道路基顶面回弹模量≥30Mpa,弯沉值要求不大于260(0.01mm,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轴100KN)。路基压实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相应标准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不低于下表所列数值:路基填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机动车道辅道及非机动车道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6≥95下路床30~80≥96≥95上路堤80~150≥94≥94下路堤150以下≥93≥92零填及路堑路床上路床0~30≥96≥95下路床30~80≥96≥95沟槽回填土须分层碾压密实,每层厚小于30cm,其回填压实应满足填方路基压实要求。对不在车道路基范围内的沟槽,当条件受限时,其回填可参照车道路基压实度要求降低2个百分点。人行道:路床压实度≥90%。路基土石方及填料要求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机动车道辅道及非机动车道上路床0~3086100下路床30~8054100上路堤80~15043150下路堤150以下3215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610030~8054100车行道路基回填材料采用合格土石回填至距路基顶面80cm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道路基回填材料采用合格土石回填至距路基顶面40cm处,然后采用现场挖方中的中风化岩石回填至路基顶面。胀缩总率>0.7%的现场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路基施工应避开降雨期土方施工,临时填方堆土、沟槽及道路路基应采用薄膜覆盖。路基边坡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并参考区域相关道路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成果,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对于路堤部分尽量采用放坡处理以稳定路基,同时在坡面上进行绿化处理。边坡防护详见路基防护设计图及土方断面图。本工程道路沿线用地已作详细规划,即将开发。沿线地形起伏稍大,局部填挖高度较大。填方边坡当边坡高度≤8米,按边坡坡度1:1.5放坡,边坡坡面采用直接喷播草籽绿化防护处理。当边坡高度>8m时,采用两级放坡的方式进行道路边坡设置,上部边坡(即一级边坡)按边坡坡度1:1.5放坡,下部边坡(即二级边坡)按边坡坡度1:1.75放坡,边坡坡面均采用直接喷播草籽绿化防护处理,并在上部边坡与下部边坡设置2m宽平台及排水沟。K0+600~K0+840段道路西侧,为满足排水需求,设置1:10缓坡,后续接入雨水支管,详见排水工程。挖方边坡为中风化、强风化等岩质路段时,当挖方边坡其边坡高度≤8米,边坡坡度1:1放坡。当挖方当边坡高度>8m,采用多级放坡的方式进行道路边坡设置,中风化、强风化岩质下部边坡(即一级边坡)按边坡坡度1:1放坡,高度8m。上部边坡(即二级边坡)按边坡坡度1:1.5放坡,高度7m。若边坡高度>15m时,二级边坡外侧设置1:2缓坡至坡顶,并按照8m一级设置分级。在各级边坡间设置2m宽平台及排水沟。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及全风化土质路段时,当挖方边坡其边坡高度≤5米,边坡坡度1:1.5放坡。当挖方当边坡高度>5m,采用多级放坡的方式进行道路边坡设置,素填土、粉质黏土及全风化土质下部边坡(即一级边坡)按边坡坡度1:1.5放坡,高度5m。上部边坡(即二级边坡)按边坡坡度1:1.75放坡,高度5m。若边坡高度>10m时,二级边坡外侧设置1:2缓坡至坡顶,并按照8m一级设置分级。在各级边坡间设置2m宽平台及排水沟。于挖方坡口5米以外适当位置设置堑顶截水沟,以拦截山坡坡面汇水,确保路堑边坡稳定,截水沟迎水面圬工不得高出原地表。截水沟为土沟。碎落台为路基压实。路基、路面排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降水较丰沛。水是危害路基稳定,造成公路病害的重要因素,为防止路基水毁及边坡冲蚀,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应保证连贯畅通,自成体系,保证路基路面水及时排出。路基排水道路两侧土地近期未开发,因此在道路路基两侧也需设置临时边沟,以保护路基稳定。边沟和排水沟通过沿线设置的涵洞贯通统一分段排入区域范围内的主要河道、排洪渠。边沟采用M7.5浆砌片石材质,外部尺寸65cm×90cm,内部尺寸40cm×40cm。边沟设计原则1)路基边沟纵坡的要求:为满足排水需要,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12%,本着既要解决路基排水问题,又要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路基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一般情况下不小于0.15%。2)对边沟标高及纵坡方向的问题:根据路线纵断面和沿线自然地形情况综合确定,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3)施工期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首先在挖方段边坡顶开挖截水沟以防止路基外侧水进入路基,并且应做好挖方段本身临时排水沟的设置工作。路面排水路面排水通过路面横坡及道路纵坡汇流后进入排水专业设置的雨水进水井收集后排入道路下的雨水管道系通。并且在凹形竖曲线、交叉口等特殊位置增设雨水进水井以加强路面水的排出。对道路外侧有绿化带路段,人行道侧水排向绿化带,绿化带靠道路侧标高应低于道路标高,并在绿化带内靠道路侧低点设置蓄水设施。路基处理路基处理原则根据地勘,道路沿线范围内无断层,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不良工程地质作用主要为素填土、软土、渠道、水塘等。依据地质勘查报告的结论和建议的路基处理意见,并结合相关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本工程道路路基处理如下:填方区域建议施工前先对鱼塘内积水进行疏干,并对鱼塘内因长期积水浸泡而软化的粘性土及道路沿线表层软塑状粉质粘土和软塑状粘土进行清除处理,并清除素填土含植物根系的表层土,对素填土采用分层碾压处理后采用砂卵石或岩块进行回填至设计标高,以经过碾压夯实后的填土层作为路基持力层。挖方区域建议施工前先对鱼塘内积水进行疏干,并对鱼塘内因长期积水浸泡而软化的粘性土及道路沿线表层软塑状粉质粘土和软塑状粘土进行清除处理,并清除素填土含植物根系的表层土,对素填土采用分层碾压处理,以经过碾压后的素填土、可塑~硬塑状粉质粘土和粘土、全~中等风化泥岩和泥质砂岩作为路基持力层;对道路沿线经过现状沟渠,经过一般鱼塘、藕田,采用清淤换填或抛石挤淤的方式处理,处理方式详见特殊路基处理大样图。对现状已废除的饮水井、检查井、化粪池等采用块石回填,具体工程量以现场工程量为准。对于现状素填土较厚的区域,采用强夯的方式处理。对于学校区域应考虑避开教学季施工,尽量放在暑假、寒假期间施工。所有处理均需满足道路路床压实度要求。施工中应作好临时排水措施,既有排(灌)沟亦应进一步复查清理;换填坑槽中严禁积水,如必要应顺道路纵向设置临时边沟或盲沟,地势低洼处根据需要预埋过街钢筋混凝土管涵将水引出路基,管涵大小由甲方与监理根据情况现场控制。所有处理均需满足道路路床压实度要求。施工中应作好临时排水措施,既有排(灌)沟亦应进一步复查清理;换填坑槽中严禁积水,如必要应顺道路纵向设置临时边沟或盲沟,地势低洼处根据需要预埋过街钢筋混凝土管涵将水引出路基,管涵大小由甲方与监理根据情况现场控制。路基处理方式土基土质较差时应换尽不良土、淤泥、建筑垃圾、耕植土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必须全部清除,分层回填,每层厚小于30cm。沟槽回填土须分层碾压密实,每层厚小于30cm,其回填压实应满足填方路基压实要求。各种处理所用换填材料一般可根据现场材料来源情况优先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合理优质的填料回填,填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15厘米。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高填方路堤处理:按照道路纵向设计的填挖高度,高填方的路段较多。鉴于本项目技术标准高,工期严,路面平整度要求高,为此,为了消除或者部分消除高路堤、填挖结合部的工后压缩变形、差异变形,相关规范推荐采用冲击碾压、强夯等措施。经过调研相关文献,施工案例,结合本项目工期紧,面积大的特点,经过经济、技术比较,拟定采用冲击碾压补强碾压的方案。路基经过正常碾压,达规定压实度后,每1.5米层厚,采用冲击碾压补强碾压,冲击能要求不小于25KJ,碾压遍数15~20遍。碾压后质量要求:冲击碾压后,压实度比正常压实提高2~3个百分点,碾压前与碾压后每层控制沉降量4~5%,计5~7.5cm。具体施工前应作试验路段,确定碾压参数:碾压遍数、沉降量、压实度等指标。道路经过沟渠、鱼塘、河道部分,采取清淤换填。清除现有淤泥后,在其上铺设60cm砂砾石反滤层,再利用合格土石填筑。经过水田等软土地段的路堤,挖除软土0.6米后,铺块石,块石粒径(最短边尺寸)大于30cm,块石强度不小于8Mpa,块石每层铺设厚度40cm,碾压成型后回填0.6米砂砾石,然后以土石回填至路床下0.8米,在水田处理边界设置盲沟在最低点接入雨水井或就近排入沟渠。水田软土厚度>0.6米时,挖除软土0.6米后,软土剩余厚度小于1米时,铺块石1层,软土剩余厚度大于1米小于2米时,铺块石两层,之后碾压成型,软土剩余厚度大于2米时,以此类推。对于较厚的人工堆积土或软土采用强夯加强处理,挖除填土至市政管线埋深后,采用2遍点夯+1遍满夯的方式强夯,点夯夯击能3000kN.m,满夯夯击能1000kN.m。路基处理应满足《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以及其它相关规范的规定。挡土墙道路沿线不设置挡土墙,后续根据现场实际建设情况及业主要求调整。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本道路全线路面均采用新建的方式建设。根据本项目前期交通预测,根据现状交通量及远景交通量分析结合原道路结构组合,并根据本地的材料来源情况及现场具体情况,多层弹性体理论编制的专用程序进行结构厚度计算。累计当量轴载计算依据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公式其中,主车道设计基准期t=15年,取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年增率8.85%,路面运营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取2970(次/d),设计车道分布系数依据规范取0.7。计算得到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Ne=2202万次/车道,属于重交通等级。依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选择重交通等级路面结构。辅道作为集散车道,交通量较小,按支路标准设计,取设计基准期t=10年,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年增率与主道一致,取8.85%,路面运营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取960(次/d),设计车道分布系数依据规范取1.0。计算得到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Ne=569万次/车道,属于中交通等级。依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选择中(I)交通等级路面结构。主车行道路面结构道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道路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路面结构设计如下:上面层:4厘米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面层:6厘米中粒式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封层:0.6厘米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上基层:2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建议水泥摻量5%)下基层:2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建议水泥摻量4%)垫层:20厘米级配碎石车行道路面结构表上面层4cmSMA-13(SBS)中面层6cmAC-20C下面层6cmAC-20C下封层0.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上基层25cm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5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级配碎石总厚度86.6cm同时,沥青面层层间均需撒布一层PC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上基层顶面施工完成后还应撒布一层阴离子乳化沥青(PA-2)透层油。车行道设计容许弯沉为20(1/100mm),土基回弹模量≥40MPa采用多层弹性体理论编制的专用程序进行结构厚度计算,下表为通过计算后采用的结果(其测试标准为BZZ-100)

道路结构层SMA-13(SBS)AC-20AC-20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垫层土基厚度(cm)466252520-弯沉值≤(1/100mm)15.416.518.320.544.6170.8186.3(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轴100KN,轮胎压强为0.7MPa,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为10.65厘米测试。)辅道及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辅道及非机动车道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道路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路面结构设计如下:上面层:5厘米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下面层:7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封层:0.6厘米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上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建议水泥摻量5%)下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建议水泥摻量4%)垫层:20厘米级配碎石辅道及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表上面层5cmSMA-13(SBS)下面层7cmAC-20C下封层0.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上基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级配碎石总厚度72.6cm同时,沥青面层层间均需撒布一层PC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上基层顶面施工完成后还应撒布一层阴离子乳化沥青(PA-2)透层油。车行道设计容许弯沉为26(1/100mm),土基回弹模量≥30MPa采用多层弹性体理论编制的专用程序进行结构厚度计算,下表为通过计算后采用的结果(其测试标准为BZZ-100)道路结构层SMA-13AC-20C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垫层土基厚度(cm)57202020-弯沉值≤(1/100mm)24.527.73370.6240260辅道近期实施3.5m慢行道的路段外侧1.5m作为人行空间,加铺一层彩色陶粒防滑耐磨耗层,颜色由业主指定。人行道路面结构人行道铺装材质及颜色等以景观设计确定为准。景观带及树植物选择应以相关绿化设计为准。材料要求沥青面层(1)普通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采用70号。其技术要求如下表: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2)SBS改性沥青:采用I-D级,技术要求如下: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40~6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残留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3)封层稀浆封层采用慢裂的拌和型BCR改性乳化沥青,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相关要求。BCR改性乳化沥青封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物含量(1.18mm筛)(%)不大于0.1T0652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12~60T0621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与矿物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90T0654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针入度(25℃、100g、5s)(0.1mm)40~9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7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储存稳定物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4)粗集料:采用的卵石须用大型反击式碎石机轧制。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建议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调整碎石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产量。轧好的碎石应分开堆放,并做好防尘处理,保持碎石清洁。粗集料粒径规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执行。上面层粗集料应采用峨眉山地区产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8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8(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2.6)吸水率,不大于%3.0(2.0)坚固性,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8(15)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不大于%5(3)磨光值(PSV)不小于%-(40)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4(5)1个破碎面颗粒含量,不小于%90(100)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不小于%80(90)*括号中数值是沥青表面层要求(5)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SMA混合料不宜采用天然砂。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含泥量(<0.075㎜的含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的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和0~0.15mm)。(6)填料:矿粉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详见下表: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6㎜<0.15㎜<0.075㎜%10090~100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7)纤维稳定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及使用寿命,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7.3.1要求,在SMA混合料中加入纤维稳定剂材料。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矿物纤维混合添加,要求其吸附沥青的能力强,施工分散性好,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为0.4%,两种纤维比例根据成都市当地材料及试验确定。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木质素和矿物纤维稳定剂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木质素纤维纤维长度≯6mm水溶液用显微镜观察灰分含量18%±5%,无挥发物高温590~650℃燃烧后,测定残礼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侵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量≯5%(质量百分比)105℃烘箱2小时后,冷却称样玄武岩矿物纤维平均纤维长度≯6mmGB/T14336纤维直径<5µmGB/T10685筛分No.60筛(250µm)通过率大于90%JT/T533-2004No.230筛(63µm)通过率大于60%密度>2.6g/cm3抗拉强度>600MPaGB/T3916弹性模量>55GPa吸湿率<0.5%吸油率≥50%可燃物含量0.1%~1%可燃性明火点不燃燃烧损失<0.5%含水率≯5%(质量百分比)105℃烘箱2小时后,冷却称样(8)抗剥落剂:如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低于4级,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不低于要求值。建议其掺量为沥青重量的0.4%。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程度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9)混合料的级配及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其余要求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混合料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AC-20C10090~10074~9062~8250~7032~4622~3616~2810~226~164~123~7SMA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改性SMA-13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63.5击实次数(双面)次双面各击75空隙率%3~5矿料间隙率%≥17沥青饱和度VFA%75~85稳定度MSkN≥6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0.1肯塔堡沥青混合料飞散试验混合料损失(20℃)%≤15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85动稳定度次/mm3000渗水系数ml/min≤80路面孔隙率%6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改性沥青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MS不小于kN98流值FLMm2~4空隙率VV%3~6沥青饱和度VFA%65~75矿料间隙率VMA%11~16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80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80≥75动稳定度次/mm30001200极限破坏应变(μэ)≥2500≥2000(10)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20C:<45%(4.75mm);(11)沥青面层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50;构造深度TD≥0.60mm;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σ<1.0mm;极限破坏应变≥2500με(表层)。基层粗集料: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粒料中两个以上的破碎面的比例分别不小于70%和50%。细集料: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水泥稳定碎石:其水泥配合比根据成都市当地材料及试验确定,建议为5%42.5号水泥和4%42.5号水泥;要求5%水泥稳定碎石抗压模量≥1400Mpa,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建议不大于4.0Mpa,4%水泥稳定碎石抗压模量≥1300Mpa,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建议不大于3.0Mpa。碎石的级配见下表: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表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4031.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数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8<9级配碎石级配表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69.54.751.180.650.07510085-10065-8542-6720-4010-278-205-180-10级配砂砾石用于人行道底基层,应满足《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7.6.2条“底基层”的“砂砾”的级配要求: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9.54.750.60.075液限(%)塑性指数10080~10040~10025~858~450~15<28<9土基车行道要求回弹模量≥40Mpa;辅道及非机动车道要求回弹模量≥30Mpa。压实度要求沥青混凝土:车行道≥96%,非机动车道≥95%(实验室标准密度)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98%,下基层、非机动车道基层≥97%(重型击实标准)级配碎石:≥96%(重型击实标准),CBR不应小于80%。SBS防裂卷材防裂卷材采用SBS改性材料为主,辅以各种助剂制成的沥青涂盖料侵涂聚酯胎基制成的具有自粘性的改性沥青防裂卷材,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防裂卷材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要求卷材下表层沥青涂盖层厚度≥1可溶物含量g/m3≥1700耐热性110℃无滑动、流淌、滴落低温柔性-25℃无裂纹拉力/N(N/50mm)≥800最大拉力延伸率%≥40盐处理拉力保持率%≥90低温柔性-25℃无裂纹质量增加/%≤1热老化拉力保持率%≥90延伸率保持率%≥90低温柔性-20℃无裂纹尺寸变化率/%≤0.5质量损失/%≤1渗油性/张数≤1自粘沥青剥离强度/N/mm≥150℃剪切强度/MPa≥0.1250℃粘结强度/MPa≥0.05热碾压后抗渗性0.1MPa30min不透水接缝变形能力10000次循环无破坏土工格栅采用TGSG50聚丙烯双拉塑料格栅,材料参数依据《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08)规范要求。土工布渗水土工布:采用Ⅱ级强度无纺土工织布,单位面积质量:200g/m2,技术指标依据《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执行。防渗土工布:采用二布一膜结构形式,土工布为:Ⅱ级强度无纺土工布,膜材: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材厚度:0.4mm,单位面积质量:500g/m2。无纺土工布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要求。膜材应符合《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2011)的要求。防渗土工布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GB/T17642-2008)要求。防渗土工布技术要求项目指标纵横向断裂强度/(kN/m)≥7.5纵横向标准强度对应伸长率/%30-100CBR顶破强力/kN1.5纵横向撕破强度/(kN/m)≥0.25耐静水压/MPa≥0.7剥离强度/(N/cm)≥6彩色陶粒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