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超额货币现象及成因的历史与现实因素金融112余陈10113075金融112严勇10113067金融111张云凯10102430摘要:“超额货币”是我国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我国多年保持着高经济增长与高货币供给的同时能维持物价稳定的“中国之谜”现象。本文通过收集M2、GDP、CPI的数据来说明超额货币的现状并由此探讨我国超额货币现象成因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从而结合相关理论对以上分析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超额货币;现实;历史;政策建议引言自麦金农于1993年首次提出“中国之谜”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我国是否存在超额货币这一问题展开了长久的讨论。1、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存在超额货币的学者多是从费雪方程式的角度出发,即将公式变形为增速恒等式At+Ap-AV,代入数据后得出的Am数列,即为我国相应时间段的超额货币规模。他们认为“中国之谜”的答案在于中国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而证明这种对于货币的超额需求的重要依据就是在中国经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变动之间的反常规关系。有一类学者将货币迷失概念等同于超额货币,定义为超出实际经济增长需要却又没有表现为通货膨胀的那部分货币。基于这点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确存在超额货币;并且他们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货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迷失货币即超额货币的规模不断扩大。2、另一些则认为我国不存在超额货币问题。有研究认为,之所以会得出中国存在超额货币的结论,原因出在研究方法上,原封不动地套用交易方程式研究中国货币经济问题是不合适的。另外,从费雪方程式的适用性入手,若考虑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的因素,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广义货币的供应只是存在稍微过量,并不存在大量的超额货币。还有研究,从货币需求的角度分析我国超额货币问题,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应分为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而传统交易方程式显然己不符合现代经济的货币需求构成,对其进行修正以及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1984年至2004年间基本不存在“超额货币”现象。我们认为我国超额货币的概念产生于麦金农提出“中国之谜”之后,是学者们为了解开中国之谜所作研究中引申出的概念。而中国之谜所叙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即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率,但却能够在保持金融高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地控制住通货膨胀。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国之谜”的提出就是基于传统的货币数量模型,那么作为解释中国之谜成因的引申概念,超额货币也应基于同样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真正影响商品价格的货币数量,不是指货币供应的绝对数量,而应是正在流通着的货币的数量。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歇尔也肯定了货币量对于物价的影响关系。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最终会传导到物价的波动上,然而根据我国的现状,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已明显超过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即货币供给的大量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物价的同水平增长。这就为“超额货币”概念的提出做出了理论上的铺垫。既然已经明确了研究超额货币问题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而超额货币的概念引申自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费雪方程式,那么当务之急是划定我国超额货币的定义。由费雪方程式我们知道,MV=PT,它表示货币总量应等于货币交易的价格水平与交易总量的乘积。我们将此方程式取对数后差分,得到其增长率公式,am+AV=Ap+At,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长期内稳定,则其变化率为零,即Av=0,进而增速公式变形为:Am=Ap+AT。该公式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应等于物价上涨率和交易量增长率之和。那么我国超额货币就应表示为EXM=AM-Ap+AT。用文字表示为:超出物价上涨率和交场量增长率的货币供应增长,应被称为“超额货币”。文献综述从超额货币概念的提出至今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外学者从货币数量论入手,通过不断的理论分析和对传统数量模型的改进,得到了从不同视角对我国超额货币现象的不同解释。Ruffer和Stracca(2006)从理论上对流动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析,他们认为流动性不仅体现在一国央行所投入的高能货币的数量上,而且还应该体现投资者和家庭对货币的需求量(内生货币)。Friedman和Schwartz(1963)得到的结论是当实际经济活动处于扩张期时,货币累积存量当中将出现正的扰动成分,偏高于趋势水平;当经济处于收缩期时,货币累积存量当中将出现负的扰动成分,偏低于趋势水平。Hafer和Kutan(1994)用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中国1952—1988年间货币需求与实际国民收入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McCandless和Weber(1995)的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并且,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率在相同程度上的上升。弗里德曼在早期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论,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最终体现在价格的变化上。易纲(1996)从分析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增长的原因。他认为,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货币化,一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易纲将这种货币化定义为在经济发展中产生超额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他认为中国M2/GDP逐年升高的现象应归因于我国货币化进程的加快。赵平(2004)将超额货币供给定义为年度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超过GDP与物价增长速度之和的现象。他认为根据现代资产选择理论,股票资产和货币资产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同时还有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因此股票市场的变动应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其影响渠道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李欣,张家伟(2011)认为虚拟资本的膨胀创造了货币需求,并对实体经济货币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因而M2/GDP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只有M2/GDP持续偏离长期路径时,会对币值稳定产生影响。而货币化进程、虚拟资本膨胀以及外汇占款这三方面因素对中国货币需求亦具有较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修正了传统的货币需求方程。伍志文(2003)就“中国之谜”提出了“金融资产囤积假说”,他认为建立在两部门经济结构之上的传统货币数量公式忽视了作为资产存量的货币的存在,没有考虑到证券交易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解释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反常规关系。刘伟(2005)分别分析了不同层次的超额货币的成因,他认为M0超额货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域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和网络电子货币发展缓慢、地下经济的发展和“核心家庭革命”的家庭结构变迁;Ml超额货币现象的成因是:货币交易域的扩大、产业集中度的下降和分配序指数的上升;M2超额货币现象的成因是:收入分配、存量资产和企业终极产权不断向私人倾斜和转移。总体来看,超额货币现象是经济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另外,他还明确提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超额货币现象的原因。宋健(2009)从界定超额货币内涵、我国超额货币引致原因的实证检验以及超额货币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三方面较为全面地对我国超额货币问题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何问陶,陈虎城(2010)将货币迷失概念等同于超额货币,定义为超出实际经济增长需要而又没有表现为通货膨胀的那部分货币。他们认为,我国货币迷失现象的形成机理是多原因的,包括货币化进程、虚拟经济、不良贷款、收入分配差距、金融市场失衡、银行资金闲置等,并针对如何合理引导这些迷失货币进入实体经济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上综述是对前11篇文献的,后几篇有些类似就不赘述了。三、“超额货币”的现状及危害(一)“超额货币”的现状我国M2具有扩张速度迅猛、绝对规模庞大、与GDP偏移幅度扩大这三个特征。2000年-2013年间,M2年均增长16.8%,而同期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9%,这十多年间,我国的M2年均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6.9个百分点,M2年均增长率始终高于13%,在金融危机爆发过后的2009年更是高达27.7%,2010年达到19.7%。我国M2扩张是在全球性货币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与国外比较来看,截止2012年末,全球M2余额大约为36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有27%是近几年新增货币供应量,最近四年2009-2012年间全球新增M2中我国贡献了其中的47%,目前我国M2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为世界最高。由于M2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因此我国M2/GDP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978年改革初期我国M2/GDP为23.6%,到2013年M2/GDP已接近200%,位居全球第一,远远超出美国63%、欧元区144%的比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在这十多年时间里,远远超过了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从他们的比值上来看,M2增长率/GDP增长率已由2000年的1.45一度增长至3.00,现在回落至1.77,这说明了:我国的GDP的增长需要1.77货币区作为支撑,对比主要国家的该比率,可以看出,我国该指标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量,因此已过的货币供应量过高即货币超发,就会导致物价的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然而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大大超过了GDP增长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超额货币供给的状况,即中国经济存在着通货膨胀的诱因。附数据:表1M2增长率、GDP增长率、CPI和M2/GDP指标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亿元)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M2/GDP2000年134,610.3012.399,214.558.43100.41.4590747332001年158,301.9014.4109,655.178.3100.71.7349397592002年185,006.9716.8120,332.699.0899.21.8502202642003年221,222.8019.6135,822.7610.03101.21.9541375872004年254,107.0014.7159,878.3410.09103.91.4568880082005年298,755.7017.6184,937.3711.31101.81.5561450042006年345,603.5917216,314.4312.68101.51.3406940062007年403,442.2116.7265,810.3114.16104.81.1793785312008年475,166.6017.8314,045.439.63105.91.8483904472009年606,225.0127.7340,902.819.2199.33.0076004342010年725,851.8019.7401,512.8010.45103.31.8851674642011年851,590.9013.6473,104.059.3105.41.4623655912012年974,159.4613.8519,470.107.65102.61.8039215692013年1,106,524.9813.6568,845.217.67102.61.773142112平均16.807142869.856428571图11999-2010年M2和GDP增长量对比图21999-2010年M2/GDP变化图表2各年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表从表2可以看出,这段时期,除了2007年以外,其余各年货币增长率均远高名义GDP增长率,表现为EM大于0,表明我国90年代中期开始超额货币供给并仍长期大量存在。从上表最后一行可以看出,我国M2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88%,同期GDP年均增长7.1%,居民消费物价年均增长2.2%,这一时期M2的年均增长比GDP和消费物价年均增长高出7.58%,也即存在着超额货币。表3我国M2/GDP比率与部分国家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这一数据每年在递增以及与其他国家相比一直是远远高于他们。(二)“超额货币”的危害首先危害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上:货币增发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通货膨胀,膨胀的程度由货币超发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广义货币增量M2与居民物价指数CPI的变动趋势是相同的,在经济运行的特殊时期,例如2008年10月-2010年4月,受制于经济增速下滑所产生的轻微通货紧缩,物价出现了下降,但在M2大幅增加的刺激下,迅速出现了反转,并且基本回复到了金融危机出现之前的水平。这说明,货币的大量增发可以带动CPI的上涨,即货币超发对于商品价格变动具有正向作用。这样就会使得货币购买力逐渐下降。其次危害会体现在人民币汇率上:在国际货币间的交易过程中,过量的人民币投放,将会造成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的贬值。例如,我国在05年启动的汇率改革政策,迫于国内外关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对物价及进出口的压力,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格还是从05年的1美元兑8.5元人民币攀升到了如今的6.5元水平,升值了23.5%。过度的货币投放所导致的人民币的低估将会降低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弹性。因为持续的汇率低估将会导致了我国的人民币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将必需陷入到升值的空间,而目前货币的巨大流通量使得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推动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因为过量的货币必需由新增的国内生产额GDP进行吸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庞大的货币流通量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被严重的压缩,任何货币政策微小的调动都可能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图32004-2010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化图接着危害体现在热钱过多,影响经济体系稳定:这点影响现在在我国表现的十分突出。由于2008年以来中国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经济体系中存在大量的热钱。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我国居民的国内投资途径有限,又由于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这些热钱也无法有效的流出国外进行投资。社会中存在的热钱无法消化,这对我国的经济体系稳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以我国经济现象为例,由于巨量热钱的炒作,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泡沫严重,房产的价格非理性上涨;在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产业的控制后,我国先后又出现部分农产品的暴涨,近期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等等词语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巨量热钱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经济体系的稳定,长时间的不解决必会造成社会的动荡。最后危害还会体现在居民收入上:我国的货币超发所产生的财富大部分为小部分个人所占由,国民人均收入水平并未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我国的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并没有显著的增加我国的人均工资,反而拉大了我国的居民贫富差距,造成基尼系数的不断增大,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尼系数正在不断地上升,表明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主要是因为,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外汇,都必需由中央银行向国内以人民币的形式进行投放。我国的出口贸易企业大部分都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内的企业内的薪酬水平差距极大,每年贸易所产生的大部分的出口利润都被沿海地区的私人企业的老板所挣取,这就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我们的商品流到了海外,但是货币却留在了国内自由流通,这些大量的剩余货币,被不均匀的投资到了经济中各个方向,不仅仅推高了物价,也导致我国不同行业内的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被越拉越大。图41997-2012年中国基尼指数变化图四、“超额货币”的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一)超额货币现象成因的历史原因历史因素主要体现在我国独特的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我国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公有经济统领国民经济各行业,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一统天下,在所有制结构上呈现明显的“一大二公三纯”的特点。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到1992年,是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向与市场经济转轨,公有制经济份额有所下降,非公经济比重上升,但公有经济主导作用仍然明显,形成了新的所有制格局。第三阶段是1993年到2002年,是完善市场机制的阶段,各种所有制处于完全平等的竞争地位。第四阶段是2002年至今,是探索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相统一的阶段。我国必须一方面大胆推进市场改革不动摇,一方面要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和一个健康发展轨道。从实质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让我们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制度的独特效率,如果以1978年为分界点,则经济制度变迁在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改革开放前。由此可见,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当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一点就是导致了我国超额货币的产生,特别是21世纪以来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二)超额货币现象成因的现实原因深究成因的现实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货币供给机制等的探讨来研究成因的现实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三十年来,出口对于中国国力的提升,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时间里,中国始终坚持出口导向型政策,引进,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与我具有绝对优势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企业不断改进技术,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然而这也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出口的问题,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导致了外汇储备增加,而在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之下,除了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予以保留外,个人与企业要将多余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超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在这种外汇管理体制下,其现实表现就是我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引致外汇储备的激增,中央银行以发行本币的方式购买外汇,本币投放形成外汇占款,外汇资产构成外汇储备。基础货币由于外汇占款的扩大而被迫投放,经过货币乘数的扩张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上升。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主要是来自于贸易顺差的增长,而我国的贸易顺差则是国内产业结构失衡的结果。外汇占款一个单位的增加将直接造成基础货币的等量增加,这是造成中国货币超发现象的重要原因。另外,众所周知,资金倾向于流向高收益的产业,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急速发展吸收了大量的货币,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M2总额是13万亿,今天已经超过了93万亿。也就是说我们前50年投入的货币是13万亿,后十年我们投下了80万亿,房地产行业吸收了我们大量的资金。也使得我们信贷货币大规模的投入,更多的支持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房地产的投资,从而导致了房价的飙升。最后,用投资拉动经济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可以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特别是经济下行时往往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拉动,08年之后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所采取了扩张的财政措施,为防止金融危机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我国的融资主要还是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而融资的过程也就是货币增发的过程。我国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完善在客观上为扩大信贷供给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派生的货币大部分进入了生产领域一方面在扩大产出的同时带来了当今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则因其产业特性成为信贷扩张的关键领域。从货币供给机制的角度来看: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这与中国传统保守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公众预期、金融市场工具单一、银行存款的相对低风险密切相关,而住房、医疗、教育以及社会福利等发展滞后都导致了储蓄的持续增加。我国的高储蓄率导致了储蓄存款和准货币的总额增加,M2与GDP的比例也随之上升。表42007-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表另外,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表示了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货币乘数在过去的数年时间内大幅攀升,影响这一乘数的重要因素便是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最后,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也是货币供应量增加的重要原因。费雪在1911年提出了MV=PT这个著名的交易方程式。该方程中,P为加权平均物价水平,T为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交易总量,M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通货存量,V为货币平均流通速度。可见,在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变动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经济体中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则货币供应量M上升。目前货币超发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过高的贸易顺差进而形成过多的外汇储备,通过央行现行的结售汇制度造成货币超发;我国的储蓄率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央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刺激经济所采取的扩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会造成货币超发。对策研究经过以上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1.在保持现有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实施更严厉的金融检查,堵住商业银行通过创新型的交叉业务和关联性机构创造体系外信用的途径,使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取向保持同步。2.彻底改革土地财政体制,从根本上遏制房价。居民一大部分储蓄是为了以后购买耐用品而储蓄,其中住房、汽车等大件物品是主要的耐用物品。解决住房问题就是解决好现阶段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关系。房价下降了,会使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减弱,消费行为会趋于理性,市场炒作与哄抬的现象随之减少,整体的物价水平也能被有效稳定住。3.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使广大居民无后顾之忧,只需正常的储蓄即可完成收入与消费的生命周期配置,勿需更多预防性储蓄来防备未来不测之需。要改变主要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进一步刺激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共同刺激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继续加大力度保障城镇居民就业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此外,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提高保障的强度,减少居民后顾之忧。4.我国必需建立起一套灵活的货币政策决策制度,应当赋予国家央行更大的权力,使央行去行政化,成为一个权力更大、更加独立的货币金融组织。同时,央行也需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建设,确保政策使用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时效性,并使得政策的实施具备可连续性与可操作性,并积极的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5.为解决高额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货币超发,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第一,通过收税的方式限制某些对于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的的行业出口总量,通过积极的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进而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第二,在进口方面,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外汇储备,积极的购买国外资本与产品,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6.运用税收手段,控制出口企业过量收入,调节生产交易环节中的利益分配,重点保障基本劳工的工作收入。同时,国家应当积极放开关于垄断产业的限制,引导社会中的剩余资金进入全行业内流通,重点鼓励民资进入欠发展行业,通过引导过剩资金投资的方法,平衡各行业发展,逐步用经济发展消化在社会中乱窜的过剩资金。消除暴利行业,提高社会中相对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做到社会财富的均衡分配。参考文献:[1]Friedman,M.andSchwartz,A.,Moneyandbusinesscycle[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63,(45):32-64.[2]Hafer,R.W.,A.M.Kutan,EconomicReformsandLong-runMoneyDemandinChina[J]:ImplicationsforMonetaryPolicy,Souther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调水系统预算课程设计
- 产业基地物业招投标分析
- 湖北省文化创意项目招投标
- 信息安全维护守则
- 数学学院校长聘用合同要点
- 医疗协会财务审计准则
- 山东省低速电动车广告宣传策略
- 艺术馆幕墙装饰施工协议
- 博物馆食堂使用规定
- 环保主题幼儿园园长聘用合同
- module-5剑桥BEC商务英语-中级-课件-答案-词汇讲课教案
- 旅馆业设施布局与室内设计考核试卷
- 2024年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中国船舶报社公开招聘采编人员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图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卷含答案
- 室内装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机械化作业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喷漆安全管理制度
- 2024教师职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市政公用工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潜力与投资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