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含写作综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含写作综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含写作综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含写作综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含写作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写作综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7课即

二、.号△新课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三、.人物简介

1.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生,河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

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

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

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

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

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2.性举阿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

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

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

2

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

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

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三、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anhuo掺维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6ngchdng(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

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

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

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四、感知课文,思考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3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卿.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

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

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

述?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

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4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五、理清结构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至“努力争取不

愧于屋漏”):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以上说待人厚”至“于是'做'和'作'就有了

明确的分工”)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11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申行

第三课W

六、文本分析

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1)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2)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

5

的“德的力量”。

七、“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一一“写话”。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写话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

还不够,其实就是“话”。此外,还特别重视“简洁”。

张中行在文章回答了为什么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

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而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是:脱离口语甚至

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所以,叶先生“写话”主张的本质

是坚决反对这种文风。

主张的核心

“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八、写作的特点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

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

三是其文风。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

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

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

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

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

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

感到没意思。

——叶圣陶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

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

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

格要求自己。

九、作业:

思考与讨论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2.你喜欢张中行的这种文风吗?你觉得文学创作的文采华美与这种平易的文

7

风孰优孰劣?

3.请指出蕴含着张中行深刻情感的细节刻画。

板节年寸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

严。.

第五部分(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14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感受作品中体现的爱心。

教学重点:

8

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7课即

:、.号△新课

图片欣赏梨花

二、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

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三、检查预习

无苜:.

撵(nidn)

界.(丫!).

昵.(d6u)

蔑(mi6)

9

陋(Idu)

修号(qi)

恍惚(hudnghu)

廉.(JI).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8):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9-37):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8):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

2、总结中心思想:

讲述西南少数民族群众学习雷锋无私助人的故事,歌颂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相互

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14驿路梨花

第二课号

五、研读课文

三个误会

•三个悬念

•四写梨花

•五件好事

两个误含

•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主人是他??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三次辱卷

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瑶族老人吗?

梨花印?.

梨花的妹妹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四号等蒋

11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

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一一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

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一一这是写

Ao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

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一一先写花,后写人,

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一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

传的雷锋精神。

五件好事

•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六、理清结构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过去现在

1“我们”路过住宿,修屋2瑶族老人借住3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插叙

4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插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好路警蒋彭二风

裂花清自如雪霄铮

香气四罐精神

裂荏好娘眼科手屋

方便雕人驿路梨花处处开

解放军建造芽屋雷锋精神代代传

警花嫌眼管茅屋助人为乐

瑶族老人送米修葺茅屋学习雷锋

“我”和老余修葺茅屋

人物所儆好事做好事@的

“藜”科考余修草个茅屋同哈尼个好娘学习方便

举蕨者人障卷、修草4、茅屋向哈尼小姑娘学习方便

过路人

哈尼小娃娘限售4、手屋同解放军、.姐姐学习

.(梨花).服科小手屋何解放军学习

方便过路人

.(解放军).建造4、手屋何雪铮学习方便过路人

七、趣味讨论: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八、作业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

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下面一段文字。

板节或计

—花

清自如雪m

香气四强精神

裂花好娘眼科手厚

方便路人除跖等花处处开

解放军建造手屋霄铮精神代代传

度管牙屋助人为乐

瑶族老人送米修葺茅屋学习雷锋

14

15最苦与最乐

卷眉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即

15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

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契(qi)约揽(1百n)大抵(dI)悲天悯(min)人

♦••♦・・・・・♦・・・♦♦♦・・・♦・・♦・・・♦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有。.朱惠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无入而不自得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未尽责任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文章结构: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

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5最苦与最乐

梁肩.

第二课号

四、师生探究

讨论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一知足;失意一安分;老、死一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

17

期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

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

港解胭。.

讨论第二部分:

1、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尽了贡隹

2、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

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说明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2、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3、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勇干女贡

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18

本文作者的观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

寻孩诩据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事实论据:“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

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谕年

道理诊证

对母闻证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一知足;失意一安分;老、死f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

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19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4、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

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

港解胭。.

负责任是人生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

未了的责任。

(分论点1)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

不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引证法:古语、俗语、

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快乐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分论点2)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不能逃避

五、实话实说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作为学生:

20

作为子女:

作为公民:

六、拓展升华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成语、俗语、谚语等。

拓展探究:

责任从何而来,作者如何论述?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亲戚师长同学

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

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量心'行动

我们要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小培养责任意

识和奉献精神。

七、课后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节女寸

最苦与最乐

负责任是人生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了的责任。

(分论点1)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快乐

用脸论斑

中心、闻点

(分论点2)对I:匕玲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不熊迷壁

16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

掌。.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22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

蝶。.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

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

“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7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

23

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7、号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唐)

二、作者、背景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

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

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xin苔痕h6n鸿儒h6ngni案牍dii西蜀shti铭ming

・・・♦・・・・•・♦♦♦♦♦・••・・♦・♦♦・♦♦•・♦♦・

四、朗读感知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陋军第利再绿

山I不在高,有仙II则名。水I不在深,有龙II则灵。斯是II陋室,惟吾II德馨。

苔痕I上阶I绿,草色I入帘I青。谈笑I有I鸿儒,往来I无I白丁。可以I调II素琴,

24

阅I金经。无I丝竹I之乱耳,无I案牍I之劳形。南阳I诸葛庐,西蜀I子云亭。孔子

I云:何陋I之有?

解释划线词意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即是陋室:斯:这惟吾德馨:惟:

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箫管

♦•・・・♦・-;:~・♦・♦♦・♦•・・-;;—・・♦・•・・・♦♦

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

•・・♦・・・・•・・•・・・-;;~;;一••••••••••••

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德馨: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案牍:官府

的公文劳:使动用法,使……劳累舌L:使动用法,使……扰乱

谭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

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

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

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

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体。(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

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

简陋的呢?

找出课文中押韵的字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ing

♦♦•♦♦・・・・・・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25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舒缓语气。

何陋之有助词,表示强烈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

于厅事之东北角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它,桃化林的奇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动词,至IJ,往

五、精读研讨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26

交往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一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日常生活: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怡然自得,高

稚脆俗,

5.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

“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一一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有

陋室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一一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一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仅不觉其

“陋”反而能显出其高雅。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以景色之雅

见“惟吾德馨”明“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室中主人也是一样的高

27

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只劳形。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处处紧扣“惟吾德馨”表达室主人高洁

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

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孔子云:何陋之有?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中、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

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

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

形成板书(见板书设计)

按课文填空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主人交往之人的句子是:

28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描写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七、.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的短文。如“杨柳,松树,白杨。菊花,梅花等。”

板节以寸

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安

•・・・・・♦・・・

仙》喻倍野贫

环境清幽(景)乐

陋室铭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道

生活恬适(趣)高

百货自喻反回卓博清

陪衬比喻托物言志岸

16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

29

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一♦、♦导・入♦

想一想:

你喜欢什么花,说说理由?

我喜欢,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O

咏荷花的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一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一一乐府民歌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

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

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走近作者

周敦颐U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

图说》《通书》等。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敦颐。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

为濂溪先生。

三、分析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

30

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四、检查预习

生字:

蕃••(f・a♦n・)♦颐•♦(y•i•)・濯♦・(z♦h♦♦u・6)♦淤・・(y・i•i)♦涟♦♦(l•i♦・d♦n)♦蔓・♦(・m

an)

亵♦(・x・i♦d・•)噫・♦(♦y•i•)・鲜・(x・i•d・n•)•有・闻♦

五、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解网

蕃••・f♦6n・多♦淤・y・U・淤•泥♦濯♦•z・♦hu6・洗♦涤♦亵♦・x♦ie・亲・近・而♦・不・庄重

鲜xidn少

请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助词)(的)

《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

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一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

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

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

31

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

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

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六、研读赏析

请同学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感情线索。莲一一爱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美好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

描写角度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莲------------联想-----------------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君子的品德

32

4、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借赞美莲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写法叫什么?

写法托物言志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作者要赞美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萄蒋诲牝丹

隐逸者一一正衬一一君子一一反衬——富贵者

7、菊和牡丹哪个是正衬?哪个是反衬?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菊♦正♦♦衬牡丹反衬托物♦・言♦志♦

8、请同学们品味“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两句话,

体会作者对爱菊者、爱牡丹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样的?惜爱厌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

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

君子的化身托物言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一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一一通达事理

不蔓不枝一一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一一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一志洁行廉仪态端正

试分析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3

表达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鄙视。

七、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相同点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不同点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3、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爱莲说》以“爱”贯穿始终。

八、学习托物言志写法

观赏图片,说说象征意义

物---------------------志

萄花郅清清身自好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松树屹立峭壁坚韧顽强

・・・♦・・・・♦・

不号风雪傲岸不屈

拓展练习: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34

竹子一一?

粉笔——?

九、反馈练习:

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

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

或《爱菊说》。

十、.积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一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一唐、王昌龄

留得残荷听雨声一一唐、李商隐

十一、课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G)

心娇艳B.您怪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A)

A、更加B、有意C、益处

♦・♦♦•・♦♦・・♦・

3、亭亭净植(B)

A、亭子B、耸立的样子C、美丽的姿态

35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4、-B>玩弄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A)

A>—B>隐藏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A)

A、品德高尚的人B、地位高的人C、丈夫

7、陶后鲜有闻(C)

.新鲜C、很少

课堂练习二

1、本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可爱者甚饕()(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4)香远益清()

(5)不可亵玩焉()(6)陶后鲤有闻()

(7)宜乎众矣()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练笔: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自比,又用“菊”

和“牡丹”来衬托。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

爱的原因。

36

十二、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

要求:通过对某物的外形或品质的描述,表达你对某物的赞扬或厌恶之情。

根节读到

莲-----------联想----------------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第四单不写作

每―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叫选材,从哪里选材,怎样选材。

2、把握选材的原则,选材的角度,

37

事申卓:.

1、了解什么叫选材,从哪里选材,怎样选材。

2、把握选材的原则,选材的角度,

教学过程:

丁、号入

药材好,药才好!

揭♦示・•课•题写・♦作怎样•・选・材・

二、什么叫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恰当材料,使文章产生良好效果。

三、从哪里选材

一、从生活中寻找(做生活有心人)

1.亲身经历

2.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二、从阅读中挖掘(做阅读有心人)

L.X学作曲

?..推可架南

经典故事典型形象时事新闻

・・・・•・・・♦・・♦

四、怎样选材

片段读逝

下文在选材上有什么问题吗?

38

有一次,我跟大哥一起去食品厂拉猪骨头。当我们要走的时侯,两个女工拦

住我们,说:“你们得交5元钱才行。”大哥说:“我一分钱也没带,不信你们

翻。”大哥说着,翻遍了所有的口袋,果真没有。“我这儿有。"我说着,把钱

递给了两位女工。

一出厂,我便疑惑地问大哥:“你刚才……”大哥哈哈大笑起来,说:“傻

兄弟,我是装的!你要是不说有钱不就省了嘛。记住,以后在外面不要这么老实。”

大哥既诚实又聪明能干,他教给了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

五、选材的原则

原则一、紧扣中心(准)

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紧扣中心,准确选取。

片段欣贯

记住我爱你

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

匐姿势,身体被压得变了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她身子底下的孩子还

活着,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每个看到短信的人

都落泪了。

原则二、真事真情(真)

只有叙写真实的事情,才能自然流露真实的感情,而真挚的感情才最能打动人。

因此,我们写作文就应选真事抒真情。

六、选材的角度

39

角度一、小处入手(小)

现实生活中,多的是小事,而有时事虽小,却因其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

眼神打动了我们。因此,选材时应从小处入手,选取令你感动的小事,并对其中

细节作细致描写,这样才能打动别人。

2011兰州市中考作文《美在身边》

“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0型血告急的消息,第

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

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

选择别人未关注的时事材料,显新颖!

—西

写字课上曾有这样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