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中英文实验高级中学高三考前热身新高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证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B.该实验完成后所得的全部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32PC.若不进行搅拌处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会明显增强D.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增强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都携带致病基因,且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时一定是伴性遗传B.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致病基因的频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C.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一定不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D.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4.下图甲表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其中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是B1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B、C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三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B.图乙中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种群②的数量会无限增加C.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①、②的数量变化,若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A中生物的数量增加D.若要使Be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A固定太阳能的量为y,则x与y的关系式应为y=100x5.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6.2019年11月,我围原创的治疗“老年痴呆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获准上市。CV-971是从海藻中提取的糖类分子经化学修饰而成的,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问接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海藻体内的糖类分子,都能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GV-971药物分子不需要进入人体内环境,就能发挥作用C.从海藻中获得药用原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同肠道菌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共同组成复杂的营养结构7.图1为生物体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两种RNA参与图1所示过程 B.噬菌体和酵母菌均可发生图1所示过程C.人体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图2中⑤过程 D.图2中①②③④⑤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8.(10分)关于植物的向光生长,Hasegawa等人重复了温特的实验,发现用物理化学法测定燕麦胚芽鞘两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经过层析分析,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据他们的实验,下列结论最可能错误的是()A.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C.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一侧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二、非选择题9.(10分)实验人员从环境中分离获得白腐菌,以白腐菌的菌丝或孢子制得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图1为两种凝胶颗粒各取25个分别处理50mL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图2为研究不同数量的凝胶颗粒处理50mL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分析回答:(1)从野外采集白腐菌前,先向待采集土壤喷洒适量染料废水的目的是________。某同学在进行白腐菌分离纯化实验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_。将收集到的菌丝或者孢子加入到适量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匀,抽取5mL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该过程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2)现要处理100L皮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染料废水。为达到最好的净化效果,从图2实验结果分析,应选用________凝胶颗粒,添加________个凝胶颗粒,从图1分析应保持________天以上。(3)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制作方法是_________。与向染料废水中直接接种白腐菌相比,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优点主要是________。10.(14分)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人们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关注,C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中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与来自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bl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骨髓细胞内mTOR蛋白过度表达从而引起白血病。抗mTOR单克隆抗体可抑制mTOR蛋白的作用而治疗CML。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用___________对小鼠进行注射,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脾脏提取出B淋巴细胞;他们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原因是___________。(2)使用___________(生物的方法)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置于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经过__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获得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将这些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在___________中可提取得到抗mTOR单克隆抗体。(3)抗mTOR单克隆抗体在治疗CML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叶绿体基质是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它含有还原C3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叶绿体进行暗反应的中间产物磷酸丙糖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的同时伴随着无机磷(Pi)进入叶绿体,当无机磷缺乏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输出_______(增多/减少),在生产上可以采取________措施增加蔗糖的合成,从而使果实更甜。(2)叶绿体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3)研究表明,TPT(载体蛋白)活性是限制光合速率大小的重要因素,CO2充足时,TPT活性降低,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受阻,淀粉合成增多。由此推测生产上可采取_______措施来提高小麦淀粉产量。(4)某同学从资料中看到“生长素可以影响玉米叶片和果穗中的蔗糖分配”,请简要写出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12.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污水经过处理,最终从池塘流出。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填“群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3)图中细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A是藻类生物通过__________(生理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4)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D。2、D【解析】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该实验只能证明T2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内,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可通过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来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面,A错误;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DNA新链的合成利用的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时间内噬菌体可能增殖多代,故该实验完成后可能会出现不含有标记的子代噬菌体,B错误;C、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若不进行搅拌处理,离心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含有标记,故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不会明显增强,C错误;D、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含有标记的噬菌体,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D【解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详解】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由于染色体异常而患病,不携带致病基因,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时不一定是伴性遗传,如秃顶(从性遗传),对于杂合子(Bb),是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正常,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A错误;B、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致病基因的频率男性与女性相等,B错误;C、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如镰刀型贫血症,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正常人的红细胞呈圆盘形,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C错误;D、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D正确。故选D。4、A【解析】
对图甲分析可知,A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故A代表生产者。由“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及A、B1、B2均有一部分能量流向C,可知C代表分解者,B为消费者,进一步可知B1为初级消费者,B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②种群数量继续增加,而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为竞争关系。【详解】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由图甲可知,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故A、B、C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A正确;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②种群数量继续增加,而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由于受到资源、空间和天敌的限制,因此种群②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B错误;B2是B1的天敌,故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①和种群②的数量变化。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B1中生物的数量会增加,进而导致A中生物的数量减少,C错误;按照最低能量传递效率来计算,消耗的生产者最多。因为B2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能量x),因此若要使B2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消耗A固定的能量=B2的同化量÷10%÷10%=100×B2的同化量。因此,x与y的关系式应y>100x,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5、D【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或丛芽幼苗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常见的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的配比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当二者比例相等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有利于生根,反之有利于芽的形成。【详解】A、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过程才形成胚状体,从而形成植株,A正确;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如果有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C正确;D、根尖细胞含有植株的整套遗传信息,分化出根、茎、叶,基因选择性表达可以出现含有叶绿体的植株,D错误。故选D。6、B【解析】
1、糖类的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的结构。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和竞争关系构成。【详解】A、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有些糖类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是构成细胞的结构,如纤维素、核糖等糖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从题目信息可知GV-971药物在肠道发挥作用,没有进入人体内环境,B正确;C、从海藻中获得药用原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D、肠道微生物基本都属于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和食物网即不构成营养结构,D错误。故选B。7、D【解析】
分析图示:图1表示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2表示中心法则及发展,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详解】A、图1所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识别并携带氨基酸,rRNA参与核糖体的合成,故三种RNA均参与图1所示过程,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单独进行图1过程;酵母菌是真菌,需要先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进而在核糖体中进行翻译,B错误;C、⑤是逆转录过程,当HIV侵入人体后可以在T淋巴细胞中发生⑤过程,C错误;D、图2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复制、⑤逆转录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D。8、C【解析】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1)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长。(2)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详解】A、由于在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所以这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A正确;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所以会出现向光弯曲生长,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向光性不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可能与生长抑制物的分布和含量有关,且向光侧抑制物多于背光侧,C错误;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植物会向光弯曲生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抓住题干信息“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结合教材中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进行解释即可。二、非选择题9、使分解染料的白腐菌富集稀释涂布平板法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6000010包埋法可以反复利用【解析】
1、固定化技术是指将酶或细胞固定于载体上,便于与反应物分离,并能可重复使用,提高生成物的质量。固定化酶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像用海藻酸钠进行包埋)。2、根据图1和图2显示可以发现:应选用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凝胶颗粒脱色率较高。由图1可知:净化时间需要保持10天以上,净化效果较好;根据图2显示:固定化白腐菌孢子的凝胶颗粒处理50mL染料废水时,固定化白腐菌孢子的凝胶颗粒达到30个时,已达到饱和。【详解】(1)从野外采集白腐菌前,先向待采集土壤喷洒适量的染料废水的目的是使分解染料的白腐菌富集。进行白腐菌分离纯化实验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将收集到的菌丝或者孢子加入到适量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匀,抽取5mL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2)根据图1和图2显示可以发现:应选用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凝胶颗粒脱色率较高,由图1可知:净化时间需要保持10天以上。根据图2显示:固定化白腐菌孢子的凝胶颗粒处理50mL染料废水时,固定化白腐菌孢子的凝胶颗粒达到30个时,已达到饱和,故处理100L废水,需要添加(100×1000×30)÷50=60000个凝胶颗粒。(3)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制作方法是包埋法。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反复利用。【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采集和纯化以及固定化技术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把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判断出图中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凝胶颗粒脱色率较高,且净化时间需要保持10天以上,净化效果较好的结论,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10、mTOR(蛋白)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灭活的(仙台)病毒克隆化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单一性抗体腹水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解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终通过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该题是制备抗mTOR单克隆抗体,因此应该将mTOR(蛋白)作为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脾脏提取出相应的B淋巴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新培养液,是为了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2)可使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后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单一性抗体;将筛选到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在腹水中可提取得到抗mTOR单克隆抗体。(3)抗mTOR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的优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相关知识点,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弄清楚诱导细胞融合适的手段,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小题。11、减少增施无机磷肥类囊体适当增加CO2含量(增施农家肥)将实验所用玉米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使用生长素溶液处理,一组不用生长素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叶片和果实中的蔗糖含量,然后对比分析【解析】
1.光合作用的过程:项目光反应碳反应(暗反应)实质光能→化学能,释放O2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时间短促,以微秒计较缓慢条件需色素、光、ADP、和酶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场所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物质转化2H2O4[H]+O2ADP+Pi+能量ATPCO2+C52C3C3(CH2O)+C5能量转化叶绿素把光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识图分析可知,在叶绿体基质中C3还原生成的磷酸丙糖,可以合成淀粉或者转化为氨基酸,也可以通过叶绿体膜上的TPT(载体蛋白)运出叶绿体到细胞质基质中,该过程伴随着无机磷(Pi)进入叶绿体,运输到细胞质基质中的磷酸丙糖可以合成蔗糖进入液泡中。【详解】(1)据题干信息“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的同时伴随着无机磷(Pi)进入叶绿体”结合图形分析,因此当无机磷缺乏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的输出过程会受阻,从而导致输出减少。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输出后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因此增施磷肥会促进磷酸丙糖的输出,从而蔗糖的合成量增大。(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生成ATP,ATP用于暗反应中糖类的合成,同时由于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可以进行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这些过程也消耗ATP。(3)据题干信息“CO2充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年智能物流系统研发与实施合同
- 2024年度艺术品采购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度医疗设备采购与使用合同协议(医疗器械)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某音乐平台购买海量音乐版权3篇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某企业为员工购买团体保险
- 《黄金实战宝典》课件
- 《铅笔淡彩画法》课件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终止协议2篇
- 《钾素营养与钾肥》课件
- 2024年度电气设备租赁与运营承包合同2篇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田忌赛马评课稿范文
- 证券公司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案
- 市政工程技术标(doc 78页)
- SDR特别提款权PPT课件
- 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 餐饮后台管理操作说明 饮食通餐饮管理系统
- 六角头螺栓重量表
- 人教PEP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 6 A Let's learn 》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