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莆田砺青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76分,共38题每小题2分1.下图是隋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B.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C.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D.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2.“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A.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往来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A.重用人才 B.戒奢从简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4.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5.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6.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别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C.唐太宗、唐高宗 D.唐高宗、唐玄宗8.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A.“天宝危机”中 B.黄巢起义时 C.“安史之乱”中 D.“安史之乱”后9.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的统治状况。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0.辽宋议和、宋夏议和的共同内容是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B.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C.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D.少数民族向宋称臣11.“楼船夜月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大散关”是哪个时期政权的分界线()A.北宋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南宋和辽 D.南宋和金12.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13.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14.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A.渴望科举进士的强烈愿望 B.爱菊赏菊的喜悦之情C.推翻唐朝统治的豪迈志向 D.戍边卫国的高尚情操15.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要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这一结论,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论据的是A.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 B.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C.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 D.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16.《旧唐书》记载“……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材料中的“我”应是()A.张骞 B.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元昊17.毛泽东曾说:“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他“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的后期出现了①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②安史之乱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④宦官专权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代”是()A.后梁、后汉、后周、后晋、后唐 B.后梁、后晋、后唐、后周、后汉C.后梁、后周、后汉、后唐、后晋 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9.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20.修建于北末中期的福建田木兰陂工程,既能抵御海潮,又能灌溉农田。这成就与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青苗法 B.募役法 C.农田水利法 D.方田均税法21.北宋与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南宋与金之间的和议,其共同的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负担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2.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要办理手续的地方是()A外贸部门 B.礼部 C.蕃市 D.市舶司23.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从材料中获得历史信息是()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B.蒙古军队进攻南宋C.蒙古灭西夏与金 D.忽必烈定都大都24.“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产茶州县有所增加C.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D.海外贸易超过前代25.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的教训A.陈桥驿兵变 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26.从唐太宗李世民到武周皇帝武则天,再到唐玄宗李隆基,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唐朝各“盛世”的相同原因不包括A.重视人才B.减轻人民负担C.重视文化教育D.在边疆设立管理机构27.唐太宗善于纳谏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共同目的是A.防止国家分裂B.休养生息C.巩固统治D.发张经济28.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29.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帝王,下列史实符合“宋祖”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建立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C.“陈桥兵变,黄袍加身”D.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30.文物是解读历史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31.“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2.(2016·四川内江·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33.“公元十一世纪初,30万辽军势如破竹直逼北宋都城。宋辽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意外和偶然突然降临,一纸合约终止战争,开启120年的和平局面。”此评述的是()A.宋金和议 B.女真族的崛起C.宋夏和议的达成 D.“澶渊之盟”的订立34.“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3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哪位唐朝诗人()A.李白 B.杜牧 C.白居易 D.杜甫36.有学者认为: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一座顶峰”。下列史实是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A.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买卖昼夜不绝B.文人地位较高,文化教育事业发达C.国家统一稳定,各民族间和谐相处D.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丝路远至非洲37.人们上街到超市购物俗称“买东西”。关于“买东西”这种俗称的历史来源说法不一,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的是()A.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唐代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的商业集市C.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互市”D.元朝四通八达的驿站有利于物资集散38.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二、综合题(24分)39材料论述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任务。——《凤凰网》材料二:“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中最漫长的分裂期。隋朝结束了这一分裂期,扫清了分裂期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制度上的瓦砾,并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以后的许多朝代都从隋的成就中得益。”——《剑桥中国隋唐史》(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始创的朝代。(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0.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