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管理手册_第1页
课题管理手册_第2页
课题管理手册_第3页
课题管理手册_第4页
课题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管理文档汇编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23年3月

目录课题机构…………03课题概要◎立项意义及背景………………05◎课题界定………………………09◎研究目的与内容………………10◎实行方案………………………13◎课题成果………………………15子课题管理◎管理办法………………………16◎申报指南………………………19◎配套支持………………………26课题活动设计◎课件(样板课)征集大赛……………………28◎课件设计大赛…………………34◎思维可视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征文大赛…………………38附件一《子课题申请·评审书》附件二《中期评估表》附件三《结题评审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组织机构总课题组组长张际平(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技术系主任)副组长陈向东(华东师范大学副专家、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主任)刘濯源(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正麟(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组重要成员高丹丹(华东师范大学副专家)叶长青(华东师范大学副专家)叶新东(温州大学副专家)陈卫东(苏州科技大学副专家)齐宇歆(福建漳州师院副专家)许芹(华东师范大学讲师)许亚峰(西藏民族学院讲师)王周秀(南通大学讲师)齐伟(原上海教科院研究员)刘师予(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林书扬(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孙洪涛(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苑雪超(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张瑜(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马晨辉(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课题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何正麟联系人:林爱萍、程程、苑雪超、林书扬办公电话:移动电话:课题官方网站:125.com(课题管理).org(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实验中心)课题组电子信箱:课题组官方微博:课题交流QQ群:思维可视化课题交流1群:25100801思维可视化课题交流2群:思维可视化课题交流3群:思维可视化课题交流4群:办公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6336号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一楼,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概要一、课题立项意义及背景1.立项意义1.1聚焦思维可视化,实现教学效能倍增教育的核心是教学,好的教育必须要有好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结合新课改的三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的,我们可以得出三项评价指标:第一,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要好;第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是思维能力)要强;第三,学生要有积极健康的人格。那么,能更好地实现以上目的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我们称之为“高效能教学”;反之,则是“差的教学”,我们称之为“低效能教学”或“负效能教学”。那么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教学效能”是高、是低、还是负的呢?这个现状大家都很清楚: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然而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并不抱负,成绩优秀者其实并不多,“两极分化”和大面积不及格现象非常严重。此外,厌学情绪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有近70%的学生具有不同限度的厌学心理,而至于“能力”这一项,显然比前两项的情况更糟糕。由此可见,“教学效能”的整体水平是很低的。那么因素在哪里?我们研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现行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挤时间,抢时间,霸占时间,大量、反复、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长期陷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之中,身心疲倦,晕头转向。关注“成绩”没有错,我们一直认为“不出成绩的教学”一定算不上“好的教学”,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大多数教师主线没搞清楚“好成绩到底是从哪来的”。其实,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并不是来自于教师们挂在嘴边上的“四多”(多读、多写、多背、多做题)而是思维能力!由于今天的中高考,考的并不是死知识——基于我们对中高考试题的进一步分析,我们证实中考题有50%是考学生思维能力的,而高考题有80%是在考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然而,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关注“知识”却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使学生长期处在“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受阻。所以,年级越高,学生“掉队”的越多,“两极分化”和大面积不及格现象越严重。本课题将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引领教师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从而连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能的倍增。1.2以目的为导向,以方法为支撑,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落地”新课程改革规定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为积极响应教改计划,各地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如“小组合作式学习”、“生命课堂”、“学本教育”、“生本教育”等,但经调查发现,有不少学校,由于课堂没有教师主导又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支持,课堂秩序无法保证,学生一盘散沙,好动的静不下来,好静的不愿参与,结果遭到教师、家长、学生的一致抵制,难以继续推动。究其根源,在方向不清,定位不准,又缺少方法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效能必然大打折扣!推广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是要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教师和学生都尝到“甜头”(效能的提高),然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爱学习”和“会学习”的条件下实行,而其中“会学习”是自主探究式学习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应如何思考,而这正是本课题的重要价值!1.3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我国从1983年提出“素质教育”的方针以来,很多人便误认为“素质”和“知识”是对立的,始终将无法贯彻“素质教育”的根源归罪于“应试教育”,把矛头指向中高考。然而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分派和人才选拔制度,是保证公平的有效方式,不会也不能被取消,所以“考试”并不是问题真正所在。此外,不少人还错误地把学钢琴、学跳舞、学画画等当成“素质教育”,其实这并不是人的“核心素质”而是一项技能、一种专长。人的“核心素质”是心智模式——思维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和心理能力(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本课题将平常教学聚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使学生“会学”,同时带动学生“爱学”和“乐学”的积极心态,最终使学生获得好成绩。这样我们便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统一起来,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1.4为教育技术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从1946年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视听教学法”开始,教育技术便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发展起来,其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这使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对象数量的限制,如基于“云计算”的教育平台可以使教育资源在更大的范围进行共享,使学习者获取信息更为便捷。然而,对于个体学习者而言,下一步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更快的网速、更大的信息量、还是更“酷”的用户体验?也许都要,但这些绝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效能”学得更快、更清楚、更进一步,同时还锻炼了思考能力,启发了智慧,这才是效能的真正体现。然而,当前国内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网络平台建设、信息环境优化、终端开发(如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电子白板等)领域,很少有从事教学内容(当然是指可以提高教学效能的内容形式)开发的,有做内容开发的,也多是以题库、教学视频、动漫等形式呈现的,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并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是信息和知识的可视化而非思维的可视化,对提高教学效能没多少帮助,甚至会强化学生“被动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所以这些并不是高效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向。而本课题就是要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开发出具有“思维可视”特点的新形式教学资源,实现“教”与“学”的效能倍增。综上所述,让更多教师掌握和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创建思维型课堂,开发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一举多得——建立清楚的知识体系,发展系统思考能力,同时获得良好学习成绩,是我们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对的途径,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新天地。2.立项背景2.1图示技术的发展图示技术(是指能帮我们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其中的思考方法及思维途径以视觉信息呈现出来的图示或图示组合)是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基础。最初,教育技术发端于视听技术,重要以录音、图像、电影等视听信息来辅助教学。依据1946年美国试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这些“视听信息”比其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更具体、更形象,所以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也更好理解和记忆。然而,这些“视听信息”刺激的重要是人的感知记忆层,并不能将人的“知识加工”过程即“思考过程”呈现出来,所以无法实现思维可视化。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能呈现思考方法及思维途径的图示技术开始发展起来:如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Buzan)发明的思维导图(mindmap)、心理学家及教育技术学家诺瓦克于1970年在康奈尔大学提出来概念图(conceptmap)技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的鱼骨图(因果图)技术等。这些图示技术被逐渐运用到高等教育、公司培训和基础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使“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读图时代”、“可视化思考”等新学习模式逐渐流行开来。相对于国外,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重要体现为理论的提出及单一技术的应用实践。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专家提出的“思维型课堂”概念和基本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可视化”理论,并且开发了“易思——认知助手”软件。据了解,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尚有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但至今尚未有与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思维可视化成果发布。目前,只有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比较进一步的、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实验和教师培训的成功。备注:在相关研究中,很多机构使用了“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而我们使用的是“思维可视化”概念,这两者有何区别?我们认为“知识”这个概念比较表层化,不是本质,知识背后的规律以及加工知识的过程(思考过程)才是本质,所以用“思维可视化”这个概念更能体现这个过程的本质。2.2绘图软件的发展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可以帮助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将各种图示清楚、规范地绘制出来,这是保证每个教师都可以开发“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的工具性前提。目前,这类软件有很多,学习和操作起来也比较简便,易学易用。例如,用来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就有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这些绘图软件不仅可以绘图,并且还可以将图示以动态的形式分步呈现出来,使内容开发者或学习者的思绪更清楚。2.3交互软件技术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本课题中的“思维可视化技术”并不仅仅指思维图示的绘制技术,还涉及思维图示的呈现、传播、存储、交互、共享、修改等一系列技术。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可将课题中产生的各种可视化的教学资源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思维可视化”特性的教学软件,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双向互动。2.4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可将我们的可视化教学资源运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共享,突破时间、空间和学习者数量的限制,使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成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更低。2.5终端呈现技术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交互技术的发展,可运用PPT、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教学一体机等将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呈现出来。综上所述,各种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实现思维可视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重要是把这些技术进行整合,并使之与学科教学应用及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相匹配,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二、课题的界定1.关于思维1.1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时间重要用在“感知记忆”层面,这是一种训练动物的方式,本课题将教学重新聚焦在思维层,让教学回归对人的教育。1.2为什么要强调“思维”?“思维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离开“思维”的“知识”就变成“死知识”,而学“死知识”的过程当然就变成“死学习”,“死学习”靠的是“机械反复”,所以必然是枯燥的、低效的、令人厌倦的,更重要的是“死学习”会使学生长期处在“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而思维能力又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发展不起来,学习必然会越来越吃力,这样便进入一种不断加深的恶性循环。因此,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并不于在“知识反复的次数”,而在“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更透彻、更系统,从而进入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2.关于“思维可视化”2.1什么是“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思考途径通过图示技术呈现出来,思考方法在课题研究中重要涉及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抽象、概括、区分、推理(演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逻辑思考的方法,还涉及发散、聚合、递进、抽具象转化等思考方式,思维途径重要指思考过程中的思维发展线索(涉及横向展开、纵向推动、侧向切入等)。2.2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有哪些?1)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图像、图示等);2)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3)交互式软件(实现学习者与可视化学习资源的双向互动);4)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可视化教学资源的共享,突破时间、空间和学习人数的限制;5)运用PPT、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一体机等将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呈现出来。3.思维可视化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整合?3.1与哪些学科整合?小学(四年级以上)各学科、初高中各学科。注: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应把思维能力训练作为教学重要目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由简朴到复杂的过程,但是思维可视化的原理是同样的,合用于各阶段的学生。3.2如何与学科的教学整合?经实践研究,思维可视化技术可运用到“教”与“学”的全过程。“教”的应用涉及:在课前,教师可以运用这套技术提高资料解决、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作业设计的效率和品质;在课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可视化”课件来提高教学效率与品质。“学”的应用涉及:在课前,学生可运用其中一些方法(如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在课中,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记课堂笔记;在课后,学生则可用这些方法进行高效能的复习或能力训练(如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解题、构思作文等)。由此可见,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通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设计,可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中,以“多环节助力,全程化贯通”的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能。3.3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学科内容(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将四层规律(考试规律→学科规律→思维规律→心理规律)与思维可视化技术整合起来,进行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详见本报告“研究思绪和研究方法”部分。三、研究目的与内容1.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涉及:(1)构建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学科教学模式——通过让教师掌握各项思维可视化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为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云教育资源平台等提供具有“思维可视化”特性的教学资源。(3)形成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理论体系,涉及理念、技术、操作、管控、评价五个模块。2.研究内容为了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研究涉及如下基本内容:1)为各子课题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科教学应用”的培训及指导,并配套相关学习资料,使教师掌握各项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具体涉及:各种思维可视化图示(涉及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等)的原理及绘制方法、图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初步整合(涉及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图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重要是将考试规律→学科规律→思维规律→心理规律用图示技术呈现出来。2)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形成一套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涉及: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作业设计、思维能力强化练习、教学效果评价设计等。3)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如运用图示技术进行课程预习、记课堂笔记、复习、解题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训练内容涉及:逻辑思考能力(概括、推理、归纳、分析等)训练、理性解题能力训练、发散思考能力及发明能力训练、对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课件、图示化学习模板、解体模型等)的有效运用。4)运用思维可视化手段及原理开发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科目的、不同训练目的的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重要形式涉及:导学案、教学课件(讲义、PPT)、课例(样板课)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思维能力专项训练方案及图示模板等。5)后续的软件(具有思维可视化特性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开发及教学资源平台搭建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会同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完毕。3.研究思绪和研究方法3.1研究思绪1)挖掘教学内核、寻找教学规律研究途径:①对考试规律(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要考)的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②对学科规律(学科发展阶梯、知识模块构成、学科能力发展规定)的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③对思维规律(知识背后的思维是什么、如何提高思维能力、这些思维还能用在哪些方面)的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④对心理规律(学习动机、自信心、情感体验)的挖掘,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2)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呈现学科教学内容研究途径:进行学科系统架构设计,涉及:开发目的、设计原则、内容结构、呈现形式、技术匹配及开发流程;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涉及:学科模型(学科发展梯形图及每个模块结构图)、关键词条图解、知识点归纳思维导图、题型解析思维导图、图像链接助记模板等。备注: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参与思维可视化教学软件及云教育平台共享资源的开发。3)评价和改善①评价指标:学科成绩、教师的教学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思维能力、心理能力。②评价方法:课程观摩点评、课件及课例的评价及指导、论文的评价与指导。3.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纸张和电子形式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整合现有研究成果,为其他形式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基础。2)行动研究本课题以解决“教”与“学”的效能这个实际问题为重点,以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为研究对象和背景,在进行观测、分析、比较和积累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行过程中取得效果,逐步形成研究成果。3)实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各子课题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全国甄选200-300所实验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研究,并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修改”的循环模式进行调整,设计出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考试标准及区域性教学特色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四、实行方案4.1.研究准备阶段2023年10月至2023年3月1)总课题组组建2)制定课题管理办法;3)召开课题开题筹备会;4)进行课题宣传;5)完毕开题前的准备工作6)总课题开题4.2培训指导阶段2023年3月至2023年7月1)建立课题信息交流指导平台2)召开课题开题研讨会3)各学校申报、立项、拟定子课题4)各子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5)总课题组组织各子课题学校优秀教师参与教师培训6)建立全国名师联盟4.3子课题研究阶段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1)各子课题学校按照规定的子课题研究计划陆续开展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开发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工作2)各子课题学校参与课题教师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初步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3)各子课题学校教师在校内进行课题研讨活动4)各子课题学校教师在课题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课题研究状况的总结和交流2023年12月至2023年3月5)各子课题学校开始汇总课题研究的资料、教案、课例等6)各子课题学校进行子课题研究的年度小结7)对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的深度与品质等)进行归类,然后分析、纠正、改善;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8)各子课题学校组织优秀课例进行交流和评优活动9)各子课题学校选送优秀教案进行交流10)各子课题学校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学科水平测评、研究工作11)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模范实验区和样板学校12)总课题组组织课题研究和交流研讨会(地面论坛)13)形成阶段性成果4.4.子课题研究成果总结、结题阶段2023年6月至2023年10月1)各子课题学校逐步拟定每一年级、每一学期、每一时段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技术形成的规范的教案、课堂教学实录、课堂教学评价等完整的研究资料2)各子课题学校进行子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或论著子课题结题4.5总课题研究成果总结、结题阶段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1)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提高2)完毕总课题和子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根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的规定提交有关的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3)总结形成相关论文、研究报告、著作及其它形式的课题成果。五、预期成果1、研究报告1)总课题组最终形成课题综合研究报告;2)子课题参研单位形成各子课题专项研究报告;2、研究论文1)总课题组发表相关论文3~5篇;2)各子课题参研单位发表论文1~2篇;3)总课题及参研单位共同编辑出版课题论文集。3、教学资源1)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教学课例(样板课),各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科2~3组,不少于10个课时;2)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教学课件(PPT格式),各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科2~3组,不少于10个课时;3)其他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模块,涉及:学科模型、解题图示、知识归纳思维导图等。“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课题组2023年12月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本课题是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结合本课题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题管理办法。第三条本课题办法合用于《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的子课题。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领导下,本课题设立总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组织与实行。设立总课题组办公室,负责课题管理的平常事务,其重要职责是协调组织课题的开题、实行、管理、学术交流、协调区域间的课题研究。子课题学校至少申报一项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以学校或本省、本地区区域专项课题组名义申报,并拟定学校、区域专项课题组课题负责人,研究团队至少应当3人以上。总课题组与课题学校之间要经常通过课题研究网站、Email等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商议对策,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三章子课题选题第八条各子课题承担单位,要根据总课题的实行方案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择取相关研究内容,拟定选题。子课题的选题必须围绕总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等、参考子课题申报指南。特别地区或学校也可根据自身基础或特点提出子课题题目。第四章申报与评审申报子课题的单位应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学校。根据本课题实行方案与管理办法,拟定选题。第十一条对课题的立项申请,总课题组负责组织专家对子课题申请进行评审,评审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行环节等,对子课题研究方案的确需要修改或调整的,总课题组届时将予以反馈。第十二条课题学校立项评审通过后,总课题组向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报批,颁发立项告知书。第十三条课题学校立项后,研究内容不得随意变更,如的确需要进行调整或变更,必须报告总课题组并得到批准。第五章课题管理第十四条设立总课题组办公室负责本课题的平常管理。第十五条总课题组设立专门的课题管理网站(125.com)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与课题学校进行沟通;为课题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指导文献及思维导图等图示技术的应用方案,如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模板,教学模型,教学素材,教学视频,培训讲座等。第十六条总课题组对课题承担单位的研究工作指导方式有:现场指导、网上答疑、Email或其他通讯方式。第十七条课题进行到每一阶段,各课题承担单位要在总课题规定的时间提交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总课题组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内书面报告课题进展情况。第十八条课题承担单位假如没有合法理由而一学期没有开展研究工作或没有准时提交课题年终报告,总课题组将对其撤项,课题管理费用不予退回,并在网上公布。第十九条在课题研究工作的中后期,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总课题组将组织一次或两次评奖活动,评奖范围重要涉及:研究报告、课例、论文、课件、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等形式的成果。对优秀成果,总课题组将向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作为“思维可视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工程”资料,提供单位及参研人员有署名权。第二十条课题申报时应交纳300元课题评审征询费,课题批准立项后,各子课题承担单位如需总课题组提供专项培训及指导服务,须交纳相关费用,初高中每个学校2万元,小学1万元,总课题组组织课题专项培训,每个学校限报10人,培训课程为2天,其它指导服务及相关事项依具体情况安排。如子课题承担单位需与总课题组进行进一步的科研项目合作,则依据项目情况另行议定具体事宜。第六章结题验收第二十一条课题承担单位的结题验收工作按照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课题管理办法”执行,由总课题组组织实行。第二十二条课题承担单位的研究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向总课题组办公室申请结题,并填写结题申请书。第二十三条申请结题的课题承担单位需提交结题报告、论文、课例、课件等成果,所有结题材料均需提交电子版,文字材料按统一格式(一式三份)与电子版材料一并报送;第二十四条结题验收工作重要有会议结题和通讯结题方式两种。第二十五条凡在中央电教馆立项的子课题学校,结题验收工作结束后,总课题组将向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由其统一颁发结题证书。第二十六条课题学校的结题验收工作费用一般由各课题学校承担。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总课题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课题组2023年12月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涉及:(1)构建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学科教学模式——通过让教师掌握各项思维可视化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为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云教育资源平台等提供具有“思维可视化”特性的教学资源。(3)形成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理论体系,涉及理念、技术、操作、管控、评价五个模块。二、子课题申报指导原则1、尽量聚焦的原则:①研究对象要聚焦,如聚焦于某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或更具体的学年);②研究内容要聚焦,如聚焦于某个学科(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或科学、音乐、美术等)或者某个学科的子领域(例如: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及作文、数学学科的几何等),最佳是选择本校最有特色与实力的学科进行研究;2、服务一线的原则:本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无论是教学实践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都必须要为一线教学服务,以提高“教”与“学”的效能为目的,我们不支持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支持脱离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当然也不支持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束缚,深陷教条主义或唯经验论的研究。三、子课题申报研究方向根据总课题研究目的与重要研究内容,子课题申报单位可结合本单位研发条件、研发团队的特点及教学实践选择子课题研究方向,为使申报单位在选题定向时有所参照,总课题组特制定50个子课题研究方向(参见附表),供申报单位参考。四、子课题申报流程1、填报《子课题申请·评审书》(可登陆课题管理网站(125.com)下载)2、以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报送总课题组办公室(《子课题申请·评审书》规定一式三份),采用邮寄方式时需要在信封正面右上角标明“课题申报”字样;3、对子课题申请进行评审;4、向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报批,立项;5、于课题管理网站(125.com)公布立项告知;6、颁发立项告知书;“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课题组2023年12月附表子课题研究方向参考表大类小类编号子课题研究方向参考研究思绪理论研究技术原理TR-001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教学效能的原理研究①什么是思维可视化?②为什么要实现思维可视化?③都有哪些思维可视化技术?④这些思维可视化技术是如何提高教学效能的?TR-002常用图示技术的思维原理及教学效能比较①常用的图示技术有哪些?(例如:思维导图、概念图、模型图、知识树、流程图等)②这些图示技术的要素、绘法、特点、所蕴涵的思维原理、合用范围及教学效能的共性与差异性?TR-003思维可视化的不同实现形式及教学效能比较①思维不可视状态下的教学效能?②静态思维可视化状态下的教学效能?③动态思维可视化状态下的教学效能?④思维可视化与交互式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效能?TR-004全脑学习理论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整合策略①什么是全脑学习理论?(注:通过“全脑学习理论”揭示大脑的学习机能)②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全脑学习理论的整合?(注:各种思维可视化技术如何与大脑学习机能对接)思维规律TR-005学生(中小学阶段)思维能力发展阶梯及障碍点分析①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②学科知识发展对思维能力的规定?③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障碍点有哪些?④如何消除学生思维发展的障碍?TR-006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思维模式及其作用分析①发散与聚合思维模式在学习中的运用?②辨证思维模式在学习中的运用?③抽具象转化思维在学习中的运用④递进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在学习中的运用?TR-007学科知识发展规律及架构分析(初高中语文和数学)①学科的发展规律及架构分析?②阻碍学生学科发展的障碍点有哪些?③如何消除学生学科发展中的障碍?④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呈现学科发展规律及学科架构?TR-008新考试论(试题里的“考点”与考点里的“思维”)①学科考试规律分析(考点分布、题型特点)?②试题中的“考点”提炼及“解题思维”(重点是共性思维规律)分析?教学策略TR-009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①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②为什么说“思维能力”是人的核心素质?③思维可视化技术与思维能力培养④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革新教学模式?TR-010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课堂文化重构①课堂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外延)?②传统课堂文化的理念与体现形式?③思维可视化技术对课堂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课堂文化重构?TR-011思维可视化技术对贯彻新课改三维教学目的的重要意义①如何解读新课改三维教学目的?②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的为什么贯彻难?③思维可视化技术对贯彻三维教学目的的重要意义?④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贯彻三维教学目的?TR-012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现实价值①如何理解自主探究式学习?②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情况?③推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障碍?④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推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支持?评价设计TR-013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效能评价①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如何应用?②在不同教学环节如何体现其效能?③每个环节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④整体效能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教师发展TR-014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教师发展模式的影响①教师发展维度(思维能力、心理能力、教学水平、学术研究成就……)?②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教师发展模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实践研究教学设计PR-001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语文教学设计(小学/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语文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语文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语文教学效果评价PR-002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学教学设计(小学/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学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学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学教学效果评价PR-003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英语教学设计(小学/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英语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英语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英语教学效果评价PR-004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物理教学设计(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物理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物理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物理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物理教学效果评价PR-005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化学教学设计(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化学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化学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化学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化学教学效果评价PR-006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生物教学设计(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生物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生物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生物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生物教学效果评价PR-007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教学设计(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历史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教学效果评价PR-008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政治教学设计(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政治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政治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政治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政治教学效果评价实践研究PR-009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地理教学设计(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地理教学目的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地理课堂教学流程设计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地理教学方法设计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地理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资源PR-010语文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语文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语文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1数学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学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学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2外语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英语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英语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3物理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物理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物理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4化学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化学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化学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5生物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生物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生物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6历史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历史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7政治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政治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政治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PR-018生物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初中/高中)①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地理教学课件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匹配设计)②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地理能力练习资料的开发模式(侧重于各种图示技术与不同题型解析思绪的匹配设计)分层教学PR-019学困生思维可视化学习技术的应用训练(小学/初中/高中)①学困生的心理特性、思维水平、学习障碍分析②基于以上分析,学困生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习效能(侧重于学习爱好的激发与学习自信的建立)实践研究PR-020中档生思维可视化学习技术的应用训练(小学/初中/高中)①中档生的心理特性、思维水平、学习障碍分析②基于以上分析,中档生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习效能(侧重于学习障碍的突破和思维品质的提高)PR-021绩优生思维可视化学习技术的应用训练(小学/初中/高中)①绩优生的心理特性、思维水平、学习障碍分析标点符号②基于以上分析,绩优生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习效能(侧重于学科规律的把握与思维品质的提高)能力训练PR-022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体系①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知识发展对思维能力的规定?②基于以上分析,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设计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阶梯及配套训练方法?PR-023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初中生思维能力训练体系①初中阶段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知识发展对思维能力的规定?②基于以上分析,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设计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阶梯及配套训练方法?PR-024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高中生思维能力训练体系①高中阶段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知识发展对思维能力的规定?②基于以上分析,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设计高中生思维能力发展阶梯及配套训练方法?PR-025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阅读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阅读的目的、流程及高效阅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②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PR-026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记忆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高效记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②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PR-027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表达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有效表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②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PR-028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写作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写出好文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②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PR-029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逻辑能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学生的逻辑能力如何定义?②不同阶段学生逻辑能力的评价标准?③关于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训练体系?④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实现训练项目的思维可视化?PR-030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组织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学生的组织能力如何定义?②不同阶段学生组织能力的评价标准?③关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训练体系?④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实现训练项目的思维可视化?PR-031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审美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定义?②不同阶段学生审美能力的评价标准?③关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体系?④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实现训练项目的思维可视化?PR-032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定义?②不同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③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体系?④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实现训练项目的思维可视化?实践研究PR-033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情感能力训练体系(小学/初中/高中)①学生的情感能力如何定义?②不同阶段学生情感能力的评价标准?③关于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训练体系?④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实现训练项目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PR-034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小学教师参照版)①小学生情感及思维发展特点?②小学阶段教学目的及教学规律?③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重设?PR-035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初中教师参照版)①初中阶段学生情感及思维发展特点?②初中阶段教学目的及教学规律?③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重设?PR-036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高中教师参照版)①高中阶段学生情感及思维发展特点?②高中阶段教学目的及教学规律?③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④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重设?备注:以上子课题研究方向均由课题组提供,仅供子课题申请者参考。但子课题研究方向并不仅限于此,可在《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框架下,充足拓展思绪,结合实际,自行设计子课题研究方向,报请课题组专家批准即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配套支持一、子课题研究支持机构1、为什么要设立子课题研究支持机构由于本课题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是“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虽然一线教学与教研人员熟悉学科知识及学科教学,但对各种思维可视化技术却掌握得不多,甚至连基本了解都比较少(例如,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一线教师都还没有掌握思维导图(mindmap)、概念图、学科规律模型、解题流程图等图示技术)。而对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与实现途径有所了解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因此,为了能让申报子课题研究的研究机构或学校顺利完毕研究任务,总课题组必须提供相关专业技术的支持。2、子课题研究支持机构简介本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支持机构为“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导图全脑快学实验中心”,该中心的重要研究任务就是如何将各种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并有效提高教学效能,拥有目前国内最专业的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研究团队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历经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该中心已经设计出一套高效能教学系统——MMQL(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近年来经教学实践验证,效果非常明显。要了解子课题研究支持机构更具体的情况,请点击该中心网站:.org。二、支持内容与支持方式1、支持内容①技术培训指导,重要涉及思维导图、学科规律模型、思维规律模型等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指导;②课题研究配套资料支持:涉及教师指导用书、示范课程(视频)和学生各学科学习辅助用书(所有采用思维可视化方式,可帮学生快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并同时提高学生理性解题的思维能力,完全颠覆传统“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苦学模式)。2、支持方式技术培训指导重要采用集中培训、课程观摩指导、网上答疑等方式。配套资料重要是教材、光盘两种形式,详见下页图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活动——课例(样板课)征集大赛1、活动宗旨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从而推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效率与教学品质的提高;为具有使命感和研究精神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提供展示、发展平台,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热情;促进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我国思维可视化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方面的整体水平。2、参赛对象中小学校各学科在职教师及相关教学研究人员3、征集范围组别教学阶段参赛科目小学组小学四年级以上及小升初总复习阶段语文、英语、数学教材版本不限初中组初中各年级和中考总复习阶段所有学科教材版本不限高中组高中各年级和高考总复习阶段所有学科教材版本不限4、稿件规定:①主体内容:10分钟课例说明(介绍课例整体设计思绪),45—90分钟课堂教学视频(1—2个标准课时)。②参赛课例50%以上内容为原创,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发的知识产权争议由参赛者本人承担责任。③多人参与设计的参赛课例必须明确一个唯一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内部合作关系需参赛者本人协调;④提交规定:光盘:课例视频录制压缩(说课视频与课堂教学实录分别压缩)后,刻录为DVD光盘进行提交(涉及电子版文献:《教师信息登记表》及《教学课例设计表》)。纸质材料:《教师信息登记表》(附件一)、《教学课例设计表》(附件一);投稿数量:每名参赛者投稿课例不超过三份,每份参赛课例单独评价,互相之间不受影响⑤已经参与过国家级相关赛事且未经修改的课例请勿上报,原则上对此类课例将不予评审。5、评选标准评价指标指标描述权重12345课程目的课程设计符合四层教学目的,能力层(思维)作为训练重点四层教学目的与新课改的三维目的融合四层教学目的之间是贯通的10%课程流程符合五步教学流程讲述重点放在知识加工环节上,练习重点放在测评反馈环节上五个教学环节衔接流畅、重点突出20%思维可视可以纯熟运、对的使用各种图示技术图示技术与所呈现的知识或思考过程相匹配所呈现的思考过程清楚、准确、融入学科规律及考试规律50%课堂体验能调动学生学习爱好感受到学习是思考与探究过程可以对课堂所学内容建立比较准确的理解和清楚的知识架构10%作业设计分层设计(基础级、变通级、发展级)激发爱好考点覆盖解题能力强化作业展示、研讨与点评10%注:①总分为100分,各维度实际得分之和为实得分;

②分组评审(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不分学科,不分地区,不分教材版本。6、评奖办法奖项特等奖:共两名一等奖:每组各1名二等奖:每组各3名三等奖:每组各5名优秀奖:若干名奖励、荣誉

①获奖者可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颁发的获奖证书;②获奖者将免费参与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组织的课题研讨会③每组一、二等奖获得者同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特聘专家荣誉,受邀到全国各地讲学。④经遴选并经作者本人批准,集结出版《思维可视化技术课例大赛优秀作品集》(纸介质书+光盘),并向每位作者支付版税,并赠送作品集。7、时间安排:报名:2023年3月20日—2023年10月30日(将《参赛回执表》及课件作品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初审:2023年11月—2023年12月(资格审定、技术测试、内容审核)复审:2023年1月—2023年4月30日决赛名单公布:2023年5月5日(公布网站:125.com及.org),同时在国内相关网站发布。颁奖典礼:2023年8月8月(暑假期间),颁奖典礼活动另行告知。8、大赛组委会与评审团组委会主

任:张际平副主任:刘濯源何正麟秘书处:林爱萍程程苑雪超评

审团首席专家:张际平评

委:陈向东刘濯源叶新东齐伟齐宇歆刘师予

林书扬等9、联络方式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一楼,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固定电话动电话:邮箱:联系人:林爱萍程程林书扬苑雪超网址:125.com,.org附件一课例(样板课)教师信息登记表学校姓名性别教龄年龄职务职称学历学科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参与课题研究成果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参赛者所有。所报送的课例和课件批准被非销售用途应用。作者署名:附件二课例(样板课)征集大赛教学课例设计表课程名称学时年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活动设计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及分析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的思考优势局限本地教育部门或教育专家推荐意见(可选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活动——课件设计大赛1、活动宗旨: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各实验学校提高思维可视化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推动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能。2、参赛对象:子课题承担单位及项目实验校在职教师及相关教研人员3、分组方式:小学组、初中理科组、初中文科组、高中文科组、高中理科组4、稿件规定:①统一设计成ppt(幻灯片)格式;

②课件主体内容必须运用到思维可视化技术,如:思维导图(mindmap),概念图(conceptmap)、流程图及其它模型、图示等;③可以使用各种绘图软件,也可以手绘(用扫描仪扫描或拍成照片),然后将图片插入到word或ppt文献中;④课件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发的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的思维导图课件的制作者原则上不超过4人(多人参与设计的参赛课件必须明确一个唯一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内部合作关系需参赛者本人协调)。凡参赛的课件应为非正式出版作品。⑤每个课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课时长度在90分钟以内,课件设计稿件涉及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件(实际教学用的),第二部分是“课件说明”(以文字形式)。⑥投稿数量不限(每名参赛者可投多份稿件),每份稿件单独评价,互相之间不受影响;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5、评选标准:评价维度权重维度描述五级评价(相应分值)很差较差合格较好很好精确性30%课件内容准确、精炼,符合“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爱好点)设计标准6分12分16分24分30分技术性40%能很好的运用思维导图及其它图形技术8分16分24分32分40分操作性10%在实际教学中便于掌握,容易使用2分4分6分8分10分创新性20%善于在课件中融入新理念、新思绪、新方法、新模式4分8分12分16分20分备注:①总分为100分,各维度实际得分之和为每份稿件的实得分;②评审只分组(小学组、初中文科组、初中理科组、高中文科组、高中理科组)不分学科,不分地区,不分教材版本;6、评奖办法奖项一等奖:每组各1名二等奖:每组各3名三等奖:每组各5名优秀奖:若干名另设最佳组织奖3名:以推荐参赛作品的总体水平评选,颁发给相关组织者。奖励、荣誉

①获奖者可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颁发的获奖证书;②获奖者将免费参与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组织的课题研讨会③每组一、二等奖获得者同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特聘专家荣誉,受邀到全国各地讲学;④经遴选并经作者本人批准,为作者免费出版《思维可视化技术课件大赛优秀作品集》,并向每位作者支付版税,并赠送作品集。7、时间安排:报名:2023年3月20日—2023年10月30日(将《参赛回执表》及课件作品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初审:2023年11月—2023年12月(资格审定、技术测试、内容审核)复审:2023年1月—2023年4月30日决赛名单公布:2023年5月5日(公布网站:125.com及.org),同时在国内相关网站发布。颁奖典礼:2023年8月8月(暑假期间),颁奖典礼活动另行告知。8、大赛组委会与评审团组委会主

任:张际平副主任:刘濯源何正麟秘书处:林爱萍程程苑雪超评

审团首席专家:张际平评

委:陈向东刘濯源叶新东齐伟齐宇歆刘师予

林书扬等9、联络方式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一楼,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固定电话动电话:邮箱:联系人:林爱萍程程林书扬苑雪超网址:125.com,.org附件:课件征集大赛参赛回执表(下页)

参赛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课件名称作者信息姓名部门及职务电话/手机E-mail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理科组/初中文科组/高中理科组/高中文科组)课件形式制作工具教学目的重点参评部分(评审参考)注:1.作者信息部分请按顺序填写,请勿用拖拽单元格方式更改作者顺序。2.本表及课件介绍请以电子文档形式刻录在课件光盘中。课件征集大赛参赛回执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思维可视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征文大赛1、参赛对象:子课题承担单位及项目实验校在职教师及相关教研人员2、分组方式: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三个组别3、征文规定:①征文内容以教师的视角,将自己在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中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加以说明、评价、论述。②征集作品体载不限,字数5000字左右。③统一制成word形式,将电子稿发送至指定邮箱()来稿注明参赛稿件字样。4、评审标准:评价维度权重维度描述理论性30%文章内容所涉及的思维可视化技术理论是否准确操作性10%文章中关于教学的实际应用内容是否便于掌握,容易使用创新性20%文章中是否融入新理念、新思绪、新方法、新模式5、评奖办法奖项一等奖:每组各1名二等奖:每组各2名三等奖:每组各5名优秀奖:每组各10名奖励、荣誉

①获奖者可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颁发的获奖证书;②获奖者将免费参与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组织的课题研讨会③每组一、二等奖获得者同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23)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特聘专家荣誉,到全国各地讲学④经遴选并经作者本人批准,获奖作品将选登在《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集》中。6、时间安排:报名:2023年3月20日—2023年10月30日(将《参赛回执表》及课件作品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初审:2023年11月—2023年12月(资格审定、技术测试、内容审核)复审:2023年1月—2023年4月30日决赛名单公布:2023年5月5日(公布网站:125.com及.org),同时在国内相关网站发布。颁奖典礼:2023年8月8月(暑假期间),颁奖典礼活动另行告知。7、大赛组委会与评审团组委会主

任:张际平副主任:刘濯源何正麟秘书处:林爱萍程程苑雪超评

审团首席专家:张际平评

委:陈向东刘濯源叶新东齐伟齐宇歆刘师予

林书扬等8、联络方式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一楼,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固定电话动电话:邮箱:联系人:林爱萍程程林书扬苑雪超网址:125.com,.org单位版单位版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制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一、本人自愿申报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子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子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总课题组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及总课题组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毕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别人的知识奉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别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抄袭或侵吞别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奉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别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妥利益。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子课题申请书和立项告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总课题组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批准。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规定。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告知书相一致。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重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总课题组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总课题组有权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所有或部分内容,批准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别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实验和培训。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章):___________年月日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课题名称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职务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