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核心素养教案_第1页
《我爱这土地》核心素养教案_第2页
《我爱这土地》核心素养教案_第3页
《我爱这土地》核心素养教案_第4页
《我爱这土地》核心素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核心素养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2.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营造的意境。3.借助诗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理解艾青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学习过程活动一听读正音,思考探究1.听朗诵示范音频,关注停顿的长短和方式、重音的处理、节奏的缓急,情感的把握和气息的控制等,并在课本上标注节奏和重音。提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再读诗歌,思考诗中“鸟”对“这土地”的爱恋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活着,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3.“鸟”歌唱了哪些对象?请在诗中画出来。提示:土地;河流;风;黎明。4.阅读补充资料,谈谈诗人赋予“鸟”所歌唱的对象以怎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补充材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城内尸体堆积如山。仅1938年10月31日一天,日军就在南昌投下300多枚炸弹,炸死市民206人。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日军共进行了14个月的狂轰滥炸,炸死居民6000多人,砸伤近8000人。重庆大轰炸惨不忍睹,桂林成为一片废墟,香港等多个城市遭受轰炸……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他省份均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提示:“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生我养我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人民对于侵略者暴行的抗争;“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自由的曙光。诗人创作此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5.从“鸟”的歌唱中,你能体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哀痛;仇恨;谴责;抗争;赞颂;向往;渴望;憧憬。活动二咬文嚼字,细品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只有从语言入手,才能切实感受到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比较品析诗歌原文和改后的诗句的区别,体会诗歌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原文改后诗句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歌唱。2.——然后我死了,腐烂在土地里面。3.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提示:1.“也应该”表明“鸟”把“歌唱”看作自己的本分,是责任,是义务,是一种理所当然。“嘶哑”一词既表现了“鸟”声的凝重忧郁、“歌唱”的恒久与执着,又塑造了“鸟”饱受苦难、永不屈服、奋力抗争的形象,“有力地揭示了一种刻骨的、至死不悔的情感”,表达了一种生命尚存抗争不息的决心。2.“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对“土地”的深情:毫无保留地把一切献给这片“土地”,与她生死相依。这既是“鸟”的誓言,又是“鸟”的决心,更是“鸟”对“土地”的“爱的倾诉”,是一种情感之至。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用一种“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增强了诗歌内容的感染力。由对歌者动态的描述,转入对歌者静态的特写,以“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内心苦痛忧郁但真挚炽热的爱国之情,而后再直抒胸臆,强烈地表达了对土地深沉的爱恋。活动三诗歌改写艾青的作品语言质朴、流畅,诗作意象鲜明,请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况,把《我爱这土地》改写为一篇散文,不少于400字。活动四拓展延伸诗人借“鸟”唱出对“土地”的恋歌,假如你也是一只鸟,你又想对谁吟唱呢?想唱些什么呢?请仿照本诗的句式写几句诗歌,展现你的才华与思想。活动五阅读训练1.阅读《错误》,回答文后的问题。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句是:。2.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3.“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表现了_______。4.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备受相思煎熬。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南小城。5.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莲花”“柳絮”“东风”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B.“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是个“错误”,是因为“我”并不是闺中女子所等待的那个人;说是“美丽”的,则强调女子容顔漂亮,让人惊艳。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部分(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D.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参考答案:1.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2.马蹄春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比喻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4.A,“莲花的开落”应比喻“闺中女子”的容颜憔悴。5.B,说“错误”是“美丽”的,是因为这瞬间的误会传达出一种蕴含悲伤的美2.阅读《我用残破的手掌》,回答文后的问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子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1.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诗中有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5.诗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国!”中的“那里”指哪里?“永恒的中国”在诗人心目中应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祖国大地(祖国山水)。不能删,括号内的文字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2.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3.从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作者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积极的、暖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