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_第1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_第2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_第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_第4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18年2月6日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高三文综历史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1832年,英国通过的议会改革方案规定: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城乡居民、年付房租额10镑以上的房客、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推动这场改革的因素包括()①工业资产阶级的积极斗争②“光荣革命”的兴起③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④宪章运动的蓬勃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2.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办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3.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这种现象()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4.“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口)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英法之间战争带来的破坏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D.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西汉“百姓多离农亩”,成为“末技游食之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①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②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③商人可以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④政府推行发展私营商业的政策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8.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9.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10.《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中写道:“无论如何,这是(19世纪)一个标志性的开放事件,就好比整整106年后,当再度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也在第一时间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这一事件发生于()A.改革开放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维新变法运动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11.下图是名为“中国牌”的邓小平漫画像,在这位中国现代化建设引路者手中的牌上,写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实行市场经济D.同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12.有史学家这样评价一个时代:“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这个时代是指()A.智者运动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C.宗教改革时代D.启蒙运动时代分卷II二、非选择题13(12分).(节选)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列宁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翻译世界》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历史——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二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这一百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在这一百年中,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园内的新战争。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今天,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再也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闾小波《一战启示: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1)根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用人类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来形容这一百年的历史毫不为过”。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他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因此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匠身上加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属于一类,虽然父子相传,但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护卫,要他们注意在后代的灵魂深处所混合的是哪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灵魂里混入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排在农民工匠之间;如果农民工匠的后代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应该重视它,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理想国》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柏拉图的阶级划分有什么特点?是否在宣扬血统论?(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怎样的体制?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不能变成现实?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后,为了适应工业资产阶级需要实行的,故①正确;“光荣革命”兴起于1688年,推动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②错误;19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英国群众斗争高涨,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故③正确;宪章运动开始于18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故A项正确;“清政府派出……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补办国书,充当公使”,具备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闭关锁国状态,而当时是“1877年”,故C项错误;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殖民利益,故D项错误。3.【答案】A【解析】材料中“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群众大会……事物大量涌现”说明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A项正确;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属于国共两党政治措施,不是敌后根据地,故B项错误;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体现抗日根据地的信息,不能体现出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的城市陷入经济萧条的情况,结合时间1826年,可知是1825年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的。英法战争发生于18世纪英国确立海上霸主时期,故A项错误;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中只有宪章运动发生在英国,时间是1836—1848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现象是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导致的,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故C项正确;自然灾害主要影响农业,故D项错误。5.【答案】D【解析】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即这里的“拢合”;1978年后,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即这里的“散伙”,故D项正确;土地改革后,以农户个体生产为主,不是“拢合”,故A、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实行高度集中的集体劳动,不是左邻右舍拢合,故B项错误。6.【答案】A【解析】“百姓多离农亩”,成为“末技游食之民”指的是百姓离开农业,而从事工商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商业利润确实比农业大,故①正确;农民之所以离开土地,还因为他们的土地被兼并,故②正确;在中国古代,包括汉代,中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③、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题干无从反映。8.【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是提取有效时间“1925年”和信息“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应用排除法,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发生在1927年至1937年,故A项错误;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材料中的战乱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912年至1927年,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组合类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10.【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由此判断是洋务运动期间,派出的第一批留美学生,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A项错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12.【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理智能力”“科学威力”等可以看出是启蒙运动时期以理性为旗帜,解放人的思想、推动近代科学技术进步。13.【答案】“文化大革命”时期,经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首先找到变化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是从否定到肯定。先要介绍70年代否定的原因,然后介绍80年代是改革开放,还要分析学术研究能够发生变化的原因。14.【答案】(1)1859年,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的,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影响: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打破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3)态度:积极宣传和介绍。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他们宣传进化论是为了唤醒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从而避免亡国灭种之灾。【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从其对欧洲思想界、科学界及宗教界的影响来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态度是积极宣传和介绍;原因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来概括。15.【答案】(1)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16.【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一战。理由: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战争能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2)说明:20世纪前半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0世纪后半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升级;冷战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冲突、宗教矛盾所导致的战争频发。【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