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新高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B.垂体分泌促胰岛素,促进胰岛素分泌并调节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C.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是下丘脑3.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4.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素由谷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单侧光刺激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上表现为协同作用5.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可通过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ATP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醛甾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B.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Na+6.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甲)和第三营养级(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大型真菌B.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能量的一部分D.a+e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帮助别人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下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回答下列问题:(1)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____。(2)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______,A神经元属于____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_____(填“增强”或“减弱”)。(3)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上图中所示部分共有____个突触。8.(10分)某动物的体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如下图所示。该动物黑色个体内黑色素必须在①②③三种酶的催化下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其他个体体色均表现为白色,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品种的基因型可能是___;白色品种的基因型有____种。(2)现有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两种纯种白色个体若干只,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步骤Ⅰ:用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两个品种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F1;步骤Ⅱ:让F1随机交配得F2;步骤Ⅲ:让F2黑色个体随机交配,筛选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若有白色子代出现,则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①F1个体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3)有人认为以上设计方案不合理,请用简要文字说明改进方案________。9.(10分)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Ⅰ、凝乳酶是奶酪生产中的关键性酶.培育产高酶活力凝乳酶微生物菌种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图1为产高酶活力凝乳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培育过程.(1)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是__________.A.休眠体B.营养繁殖体C.孢子D.营养体(2)图1所示的b过程的目的是为__________,接种用的平板培养基在制备时需注意的是__________.A.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B.倒好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C.等到平板培养基冷却凝固后才可以盖上培养皿的皿盖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Ⅱ、在35℃、40分钟内能凝固1mL10%奶粉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图2表示图1中提取得到的各种凝乳酶活力检测结果.(3)据图2所示,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组,而各组酶催化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4)A2、A5组酶活力与A0组芽孢杆菌相同,两位同学对此做出了推测:①同学甲:A2、A5组芽孢杆菌可能未发生基因突变,用__________技术检测即可证实.②同学乙:A2、A5组与A0组酶活力虽然相同,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理论上的解释是__________.10.(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Spikeprotein,刺突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病毒受体结合,是决定病毒入侵易感细胞的关键蛋白。(1)以S蛋白作为______可制备单克隆抗体生产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试剂盒。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仪,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累积(以Ct值表示)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科学家先将病毒RNA逆转录,再将得到的cDNA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了大量DNA片段(如图所示)。(2)在上述技术中,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3)科学家已测出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据图分析,Ⅰ、Ⅱ过程需要根据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过程Ⅱ中以cDNA为模板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循环扩增得到多个DNA片段,第____次复制后就能获得两条链等长的DNA序列。(4)采集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咽部细胞样本提取核酸进行上述PCR过程,每一个扩增出来的DNA序列,都可与预先加入的一段荧光标记探针结合,产生荧光信号,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观察到的Ct值就越_____________。11.(15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在细胞核重新编程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科学家把c—Myc等4个关键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未成熟的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而未成熟的细胞能够发育成机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1)题中的逆转录病毒相当于基因工程基本工具中的____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对核苷酸序列有严格要求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2)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其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基因工程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3)若想增强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改造病毒外壳蛋白的结构,并最终通过对_______进行操作来完成。(4)在培养过程中,要将成纤维细胞置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iPS细胞在功能上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则其在功能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iPS细胞的获得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也不诱导发育成个体,因此不会像生殖性克隆一样引发_____________问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测定动作电位应该把电位计的两电极分别放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观察有无电势差,若表现为外负内正即是动作电位,A项错误;神经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造成钾离子外流的数量减少,使得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B项错误;发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使得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C项正确;兴奋的传导具有“全或无”和“不衰减”的特点,前者指在神经元细胞膜上任意一点施加的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后者指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也即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受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影响,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明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跨膜运输的关系,然后结合物质跨膜运输和兴奋传导的知识进行解答。2、B【解析】
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的变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调节血糖浓度,也可以刺激血管壁的血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详解】A、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A正确;B、垂体不能分泌促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的直接调控和下丘脑的传出神经支配,B错误;C、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D、下丘脑具有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加深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的作用等的理解与记忆。3、D【解析】
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故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河虾→鱼甲。【详解】A、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3、4两个营养级,鱼甲处于3、4、5三个营养级,因此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甲,C错误;D、河虾与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种间关系,侧重考查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4、C【解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植物的生长素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A错误;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C、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单侧光的影响,C正确;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上表现为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C。5、D【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详解】A、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A错误;B、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D、由题意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对醛甾酮的分析,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题。6、C【解析】
据图分析:图1中:草本植物、乔木等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等为消费者。图2中:甲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e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a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第三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大型真菌和跳虫等,A错误;B、杂食性鸟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错误;C、乙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乙同化,属于甲同化进入分解者部分,即c中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D、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α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感受器和效应器传入(感觉)增强7【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α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2)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既能感受兴奋也能传递兴奋,肌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据图可知,A神经元上有神经节,因此,A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由于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因此,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3)据图分析可知,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上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再根据题意作答。8、AAbbee、Aabbee25A、a和B、b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白色∶黑色=13∶3F2黑色个体与aabbee测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F2黑色个体即为稳定遗传个体【解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bbee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详解】(1)根据图中显示的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情况,黑色品种的基因型是A_bbee,其基因型有AAbbee、Aabbee,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色,三对基因共形成种基因型,而黑色基因型有2种,所以白色品种基因型有27-2=25种。(2)①F1的基因型是AaBbee,A、a和B、b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在减数分裂时产生ABe∶Abe∶aBe∶abe=1∶1∶1∶1。②F1AaBbee自交F2中A_B_ee∶aaB_ee∶A_bbee∶aabbee=9∶3∶3∶1,所以白色∶黑色=13∶3。(3)F2的黑色个体基因型有两种AAbbee和Aabbee,所以可以选择F2黑色个体与aabbee测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F2黑色个体即为稳定遗传个体。【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图中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分析出各种表现型的基因型,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9、(1)A(2)获得单个菌落AD(3)A6基因突变具有多向性(4)①PCR(DNA测序)②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或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解析】(1)芽孢是细菌在恶劣环境中的意在休眠体.A.(2)图1所示的b过程为菌落的稀释,目的是为获得单个菌落.A、倒平板时需要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A正确;B、培养基和培养皿要先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才能倒平板,B错误;C、倒平板过程中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皿盖,C错误;D、平板冷凝后要倒置放置,D正确.(3)据图2所示,凝固1mL10%脱脂奶粉的酶量最少的是A6组,故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A6组.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各组酶催化能力存在差异.(4)①检测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可以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②如果A2、A5组芽孢杆菌发生基因突变,但凝乳酶蛋白未改变,这可能是因为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随基因发生突变,但不会改变翻译出来的氨基酸.【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10、抗原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逆(反)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热稳定DNA聚合酶(Taq或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核酸酶引物变性、复性、延伸一强【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1)由于S蛋白是决定病毒入侵易感细胞的关键蛋白,所以可以以S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生产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试剂盒,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得到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还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2)从图中看出有逆转录的过程所以有逆转录酶、同时进行PCR技术,所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记账代理费用协议
- 仓储设备购销合同
- 建筑合同范本例子
- 互联网广告合作合同范本
- 退保咨询合同范本
- 钓场加盟合同范本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商品交货合同
- 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3-粤教版
- DB11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
- 单词连连看答题闯关游戏课堂互动课件1
- 物理学家伽利略课件
- 《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课件-1. WPS初级-文字
-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2022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 2024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附含答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 《儒林外史》专题复习课件(共70张课件)
- 2024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