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无衣》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无衣》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无衣》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衣》课堂实录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般形容两个人关系特别特别好,会怎么形容呢?生:好到同穿一条裤子(生笑)师:国栋同学,老师听说你昨天的衣服没干,借了同学的,你的借的是谁的?为什么是和他借不是和别人借?生:和他关系比较好。师:没错,从这个现代用语习惯中,可见,可以一同分享衣物代表着很深厚的情谊。那么其实早在古时候就有这个表达习惯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无衣》。(二)复习《诗经》以及诗经常用手法“赋比兴”【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诗经》相关常识(三)生朗读诗歌,教师展示范读视频,生再次朗读。【【朗诵】《诗经·秦风·无衣》-哔哩哔哩】https://b23.tv/LXe8BqJ(四)疏通字词(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师: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生:在大战的过程中共用衣物。(师引导学生一些需要注意的字词,如“甲兵”在这里是兵器和铠甲的意思,在其他的文言文中有“军队、士兵”之意,如“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师:同学们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结构相似,每一次都只是变了个别字?师:是的,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那都变了哪些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是共用的是“袍”,是作为外衣穿在外面的,没有直接和肢体发生接触,现在如果有普通的同学有需要想和我们借一下外套,我们可能会大大方方借出去。其次是第二层的“泽”,指的是贴身的衣服,贴身的衣服作为和我们的肢体直接接触,私密性进了一步,我们是否借出这件衣服可能会考虑和对方的关系了。所以国栋同学,知道借给你衣服的同学有多重视你了吧。(生笑)。最后我们再看到“裳”,指的是战裙,战裙是遮蔽下体的,所以相对于前面的外套、贴身衣服,私密性更强了。师:我们再看到与子“同仇”是有共同的敌人,“偕作”的“作”是起的意思,那“偕作”便是一起做准备,而最后的“偕行”讲的是一起行动,一起奔赴前线杀敌。这里又有一层递进。因此我们说这三部分的顺序可不可以换掉?生:不可以,原来的顺序具有内在情感的递进(五)体会情感师:我们看到第一句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能不能换成“我有衣兮。与子同袍”呢?生1:不能,原来的是反问语气,语气更加强烈。生2:不能,因为“我有衣兮”强调的是我有衣服,有衣服的前提下分享一些给对方。而原文中的“岂曰无衣”是强调了没有衣服这一情况。师:两位同学都说的很好,后面这位同学所说的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这样一幅画面:在出征前,两位士兵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士兵垂头丧气的说,“好冷,怎么办,我没有衣服穿了,等等出去打战,说不定没有被敌人打死,就已经冷死了。”说着说着就落泪了。另一位士兵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有啊!有我的,就会有你的,你可以先穿我的。想象到这幅情境,我们一定会更加感动,因为当一个人有20件衣服,分给了我们一件,我们可能不会那么感动。但是当对方只有两件或者一件,却愿意分享其中一件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容易为之动容。师: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来看看这首诗歌的朗读要注意什么?首先“岂曰无衣”应该用升调还是降调呢?生1:升调,并且要用一种强烈的语气师:你可以试着读一下吗?(生读)那么与子同袍呢生2:应该用一种肯定的坚定的语气,因为要告诉对方,你放心,有我的,不会少了你的。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的“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呢生:应该用一种加速的、紧张的语气,因为这时候战事吃紧。师:理解地非常到位。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与子同裳Mid-AutumnFestival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是共用一件衣服,到底有什么感动的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在这样炎热的夏季,有人给你一件非常厚的棉袄,你会觉得感动,会想要谢谢他吗?生纷纷摇头师:不会,我们只可能会说:我真的会谢是不是(生笑)首先我们来看到秦国地处西北,天气是寒冷的,因此厚的衣服是非常必备的。在《诗经·七月》中写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没有保暖的衣服,怎么度过这漫长的一整年呢?ppt展示:其次,秦国经常与西戎打战,但是那时候打战,由于物资不多,不能提供所有的物资,因此战士们需要自己准备衣物。我们没钱的时候会打电话回家,说妈,我没钱了,给我打钱(生笑)。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最早的一封家书,是一位士兵写信回家让母亲寄钱和衣服的。可见,那时候的士兵衣物很短缺,而天气又这么冷,天寒地冻的,他们要么在打战,要么在打战的路上,衣服又这么难得,所以能够共享衣服,那是需要非常难得的情分。师:最后,我们再看到为什么这首诗选择的是用衣物来表达情谊,除了有上述的原因,那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衣物由于其私密性,古来一直被认为是自己本身的象征,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蒋玉菡初相识之时,蒋玉菡为了表示自己对贾宝玉的赏识将自己的汗巾送给了宝玉。再如晴雯临死前将自己的袄子(贴身穿的)和宝玉的交换,还说,“既然王夫人这样误会,那何不担了这虚名”,可见,贴身衣物的交换古来就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意。(六)拓展延伸“岂曰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