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_第1页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_第2页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_第3页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_第4页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

2011级中医学院七年制五班倪静敏20111745021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学》这

一课程。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腌穴及针灸方法,讨论运用针灸疾病规

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腌穴、刺法灸法及针灸

治疗。下面我将对这学期的针灸学习做一次总结。

一、针灸学发展简史

《内经》成书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论述了奇经八脉、八会穴和五输穴

《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对针灸的第二次总结

“明堂三人图”唐•孙思邈针灸中最早的彩色经络挂图

《铜人腌穴针灸图经》北宋•王惟一并设计制作针灸铜人

《针灸大成》杨继洲是对针灸的第三次总结

二、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组成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

部分;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脉的细小部分。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

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

络、孙络等。

1、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正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

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

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3、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

五络脉。

4、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111,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

脉。

5、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

系统。

6、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

在。

(二)、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经络与全身各部的联系是复杂的,经气的运行也是多样的,除了前面所介绍

的内容之外,还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理论。

(三)、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1、作用:联系脏腑,沟通气血;运行气

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2、临床应用: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辩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

三、喻穴总论

腌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一)腌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二)、月俞穴的主治特点

远治作用、近治作用、特殊作用

(三)、月俞穴的主治规律

十四经腌穴分经主治规律

(四)、特定穴

1、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腌穴,即“井、荥、输、经、

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2、原穴、络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腌穴,称为原穴,又

称“十二原”;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腌穴,称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3、都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

为“都穴”。

4、背俞穴、募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腌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俞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腌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

5、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腌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

穴”。

6、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个腌穴,称为八会穴。

7、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腌穴,称为“八脉交会穴”。

8、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腌穴,称为“交会穴”。

(五)、”俞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手指同分寸法、简便取穴法

四、经络腌穴各论

1、手太阴肺经

本经腌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喻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3、足阳明胃经

本经喻穴主治肠胃病、头面五官疾患、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证。

4、足太阴脾经

本经腌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手少阴心经

本经腌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手太阳小肠经

本经腌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7、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腌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

穴及其他腌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8、足少阴肾经

本经腌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

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9、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腌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0、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腌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

证。

11、足少阳胆经

本经腌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

证。

12、足厥阴肝经

本经喻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

他病证。

13、督脉

本经喻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能、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14、任脉

本经腌穴主治少腹、脐腹、胃院、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

部分腌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五、针灸技术

(一)、毫针刺法

1、消毒

针灸器械消毒、医者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消毒

2、体位

仰卧位、侧卧位。仰坐位、仰伏坐位、侧伏坐位

3、针刺

(1)进针手法

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紧针法)

(2)进针角度和深度:直刺、斜刺、平刺

4、行针手法

(1)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2)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捻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5、得气

辅助手法:催气、侯气、灸法

6、补泻手法

单式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

复式补泻:烧山火、透天凉

7、异常情况处理与针刺预防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

(二)、灸法

灸法作用:

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

灸法种类:1、艾灸法

(1)艾炷灸

①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

②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

(2)艾条灸

、①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②实按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

(3)温针灸

(4)温灸器械

2、其他灸法

(1)灯火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