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单元质量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山东潍坊期末)汉初,地方官吏的任用实行就近原则。汉武帝中期以后,对郡县地方官的任用则实行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变更(D)A.提高了行政效率B.表明选官标准的变更C.打破了血缘政治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解析:依据材料“县地方官的任用则实行了‘本地回避’的制度”且结合所学可知,这种不用本地人担当本地官的制度可以削减人情对政务的干扰,从而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发生,D项正确;“本地回避”的制度对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没有干脆影响,解除A项;“本地回避”的制度只是汉代地方官的任用标准,而非选官标准,解除B项;秦朝起先就打破了血缘政治,解除C项。故选D项。2.(2024·河南周口校考)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A)时期概况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敬重多让”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A.细化考查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德,知刑懂法解析:依据材料“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可知,西周时期,以“六德”“六行”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其中“六德”指的是“知、仁、圣、义、忠、和”,“六行”指的是“孝、友、睦、姻、任、恤”;秦朝以“五善”考核官吏,“五善”表现为“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敬重多让”;唐朝以“《六察法》”管理官吏,其中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由此可知,这三个时期细化考查标准,凸显以德为先,A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选拔官员,还反映了对官员的考核管理,解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出现儒家学派,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解除C项;材料未体现知刑懂法,解除D项。故选A项。3.(2024·广东肇庆期末)钱穆的《国史新论》认为某一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一)是用客观标准,选择人才,使之参预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三)是促进政治统一……”关于此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B.体现了人身限制的松弛C.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D.保障了社会公允与公正解析:依据材料“(一)是用客观标准,选择人才,使之参预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三)是促进政治统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成果选拔人才,客观、公正,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和社会阶层的流淌,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维护社会稳定,A项正确;科举制与人身限制无关,解除B项;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达不到维持封建统治长治久安的作用,解除C项;科举制的实施,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公允与公正,但D项说法过于确定,解除D项。故选A项。4.(2024·陕西安康期中)北宋立国之初规定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到了淳化年间,宋太宗下诏允许工商子弟中的有才之人参与科考。这一变动(D)A.提升了商人的经济地位B.确立了科举选官的标准C.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允许工商子弟参与科举考试,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淌,变相地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商人的经济地位,解除A项;科举选官仍以才学为标准,并非此时才予以确立,解除B项;科举考试允许工商子弟参与,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淌,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解除。故选D项。5.(2024·陕西西安期中)据史载,元仁宗嘱咐大臣议定科举之法,并明确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这表明(D)A.元朝沿用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B.德行不再是人才选拔的标准C.士族阶层的政治地位起先下降D.统治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解析:材料“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体现了统治者重视儒家文化及实学,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元朝沿用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解除A项;“德行不再是人才选拔的标准”与材料“举人宜以德行为首”信息不符,解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士族阶层的政治地位起先下降,解除C项。故选D项。6.(2024·云南保山一中)都察院是明代中心监察核心机构,地方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巡察方岳,入则弹压百僚,虽与都御史相涉,而非其属官。直名某道,不系之都察院,事得专达,都御史不得预知也”。这说明,明代的监察体系(B)A.有意降低了都察院的作用B.有力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C.提高了地方行政运行效率D.造成了中心监察力度不足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明代形成中心与地方相互协作,系统内部互不统属,相互监督的监察系统,这种监察体系的设置,有力地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B项正确;明代通过都察院监察其他机构以强化皇权,并不会有意降低都察院的作用,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运行效率”问题,解除C项;“中心监察力度不足”在材料中不体现,解除D项。故选B项。7.(2024·山东滨州期末)20世纪60年头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须要,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更主要是由于(A)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福利国家建设的须要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国官员考核标准由“通才”向专业化方向转变,这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须要更加专业的人才,A项正确;国家干预力度在20世纪60年头以后渐渐进入调整和削减阶段,且材料无法体现,解除B项;材料中的变更与福利国家建设无关,解除C项;文官制度不属于议会制度的组成部分,解除D项。故选A项。8.(2024·山西大同期末)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三项原则: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并将上述三项原则法制化与制度化。该法案(A)A.体现了确定的社会公允B.促进了政党政治的形成C.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力D.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并将这三项原则法制化与制度化,使得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文官制度的特点是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这体现了确定的社会公允,A项正确;文官政治中立,不得参与政治活动,解除B项;总统的行政权力大小与文官制度无关,解除C项;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说法错误,解除D项。故选A项。9.(2024·河北石家庄平山中学)1881年至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了约14倍,在19世纪最终的20年里,每10年增长文官数量超过3万,到20世纪初,每20年增长的文官数量都超过20万。这一变更体现了(C)A.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B.政党内阁的效率提升C.政府职能扩大的趋势 D.政治腐败问题的加剧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文官数量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其次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扩大,促使政府招募各类人才,C项正确;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能促使政府职能扩大,但材料不能体现,解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内阁效率提升,解除B项;材料末涉及政府腐败问题加剧,解除D项。故选C项。10.(2024·云南红河校考)1896年,美国联邦文官委员会呼吁实行以职务和责任为基础的职位分类制度,处于同等职位的任职者获得一样的薪酬。1907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设立“职级薪酬委员会”,特地处理职位分类与公务员薪酬等事宜。上述改革(A)A.提升了政府人事管理效率B.体现了美国文官制度建立过程C.保证了文官的政治中立性D.明确了事务官与政务官的关系解析:依据材料“1896年,美国联邦文官委员会呼吁实行以职务和责任为基础的职位分类制度,处于同等职位的任职者获得一样的薪酬。”可知,职位分类并明确薪酬,有助于文官的管理,从而优化文官体系的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政府人事管理效率,A项正确;1883年,美国就建立了文官制度,解除B项;材料与文官的政治中立关系不大,解除C项;材料主旨是对文官的管理,即事务官,无关政务官,解除D项。故选A项。11.(2024·湖北咸宁期末)据1903年《大公报》报道,下年乡试前夕,“(京师)高校堂两馆(指仕学、师范馆)生均已纷纷赴汴乡试,两馆所存学生不过三十余人,每日功课亦不细致,徒存高校堂外观而已”。这反映出(A)A.旧式选官制度阻碍近代化B.清末新政亟待启动C.京师高校堂管理有待改进D.新式媒介夸大其词解析:依据材料“两馆所存学生不过三十余人,每日功课亦不细致,徒存高校堂外观而已”可知,学堂的推动和开展受到了科举制的阻碍,即科举制成为近代化的阻碍,A项正确;清末新政在1901年就已起先,解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京师高校堂的管理问题,解除C项;材料所示报道,是对当时实际的描述,并不是夸大其词,解除D项。故选A项。12.(2024·湖北武汉期中)晚清中心政府在筹办京师高校堂的同时,激励地方政府建中小学堂。京师顺天府尹和五城察院联合会奏:“方今时势多艰,需才孔亟,京师为首善之区,尤当先行举办。”奏折获批,1901年中国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诞生。可见,近代公立中学的创建(C)A.表明洋务派已关注到学制改革问题B.是中国教化近代化的重要标记C.筹划于百日维新之时,建成于新政时期D.为戊戌变法运动培育了大量的新式人才解析:依据材料“晚清中心政府在筹办京师高校堂的同时”“1901年中国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诞生”和所学学问可知,近代公立中学创建筹划于百日维新之时(京师高校堂),建成于新政时期(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C项正确;近代公立中学的创建筹划于百日维新之时,属于维新派,非洋务派,解除A项;中国近代教化起先的标记是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公立中学的筹划和创办,无法体现“为戊戌变法运动培育了大量的新式人才”,解除D项。故选C项。13.(2024·江苏盐城期末)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A)A.顺应了民主、同等的时代潮流B.保证了中心行政体制的连续性C.消退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解析:依据“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可知,这一改革使官名不再是身份和特权的象征,这就体现了民主、同等的时代潮流,A项正确;改革官制并不愿定能保证中心行政体制的连续性,解除B项;“消退了”和“践行了”的说法都过于确定,不符合史实,解除C、D两项。故选A项。14.(2024·福建莆田期末)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内容和宗旨是参照欧美文官考试模式设计的,在考试的程序上沿袭了自宋代以来就形成的闺围制和弥封制,阅卷者要在阅卷处单独封闭阅卷,直到批阅完后方得自由。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B)A.有效杜绝了考试舞弊B.中西合璧的色调深厚C.践行了五权宪法理念D.对阅卷者素养要求高解析:依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内容和宗旨是参照欧美文官考试模式设计的,在考试的程序上沿袭了自宋代以来就形成的闺围制和弥封制,阅卷者要在阅卷处单独封闭阅卷,直到批阅完后方得自由”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考试,既沿袭了宋代以来的考试程序,又参考了欧美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宗旨上的模式设计,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具有中西合璧的深厚色调,B项正确;“有效杜绝了考试舞弊”,说法过于确定,解除A项;“践行了五权宪法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C项;“对阅卷者素养要求高”,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15.(2024·陕西西安期末)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我国公务员的范围作了明确界定,并要求对公务员进行登记。公务员登记实行各机关统一组织的形式,由各机关依据规定的程序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报审核、审批及备案机关。这一做法(C)A.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B.有利于公务员队伍年轻化C.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D.完善了干部选拔培育机制解析:依据材料“对我国公务员的范围作了明确界定,并要求对公务员进行登记。公务员登记实行各机关统一组织的形式,由各机关依据规定的程序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报审核、审批及备案机关。”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我国通过法律方案对公务员队伍强化管理,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解除A项;通过法律方案对公务员队伍强化管理,并不能起到使公务员队伍年轻化的作用,解除B项;“完善了”说法过于确定,解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12分)(2024·山东烟台期中)“中心限制(防止分裂,保持统一)和地方的有效治理才是帝制国家的内在目标或者说永恒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整理材料二为了实现选任集权的目标,维护官僚集团的稳定,选任制度渐渐发生了变质,从强调绩效、实力到强调学历、资格,论资排辈成了最稳妥、平安的选任标准。…………选任集权制度下,地方官中心化了——不管工作地点怎样僻处一隅、远离首都,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中心派出的官,他们的升降浮沉都是由中心所确定的。因此,在中心化了的地方官的心中,皇帝、中心、朝廷的意愿恒久是第一位的,本地的利益则是其次位的。像欧阳修这样走到哪里都宁静踏实地做事,不一味地追求政绩,只管当地老百姓需求的官员,简直凤毛麟角。——摘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隋朝以后地方官员选任方式的相识。(12分)答案:选任方式:隋朝以后,地方政府各级官吏基本由中心任免,地方官中心化,实行任期制,避籍制,强调学历、资格。相识:有利于维护官僚集团的稳定;有利于减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心集权;强调学历、资格,论资排辈,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选任集权制度下,地方官忽视地方利益,片面畸形追求政绩,不利于地方治理。解析:本题是相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以后。首先,依据材料一、二总结隋朝以后地方官员选任方式,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其影响。选任方式,依据材料一“地方政府各级官吏基本由中心任免,地方官中心化,实行任期制,避籍制”“选任集权制度下,地方官中心化了”“强调学历、资格,论资排辈成了最稳妥、平安的选任标准”“地方官中心化”等信息,概括得出,隋朝以后,地方政府各级官吏基本由中心任免,地方官中心化,实行任期制,避籍制,强调学历、资格。相识,依据“为了实现选任集权的目标,维护官僚集团的稳定”得出,有利于实现选任集权的目标,维护官僚集团的稳定;依据材料二“中心化了的地方官的心中,皇帝、中心、朝廷的意愿恒久是第一位的,本地的利益则是其次位的”得出,有利于减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心集权;依据材料二“强调学历、资格,论资排辈”得出,强调学历、资格,论资排辈,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依据材料二“在中心化了的地方官的心中,皇帝、中心、朝廷的意愿恒久是第一位的,本地的利益则是其次位的”“一味地追求政绩”得出,选任集权制度下,地方官忽视地方利益,片面畸形追求政绩,不利于地方治理。17.(14分)(2024·江苏徐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3年美国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结合自身阅历制定《彭德尔顿法》。该法提出凡通过文官考试而被择优录用的人员,不得因政治缘由被革除公职,不得参与政党的竞选活动。法案要求考试具有务实性,考试内容与文职人员要履行的职责相联系。公职人员的录用考试和提升考试,在公职的任何一级,对全部人开放。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依据时代发展刚好进行调整,1923年《分类法》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50年实行《考绩法》。材料二卡特政府深感联邦虽规定了考绩制度,但文官晋级主要取决于服务年限而不是服务质量,于1978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总统每年对5%的高级行政官授予“功绩奖”,对1%的高级行政官授予“杰出奖”。同时改革法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这次改革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空缺15万个职位,有200多万人参与考试。近年来美国总统在任用高级官员时更加表现出重视教授和专家的趋势,经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在美国联邦政府总人数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以上均摘编自刘建芳《试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的新变更及其影响。(8分)答案:(1)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公允竞争;职务常任;论功晋升。(2)新变更: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吸引人才从政;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助推美国的现代化进程等。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特点:依据材料一“该法提出凡通过文官考试而被择优录用的人员”可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依据材料一“不得参与政党的竞选活动”可知,政治中立;依据材料一“公职人员的录用考试和提升考试,在公职的任何一级,对全部人开放”可知,公允竞争;依据材料一“不得因政治缘由被革除公职”可知,职务常任;依据材料一“1923年《分类法》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可知,论功晋升。(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间是近代美国。新变更:依据材料二“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可知,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依据材料二“同时改革法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可知,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影响:依据材料二“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可知,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依据材料二“有200多万人参与考试”可知,吸引人才从政;依据材料二“近年来美国总统在任用高级官员时更加表现出重视教授和专家的趋势”可知,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依据材料二“这次改革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可知,助推美国的现代化进程等。18.(17分)(2024·山西晋中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化简表时期名称选官方式选官标准特点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世袭血缘贵族政治战国、秦朝军功爵制、荐举制军功举荐才能、军功官僚政治两汉察举制官员举荐德、才官僚政治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评门第士族政治隋唐以后科举制分科考试成果官僚政治材料二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意不同部门的须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三我国历史上形式多样的选贤任能方式,自战国秦汉以后推动了阶级、阶层的流淌,囊括了很多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选贤中的考试方法逐步形成与完善是胜利阅历,特殊是科举制,被视为“天下之公”,推动了社会的学习风气,对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公允观有极大意义。任能中的循名责实、严格考核与问责制,是管理人才、提高国家治理实力的重要手段。但用人不公、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用人体制涣散以至国家用人权力的丢失也是王朝不治而乱的历史教训。——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以选拔方式为依据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史分期,并概括不同阶段选官制度的特点。(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6分)(3)依据材料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相识。(3分)答案:(1)阶段:世官制——夏商至春秋战国;荐举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两宋元明清。特点:世官制——从重视血缘到重视才能、军功;荐举制——从重法吏到重德才再到重门第;科举制——重德才。(2)不同之处: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敏多样;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忽视对录用的考生综合素养的考评,西方文官制度对录用的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依据考生的专业所长支配岗位。(3)相识:不同阶段统治者会依据自身要求调整选官制度,以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不同阶段选官制度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治理;从社会治理效果来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特殊是科举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任人唯亲、阶级固化等是选官制度留给我们今日进行制度建设的历史教训。解析:(1)阶段:依据材料一表格可知,世官制——夏商至春秋战国;荐举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两宋元明清。特点:在分期的基础上进行学法实力迁移,即选择标准来归纳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2)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二“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可知,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敏多样;依据材料二“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可知,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忽视对录用的考生综合素养的考评,西方文官制度对录用的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依据考生的专业所长支配岗位。(3)相识:重在阅读三则材料归纳启示,对我们今日的官员选拔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连锁项目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小区搬迁合同范本
- 中学食堂承包团队合同范本
- 人力股分红合同范例
- 个人技术投资合同范本
- 制造模具合同范本
- 中建施工员合同范本
- 中药原料采购合同范本
- 不需交社保员工合同范本
- 传媒公司培训合同范例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智慧旅游认知与实践》课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16章 刑法各论概述
-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员工预支现金与费用报销流程
- 唐诗三百首(楷书)
- (新版)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知识》(给排水)考试题库及答案
- 01-第一章运动学绪论PPT课件
- 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
- 第九套广播体操动作要领及图解.
- JWF1312B中文说明书-2017-3-2(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