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_第1页
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_第2页
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_第3页
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_第4页
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classificationofmechanicalele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classificationofmechanicalele批准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2年第一批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建标〔2022〕7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机电系统能效评价与分级;4室内环境质量;5暖通空调;6给水排水;7电气。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邮箱:cabr_yf@126.com)。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建碳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狄彦强李小娜马广兴朱能丁勇冷娟吴晓海王磊李颜颐刘寿松高亚锋张志杰狄海燕李小龙廉雪丽赵晨陈建新李兴葆司政高红艳石义强韩敏纪华马海春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 2术语 3机电系统能效评价与分级 4 4室内环境质量 5暖通空调 6给水排水 附录A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评分统计表 附录B相对节能率计算方法 37附录C电气系统运行能效评分统计 41本标准用词说明 44引用标准名录 45附:条文说明 47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23Energyefficiencyassessmentandratingof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system 4 4 4 54Indoorenvironmentquality 74.1Generalprovisio 7 75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 6Watersupplyanddrainage 20 20 217Electric 26 26 26AppendixAEnergyefficiencyratingtableofpublicbuilding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system 36AppendixBCalculationmethodofrelativeenergysavingrate 37AppendixCElectricSystemOperationEnergyEfficiencyscorestatistics 4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44ListofQuotedStandards 4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71.0.1为提高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引导并规范内蒙古地区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与既有公共建筑的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1.0.3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建筑机电系统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system为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用能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集合,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三个子系统。2.0.2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Assessmentforenergyefficiencyclassificationof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system对反映建筑机电系统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核查和必要的检测,并给出其所处等级的活动。2.0.3建筑综合能耗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的终端综合能耗值。2.0.4参照建筑comparitivebuilding形状、规模、朝向、内部空间划分、使用功能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与所评价建筑完全一致的假想建筑。2.0.5相对节能率relativeenergysavingrate能效分级评价建筑全年单位面积能耗与参照建筑全年单位面积能耗之间的差值,与参照建筑全年单位面积能耗之比。2.0.6基础项basicoptions按照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和方法,计算或实测得到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的项目。2.0.7规定项prescribedoptions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和电气系统等项目。2.0.8加分项alternativeoptions对降低建筑综合能耗和提升机电系统综合能效的加分技术项43.1基本规定3.1.1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的评价应以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为对3.1.2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在竣工验收前进行,运行评价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3.1.3参评建筑的能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的约束值。3.1.4参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应满足本标准第4章的要求。3.2评价方法3.2.1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内容包括基础项、规定项与加分项。1基础项: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和方法,计算或实测得到的建筑物单位面积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等综合耗能量。2规定项:除基础项外,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和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机电系统必须满足的项3加分项:对降低建筑综合能耗和提升机电系统综合能效的加分技术项目。3.2.2设计评价方法包括软件评估、文件审查及计算分析。1基础项计算应采用软件评估方法,评估软件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并应包含以下功能:1)建筑几何建模和能耗计算参数的输入与设置;2)逐时的建筑使用时间表的设置与修改;3)可实现各种类型暖通空调系统的模拟及其运行调节;4)全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等综合能耗计算;2规定项和加分项应采用文件审查的方法;文件审查包括对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及时效性等方面进行审查。3.2.3运行评价方法包括统计分析、现场性能检测及报告评估,相关检测或监测应包括一年完整的数据或提供最不利工况数据。1基础项评价应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设有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建筑,可利用能源消耗清单分析获得。统计分析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机电系统能效检测标准的规定。2规定项评价应采用现场检查和性能检测两个方法。现场检查应采用现场核对的方式,进行设计符合性检查;性能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机电系统能效检测标准的规定。3加分项评价应以实施量及节能效果为主要依据,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加分项目中使用的性能参数应以现场抽查为主,并辅以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图设计审查文件和检测报告。3.3评价等级划分3.3.1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划分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评分6统计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3.3.2规定项为按照现行节能标准要求,公共建筑机电系统应满足的项目,规定项实测结果应全部满足要求。3.3.3加分项评价按照暖通空调得分Q1、给水排水得分Q2、电气得分Q3进行加权,各子项分值均设定为0~100分,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及电气3个子项的权重按表3.3.3取值。74.1一般规定4.1.1室内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综合评价应在系统调适后开展。4.1.2室内热环境及空气质量测试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中的相关规定。4.1.3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相关规定。4.1.4建筑室内房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4.2技术指标Ⅰ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4.2.1人工冷热源的室内热湿环境,应满足下列规定:—84.2.2非人工冷热源的室内热湿环境,应满足下列规定:1应具备合理的自然通风措施;2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应达到30%。4.2.3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舒适度应满足《民用建筑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中评价等级Ⅱ级及以上。4.2.4室内新风应满足下列规定:1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确定,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3.0.6的相关规定;2空调区、空调系统的新风量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7.3.19的规定;3设计最小新风量宜按换气效率进行修正;4.2.5室内空气质量应控制室内颗粒物浓度,室内PM2.5年均浓度不应高于25ug/m³,且室内PM10年均浓度不应高于50ug/m³。Ⅱ室内照明质量4.2.6室内房间和公共场所一般照明的照度、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眩光限值、工作面反射比、光源和灯具的闪变指数与频闪效应可视度(SVM)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4.2.7体育场馆照明的水平照度、垂直照度、照度均匀度、相关9色温、显色指数及眩光限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的有关规定。4.2.8人员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和公共场所,照明光源的相关色温不应高于4000K,人员流动的公共场所照明光源的相关色温不应高于5000K,体育场馆比赛场地照明光源的相关色温不应高于6000K。4.2.9人员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和公共场所,照明光源的色容差不应大于5SDCM,无明显频闪,LED灯的特殊显色指数R9应大于零。4.2.10灯具的骚扰电压、谐波电流及电磁兼容抗扰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制和测量方法》GB17743、《电磁兼容限制谐波电流发射限制(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1和《一般照明用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GB/T18595的有关规定。5.1规定项5.1.1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电机驱动蒸汽压缩式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能效比规定值不应低于表5.1.1-1、表5.1.1-2的规定。表5.1.1-1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定频区3表5.1.1-2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变频区却5.1.2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电机驱动蒸汽压缩式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规定值不应低于表5.1.2-1、表5.1.2-2的规定。表5.1.2-1定频冷水(热泵)机组综合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区却表5.1.2-2变频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区区5.1.3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能效不应低于表5.1.3-1、5.1.3-2的规定。表5.1.3-2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5.1.4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采用电机驱动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能效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室内静压为0Pa(表压力)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不应低于表5.1.4-1~表5.1.4-3的规定值。2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室内静压大于0Pa(表压力)的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不应低于表5.1.4-4中的规定值。5.1.5除严寒地区外,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全年性能系数(APF)和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不应小于表5.1.5的规定。5.1.6锅炉名义工况下的锅炉热效率不应低于表5.1.6-1和5.1.6-2中的规定。Ⅱ输配系统及末端设备5.1.7集中供暖输配系统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输配系统耗电输冷(热)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的有关规定;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5.1.8典型工况和全年累计工况下,空调通风输送系统能效比约束值应符合表5.1.8的规定:EERtlv6895.1.9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能效系数(FCEER)和供暖能效系数(FCCOP)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机盘管》GB/T19232有关能效限值的规定。5.1.10风机水泵选型时,风机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规定的通风机能效等级的2级。循环水泵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5.2加分项5.2.1根据内蒙古地区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可再生能源设计供热(供冷)量占建筑热(冷)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大于等于80%,得15分;2可再生能源设计供热(供冷)量占建筑热(冷)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小于80%且大于等于50%,得10分;3可再生能源设计供热(供冷)量占建筑热(冷)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小于50%且大于等于30%,得8分;4可再生能源设计供热(供冷)量占建筑热(冷)源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小于30%且大于等于20%,得4分。5.2.2合理设置余热回收装置,评价总分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设置排风能量回收装置,得5分;2供热锅炉房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得5分;3采用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得5分。5.2.3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达到调节昼夜电力峰谷差异,得5.2.4选用空调冷凝热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生活热水负荷,得55.2.5空调系统能根据全年空调负荷变化规律,进行全新风或可变新风比等节能控制调节,满足过渡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得10分。5.2.6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供暖空调系统的末端系统及输配系统能耗,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累计:1集中供暖输配系统耗电输热比和空调冷(热)水输配系统耗电输冷(热)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规定值低10%,得5分;2集中供暖输配系统耗电输热比和空调冷(热)水输配系统耗电输冷(热)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规定值低20%,得10分。5.2.7鼓励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50得105.2.8对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等部分能耗实现分项和分区域计量与统计,评价总分值为10分。满足任1项下列节能控制措施时,得5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10分:1冷热源设备采用群控方式,楼宇自控系统(BAS)可根据冷热源负荷的需求自动调节冷热源机组的启停控制;2进行空调系统设备最佳启停和运行时间控制,进行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运行时间和负荷控制;3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采用新风需求控制。根据室内CO2浓度监测值,实现新风量控制;4停车库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时,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或改变运行台数的控制;设置CO气体浓度传感器时,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自动控制通风机的运行状态。5.2.9公共建筑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个年度,进行建筑能源系统调适,并提供调适记录及报告得10分。5.2.10当评价建筑未采用本标准第5.2.1~5.2.10条措施时,可由其他新型节能措施替代,并提供相应节能技术分析报告,加分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项加分不超过5分,总分不高于10分;2每项技术节能率应不小于2%。6.1规定项6.1.1新建公共建筑应制定水资源系统规划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水、用水应按照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位,分项、分级安装满足使用需求和经计量检定合格的计量装置;2生活给水系统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应设置减压设施,并应满足用水器具工作压力的要求;3用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节水型产品的要求6.1.2生活热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活热水热源能效等级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有关规定。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最低出水温度的出水时间不应大于10s。3储水式电热水设备的能效等级应不低于《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519中2级。6.1.3给水泵设计选型时其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6.1.4给水系统的水质、水压、水温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活饮用水、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喷泉水景水质应符合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生活热水、游泳池、公共热水按摩池和温泉水浴池水质符合《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的有关规定。2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当生活给水系统分区供水时,各分区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当设有集中热水系统时,分区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55MPa。3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水加热设备,其出水水温不应高于70℃,配水点热水出水温度不应低于46℃。6.2加分项6.2.1供水系统供水方式应根据供水设备运营能耗确定,评价总分值为8分。1采用市政直接供水方式,得8分;2采用管网叠压变频调速供水方式,得8分;3采用变频调速泵组加压供水方式,得6分;6.2.2供水系统供水分区应根据建筑用途、建筑高度、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等因素确定,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在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最小压力的前提下:1各分区用水点处供水压力小于等于0.2MPa,得6分;2各分区用水点处供水压力小于0.3MPa且大于0.2MPa,得33各分区用水点处供水压力大于等于0.3MPa且小于等于0.4MPa,得1分;4冷水、热水供应系统分区一致,且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大于0.02MPa,得2分。6.2.3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从节能角度出发减少散热损失,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集中热水供应采用闭式系统,得6分;2集中热水供应采用开式系统,得3分;3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管网及设备采取保温措施,得2分。6.2.4设有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宜优先采用余热、废热,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并合理配置辅助加热系统,评价总分值为8分。1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的比例达到100%,得8分;2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的比例小于100%且大于等于50%,得6分;3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的比例小于50%且大于等于30%,6.2.5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加压供水时,加压水泵采用变频控制,评价分值为4分。6.2.6水加热器选型宜采用换热效率高、容积利用率高的加热设备,评价总分值为6分。1选用容积利用率达100%的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得6分。2选用容积利用率不低于90%的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得33选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得3分。4选用容积利用率不低于80%的普通容积式水加热器,得16.2.7电热水器、洗衣机、电开水炉等设备选用节能产品,评价总分值为5分。电热水器、洗衣机、电开水炉等设备能效等级达到6.2.8建筑平均日用水定额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中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5分。1平均日用水量不大于节水用水定额下限值,得5分。2平均日用水量大于节水用水定额下限值、不大于平均值得3平均日用水量大于节水用水定额的平均值、不大于上限值,6.2.9使用较高水效等级的卫生器具,评价总分值为6分。1全部卫生器具的水效等级达到1级,得,6分。250%以上数量的卫生器具采用水效等级1级的产品,且其他达到2级,得4分。3全部卫生器具的水效等级达到2级,得3分。6.2.10绿化灌溉采用节水设备或技术,评价总分值为5分。1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自动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或种植无须永久灌溉植物,得52只采用节水浇灌系统,得3分;6.2.11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采用循环冷却塔、闭式冷却塔等节水冷却塔设备,得5分。2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得5分。3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或加药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得3分。6.2.12设置用水计量装置,评价总分值为3分。1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得3分。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6.2.13卫生器具的热水出水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2分。6.2.14公共浴室采用节水措施,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水淋浴器,12设置刷卡付费设施或脚踏式开关、感应开关、延时自闭等无人自动关闭设施,1分。6.2.15结合雨水综合利用设施营造室外景观水体,室外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保障水体水质的生态水处理技术,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对进入室外景观水体的雨水,利用生态设施削减径流污染,2利用水生动、植物保障室外景观水体水质,得3分。6.2.16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化灌溉、车库及道路冲洗、洗车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40%,得1分;不低于60%,得2冲厕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30%,得1分;不低于50%,得3分;3冷却水补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20%,得1分;不低于40%,得3分。6.2.17设置用水远传计量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设置用水量远传计量系统,能分类、分级记录、统计分析各种用水情况,得2分;2利用计量数据进行管网漏损检测、分析与整改,管道漏损率低于5%,得2分;3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生活饮用水、管道直饮水、游泳池水、非传统水源、空调冷却水的水质指标,记录并保存水质监测结果,且能随时供用户查询,得1分。6.2.18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评价总分值为5分。1其他用水中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的比例达到80%,得5分。2其他用水中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的比例达到50%,得3分。7.1规定项7.1.1室内房间和公共场所一般照明的功率密度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规定的限值。7.1.2配电变压器、电机类用电设备、控制接触器和照明产品的能效水平应高于能效限定值或能效3级的要求。7.1.3公共建筑电能计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的有关规定。7.1.4系统能效监测应涵盖系统全部能耗。7.1.5电动汽车充电、室外道路与景观照明用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具备单独计量条件。7.1.6公共建筑不应选用白炽灯和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一般照明的场所不应选用荧光高压汞灯。7.1.7电热设备应设有自动控制装置,并根据使用需求设定节能运行控制参数。7.2加分项7.2.1三相配电变压器产品能效的评价总分值为3分,按照表7.2.1的规则评分。317.2.2变压器运行能效的评价,应采用参评建筑全年用电量最高日的各台变压器监测记录数据,逐台对日负载曲线按表7.2.2-1的评分规则评分,按表7.2.2-2的评分统计规则记录日均负载率得分,并按附录C对应统计表统计得分,评价总分值为5分。负载区间5————0.85≤β<4———0.75≤β<—3——0.3≤β<——2————1————13541 0 07.2.3电动机能效评价,包括制冷机、水泵、风机和电梯等以电动机提供动力的设备,对设备轴功率负载动力端配套的节能电动机能效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表7.2.3的规则评分并累计:1231237.2.4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取得实际应用效果,评分总分值为4分,并按表7.2.4的规则评分并累计:1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能效评价:可再生能源实际全年供电量相对于设计发电量比例的评价,按表7.2.4的规则评分:3212在本条第1款得分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发电采用并网运行方式,得1分。7.2.5无功补偿的评价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1变电所采用集中式无功补偿装置,且低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得1分。2功率因数低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在就地配电系统中设置无功补偿装置,且功率因数不低于0.95,得1分。3无功补偿器采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或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技术,得1分。7.2.6不间断电源(UPS)、变频器等换能装置能效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1大型机房采用的UPS装置满载效率不低于94%、半载效率不低于85%,且运行负载率不低于0.3,得1分。2变频器选型合理且正常运行,得1分。7.2.7变配电所、配电竖井、配电箱位置设计合理,接近所服务区域的负荷中心,主要干线或支路不超出长度限值,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表7.2.7的规则评分并累计:3127.2.8配电系统能效评价,针对使用功能确定的大型设备机房或用电设备集中区域,对其由变配电所单独供电的低压干线及配电箱,按表7.2.8-1进行设计能效评价,按表7.2.8-2进行运行能效评价,按附录表C.0.3统计得分,总分值为5分:54321543217.2.9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条件、建筑物自身的特点、照明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选择导光设备,得57.2.10光源的选择。总分值为8分1一般照明在满足照度均匀度的前提下,选择单灯功率较大、光效较高的光源;在满足识别颜色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宜色度参数的光源,得2分;2高大空间和室外场所的光源选择与其安装高度相适应;灯具安装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采用单灯功率较大的直管荧光灯,或采用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以及LED灯;灯具安装高度超过8m的室内场所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LED灯;灯具安装高度超过8m的室外场所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LED灯,得2分;3走道、楼梯间、卫生间和车库等无人长期逗留的场所选用具有自动感应控制功能的LED灯,得2分;4疏散指示标志灯应采用LED灯,其他应急照明、重点照明、夜景照明、商业及娱乐等场所的装饰照明等,选用LED灯,得27.2.11灯具的选择。总分值为4分。1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的条件下,选用效率高的灯具,灯具效率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规定。体育建筑照明使用的金属卤化物灯具,其效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体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54的相关规定,得2分。2除有装饰需要外,选用直射光通比例高、控光性能合理的高效灯具,得2分。7.2.12照明控制。总分值为14分。1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状况,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停车库等场所照明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照明需求进行节能控制,得2分。2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按该场所照度要求、营运时间等自动开关灯或调光,采取分区、定时、感应控制措施;当同一场所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采用分区一般照明,得2分。3旅馆客房设置节电控制型总开关,门厅、电梯厅、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除疏散照明外采用夜间降低照度的自动控制装置;多媒体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其他场所所控灯列与采光窗平行;被评估建筑物涉及并执行此条文,得2分。4大空间室内场所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候车厅、大型宴会厅等公共场所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并根据需要采用调光或其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被评估建筑物涉及并执行此条文,得2分。5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集中开关控制或自动控制;得2分。6功能性照明每盏灯具单独设置控制开关;确有困难时,每个开关所控的灯具数不多于6盏;得1分。7道路照明、夜景照明集中控制;得1分。8设置电动遮阳的场所,设照度控制与其联动。得2分。7.2.13建筑景观照明。评价总分值为3分。1建筑景观照明至少有三种照明控制模式,平日应运行在节能模式;得1分。2建筑景观照明设置深夜减光或关灯的节能控制;得1分。3建筑景观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GB/T35626和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得1分。7.2.14当同一场所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采用分区一般照明;对于作业面照度要求较高,只采用一般照明不合理的场所,宜增加局部照明,采用混合照明,得3分。7.2.15照明设施均选用高效节能产品,且光源、镇流器及LED模块控制装置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2级,得5分。Ⅲ建筑设备管理7.2.16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对建筑内主要设备,包括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以及特殊特殊场所,如数据中心、厨房餐厅、洗衣房、游泳池、健身房等的运行进行监控,或通过通信接口将设备专用的监控系统纳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集中管理,得3分。2用电设备在使用人员离开后不需继续通电运行的场所合理采用节能控制装置,例如宾馆客房采用节能控制开关、办公建筑等的开水间采用适宜的节能控制装置、办公场所采用人员存在探测器进行照明节能控制、汽车库的车道和停车位采用智能时间和感应控制装置、电梯和自动扶梯设有无人节能模式等,参评建筑至少采用1项且节能控制运行状态正常,得2分。3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并针对不同建筑类型采用合理的运行策略、运行正常,例如根据自动气象站或公共气象信息自动控制屋顶电热化雪设备的启停、有多台电梯和自动扶梯时合理选用群控策略等节能控制措施,得2分。7.2.17设置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对建筑物主要能耗进行监测,并进行能效分析和优化管理。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建筑耗电量按照明插座、空调、供暖、通风、给排水、电梯、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监测与计量,并应监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建筑用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进行分类总表计量,得2分。3建筑耗电量按不同管理单元或功能区域进行监测,得2分。4建筑用水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按不同管理单元或功能区域计量,得2分。Ⅳ弱电系统节能7.2.18网络系统能效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网络机房全年运行PUE不超过1.3,得2分;2长期运行的弱电系统设备应具有节能运行模式,得1分;3采用PoE供电,且不在设备末端重复配置交流220V插座和AC/DC适配器,得2分;4综合布线按三网融合设计统筹优化布点,接入网线的数字电视不重复设同轴电缆插座,得1分。7.2.19设备长期运行控制装置用电而在设备产品能效评价中未计入电耗时,应进行系统能效追溯评价,评价总分值为2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燃气设备控制与辅助系统用电量,不超过燃气总能的3%,2热交换设备控制与辅助系统用电量,不超过换热总能的7.2.20弱电竖井电子设备散热系统能效评价总分值为2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外壳自然散热、变频风扇散热等节能散热方式,得12弱电竖井的风盘温控器设定节能控制模式,得1分。能η(%) B.1设计评价相对节能率计算方法B.1.1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应用模拟计算软件,分别计算评价建筑及参照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包括单位建筑面积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的终端能耗量,并按下式计算基础项(B.1.1)式中:η——评价建筑基础项相对参照建筑的节能率;B1——评价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kWh/m2);B0——参照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kWh/m2)。B.1.2评价建筑计算条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1评价建筑运行时间、室内温度、照明功率、人员密度及电器设备功率宜依据评价建筑设计文件确定;当设计文件没有确定时,可依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确定;2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3评价建筑供暖空调系统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系统。供暖空调系统的年运行时间表和日运行时间表,可依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确定。B.1.3参照建筑计算条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1参照建筑物构造尺寸依据工程图纸;2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所评价建筑完全一致;3参照建筑各部分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窗墙比和屋面开窗面积应与所评价建筑完全一致;4参照建筑室内温度、照明功率、人员密度及电器设备功率应符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规定;5参照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年运行时间表和日运行时间表应符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规定;6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7参照建筑供暖空调系统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系统。参照建筑供暖空调水系统的划分与所评价建筑的供暖空调水系统的划分一致。B.1.4评价建筑和参照建筑供暖空调年累计冷热负荷应采用同一版本动态计算软件计算,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输入应符合本标准第B.1.2条、第B.1.3条规定的计算条件。B.1.5公共建筑能耗应为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能耗之和。供暖空调能耗应包括冷水(热泵)机组及循环泵等设备能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参照建筑的冷源、热源以及输配系统应符合表B.1.5的规组注:1当采用吸收式机组进行供暖和制冷时,参照建现行国家标准《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和《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2当评价建筑系统的输配水泵为一级泵时,的一级泵定频系统;当评价建筑系统的输配水泵参照建筑系统也应采用一级泵定频、二级泵变频2评价建筑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冷热源系统形式计算,热源效率按设计工况确定,冷源效率根据不同负荷时的性能系数确定。B.2运行评价相对节能率计算方法B.2.1运行阶段评价的公共建筑综合能耗应为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数据,包括单位建筑面积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的终端能耗量。参照建筑综合能耗应为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中约束值的规定。B.2.2公共建筑综合能耗实测数据或参数来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准确可信的能源消耗清单及能源结算账单;2现场监测、性能检测数据;3建筑物、能源消耗设备运行记录。B.2.3公共建筑综合能耗实测评估时,建筑室外温度、建筑使用量、运行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与建筑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实测评估建筑能耗进行修正。B.2.4公共建筑综合能耗实测评估的时间段长度应为一年完整数据。C.0.1既有公共建筑未设在线监测平台,变压器运行的人工抄表数据核实可用时,按表C.0.1进行人工记录数据评分统计;ββ…………………n#βn台平均得分Cpb=0.5~0.7有能源审计取高值,无能源审计取低值)C.0.2既有公共建筑已设在线监测平台,变压器运行的自动监测数据核实可用时,按表C.0.2进行在线监测数据评分统计;123……β123……β……123……βC.0.3既有公共建筑的低压系统,按表C.0.3进行配电容量利用率评分统计。1①②……2①②……3①②…………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建筑节能与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3《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6《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8《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1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12《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T1798113《一般照明用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GB/T185951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1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16《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JG/T35817《LED室内照明技术要求》GB/T3183118《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1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生活热水水质标准》CJ/T52121《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22《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4《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GB/T2073825《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26《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7《电磁兼容限制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28《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制和测量方法》GB17743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DB15/T-XXX-20XX条文说明《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DB15/TXXXX-20XX)经内蒙古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XXXX年XX月XX日以第XX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制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对既有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有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制订本标准。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3机电系统能效评价与分级 52 4室内环境质量 5暖通空调 606给水排水 64 64 83 83 851.0.1公共建筑量大、面广,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公共建筑机电系统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给水排水系统三个部分,是公共建筑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这三个系统的能效提升对整个建筑能耗的降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批复2017年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确定了29个重点城市名单及目标任务。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公共建筑能效管理,建立公共建筑合理用能、能耗限额、分类建筑用能标杆等制度。2021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加快推进能耗定额标准编制,提高标准的约束和规范效能。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自治区“十四五”节能规划》,规划中提到优化完善能耗“双控”目标设置和评价考核方式,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考核,提高能耗强度降低指标考核权重,合理设置能耗总量控制指标考核权重。了解内蒙地区公共建筑能源使用情况和利用效率,掌握机电系统能效分布水平,是制定相关建筑节能政策,推动内蒙古地区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树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引领标杆的依据。整体来看,现有的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评价指标均比较具体且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关联性、综合性,不足以反映机电系统节能的潜力,也无法从系统能效的层面反映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用能情况。目前,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均局限在单机设备的能效等级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建筑能耗限值的研究与制定上,尚未延伸至机电系统能效分级的层面。为了能够对内蒙古地区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进行科学、全面、迅速得评价,有必要从能耗和能效两个层面来建立反映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系统运行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分级评价。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和既有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能效评价,对于实施机电系统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能效评估方法和分级标准,分别对改造前后的建筑能效进行分级评价,通过比较改造前后机电系统能效水平的变化来评判机电系统节能改造的效果。1.0.3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涉及多种节能技术、节能指标、评价方法等,因此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1基本规定3.1.1本标准的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对象为单体建筑或建筑群。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的评价包括三种情况:(1)一栋建筑配置一套独立的机电系统,这种情况下应以单体建筑为评价对象;(2)一栋建筑配置几套独立的机电系统,这种情况应以单体建筑为评价对象,而不能以其中一套机电系统为评价对象;(3)一套或几套机电系统为几栋建筑共用,且建造时也是按照整体进行设计、施工的,这种情况下应以建筑群为评价对象。3.1.2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个阶段,评估单位应对拟评价建筑进行全面系统了解,根据建筑竣工验收时间、运行年限、使用率以及建设单位意愿等确定能效评价阶段。设计评价能反映拟评价建筑在设计条件下机电系统能源消耗情况及能效等级水平。但由于受到运营管理水平、用能行为、使用强度等众多因素影响,拟评价建筑实际运行评价与设计评价差距较大,因此运行阶段评价对建设单位、运营单位了解建筑机电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能源使用情况、利用水平、能效分级水平更有意义。3.1.3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是对反映建筑机电系统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核查和必要的检测,并给出其所处等级的活动,因此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应包含能耗评价和能效评价两个层面。参评建筑能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的能耗指标约束值,在这个前提下按照总得分确定机电系统能效等级。内蒙古地区,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应包含建筑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电梯、办公设备以及建筑内供暖系统的热水循环泵电耗、供暖用的风机电耗等建筑所使用的所有能耗。公共建筑内集中设置的高能耗密度的信息机房、厨房炊事等特定功能的用能不应计入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中。建筑供暖能耗应以一个完整的供暖期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系统能耗量作为能耗指标的表现形式,并应包括供暖系统的热源所消耗的能源和供暖系统的水泵输配电耗。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2016,能耗指标包括了常规用能系统电耗、特殊区域或系统电耗、外部输入输出能耗折算和能耗修正。3.1.4室内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衡量机电系统性能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是进行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的前提,其评价结果分为满足和不满足。在进行机电系统能效性能分级评价时,应首先根据第四章的条文要求对评价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当评价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相应改造,改造后满足要求时再进行机电系统能效分级评价。3.2评价方法3.2.1基础项相对节能率是划分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等级的基础,规定项是针对新建公共建筑机电系统必须满足的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节能标准的项目。加分项是对除规定项外,对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新技术进行加分的项目。3.2.2设计评价在对相关文件资料、设备性能检测基础上,结合软件模拟进行评估,给出设计阶段机电系统能效分级水平。3.2.3运行阶段由于能耗数据获取方式不同,需要对能耗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对于能够获得能源消耗账单数据,通过对不同种类能源账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对于能源账单不完整或近三年能源账单数据差异较大的建筑,需要对机电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进行现场检测。3.3评价等级划分3.3.1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按照基础项相对节能率水平确定星级,相对节能率水平经广泛征求意见、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耗分布水平调研和试评价后综合调整确定。加分项按照得分超过60分提高一个星级。3.3.3加分项按照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系统分值设定为0~100分。参评建筑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表3.3.3给出了公共建筑的分项指标权重,其中Q1,Q2,Q3分别代表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系统分值。各类指标的权重经广泛征求意见、公共建筑机电系统分项能耗分布水平调研和试评价后综合调整确定。4.1一般规定4.1.1由于建筑机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偏离设计状态的情况,这主要是反映在系统在运行时未进行整体运行调适,系统未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造成环境调控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系统能效高于设计要求。因此,对于室内环境质量及使用功能的评价,应该是在系统充分调节、满足使用需求并达到最适宜状态后开展,以便客观的评价系统的环境调控能力。4.1.2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中对室内温度、湿度、风速、空气质量等参数的抽测数量、检测方法、测点布置等做了详细规定,进行室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测试时应按此标准规定进行。4.1.3建筑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以及吸烟(包括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已得到普遍认识,通过建筑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控制,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指标要求和测定方法做了详细规定。本条应选取每栋单体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房间进行采样检测,采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相关规定;采样的房间数量不少于房间总数的5%,且每个单体建筑不少于3间。4.1.4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是热湿环境的重要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的有关规定。4.2技术指标Ⅰ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4.2.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针对内蒙地情供暖室内环境参数上下限进行约束,参照标准中3.0.2对舒适性空调室内参数的规定,参照Ⅱ级热舒适等级的数值进行约束。4.2.2对于非人工冷热源环境,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措施改善室内热环境。为了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应采用流量系数较大的进排风口或窗扇,如在工程设计中常采用的性能较好的门、洞、平开窗、上悬窗、中悬窗及隔板或垂直转动窗、板等,自然通风进排风口在不使用期间应可有效关闭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此外,当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提供足够风量或难以排除建筑内余热、余湿或污染物时,应合理利用捕风装置、屋顶无动力风帽装置等被动式通风技术强化自然通风。本条规定对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应达到30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第5.2.9条的相关规定制定。4.2.3本条文规定了参评建筑室内热环境应满足的要求,对于热环境的整体性能评价,本标准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中的规定,针对非人工冷热源环境,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的计算对热环境舒适度进行要求。4.2.4实际房间中空气混合并不均匀,考虑送风的有效性,《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2019引入“换气效率”,其中建议根据标准表D.0.1获得换气效率,并修正设计最小新风量。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较优的送风形式,有利于提高换气效率,通过较少的新风量获得符合要求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室内环境的同时降低了系统能耗,根据《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计算的新风量小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规定取值,评价时应优先按《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不同目标污染物所需净化设备不同,所需洁净空气量也不同。当有新风系统时,净化设备洁净空气量计算应符合《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2019的规定。4.2.5空气质量控制对改善室内人体健康和舒适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规定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措施优先级别应依次为源头控制、通风稀释、室内空气净化。同时,本条对控制室内空气PM2.5和PM10的浓度限值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第5.2.1条执行。5.1规定项5.1.1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设备材料表;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设备材料表、产品样本、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查。5.1.2冷水机组是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空调系统的能效。而内蒙古东西跨度大,地域辽阔,东西气候差异较大,公共建筑中的冷水机组夏季运行时间较短,从东到西,因湿球温度不同,冷水机组的全年运行能效不同。冷水机组在相当长的运行时间内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为了降低机组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能耗,需要对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作出要求。均应满足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设备材料表;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设备材料表、产品样本、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查。5.1.3近年来多联机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在内蒙古地区多联机递增迅速。多联机成为我国中央空调产品中非常重要的用能设备类型。根据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作为规定值。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设备材料表;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设备材料表、产品样本、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查。5.1.4本规范中相关能效系数的含义、测试方法与现行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6和《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7479已经改为采用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全年性能系数APF作为单元机的能效评价指标保持一致。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设备材料表;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设备材料表、产品样本、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查。5.1.5本条规定的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值不低于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019三级能效水平。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设备材料表;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设备材料表、产品样本、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查。Ⅱ输配系统及末端设备5.1.7本条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中对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冷(热)比的要求进行。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5.1.8tΣNt(5.1.7-1)式中:EERt——空调通风输送系统的能效比;Q——空调系统冷热源端制备的总冷量(kW·h)。机组、排风机组、风机盘管等)的年电耗(kWh)。Σ机组、排风机组、风机盘管等)的年电耗(kWh)。空调通风输送系统的能效比受空调末端类型影响较大,当系统采用多种末端时,设第i种末端服务的空调面积为Ai(若有两种或多种空调末端服务于同一区域,则该区域按EERtLV值的最大的空调末端类型进行统计),对应的能效比限值为EERtLV,i,则该系EERtlvEERtlv(5.1.7-2)(5.1.7-2)对于不经常开启的风机如消防防排烟等的风机不属本条评价范围。本条的评价方法:查阅竣工图、运行记录、统计冷热量及用电量、测试报告等,并现场核实。5.1.9本条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风机盘管》GB/T19232中对风机盘管机组能效限值的要求进行。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5.2加分项5.2.1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是提升机电系统能效、减排的有效措施。自治区的可再生资源以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为主,其他资源的应用不具普遍性。为此,根据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占比及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难以程度进行加分。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査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分析报告、产品型式检验报告。5.2.2对空调区域排风中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设计时可优先考虑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尤其是当新风与排风采用专门独立的管道输送时,有利于设置集中的热回收装置。采用空气热回收装置时,应对热回收装置的排风侧是否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进行核算,若出现结露或结霜时,应采取预热等防治措施。评价建筑的排风热回收应满足下列两项之一:1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且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0%;2分户、分室采用带热回收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且双向换气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55%。锅炉的排烟温度很高,若直接排走将造成大量热损失,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烟气余热量能有效提升锅炉效率;特别是燃气锅炉,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若能回收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则效率有较大的提升。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分析报告、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运行记录,并现场核实。5.2.3蓄冷蓄热技术的使用可有效稳定冷热源负荷需求,特别是电网负荷的峰谷差异,对电网安全十分重要。为此,对采用蓄冷蓄热技术措施,给予加分。评价建筑的蓄冷蓄热系统满足下列两项之一即可:1用于蓄冷的电驱动蓄能设备提供的设计日的冷量达到30%;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电加热装置的蓄能设备能保证高峰时段不用电;2最大限度的利用谷电,谷电时段蓄冷设备全负荷运行的80%应能全部蓄存并充分利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査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运行记录、计算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5.2.4利用空调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可减少生活热水能耗。该技术比较成熟,对于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且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鼓励采用空调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査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5.2.5在满足建筑室内空气热工参数要求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室外新风经过过滤等处理后直接引入,以解决过渡季的空调需求。也可以实现空调季减少空调时间或减少空调空间,以此实现空调系统能效的提升。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査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运行记录,并现场核实。5.2.6本条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中对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冷(热)比的要求进行。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主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5.2.7在对热舒适要求不十分严苛的主要功能房间,如大厅、中庭、等候区等,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方式,适度降低热舒适标准,但也能保障一定时间内热舒适达标,以此实现室内环境营造能耗的减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分析报告。5.2.8楼宇自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专业化管理和维护,是其发挥功能的前提。为此,对于楼宇自控系统功能完善,且子系统均能能够实现自动监测与控制,给予加分。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产品型式检验报告、运行记录,并现场检查。5.2.9公共建筑正式投入使用后,建筑是否能够按设计意图实现高舒适度地能源消耗,取决于能否在最初投入使用的几年进行持续的系统调适。调适的重点工作在于建筑正常投入使用后在各典型季节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下,通过验证和调整,确保各用能系统可以按照设计实现相应的控制动作,保证建筑正常高效运行。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运行阶段查阅相关调适记录、调适报告、运行记录,并现场检查。5.2.10本条款的目的是鼓励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维使用的各有关单位、人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围绕机电系统能效提升工作,提出并实施创新方法。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产品型式检验报告、运行记录,并现场检查。6.1规定项6.1.1本条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在进方案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水资源利用方案包含项目所在地气候情况、市政条件及节水政策,项目概况,水量计算及水平衡分析,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介绍,节水器具及设备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等内容。第1款,供水、用水计量是促进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供水和用水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城镇供水的出厂水及输配水管网供给的各类用户都必须安装计量仪表,自建设施供水也须计量,推进节约用水。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同用水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方便统计用水量,并据此施行计量收费,以实现“用者付费”,达到鼓励行为节水的目的,同时还可统计各种用途的用水量和分析渗漏水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各管理单元通常是分别付费,或即使是不分别付费,也可以根据用水计量情况,对不同管理单元进行节水绩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为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装置是要定期检定或更换的。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及《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中都对最常用的计量装置水表的检定和使用年限做出了规定:口径DN15~DN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6a;口径>DN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4a;口径DN>50或常用流量大于16m3/h的水表,检定周期不应大于2a。第2款,控制用水点处供水压力是给水系统节水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给水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用水器具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配件流出额定流量,在阀前所需的水压。用水点处供水压力大于用水器具的流出水头时,用水器具实际流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称超压出流现象。该实际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水量的正常分配,影响用水工况,同时因超压出流量为无效用水量,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给水系统应采取措施控制超压出流现象,采取减压措施,避免造成浪费。根据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课题《建筑水系统微循环重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成果,用水点压力控制在0.2MPa,流量处于舒适流量的范围。当使用恒定出流或有特殊水压要求的用水器具时,该部分管道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相应用水器具的最低工作压力,但应选用节水型产品。第3款,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70的要求。除特殊功能需求外均应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水表分级设置示意图、各层用水点用水压力计算图表、用水器具节水性能要求)、水资源利用方案及其在设计中的落实说明;运行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