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策略研究-以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策略研究-以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策略研究-以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策略研究-以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策略研究-以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研究——以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选题背景随着当代社会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原有的社会伦理和道德生活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多元文化的冲击,自身的道德传统理念也受到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的冲击,这对我们如何发展自身的道德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以及向中国梦的不断迈进,当代社会对于公民的道德素养有了更高的期待。而小学阶段是道德理念与行为培养的关键性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将直接影响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以及未来道德行为的表现。学校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为学生后续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教育部门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经过重新修订,于202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超越了以往的三维目标,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道德修养自然也体现了其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这一政策导向为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修养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政策背景。在教育实践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不利于道德修养的培养,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改进。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学术研究相对有限。并且,在相关研究中,大多数集中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课程中核心素养达成的实效性研究较少。而在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对于核心素养中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较多,道德修养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补充。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就理论层面来讲,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理论。本研究拟采用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访谈的方式,以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为依据,以六年级为例,调查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修养培养的基本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有效地培养道德修养的路径与对策,帮助构建更加科学和系统的道德修养培养模式,这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推动该学科的发展。(2)实践意义其一,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并为教师提供能够提升道德修养的培养效果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深入了解道德修养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优化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和指导。其二,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本研究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特别是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研究将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促进他们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其三,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根据研究成果,调整和完善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措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其四,响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民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现状,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对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中国知网,以“道德与法治课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题,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共349篇。其中,学术期刊7篇,硕博论文249篇,会议13篇;以“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修养的培养”为主题,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共55篇,其中,硕博论文54篇,特色期刊1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修养的培养”为主题,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共12篇,其中硕博论文4篇,会议2篇,特色期刊6篇,可见关于以小学阶段为视角去研究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修养的培养的研究较少,还有继续研究的学术空间。1.国内研究现状基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对于道德修养的培养不同方面的文献的整理,国内关于此项课题的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关于小学生道德修养现状的研究道德修养的外显形式是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张峰峰和李占彪(2019)在对全国范围内77367名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时,有效收集了相关样本数据。他们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经过深入分析,他们发现中小学生的公德行为水平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家庭感恩回报这一私德行为方面,中小学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尚需进一步提升。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呈现螺旋上升式发展趋势张峰峰、李占彪.中小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现状及关系探究——基于对全国77,36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2(07):40-46.。张峰峰、李占彪.中小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现状及关系探究——基于对全国77,36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2(07):40-46.(2)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研究李朝霞(2023)认为,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该学科包含了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还需要许多具体生动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但有很多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停留在了知识的表层,导致过于抽象化的教学;二是许多教师教学的目标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这些原则和规范,过度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背诵情况,使得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核,更不能转化为个人的品质和行为李朝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3(35):27-29.。李朝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3(35):27-29.(3)关于培养小学生道德修养路径的研究刘华(2022)认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大意义。他提出从四个方面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一是学校教育机制的创新,重视学生德育的强化、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二是强调家校联合,发挥家庭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实现对家长的教育引导;三是对学生组织相关活动,提升道德水平,例如升旗和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板报以及校园广播等;四是重视对学生的网络监管,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刘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之我见[J].新课程,2022(23):226-227.。刘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之我见[J].新课程,2022(23):226-227.(4)关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路径研究王燕(2023)基于单元整体视角,以“干点家务活”一课为例,探索儿童道德修养生长的路径,帮助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环节三方面阐述了这一实践路径。首先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其次是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最后是有效重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从而实现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王燕.基于单元整体视角,探索儿童道德修养生长的实践路径——以“干点家务活”一课为例[J],教育界,2023(21):116-118.。李朝霞(2023)提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道德情境,深化对于道德和伦理的理解,在实际的体验感中培养道德情感,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李朝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3(35):27-29.。王燕.基于单元整体视角,探索儿童道德修养生长的实践路径——以“干点家务活”一课为例[J],教育界,2023(21):116-118.李朝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3(35):27-29.2.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TurósMátyás对匈牙利内不同类型学校对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研究,关注了父母教养方式、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学校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更容易出现限制性教养方式,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则较少出现限制性教养方式TurósMátyás.Theimpactofpublic,CatholicandWaldorfschoolsonpupils’moraljudg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Development,2023.。MaryaniIka对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师和学生开展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旨在确定学校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作用,结果表明,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大的作用,同时,学校的纪律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如自我意识、诚实、正义、遵守规则等MaryaniIka.Schoolenvironmentroletowardselementaryschoolstudents'moralandculturalliteracy[J],JournalofEducationandLearning,2019,13(2):33.。TurósMátyás.Theimpactofpublic,CatholicandWaldorfschoolsonpupils’moraljudg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Development,2023.MaryaniIka.Schoolenvironmentroletowardselementaryschoolstudents'moralandculturalliteracy[J],JournalofEducationandLearning,2019,13(2):33.(三)概念界定1.道德修养(1)西方学者对于道德修养的理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道德修养与个体追求理想形态的美德有关,道德修养是一个灵魂提升的过程,旨在超越个人欲望,以达到更高的理性和精神层次。在《理想国》中,他提出了四种基本美德: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德性的实践,主张通过习惯化的实践来培养中庸的品质。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道德修养遵循普遍的“道德律”,道德行为的动机应尊重普遍化的原则,而非个人的欲望。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著名的“定言命令”,主张人们应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并考虑到这个判断是否能成为普遍法则。密尔在《功利主义》中提倡了一种后果主义的道德观,他认为行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它们是否有助于增加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在近现代哲学家中,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并且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强调个体自主性,认为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情境时做出真诚且负责任的选择的过程。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都会对道德修养的理解造成影响。整体而言,西方对于道德修养的理解从最初的个人美德实践逐渐扩展到对社会正义、个人权利和自由意志的关注,这些见解不仅塑造了西方道德哲学的传统,也影响了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建设。(2)中国学者对于道德修养的理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于道德修养的理解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的主导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道德品质的培养,主张通过学习、实践和修身来实现道德的提升;道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的自然无为,应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谐,摒弃人为欲望和执着;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教思想相互融合,强调因果报应、慈悲为怀,认为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是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学者的道德修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他们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等;另一方面,他们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理念,如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修养观念。在当代社会,中国学者的道德修养观念更加多样化、开放化。他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道德理念,强调道德修养应该具有时代性、全球性和普遍性。同时,当代学者更加注重道德修养的个体性,认为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中国学者对于道德修养的理解从注重个体内在修养向关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平衡转变,从单一的道德规范向多元价值观转变,从理论探讨向实践应用转变,学者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发展与创新。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道德修养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道德修养是道德与法治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是立身成人之本。道德修养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要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四方面。道德修养的育人价值主要在于“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1)个人品德根据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个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要求及个人美德,在道德要求中又分为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分别体现在热爱祖国、勇于奉献,遵守规定、文明礼仪,自信自立、善良正直;而在个人美德方面则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诚实友善,热爱劳动等。个人品德的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其培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培养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的过程中,个人品德也会随之得到整体上的提升。(2)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标中,家庭美德包括在家庭中家庭成员应做到的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等,也包括家庭之间的互助友爱。(3)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每位公民在公共生活中需恪守的品德标准和行为尺度,作为维护社会安定、推动社会和谐的关键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公德的培养要从小学生开始,从小培养其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养成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共秩序的习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4)职业道德根据新课标,职业道德在小学阶段,主要达成的目标在于树立劳动不分贫富贵贱的观念,在小学阶段培养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培养职业道德也有助于形成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教育政策、教学大纲、先前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资料来构建理论框架,并了解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修养培育的现状和问题。2.问卷调查法以六年级《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一课为例,根据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六年级学生发放,检验其在道德修养培养方面的实际效果,以便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分析当前课程培养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思考可以优化的地方。3.访谈调查法对相应年级的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深入探讨了他们对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观点,以及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开展相关道德修养活动的建议。研究思路图1-1研究思路流程示意图本研究旨在以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单元为切入点,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当前道德修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具体思路如图1-1,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随后,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六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收集道德与法治课上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现状,以及家长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看法和意见。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现以及家长对于相关教育的期望和需求。此外,随机抽取六年级的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做法、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对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看法和建议。综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结果,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六)创新之处主要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拓展新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核心素养中的道德修养的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将目光聚焦于小学六年级,也就是第三学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修养培养的具体改进策略和建议,为教育实践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二是研究内容创新,基于2022版最新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原先的三维目标做出了调整,提出了核心素养等新内容,立足于核心素养中的道德修养这一层面,研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的有效路径及策略,是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研究内容。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的现状调查(一)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六年级《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S市的小学第三学段中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并随机抽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共收取学生有效问卷103份和家长有效问卷120份。学生调查问卷的收集以第三学段中的六年级为主,从性别来看,男生占比54.37%,女生占比45.63%。表2-1学生基本情况性别人数比例男5654.37%女4745.63%家长的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和年龄。从性别上看,男性占36.67%,女性占63.33%;从年龄上看,31-40岁的家长占比最高,达到60.83%,其次是20-30岁的家长,占比为26.67%,最后是41-50岁的家长,占比为12.5%。表2-2家长基本情况基本信息类别比例性别男36.67%女63.33%年龄20-30岁26.67%31-40岁60.83%41-50岁12.5%51岁及以上0调查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六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修养的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高年级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道德修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三)调查问卷与访谈设计问卷的设计内容包括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在学生方面,调查分为三个维度:一是了解六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道德修养的现实情况,共设置了三个问题,包括对道德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观念的现实应用情况;二是通过设置情境,检验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学习效果,《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单元内包含了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和学会同情三个目标,在这个维度问卷共设置了四个问题——一道检验学生在“尊重”方面的道德认知水平、一道检验学生在“宽容”方面的行为表现、两道检验学生在“反思”方面的实际情况;三是了解学生对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更好地培养自身道德修养的期待,包括他们更喜欢哪种教学方式。在家长方面,调查问卷同样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家长对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了解与重视程度;二是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道德修养的评价情况,包括是否出现不正确的行为表现、学生行为的变化等;三是了解家长对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孩子道德修养的满意程度和建议。同时,本研究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设计了访谈提纲。此访谈共设计了八个主观问题,分别从教师的基本情况、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家校合作方面,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中分析原因并为提出相应的策略奠定基础。(四)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1.学生问卷分析为了解六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道德修养的现实情况,设置了问题“你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是否能够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如图3-1,37.86%的学生能够完全理解,50.49%的学生能够部分理解,11.65%的学生不能理解。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道法课上老师讲解的道德观念并不能完全理解,更何谈将学习到的道德观念外化于行呢?但对于“你觉得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这一问题,如图3-2,87.38%的学生认为是可以的,12.62%学生认为不可以,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对生活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的,这也间接说明了道德与法治课对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指导学生生活的重要性。但在如此重要的课上,仍存在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这种对比就值得深入地反思了。图3-1“你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是否能够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图3-2“你觉得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为了解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学习效果,以《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设置“在小组活动中,如果其他组员的想法和你不同,你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于尊重他人想法的态度和看法,如图3-3,42%的学生会认真听取意见,尝试理解观点,45%的学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9%的学生会放弃自己的想法,2%的学生会让老师来决定谁的想法更好。根据结果,在“尊重他人想法”这个目标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图3-3“学会尊重”的目标达成情况在“假设你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有人不小心把水洒在你的书上,他向你道歉了。你会如何回应?”这个问题中,主要考察“学会宽容”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如图3-4显示,大多数学生都会接受道歉,其中46.6%的学生也会道歉,能够认识到自身也有错误,37.86%的学生可以接受道歉,不会追究,只有15%左右的学生会产生不接受道歉,要求赔偿并责骂的想法。由此可见,在“宽容”这个目标上,有一定的培养效果,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图3-4“学会宽容”目标的达成情况《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中除了学会尊重、宽容,还有“学会反思”这一培养目标,据此,设置了“假如你这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你会怎么做”和“你在生活中有反思的习惯么”两道问题。如图3-5,在第一个问题中,40%的学生能够做到反思,而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反思自身。在第二个问题中,41%的学生每日坚持,有专属的反思时间,46%的学生偶尔能进行反思,9%的学生很少会反思,7%的学生不反思。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效果和价值,但还有许多学生不能在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行为,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图3-5“学会反思”的目标达成情况为了解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道德修养的效果中的影响作用,问卷设置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你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你更喜欢下列那几种方式”两个对比性问题。在老师采用的方法中,最多使用的是角色扮演,情境演绎以及列举生活实例、开展小组讨论,但也有近半数的教师常采用课本上划知识点的方式。同时,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中,组织讨论与辩论、角色扮演以及讲故事和案例,都占据了较高的比例。由此来看,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学生所喜爱的相差并不是十分悬殊,那么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教学方式,使其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就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了。图3-7“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你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图3-8“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你更喜欢下列那几种方式”2.家长问卷分析为了从家长的角度调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有效性问题,设置了家长问卷,包含学生道德修养的变化、道德行为表现等问题。“在生活中,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几种缺乏道德修养的情况”这个问题中,设置的选项是缺乏尊重、宽容和反思的行为,如图3-9,只有52%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存在这些情况,但还有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尊重他人、不能正确地进行反思等行为。图3-9“在生活中,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几种缺乏道德修养的情况”在“您观察到孩子在学习了《道德与法治》后,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有什么变化”问题中,26%左右的家长认为有显著改善,29%左右的家长认为有所改善,还有45%左右的家长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对于道德修养的培养没有效果。图3-10“您观察到孩子在学习了《道德与法治》后,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有什么变化”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效果,从家校合作的角度,设置了“您认为家长和学校应如何合作以增强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这个问题,如图3-11,更多家长认同“家庭作业与实践相结合”、“定期家长会讨论孩子行为表现”以及“开展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可以开展合作的方式,少部分家长认为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德育课程设计中去。图3-11“您认为家长和学校应如何合作以增强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清晰,课堂整体把握不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教学目标只是呈现于教案中,与自身的课堂没有多大关系。而他们的教案,也大多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是照搬教辅,对于课本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是粗略且模糊的。比如在《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单元下《学会尊重》一课,教师通常会设置“树立平等、尊重的意识”这一教学目标,看起来十分贴合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平等尊重的意识体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体现平等尊重的意识呢?这些都是目标不清晰导致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备课时想清楚,到课堂上也就很难解决了。一旦目标不清晰,教师对整节课的把握也就容易出现偏差,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教学内容缺乏有效开发,拓展内容不足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生活性十分突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要培养的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更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生活中的事例都可以引用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当学生接触到那些亲切而熟悉的事例时,他们往往会更加乐意接纳新知识,并更容易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提高龚晨.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22):131-133龚晨.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22):131-1333.学生缺少实践,难以知行合一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从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到表现出正确的道德行为之间是需要桥梁的,理解知识并不代表他们能真正转化成行动。这就表明,像讲授法、问答法这种一味地讲解道德观念知识,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思维没有打开,并不会主动地进行识记,无法提现其主体性。并且,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的,很容易在讲解的过程中出现“开小差”的行为。而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采取的方式也通常是口头提醒,强硬地使学生回归课堂,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特点决定其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有效的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形成良好的认知,还可以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陈小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6):11-13。因此,陈小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6):11-134.教学评价体系单一,难以判断道德修养培养的有效性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书面考试为主,老师和学生更多地关注于记忆和重复道德规范,而不是实际的道德行为。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并且忽视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多方面表现,如日常行为表现、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这些方面的评价同样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道德修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观察和引导。如果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忽略道德行为的培养和发展,导致评价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成长。此外,评价标准模糊不清或者过于宽泛,教师评价就会缺乏具体的依据,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学生也可能因为不清楚如何达到期望的标准而感到困惑和挫败。(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的问题分析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对道德修养的理解不到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会设置多种活动,要想在课堂中组织好这些活动,需要提前了解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理清知识结构,如此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而这些准备工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根据相关数据,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大多数为兼职教师,极少有专职教师,而兼职教师势必会分出精力准备其他工作,难以有效地进行备课,更多时候是从网络上下载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照本宣科,不能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通过访谈发现,仍有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没有仔细阅读过《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对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认识不深,对道德修养方面的学段目标的认识不足。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施教主体,理应对最新的教育政策进行深入学习,时刻关注最新教育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方案。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相关道德理念与知识,帮助学生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而不仅仅是记住书上的内容。2.家长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良好氛围据调查,在关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了解程度的问题上,如图,只有25%的家长非常了解,27%左右的家长比较了解,25%的家长知道一些,剩下的家长知之甚少,从结果来看,家长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仍需提高其重视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意愿。Q:针对《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这类有关道德修养培养的课程,您认为教学难点是什么,老师A:可能是需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也由于家长只重视主要学科成绩,不重视这方面教育,没有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氛围不够浓厚。根据教师访谈结果也可以发现,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对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关注程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推进与开展。图3-12家长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3.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有所缺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修养的教学包括培养道德认知、进行道德体验以及在道德体认的过程中开展道德实践,道德践行能力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培养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具体情境的设置下,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践行在道法课中学习到的道德观念,其道德践行能力显得相对薄弱。以《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中“学会尊重”为例,设置小组活动中有人想法不一致的情境,以检验学生在“尊重他人想法”方面的道德践行能力,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能很好地践行“尊重他人观点,并尝试理解”的学生占比仅4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在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提高道德修养培养的有效性。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的策略(一)重视学校的管理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1.强化教学能力培训教育者是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卓化针.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研究,2023(10):60-61卓化针.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研究,2023(10):60-612.强化师德师风培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区别于其他几个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关注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言行都极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老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也很容易成为他们所模仿的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语言,这种模仿将推动他们思维和行为的逐渐转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无疑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塑造以及思维方式的形成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道法课教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更是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塑造和观念的形成。因此,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来说,就应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品德建设,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注意对学生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此外,在学校管理层面,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教师的言行进行督察,在全体教师中设立“师德标兵”,加强榜样的力量,促使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二)凸显教师的引领作用,主动进行自我提升1.努力学习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不断学习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教师的自我提升与成长,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理解其核心理念和具体要求,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参加教育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与同行交流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从实践中自我成长,转变教育方式(1)整合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者、主导者,承担着组织课程内容的重大责任,而有效且有趣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该教材的生活化特点也十分突出,同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越来越强调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开展相关活动。因此,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道德修养,将课堂上所学习的道德观念及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关注周围的事和身边的人,尝试把生活中的事和人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启发龚晨.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22):131-133龚晨.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22):131-133(2)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对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理念等思想层面的培养效果较好,但在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表现方面仍需要加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思想道德层面的教学,更要注重道德行为的表现,给学生以实践道德理论的机会。教师要以道德修养培养为目标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实践中,使学生及时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在实践中,检验自身学习成果,表现道德行为,提高道德情感,增强对相关道德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成效以及教育质量黄雪姬.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法分析[J].求知导刊,2023(8):107-109。例如,在《学会反思》一课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每日一总结”的活动,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这一天需要反思的事情,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相关的——比如“今天数学口算抄错了题目,下次需要注意”、“今天语文课上我没忍住跟同桌说了闲话,导致我有一个地方没有听懂”;也可以是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比如“今天和一个朋友因为一件小事打了起来,我不应该这么冲动的,下次要有话好好说”等等。连续开展一周,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反思,以及哪些事情值得反思,反思之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一次实践,能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并学会反思黄雪姬.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法分析[J].求知导刊,2023(8):107-109(3)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由于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低难以通过分数的高低完全呈现出来,因此,仅通过终结性评价,道德与法治课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效果很难进行正确评估,教学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道德修养形成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关注学生在每节课上的状态,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建立成长性档案袋,通过不断的互动、反馈和调整,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开展终结性评价,通过笔试测验的方法,检测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但要避免以最终笔试测验为目的的教学,改变以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唯一依据的局面,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内容,加入真实的生活情境,评价应兼顾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三)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我成长的主动性1.主动参与道德修养的学习与实践道德修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行为的实践。因此,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修养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从而深化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方面,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道德修养的学习资源,如阅读道德经典、观看道德教育视频等,并利用网络平台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相互激励和支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在实践方面,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道德教育活动,如志愿服务、道德讲座等,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化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行为的道德修养,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通过这些行为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坚持自我反思与改进通过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态度,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实现个人道德品质的持续提升。在自我反思中,学生需要时常回顾自己的言行举止,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给他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可以通过日常日记、心灵笔记等方式进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便后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在反思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客观和全面的态度,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也不要轻易忽视自己的问题。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通过客观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找出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短板,为后续的改进指明方向。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学生需要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这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可行的措施、安排合理的时间等。例如,如果发现自己缺乏诚信,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如“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做到言出必行,不轻易承诺无法完成的事情”。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如“每天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及时纠正偏差”。通过自我反思与改进,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成长和完善。(四)发挥家庭的协助作用,开展家校协同培育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家庭是道德与法治培养道德修养的重要实践阵地之一,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应该对自己孩子的道德修养的培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他们提升道德修养。因此,家长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增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增强对道德修养培养的重视,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这种教育理念符合当下时代特征,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有助于家校之间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建立起更加积极的家校沟通渠道,从而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当家长对孩子的道德修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时,他们会更倾向于积极与教师沟通,分享孩子的日常表现与成长需求。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教育期望和孩子的成长背景,还能使教师为孩子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支持。通过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2.建立家校协同机制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大多都尚未建立家校合作的平台,忽略了家长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能动性,家长的参与机会和平台比较有限何毓洵.助力学生成长促进家校共育——“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组织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1):9-10。因此,要建立家校合作平台,探索多种家校合作方式,提升道德修养的培养效果。首先,家长和学校教师要明确共同的教育目标。通过家长会、讲座等活动,教师可以向家长传达最新的教育政策,解读相关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转变其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让家长成为教育的行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戴晓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家校合作[J].文理导航,2022(6):76-78。通过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而共同努力。其次要充分互动和沟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媒介,利用微信、钉钉等聊天软件,分享学生的在校情况和一些教育方法,家长有问题也可以向老师询问,增加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在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方面,不良的道德行为会对学生的未来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良的道德行为,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学生改正,培养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最后要共享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何毓洵.助力学生成长促进家校共育——“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组织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1):9-10戴晓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家校合作[J].文理导航,2022(6):76-783.配合教师开展跟踪式评价根据调查发现,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在相关教学活动时期内,会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但这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活动结束后,没有持续强调的情况下,会逐渐消失。同时,相比于教师,家长更能关注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把正确的价值观转化为自身行动。因此,为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化、提升道德修养,需要家长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的反复提高和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并建立持续性的跟踪评价体系。例如,在《学会尊重》课后,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尊重评价表”并发送给家长,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评价活动,活动时间为一个星期,要求每天总结,家长记录自己家的孩子与尊重相关的行为表现,并在行为后打对勾或叉,以此评价该行为是否体现了尊重。通过家长在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以此来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再将评价表交由教师,选择学生典型,在全班内进行评价,以此矫治不良行为习惯,强化正确行为习惯沈颖.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23(12):52-55沈颖.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23(12):52-55

五、结语道德修养是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对于提高德育教学效果、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道德修养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当前,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教学内容缺乏有效开发、学生难以知行合一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道德修养培养的效果。同时,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家长重视程度的欠缺以及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缺乏,也是影响道德修养培养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首先,重视学校在培养道德修养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教师的管培训,包括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和师德师风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其次,凸显教师在培养道德修养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主动学习新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放肆。再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道德修养的学习与实践、坚持自我反思和改进,进行自我成长与完善。最后,发挥家庭在培养道德修养中的协助作用,通过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建立家校协同机制、配合教师开展跟踪式评价,加强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引导,共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然而,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水平不足,问卷设计中量表数量不足,缺少信效度分析,对于道德修养培养问题的分析可能还不够全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提出的策略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具体实施效果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此外,道德修养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多方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随着时代的进步,培养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会随之更新和提高,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性的研究任重道远。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希望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道德与法治、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道德修养培养的有效性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帮助学生真正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1.期刊:张峰峰、李占彪.中小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现状及关系探究——基于对全国77,36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2(07):40-46.罗旭敏.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小学生道德观的培养研究[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05):104-105.王玮.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09):34-36.戴家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智力,2023(21):141-144.李朝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3(35):27-29.刘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之我见[J].新课程,2022(23):226-227.王燕.基于单元整体视角,探索儿童道德修养生长的实践路径——以“干点家务活”一课为例[J].教育界,2023(21):116-118.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修养核心素养解读[J].中学政治参考,2023(06):17-19.MaryaniIka.Schoolenvironmentroletowardselementaryschoolstudents'moralandculturalliteracy[J].JournalofEducationandLearning,2019,13(2):33.TurósMátyás.Theimpactofpublic,CatholicandWaldorfschoolsonpupils’moraljudg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Development,2023.龚晨.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22):131-133.杨述琴.初中道德与法治以知行合一为目标的深度教学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6):64-66.陈小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6):11-13.卓化针.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研究,2023(10):60-61.王文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数据,2023(3):246-247.王海生.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3):56-58.黄雪姬.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法分析[J].求知导刊,2023(8):107-109.沈颖淼,沈雪珺.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3(6):38-40.沈颖.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23(12):52-55.何毓洵.助力学生成长促进家校共育——“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组织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1):9-10.戴晓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家校合作[J].文理导航,2022(6):76-78.俞元元.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23):64-66.王洁.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3(19):40-42.谢云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2):17-19.李晓东,柯楠茜.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J].教师教育学报,2022,9(04):48-54.吴建霏.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3):100.石芳,韩震.打牢铸魂育人根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