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图设计目录1、工程概况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12.2场地地层结构 1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2.3.1地表水 22.3.2地下水 23、周边环境条件 24、基坑安全等级 25、支护设计方案 25.1设计依据及原则 25.2设计概述 35.3荷载取值及计算模型 35.4设计基坑深度 35.4设计参数取值 35.5设计成果汇总 35.5.1排桩支护 35.5.2放坡网喷支护 46、降排水设计方案 46.1集水明排的布置 46.2防、排水措施 47、施工部署及施工顺序 48、主要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 58.1混凝土强度等级 58.2钢材 58.3钢筋砼结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58.4排桩施工质量要求 58.6放坡网喷施工质量要求 69、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 69.1监测说明 69.1.1监测点设置 69.1.2测量精度 69.1.3基坑监测预警 79.1.4监控周期 79.1.5监控频率 79.2基坑的巡视检查 79.3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810、基坑施工应急预案 810.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810.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810.3本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急处理措施 811、基坑开挖及使用期间维护要求 912、土方开挖的相关要求 912.1土石方开挖原则 912.2土石方开挖施工控制要点 1012.3土石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012.4土石方开挖的其他要求 1013、基坑降排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 1014、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1015、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1116、“危大工程”重点部位、环节及建议 1116.1“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及环节 1116.2、建议 1116.3技术处置措施 1217、其他注意事项 12附图:基坑支护及降水平面图1张图号:01-01基坑变形监测点平面布置图1张图号:01-02基坑支护结构图7张图号:02-01~02-09大样图2张图号:02-10~02-12

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位于科技生态园,交通较便利,场地地势较平坦。拟建工程设置1层地下室。场地周边地面平均标高约为:490.00m~495.00m,负一层基坑底面标高约为:479.15~483.70m,基坑深度5.70~11.30m。设计参数主要采用《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内建议的地质参数。本设计中放坡平面布置采用业主给与的建筑总平图及基坑开挖图作为参考,基坑开挖线综合考虑施工作业面进行放测(详见平面图),现场实际施工时应对场地红线及场地地面标高进行复测,如有不符应进行相应调整,本设计文件经审查合格后,可作为施工图使用;项目包含综合楼和纯地下室部分,其中综合楼6F/-1F,纯地下室部分-1F。各拟建建筑物性质见表1.1。表1.1拟建建筑物概况一览表序号拟建物名称结构类型拟建物面积(㎡)层数(层高)±0.00标高(m)总高度(m)建筑物基础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允许变形值(沉降差)地上地下预计基底平均压力(kN/m2)预计基础埋深(m)预计基础形式1综合楼框架5784.56(层高约4.0m)1层490.0023.95,局部26.953805.70-10.85独立基础或桩基础敏感0.002L2地下室框架476001层490.00/2505.70独立基础或桩基础敏感0.002L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建筑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Lohas绿道(琉新北路)东侧,该道路向北延伸尚未完工。拟建场地北侧与拟建综合体市场的空地相邻,西侧与拟建幼儿园空地相接,四周总体较空旷,无既有建筑,交通便利。拟建项目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Ⅲ级阶地。场地内地势有一定起伏,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场地边缘植被茂密,中间局部被灌木丛覆盖,南部原有一水塘,已于8月下旬排干,勘察作业前进行了局部清淤,底部局部出露硬塑粘土。场地内孔口绝对高程在488.73m~498.20m之间,最大高差约9.47m。场地平整后的高程与周边道路高程相差不大,不会形成人工边坡。2.2场地地层结构根据目前钻孔表明,将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时代和成因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层,即: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类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1:褐色,稍湿,结构松散、杂乱,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及泥岩块碎石,局部区域顶部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生活垃圾,分布于地表,源自周边场地开挖堆填,堆填后未压实,堆积较均匀,具有高压缩性特征,欠固结土,无湿陷性,堆积时间约3~5年,层厚约0.50m~6.80m。(2)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2fgl)黏土2:黄褐色,硬可塑,矿物成分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填充少少量粉粒,裂隙不发育,局部夹有铁锰结核物,切面略具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较高,无摇振反应,场地大部分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0.50~8.50m,该层层底埋深0.50~12.00m,层顶标高为485.72~494.71m。(3)白垩系灌口组泥岩(K2g)泥岩3:紫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块状或层状构造,产状近水平向。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将其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及中等风化3个亚层:全风化泥岩3-1:紫红色,位于基岩表层,结构已遭破坏,岩体风化剧烈呈土状,局部为块状,质极软。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0.50~6.60m,该层层底埋深3.40~15.00m,层顶标高为479.54~494.40m。强风化泥岩3-2: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中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极破碎,呈碎块状,局部为短柱状,质软,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遇水易软化。局部夹有中风化层。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本次勘察揭露层厚为0.50~10.90m,该层层底埋深2.30~24.20m,层顶标高为466.96~493.90m。中等风化泥岩3-3: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结构面较清晰,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岩质软,浸水或日晒易软化和崩解。局部地段岩芯较为破碎,沿结构面夹薄层强风化泥岩,干钻钻进困难。岩石为极软岩,岩体RQD值为70%~80%,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软化系数为0.21,为软化岩石。本次勘察揭露厚度2.80~14.40m,本层未揭穿。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2.3.1地表水本项目拟建建筑区域中部较平坦,北侧及东侧边缘有一定起伏,北侧原有一水塘,面积较大,场地范围内约有130m2,现状地面距水塘底部高差约2.30~3.00m,现有地表水主要汇集于水塘底边沟尚未排干处,排泄方式以水塘西侧人工挖凿的排水通道为主。可在水塘底边角处设置集水坑,以明排方式应对雨季施工,避免水塘积水过多影响基坑开挖施工及地基处理施工。2.3.2地下水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地下水根据水介质不同,可分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浅部填土内,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直接补给,向坡面及垂直向下排泄,以及蒸发下渗排泄,在下渗过程中局部受阻并不断积聚而成,无统一水面,富水性弱,透水性差。(2)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为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岩裂隙中,形成风化带网状裂隙浅层地下水。由于场地基岩结构相对完整,风化裂隙等结构面较不发育,所以场地基岩裂隙水连通性较差,流动性较差。由于含水层的富水性及透水性均很差,水量微,基岩渗透系数一般<0.5m/d。基岩裂隙水以降水入渗和坡面径流入渗补给为主,向地势低洼处径流排泄。勘察期为枯水期及平水期,勘察时测得稳定水位埋深1.10~13.40m,稳定水位标高480.54~495.73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丰、枯水期年度变化幅度在1.00~3.00m之间。3、周边环境条件1、基坑现状基坑现有位置为空地,场地勘察期间标高变化较大,场平后较为平整。2、周边环境条件拟地下室为不规则形状,其各侧外现状情况如下:1、基坑北侧外为空地;2、基坑西侧开挖线距离在建道路边线约36.5m;3、基坑南侧外为在建道路,基坑开挖线距道路边线距离约为5.30m;4、基坑东侧外为在建道路,基坑开挖线距道路边线距离约为3.90m;基坑开挖施工前应进一步核实基坑地下周边管线,施工时应采用相应保护措施。4、基坑安全等级根据基坑深度、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综合判定,本项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5、支护设计方案5.1设计依据及原则5.1.1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1)建设单位提供的《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总图方案》;(2)《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配套小学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3)相关设计规范:《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DB51/5072-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检测技术规程》(DBJ51/014-20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川建行规【2018】3号)(4)类似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工程经验。(5)设计计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及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基坑支护设计工程经验,采用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理正深基坑7.0PB4版)辅助计算。5.1.2设计原则(1)确保坑壁的安全稳定,保证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的安全进行;(2)确保基坑周边地面建筑、地下管道的安全;(3)严格控制基坑四周土体的变形,确保坑壁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4)支护结构工程达到安全经济。5.2设计概述(1)围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0;(2)围护结构采用荷载结构模式,按荷载"增量法"进行计算;(3)围护结构满足整体稳定性验算要求;(4)分段选择相对不利位置进行计算;(5)本项目基坑变形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6)本设计为临时性基坑支护,设计安全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5.3荷载取值及计算模型(1)基坑工程的设计尤其在支护结构形式和地下水降低以及支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周边变形计算理论尚不成熟,故根据成都市基坑工程的经验,按《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附录C的估算结果,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控制范围;(2)岩土自重:按竖向全土重计,地层重度根据地勘资料取值;(3)水土侧压力:按朗肯公式计算其主动侧土压力;考虑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均无潜水,因此在围护结构设计中不考虑水压力作用;(4)基坑顶面均布荷载q按15kPa考虑,周边道路荷载按30kPa考虑,施工时严禁超载。5.4设计基坑深度设计基坑深度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坑开挖图》、基坑周边现状地面标高、场平标高综合确定,坑底标高按地下室外墙基础垫层底标高考虑,则基坑深度5.70~11.30m。各基坑段的深度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图号:01-01)和基坑支护结构图(图号:02-01--02-09)。当地面标高高于设计地面标高时,应进行卸载处理,卸载宽度不小于2H(H为基坑深度)。5.4设计参数取值基坑支护设计计算过程中,各地层的岩土参数按下表5.1“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览表”,选取相应基坑段地质条件差的勘探点作为地质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详见计算书。表5.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指标岩土名称密度ρo(kN/m3)压缩模量Es100~200(MPa)粘聚力C(kPa)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内摩擦角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渗透系数k(m/d)锚杆锚固段注浆体与周边地层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mg(kpa)开挖边坡坡度允许值(高宽比)素填土1.70/4//1080//1:1.50黏土1.986.1945//13.31300.03501:1.25全风化泥岩1.976.9843//15.31500.05801:1.25强风化泥岩2.4725.00501.63/22350/1801:1.00中风化泥岩2.5530.00605.442.7430700/2201:0.755.5设计成果汇总5.5.1排桩支护根据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和放坡条件限制,AB、BC、CD、DE及EF段采用排桩支护,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主要设计参数汇总于表5.2,施工图详见附图:基坑支护结构图(图号:02-01-02-03)。排桩采用机械旋挖成孔,由于桩间净距较小,为避免成孔时影响相邻桩,排桩施工时应间隔施工,间隔桩数不宜少于2根。表5.2排桩设计成果汇总表基坑分段桩数(根)基坑深度(m)悬臂段长(m)锚固段长(m)桩长(m)桩径(m)桩心距(m)纵筋均匀布筋(HRB400)螺旋箍筋(HRB400)加强筋(HRB400)AB765.704.704.809.501.202.0018E22Φ10@150E16@2000BC665.704.705.3010.01.202.0018E22Φ10@150E16@2000CD2611.305.309.7015.01.202.0018E22Φ10@150E16@2000DE1210.156.159.8516.01.202.0024E22Φ10@150E16@2000EF426.305.308.7014.01.202.0018E22Φ10@150E16@2000排桩施工技术要求如下:1、桩直径1200mm,桩中心距为2000mm,桩长及配筋见上表;2、桩顶低于正负零高程(490.00)1.0m,为489.00m。AB段、BC段、EF段桩顶采用放坡网喷支护,坡高1.0m,放坡坡比1:1.00;CD段桩顶分两级放坡,坡高分别为3.0m,坡比均为1:1.50,一级平台宽度3.0m,二级平台宽度1.0m;DE段桩顶采用放坡网喷支护,坡高4.0m,坡比1:1.50,坡脚平台宽度3.0m。3、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4、桩主筋锚入冠梁长度35d(770mm),主筋连接采用焊接,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桩身钢筋保护层厚50mm。允许误差:网筋间距±20mm,主筋间距±10mm,桩主筋长度±100mm,桩径±50mm。5、钢筋笼安放就位前,必须清除孔底沉渣,桩底沉渣不大于100mm。清孔完成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浇灌桩身混凝土。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料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6、桩间挂钢筋网片φ8@200mm双向钢筋网,网片外侧用φ16钢筋压面,φ16压面钢筋与支护桩上开挖后植筋焊接。网片钢筋的间距必须严格控制,误差不得大于10mm;若遇土质松软,不易稳定的地段可考虑加密钢筋网间距加密至100mm。钢筋网采用绑扎连接,钢筋网采用“U”钢筋固定。5.5.2放坡网喷支护基坑部分地区放坡空间大,采用放坡网喷支护,设计成果详见附图:基坑支护结构图(图号:02-06-02-09)。主要设计参数汇总如下表5.3。表5.3网喷支护支护设计成果一览表基坑分段设计基坑深度(m)放坡系数FA5.70-6.301:1.50GH4.801:1.00GIH2.30-5.151:1.00GJH2.501:0.50施工技术要求如下:(1) 坡面机械开挖后应修坡,可采用挖机挖斗夯拍坡面,使坡面表层松土密实,并使坡面基本平整;(2) 坡面挂网Φ8@200×200双向钢筋网,钢筋网与坡面的间隙应大于20mm;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为35d;(3) 放坡网喷支护时,钢筋网采用U形或L形稳定土钉固定,间距约1.5m,梅花形设置;(4) 面层喷射C20细石砼,厚度80mm;(5) 面层上凿泄水孔,梅花形设计,孔距2.0m,孔径50mm,孔深300mm,出水点处泄水孔加密;(6) 坡顶设翻边,宽度为1.0m;翻边之外采用C15砼硬化封闭,厚度100mm,宽度不小于1.5m。6、降排水设计方案根据地勘报告、现场实际情况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无统一稳定地下水位,本工程采用集水明排的降水方式。6.1集水明排的布置在坑顶距开挖上边线外0.5m处设置截水沟,坑底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设置距开挖下边线为0.3m,并沿基坑周围每20.0-25.0m距离设置集水井,其尺寸及构筑材料详见结构图,坡面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宜在坡面平整后便进行成孔插管,再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时应采用遮挡物遮挡泄水孔口,已防止孔口堵塞,喷射完成后再拆除遮挡物。6.2防、排水措施(1)基坑周边应做好地面硬化封闭工作和地表排水工作,严禁大量的地表水下渗浸泡坑壁土体。雨季施工时地面硬化封闭工作宜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2)基坑周边地面设排水沟,纵坡坡度为2~3‰,防水砂浆抹内堂,不得修成倒坡。截水沟水排入市政管网。(3)当坡顶不具备设置排水沟时,应设置挡水槛,防止外部水源对坡面冲刷。(4)桩间网喷、放坡网喷面层砼初凝时在壁面上凿泄水孔,直径50mm、孔深300mm,出水点处泄水孔加密,以保证坑壁内积水顺利排放,消除水体对坑壁的压力和对土体的浸泡软化而影响坑壁的稳定性。7、施工部署及施工顺序(1)总体施工部署施工部署是指导工程全过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导整个施工的原则性条款。基坑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综合分析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建设地区实际情况、业主意向及施工单位自身因素后,对工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寻求技术、资金和社会信誉的最佳结合点,并对施工组织、施工段划分、施工方案选择等进行明确,使今后施工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以便更好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总体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测放土方开挖线→降水井施工→降水系统形成并开始降水→排桩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至冠梁底标高)→冠梁施工、网喷施工→人工修整坡面→绑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设置基坑排水系统→基础施工→基坑回填。。注:土方开挖、人工修整坡面、绑扎钢筋网、网喷作业等均随土方分层开挖进行,各工序均可分段交叉作业。(2)支护桩施工工序施工准备→钻机进场通道及钻机作业平台处理→桩孔放线定位→钢筋笼制作→钻机入场就位→钻机开孔及钢护筒安装→持续钻进、排渣、成孔→清孔→吊放钢筋笼→插入混凝土浇注导管→水下浇注混凝土→完成混凝土浇注后拔出导管→截桩头→绑扎冠梁钢筋骨架→浇注冠梁砼→土方开挖→桩间土支护。(3)冠梁施工工序放线→开挖基槽→支模→绑扎钢筋→验筋→浇筑混凝土。(4)网喷及桩间支护施工工序土方开挖→修整壁面→挂钢筋网→焊接加强筋→喷射混凝土→支护。8、主要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8.1混凝土强度等级排桩、冠梁: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支护桩宜采用水下混凝土。放坡网喷、桩间网喷:采用C20喷射细石混凝土,水泥建议采用标号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基坑周边地面封闭硬化:采用C15商品混凝土;8.2钢材排桩:纵筋:采用Φ22HRB400钢筋;箍筋:采用Φ10HRB400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HRB400钢筋;冠梁:纵筋:采用Φ22HRB400钢筋;箍筋:采用Φ8HPB300钢筋;钢筋网(桩间网喷、放坡网喷):采用Φ8HPB300钢筋;桩间网喷加强筋、植筋:采用Φ16HRB400钢筋;钢筋连接:HRB400钢筋:可采用弧光对焊或搭接焊接,其强度应达到原材强度;HPB300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35d(d为钢筋直径)。上述钢筋材质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的规定。焊条:可采用E43焊条,焊接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GB/T5117—2012)和GB/T5118—2012)的规定。8.3钢筋砼结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排桩:50mm;冠梁:50mm;网喷:20mm。8.4排桩施工质量要求(1)成孔质量要求桩孔直径偏差应小于±50mm;桩位偏差不应超过50mm;桩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桩长的1%;桩底沉渣≤100mm。排桩采用旋挖机械成孔,建议跳桩施工,减小塌孔影响。成孔时应做好护壁措施,避免塌孔影响成桩质量,必要时可采取钢护筒护壁。(2)钢筋笼制作质量要求:主筋间距:±10mm箍筋或螺旋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50mm保护层厚度:±10mm(3)混凝土浇注质量要求排桩砼强度为C30,当桩孔内积水需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水下混凝土浇注的施工工艺,保障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6放坡网喷施工质量要求(1)修整坡面质量要求A、按设计坡度修整坡面,严禁修成倒坡。B、坑壁土质较差时,先挂网、喷射砼,及时封闭作业面,再进行土钉施工。C、壁面上有浸水时,加密泄水孔,必要时采用排水管疏导。D、每次作业面高度宜控制在1.5~2.0m,不宜过低、也不宜超高。(2)喷射作业质量要求A、作业前应先对机械设备、风管、料管、水管及电线电路进行检查并试运转。B、喷射时,喷头与喷面应垂直,宜保持2m左右的距离;喷射手必须控制好水灰比,并保持砼表面平整、湿润光泽。C、钢筋网与坡面的间隙宜大于20mm。钢筋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5d(即280mm)。(3)地表水防渗要求:A、做好地面封闭,封闭宽度至用地红线,或施工场地围挡边线。B、截断地面补给水源,隔断基坑周边地表水渗入坑壁内。9、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9.1监测说明变形测量能有效监视开挖基坑可能对原有建筑物造成影响和新建建筑物的安全,以便即时采取预防措施;在检查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中,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验证基坑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的理论及设计参数。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应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的相关要求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基坑周边地面市政道路、管网的安全。9.1.1监测点设置专业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按要求编制监测方案,据规范规定进行监测。主要内容为基坑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基坑变形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不少于3个。施工前布设3个平面基准点和3个水准基准点,至少观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施工时应及时将观测资料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确定基坑变形情况以及是否采取加强措施。本次共布置基坑变形监测点布置详见:基坑变形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图号:01-02)。监测单位可根据规范规定对监测点进行调整。9.1.2测量精度1)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水平位移监测包括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精度达到下表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水平位移预警值累计值D(mm)D≤4040<D≤60D>60变化速率υD(mm/d)υD≤22<υD≤44<υD≤6υD>6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0≤1.5≤2.0≤3.0注:①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②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预警值的要求确定;③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2)竖向位移监测精度竖向位移监测包括基坑顶部、基坑周边地表、周边道路的竖向位移监测。监测精度满足下表要求: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竖向位移预警值累计值S(mm)S≤2020<S≤4040<S≤60S>60变化速率υS(mm/d)υS≤22<υS≤44<υS≤6υS>6监测点坐标中误差≤0.15≤0.5≤1.0≤1.5注: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相关监测精度要求如下: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要求≤1.0,支护结构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要求≤0.15。(3)周边地表裂缝监测在基坑开挖前做好裂缝调查,并做好记录和观测标识。基坑开挖后,除了对已有的裂缝进行观测外,还要重点检查有可能出现裂缝的部位,及时发现新的裂缝,并做好记录和观测标识跟踪观测。裂缝观测采用精密钢尺,在裂缝标示上直接丈量,当裂缝两端的标示距离增大时,裂缝的变化值就可以计算出来。观测精度为1mm。9.1.3基坑监测预警1)基坑及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预警值(一级)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累计值变化速率(mm/d)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顶部水平位移喷锚支护30~400.3~0.4%3~5支护桩20~300.2~0.3%2~3顶部竖向位移喷锚支护20~300.2~0.4%2~3支护桩10~200.1~0.2%2~3注:1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2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累计值或连续3次超过该值得70%,应预警。3底板完成后,监测项目的位移变化速率不宜超过表中速率预警值的70%。2)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预警值监测对象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地下水位变化1000500管线位移刚性管道压力10~202非压力10~302柔性管线10~403~5临近建筑位移小于允许值2~3临近道路路基沉降(一般城市道路)20.0~40.03裂缝宽度建筑结构性裂缝既有裂缝1.5~3.0持续发展新增裂缝0.20~0.25地表裂缝既有裂缝10.0~15.0持续发展新增裂缝1.0~3.0注:1.建筑物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预警。2.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取值。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预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索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根据当地工地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预警的情况。9.1.4监控周期基坑工程监测周期为基坑开挖到基坑回填整个过程。9.1.5监控频率(1)基坑工程监控频率见下表:基坑设计安全等级施工进度监测频率一级开挖深度≤H/31次/(2~3)dH/3~2H/31次/(1~2)d2H/3~H(1~2)次/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d7~141次/3d14~281次/5d>281次/7d9.2基坑的巡视检查除了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专业监测外,支护施工单位也应做好日常巡视检查工作。1.巡视检查基本要求设立巡视检查员一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巡视;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辅以量尺、照相机等器材进行。检查情况须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观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2.巡视检查内容(1)支护结构的巡视:①边坡支护结构成型质量;②边坡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2)施工工况的巡视:①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②工作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③地表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④工作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3)工作坑周边环境的巡视:①地下管线有无破损、泄露情况;②周边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③周边道路及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监测设施的巡视:①基准点、测点的完好状况;②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③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9.3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本工程必须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按信息化施工要求工作,记录施工揭露的实际工程位移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一次初始值,根据地质条件、现场调查了解的周边环境情况,按照设计要求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同时加强基坑巡查工作(现场巡查时应检查有无下列现象及其发展情况: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围墙开裂、倾斜;基坑周边水管漏水、破裂,挡土构件表面开裂;支撑构件变形、开裂;基坑侧壁渗水、漏水等;降水井抽水异常,基坑排水不通畅),将以上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便于设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必要时对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原则。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信息化施工有关规定,基坑在土方开挖期间至肥槽回填之前均应进行基坑变形监测,以确保基坑周边地面市政道路、管网的安全。10、基坑施工应急预案10.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10.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图10-1:图10-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10.3本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急处理措施1、基坑边坡出现裂缝、变形的应急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基坑开挖后,在进行地下室、基础施工期间,常常会存在一些超过边坡稳定设计计算的条件,造成地面开裂,边坡土体变形及滑塌等险情。因此在基坑施工期间,必须备有相应的应急防护措施及抢险工作所需的设备、材料和组织安排。基坑边坡出现裂缝、变形以致滑动的失稳险情,其本质的问题是土体潜在破坏面上的抗剪强度未能适应剪应力的结果。因此抢险应急的防护措施也基本上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是设法降低坡土体中的剪应力;二是提高土体或边坡的抗剪强度。拟采用以下应急防护措施:(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在基坑底面范围内,采用堆置土、砂包或堆石、砌体等压载的方法以增加基坑支护体系抗滑力维持边坡稳定;(2)坡顶主动区减载:坡顶减载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清除基坑周边地面堆置的砂石建筑材料及施工设施等以减轻地面荷载;二是可根据出现险情程度和需要,进一步降低基坑顶面高程,挖除基坑顶面一定厚度的土层以减少边坡自身土体的重量,降低边坡滑动力而提高边坡的稳定系数。(3)必要时增设适当支挡措施。(4)对险情段加强监测。(5)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2、突降大雨或暴雨的应急措施本工程施工期间经历云南雨季,若施工过程中突降大雨或暴雨拟采用以下应急防护措施:(1)雨季施工准备工作,雨季到来之前一个月,应对各种防雨设备、器材、临时设施与临建工程进行检查,及时购置、修整。(2)现场内的排水沟,应经常有人疏通,以保证现场和生活区积水及时排放。(3)基坑的周边排水采用向坑外找坡的排水方法,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袋,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4)配备足够的泵,确保基坑底无积水。(5)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接零,接地保护,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随时检查漏电装置是否灵敏有效。(6)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7)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8)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11、基坑开挖及使用期间维护要求1)雨期施工时,应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对地势低洼的基坑,应考虑周边汇水区域地面径流向基坑汇水的影响;排水沟、集水井应采取防渗措施。2)基坑周边地面宜做硬化或防渗处理。3)基坑周边的施工用水应有排放措施,不得渗入土体内。4)当坑体渗水、积水或有渗流时,应及时进行疏导、排泄、截断水源。5)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和主体地下结构施工。6)主体地下结构施工时,结构外墙与基坑侧壁之间应及时回填。12、土方开挖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土方开挖前应由土方施工单位编制土方开挖专项方案并实施。鉴于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交叉作业,关系密切,需互相配合、协调,为保证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针对土方开挖,提出如下配合要求:12.1土石方开挖原则(1)严格按照“分层、分段”的原则,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坑内土方,原则上分层深度不宜大于2.0m,严禁超挖、欠挖或并层开挖,同一层土方开挖分段长度一般不大于25.0m。在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由现场技术员控制单层开挖深度,但需要考虑网喷作业的施工条件。(2)土石方开挖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损坏坑壁等构件,靠近上述构件部位30cm范围内的土石方宜采用人工清挖。(3)土石方开挖前,应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坑监测数据,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4)在正式施工前,应由施工方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施工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和对策分析,制订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5)土石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石方开挖方案,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石方开挖方案进行,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损坏等工程事故。(7)基坑底土石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施工砼垫层(至支护结构边),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8)基坑内的深坑开挖必须等普遍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集水坑、电梯井等坑中坑应逐个开挖、砖砌外模护壁,不得大面积开挖。(9)基坑内所有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10)开挖期间如遇漏水以及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并积极配合抢险工作。(11)当开挖揭露出的坑壁土层性状与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时,应停止开挖,上报甲方、监理、设计,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12.2土石方开挖施工控制要点(1)施工前准备为了方便施工及有利基坑边坡稳定和土石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土石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电路和抽水机械的到位工作。及时做好基坑边坡放坡的布线工作。(2)基坑的开挖顺序先进行大面标高开挖,逐个开挖电梯井、集水坑,基坑开挖施工至标高后,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垫层施工任务。每个基坑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基坑的开挖。以此来减小对土体的过度扰动,防止形成土方滑坡坍塌。(3)基坑开挖的施工土石方开挖必须由专人指挥,采取分层对称开挖。下层土在上层边坡施工完毕后,才可以继续开挖。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当挖至接近标高时,要人工配合清基坑底。(4)安全措施施工时必须有施工人员在场观测边坡,若发现局部半坡位移过大时,立即下令停止开挖施工,疏散施工人员,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12.3土石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1)配备必要的机械及抽水设备,数量应满足排明水要求;(2)专人负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严格按设计图纸标高开挖,严禁超挖;(4)土方开挖前应向挖掘机司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其明了挖土范围、深度、部位和质量要求;(5)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基坑进行认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协商处理;(6)机械挖土严禁扰动坑底土质,应保留30cm以上由机械、人工配合清底;(7)挖至基底后,先深后浅整平基底土方。土方开挖至基底后,应及时浇灌砼垫层,基坑不得长时间暴露,挖土要与土建施工相适应。12.4土石方开挖的其他要求(1)土石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加人工配合修坡,底板在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300mm时改用人工开挖修坡。(2)边坡土石方开挖宜分层、分段开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支护结构,对开挖面进行有效封闭。(3)为减小土石方开挖出土工程中对周边环境及道路交通的影响,本项目将出土马道设置在东南角,由项目东侧支路外运土方,避开北侧主干道。(4)沿坑边的土方开挖工作应由基坑支护单位统一指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协调,才能保证土方开挖及支护工作的顺利进行。(5)运土车在出施工现场门口时要清洗车轮,并有专人清洗厂区路面,维护厂区道路卫生,做到文明施工。(6)挖土及运土施工要服从现场管理人员调配。相互交叉作业时派专人在挖土现场指挥车辆进出,确保施工安全。13、基坑降排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存在二种类型的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较厚的素填土中,受大气降水、原地表水等渗透形成,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潜水主要为赋存于泥岩层,勘察期间,属于枯水期及平水期,无统计稳定地下水位。勘察时测得稳定水位埋深1.10~13.40m,稳定水位标高480.54~495.73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丰、枯水期年度变化幅度在1.00~3.00m之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明排的降水方式,对周边道路影响较小。场地及其周边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工作和地面封闭,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基坑安全产生不利影响。14、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本设计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当施工中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本基坑支护设计主要依据为相关规范和建设单位提供勘察报告和相关基坑开挖资料,如以上资料有所改动,基坑支护设计需做相应调整。施工过程中建设方务必请勘察单位技术人员来现场核定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力学参数。如果现场实际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由于地质钻孔是有限的,有限个孔所揭露的地层情况与实际开挖出的地质情况总有不符之处。若施工时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参考的地质资料不同,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复核在实际地质资料下,原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否则要及时进行变更设计,确保安全。真正落实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应加强施工中的地质工作(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和信息化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将相关信息汇总,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将相关信息提交设计、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及业主,必要时对设计进行调整。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出现异常区域进行回填反压,再会商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完成后可继续施工。15、施工质量检测试验进场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等)须有合格证书,并抽样复检。现场采用喷射砼应在施工作业之前须进行配合比试验,现场配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料。排桩、冠梁、喷射砼均应制作试块进行抗压试验。排桩、冠梁按每50m3混凝土制作砼试块1组,喷射砼每500m2制作1组,每组3个。排桩砼强度达到75%后,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0%;当出现Ⅲ、Ⅳ类桩时应采用钻芯法验证,并扩大低应变检测数量。喷射砼面层施工完成后应抽检喷射砼面层的厚度,每500m2抽检1组,每组不少于3点。16、“危大工程”重点部位、环节及建议16.1“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及环节本项目基坑深度5.70~11.30m,开挖深度已经大于5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在本章专项列出本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细部工作(或影响基坑安全的关键性工作):1、基坑土石方开挖(开挖工序、速度程序直接影响基坑稳定,属于关键性工作)。2、支护桩(抵抗侧土压力,属于关键性工作)。严格控制支护桩施工速率、每天施工根数,严管施工质量。3、挂网喷面(封闭暴露土体,防止土体水分散失或由于降雨浸湿土体等情况土体变形软化,出现垮塌)4、基坑截、排水(防止地面水体流入基坑,坑内水体抽排,属于关键性工作)。5、涉及基坑支护工程的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变形监测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公司进行。6、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变形监测工作施工前均须按有关文件、规范要求对相应的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报批。7、在施工前,建设单位须组织监理、施工、监测单位对基坑周边环境、地下障碍、管线、水源渗漏点进行详细排查。8、变形监测单位须认真做好变形监测工作,及时、真实反映基坑变形情况,做到变形监测指导施工,监测资料在完成后须报五方。9、不得盲目施工、赶工,不得偷工减料。10、合理安排工序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最大限度降低支护工程、土方开挖风险。以上未尽事宜,须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组织实施。16.2、建议一、本工程重点1、该工程为深基坑工程,重点在施工质量的控制。深基坑作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基础工程,只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施工队伍才能很好的完成,保证基坑的安全使用。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进行,并做好自检、复检、隐蔽记录等。2、在深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专项施工组织方案,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以及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3、本项目土石方开挖前应由土方施工单位编制土石方开挖专项方案并实施。土石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是交叉作业,关系密切,需互相配合、协调,严格按照“分层分段开挖、先支后挖”的原则进行施工。二、本工程关键点1、土方与基坑支护工序之间的密切配合。深基坑支护作业为分层分步作业,讲究施工工序与流程,支护分段、分层进行,为此土方施工应密切配合,分层开挖。本工程开挖工作面宽,有较宽的回转空间,能较好的形成流水作业。土方施工时应现开挖四周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