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历史期末试题(2024年)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1.1949年10月1日是开国大典的日子,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它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1952年12月6日,《朝鲜人民日报》头版以《烈火炼真钢》为题,对志愿军战士易禄亨舍己救人、在火海中抢救朝鲜老大娘及其家人的英雄事迹作了报道,称赞他是“中国好儿女”。这篇报道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A.洗雪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耻辱B.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C.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D.稳定了朝鲜局势,维护了地区和平3、下图是1949-1952年新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土地改革的进行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4.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提高决策科学性
B.强调制度稳定性C.权力具有至上性
D.具有广泛代表性5.下图是1955年由某集体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该画作意在引导农民A支持社会主义改造
B.积极投身土地改革C.
踊跃加入人民公社
D.加紧分田包干到户6.英雄模范人物是时代的杰出代表。下列一组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是A.新中国政权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他说:“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B.人民思想得到解放C.“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D.改革开放深入人心8.下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其中1956年和1978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1980年,深圳第一个改革工资制度,将市场机制引入工资分配领域。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1984年,深圳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票证制度。1987年,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材料反映了深圳人A.敢为人先的精神
B.艰苦创业的精神C.对外开放的精神
D.融入世界的精神10.初三1班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下列手抄报模版意在展示A.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B.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D.经济特区的日新月异11.“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A.坚持中国道路
B.全面依法治国C.弘扬中国精神
D.凝聚中国力量12.我国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一一北盘江大桥,连接云南、贵州;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边接青海、西藏,改善了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材料体现我国A.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D.加快少数民族的民主改革13.下图所示的“制度”A.都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都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C.都符合“一国两制”原则
D.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14.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提到:“我们本不想让香港回归中国,但是后来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太悬殊了。”据此可知,中国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是A.综合国力增强
B.“一国两制”提出C.人民群众坚持
D.世界格局变化15.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中影集团将创作一部关于澳门回归的电影,下列资料对电影主创了解澳门历史价值最大的是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澳门口述历史丛书》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16.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自3月27日至4月7日来大陆祭祖、交流。他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表示,马先生此访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再次证明……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省略处的“定海神针”是指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C.“一带一路”倡议
D.“和平统一”17.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广泛认可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续创新力
D.文化认同有助于两岸的沟通和交流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做一期黑板报,如图图片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由此可知,他们黑板报的主题是A.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科技创新、人民幸福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19.在刘公岛铁码头的不远处竖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记下来,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这表明,人民海军创建之初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A.培养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
B.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C.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D.加紧组建战略导弹部队20.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接受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和记者的采访,向国际宣传了新中国的新风貌。他还邀请外媒观看了纪录片《1952年国庆》和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更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新风貌。通过此次会议,中国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C.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A.与苏联正式建交
B.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22.1972年开始,中国先后同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一批国家建交,中英和中荷外交关系从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至1973年底,中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交的过程。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日建交的推动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推动C.中美建交的推动
D.中国改革开放大成就的推动23.新时代以来,中国形成“两条腿一个圈”的大外交。其中“两条腿”包括了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则指的是针对亚洲邻国的周边外交;三者互相交接、相辅相成。这反映的是A.中国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提高C.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4.如图分别是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A.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受到外来艺术风格影响C.独树一帜,世界第一
D.立足传统凸显民族特色25.服装是一部浩瀚的史诗,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1984年,我国国内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体现了A.对外开放扩大的影响
B.当时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抵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朝,建设高朝。——摘自《社会主义好》歌词材料二
材料三
有一个梦追了百年,从美好的,奔向着明天,不忘着初心,牢记着使命,担当扛双肩,任重而道远,千秋功业,携手创辉煌。向前,向前,向前,梦圆!——摘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曲《追梦百年》歌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反映歌词内容的三个历史事件。(6分)(2)根据表格,概括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二的歌词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歌词中“梦圆”的含义。在红歌传唱的过程中,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哪些新的认识.?(6分)27.(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而且施加经济压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由于美国严格管制对华贸易,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大幅度下降。1948年为2.73亿美元,1949年为0.826亿美元,1950年1至8月为0.33亿美元。——熊志勇《中美关系60年》材料二
当电子计票牌上出现表决结果,表明美国的建议被击败时,大厅里立刻沸腾起来,……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还有一些人跳起舞来,第二天,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文,告知二十五日联大通过的决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对比统计材料四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仅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而且在外交、科技、军事、涉台等诸多领域小动作不断。一些身居要职的美国政客,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扬言美中之间是“文明之间的冲突”,甚至叫嚣要把中国“打回到第三世界”……这些敌意浓浓的言行,为中美经贸谈判及两国关系蒙上阴影。——《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1日03版)(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新中国的态度。美国采取该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打开外交局面,新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2)材料二中描述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通过的决议”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之后,为改善对华关系,美国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3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1960年至1985年间,《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4)材料四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你是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变化的?(6分)28.(16分)根据以下图示,解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找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4分)(2)上述材料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个行业?在此期间,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成果是什么?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事件。(3分)(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9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26.(18分)(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2分)抗美援朝(或西藏和平解放);(2分)一五计划(或土地改革、三大改造)。(2分)(2)粮食产量不断提高。(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辛勤劳动等。(4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
(3)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政策;努力发展社会经济等。(4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
27.(16分)(1)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1分)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分)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参加亚非会议,促成会议圆满成功等。(2分,答出2点即可)
(2)1971年。(1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1972年尼克松访华。(1分)(3)由消极报道为主到中性报道为主。(1分)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国由封闭到开放;中国对美国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国际形势的变化等。(2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
(4)合作与冲突交织。(1分)维护国家利益。(1分)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沟通交流;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共同努力,造福两国人民等。(4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
28.(16分)(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2)重工业。(1分)武汉长江大桥。(1分)中共十四大。(1分)(3)评分标准【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论述: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此后,我国加快了发展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关键历史时刻,做出了重要的历史决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6分,论述中运用了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这三件大事,得3分,选择运用其他事件可酌情给分﹔论述能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得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只要在论述中涉及到上述所列史事,就无需单独列出“选择的史事”;只要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就无需在结论中重复观点。)【示例二】观点:符合国情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或创新驱动发展;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3分,需根据评分标准中的“水平等级”适当赋分。)论述:建国初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应广大农民的要求,国家于1950-1952年底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丽集市方案门头文案
- 煤矿企业技能提升方案
-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探寻
- 旅游会员销售方案
-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中学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五校联考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福建公务员面试模拟158
- 江西申论模拟46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简报范文
- 河南面试模拟34
- GB/T 23794-2023企业信用评价指标
- 上海市水箱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及方法
- 公共厕所工程报价明细表
-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开题报告PPT模板
- 外贸发票 PI 形式发票模板范例
- nio区域控制器架构与多控制器软件融合的思考
- 螺牙强度校核
- 2023年初中数学教师高级职称考试试题含解析
- 设备部-工作总结及-计划-课件
-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全文《八五普法》课件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