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标内容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二、教学要求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基本要求了解新中国从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展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说明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基本要求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发展要求说明本课的关键词是“突破”,教学时要抓住这一关键词,掌握学习要求。第三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基本要求知道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贡献的理想和国际意识。发展要求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基本依据”知识点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三、教学建议本专题可分3课时教学。1.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把握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三个阶段性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及中日关系正常化是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2.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中国外交史,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还可引导学生分类列表或编制新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掌握构建历史基础知识体系的方法。3.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关系观,充分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来深化对现实的思考。如可以通过搜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相关史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今天的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1、制定外交方针的国际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新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受到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两大阵营对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把国家的主权安全放在第一位。3、三个外交方针。毛泽东将把它概括为三句话:“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理解(1)“另起炉灶”(对内)。废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一边倒”。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作用是避免了新中国的孤立。(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外)。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提示:建国初期的外交三方针:“另起炉灶”--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扫干净后再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二)新中国从成立到50年代中期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外交高潮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第一个)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相继与新中国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1950年2月14日,中苏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加强忽然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恩来率团出席,该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有什么意义?(1)“同”:与会各国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2)“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等等(3)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4)意义:这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亚非国家之间增强了了解,加强了合作;万隆会议所湿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提出:1953年底,中印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3)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二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联合国问题的由来。①联合国成立时中国是创始国,并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2、重返联合国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并为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斗争(根本);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③美国政府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也逐渐破产。3、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2758号决议4、意义:①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②重返联合国之后,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隐含的意义:①表明联合国中力量对比生巨变,第三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②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③更加有利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第三课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1、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①美国: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时,重返联合国宣告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朝鲜战争以来,美国一直坚持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为确保争霸重点欧洲,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从越南撤军并改善与中国的关系。②中国:苏联陈兵东北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明显,已不是中国的主要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付苏联威胁十分有利;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台湾解决中美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适时改善中美关系。总之,中国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阶段性进展:①“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⑤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79年邓小平访美,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意义: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键.国际上出现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④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实现了亚洲战略收缩和从越南撤军的目标,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二)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2、进程:①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对中国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后来和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同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特别提醒:1、70年代外交关系的调整就是改善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2、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主要是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真题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四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对战争与和平的新认识(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2、调整的理论依据: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3、具体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①中国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上,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原则、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地解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并作出自己的贡献③积极参与联合加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采取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④.9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中国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中、法、俄、美、英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并发表了会晤文件。⑤提出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成就: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中国政府提出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支持。2、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中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①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出席1993年西雅图会议,上海举办年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②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