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2023年山东济宁模拟)南阳洲地处长江中游的杨林岩水道,是泥沙落淤而形成的江心洲。2003年上游三峡工程的运行、2014年杨林岩水道的整治(鱼骨坝、护滩带)均对南阳洲形态及河道主汊产生显著影响。如图是2003年、2013年、2020年南阳洲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与2003年相比,2013年南阳洲整体萎缩的原因除流水侵蚀外,还可能有()A.河道落差增加 B.护滩工程建设C.上游来沙减少 D.洪峰流量减少2.建设鱼骨坝对南阳洲的主要作用是()A.减弱侵蚀、减弱淤积B.减弱侵蚀、增强淤积C.增强侵蚀、减弱淤积D.增强侵蚀、增强淤积3.2014年实施的杨林岩水道整治工程使得河道主汊()①加深②变浅③水面变宽④水面变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C2.B3.B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峡工程的运行会起到拦沙的作用,使上游来沙减少,沉积作用减弱,导致南阳洲整体萎缩,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2014年鱼骨坝建设后至2020年,南阳洲的面积在扩大,可推测鱼骨坝对流水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其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淤积作用增强,B项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2014年鱼骨坝建设后至2020年,南阳洲的面积在扩大,导致河道主汊变窄,水面变窄,③错误,④正确;在河道变窄的情况下,水流通过主汊的速度会加快,导致侵蚀作用增强,河道加深,①正确,②错误。(2022年山东青岛模拟)黄河下游孟津至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段,长约284千米,游荡段平面上在较长范围内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具有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等演变特点。如图示意黄河全下游及游荡段累计冲淤量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据此完成第4~6题。4.该游荡段滩岸的土体特点是()A.黏粒含量小、抗蚀能力强B.黏粒含量大、抗蚀能力强C.黏粒含量小、抗蚀能力弱D.黏粒含量大、抗蚀能力弱5.推断1986—1999年该游荡段出现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 B.植被C.含沙量 D.人类活动6.1999—2016年,该游荡段断面形态趋向()A.宽深 B.窄深 C.宽浅 D.窄浅【答案】4.C5.D6.B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分析,该游荡段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说明滩岸的土体黏粒含量小,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汛期时河流水位上涨,滩岸冲刷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汛期结束后水位下降,泥沙大量淤积,主流摆动频繁,故C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行,之后1986—1999年累计冲淤量呈上升趋势,说明黄河下游淤积量大于冲刷量,主要原因是龙羊峡水库运行后,控制了汛期下游的水量,使黄河冲刷侵蚀能力减弱,汛期过后泥沙大量淤积,从而导致淤积量大于冲刷量,D项正确。第6题,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运行,之后1999—2016年累计冲淤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冲刷量大于淤积量,该游荡段断面形态趋向窄深,河道趋于稳定,故B项正确。(2023年广东广州模拟)黄河在流经延川境内形成了陡然急转的大转弯,被人们称为“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如图为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第7~8题。7.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下蚀 B.风力侵蚀C.河流侧蚀 D.风力堆积8.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A.水流较缓,土壤肥沃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C.降水丰富,热量充足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答案】7.C8.A解析:第7题,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河流侧蚀作用使河道弯曲,形成凹岸和凸岸,C项正确。第8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项正确。(2022年广东惠州模拟)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河漫滩平原上发育大量沟脊相间的侧积体地貌。侧积体的生长反映了曲流河道在洪水期的横向迁移轨迹。在弯曲河道的横向迁移过程中,两侧河岸的物质因横向水流(垂直于河流流向)的作用而重新分配。如图为密西西比河某河段的遥感影像图以及该河段A处的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根据侧积体形成的先后顺序,由早到晚依次对应()A.侧积体a、侧积体b、侧积体cB.侧积体b、侧积体a、侧积体cC.侧积体c、侧积体b、侧积体aD.侧积体c、侧积体a、侧积体b10.在河道展宽足够的情况下,多个侧积体在该河岸大规模出现的条件是()①持续高水位②周期性洪水③地壳间歇性抬升④地壳相对稳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9.A10.D解析:第9题,图中A河道的左岸(据河流流向判断左、右岸)是凸岸,以流水堆积为主,凸岸逐渐向西延伸,右岸是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岸向西侧延伸,因此侧积体形成的先后顺序由早到晚依次对应侧积体a、侧积体b、侧积体c,故A项正确。第10题,在河道展宽足够的情况下,多个侧积体之间有洼地,说明出现的条件是周期性洪水,不是持续高水位,①错误,②正确;地壳相对稳定,利于沉积、侧蚀,③错误,④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3年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越溪河位于川东丘陵区,是嘉陵江的支流。由于干、支流河道下切侵蚀速率的差异,越溪河河口出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的坡度转折点),裂点不断向河流上游移动。越溪河流域广泛分布有硬度较大的砂岩,其下为较软的泥岩。在距河口2.3千米处,不断向上游移动的裂点发育为瀑布(如图)。以瀑布为界,上游河道宽浅,而下游河道则为“V”形。(1)简述河口处形成裂点并发育为瀑布的地质过程。(2)分析越溪河瀑布上、下游河道形态差异的成因。【答案】(1)嘉陵江流量大于越溪河流量,下切速率快,越溪河河口处出现裂点;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裂点不断地向河流上游移动;不同硬度岩石的下切侵蚀差异,形成瀑布。(2)以瀑布为界,越溪河上游河床岩石为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以侧蚀为主,形成相对平坦开阔的宽浅“U”形河谷;下游河床为泥岩,岩性较软,抗侵蚀能力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深度较大的“V”形河谷。12.(2021年湖南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图甲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图乙示意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甲乙(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演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流速变化: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长江加剧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长江河道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使此段河道演变为双分汊型河道。(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3)赞同。理由: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上游水库蓄水可减少洪水对北河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