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团标-抽水蓄能电站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_第1页
中电联团标-抽水蓄能电站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_第2页
中电联团标-抽水蓄能电站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_第3页
中电联团标-抽水蓄能电站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_第4页
中电联团标-抽水蓄能电站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XXXPAGE1PAGE62T/CEC2021-XXXX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T/CECT/CEC2021-XXXX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T/CEC202X202X—XX—XX发布抽水蓄能电站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earthingengineering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征求意见稿)20202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发布PAGE15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definitions 23Basicregulationsforlightningprotectionconstruction 63.1Constructionsitequalitymanagement 63.2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requirements 64Lightningprotectionconstructionitems 74.1earthingdeviceitems 74.2Down-leaditems 94.3Lightningarresteritems 104.4Equipotentialbondingitems 114.5Shieldingitems 124.6Integratedcablingitems 124.7Surgeprotectivedeviceitems 134.8Exothermicweldingitems 145Lightningprotectionconstructiontypicalproject 175.1Lightningprotectionoutsidethebuilding 175.2Lightningover-voltageprotectionofprimaryfacilities 175.3Lightningover-voltageprotectionofsecondaryfacilities 226Qualityacceptanceandtestingoflightningprotectionproject 266.1Generalrules 266.2Divisionandacceptanceofinspectionbatchesforeachitemsinlightningprotectionproject 266.3Det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device 297Basicregulationsforearthingofelectricalequipment 307.1Basicrequirementsforvariousfunctionalearthing 317.2Materialselectionofearthinggrid 327.3Measurestoreduceearthingimpedance 348Typicalengineeringofelectricalequipmentearthing 368.1Earthingofthemainandauxiliarypowerhousesoftheundergroundcaverngroup 368.2Earthingofmainequipmentsinundergroundcaverngroup 378.3Earthingoftheswitchstation 398.4Buildingandoutdoordistributionelectricalearthing 428.5Earthingofcentralcontrolbuildingandrelayprotectionbuilding 448.6Secondarysystemearthingofmonitoring,protection,communication,testingandcomputerinformation 458.7Earthingofportableandmobilepowerequipment 529Earthingdevicecharacteristicparametermeasuringandcorrosiontest 53Descriptionofwordsusedinthisguideline 59Listsofquotedstandards 61Clausedescription 62总则TC"Generalprovisions"\l1为保证抽水蓄能电站防雷与接地装置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抽水蓄能电站防雷与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应于抽水蓄能电站防雷与接地装置的施工与验收。抽水蓄能电站防雷与接地装置的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和定义TC"Termsanddefinitions"\l1雷电防护区(LPZ)lightningprotectionzone规定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又称防雷区。浪涌保护器(SPD)surgeprotectivedevice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又称电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dischargecurrent(In)流过浪涌保护器,具有8/20μs波形的电流峰值,用于SPD的II类试验以及I类、II类试验的预防试验。最大放电电流maximumdischargecurrent(Imax)流过浪涌保护器,具有8/20μs波形的电流峰值,其值按II类动作负载试验的程序确定。Imax大于In。冲击电流impulsecurrent(Iimp)由电流峰值Ipeak、电荷量Q和比能量W/R三个参数定义的电流,用于流过浪涌保护器的I类试验。典型波形为10/350μs。残压residualvoltage(Ures)放电电流流过浪涌保护器时,在其端子间的电压峰值。接地earthing将电力设备、设施、构件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电力]系统接地(power)systemearthing电力系统的一点或多点的功能性接地。安全接地safeearthing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设的接地。也称之为保护接地。防雷接地lightningprotectiveearthing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防静电接地staticprotectiveearthing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险作用而设的接地。接地极earthingelectrode埋入土壤或特定的导电介质(如混凝土或焦炭)中与大地有电接触的可导电部分。自然接地体naturalearthingelectrode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混凝土建筑物的钢筋、管道等,称为自然接地体。接地装置earthingconnection接地导体(线)和接地极的总和。接地网earthing-electrodenetwork由垂直和水平接地体组成的具有降阻、散流、均压作用的网状接地装置。主接地网mainearthinggrid起主要散流、降阻作用的接地网。如下水库水下地网。均压网gradingring为了改善接地装置的地面电位分布,减小网孔的电位差和使接地网外电位分布减缓而在接地网内设置的多根水平接地体。如开关站接地网。接地线earthingconductor电力设备、杆塔、构件的接地螺栓与接地体连接用的在一般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干线mainearthingtrunk与主接地网两个不同边可靠连接后延伸到电站主要设备(如发电机、主变压器、GIS、出线场构架等)的接地线。也可称为接地母线。接地汇集(或母)排earthingbus靠近需要接地的设备,带有多个螺栓孔用于安装多个接地线的铜排。集中接地装置concentratedearthingconnection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冲击接地电阻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一般敷设3根~5根2.5m~3m垂直接地极。在现场条件为山石或土壤特别坚硬无法打入垂直接地极时,宜开挖3条~5条0.5m×0.8m(可依据地质情况确定开挖深度)×50m的泄流沟槽,沟槽内采用填满净土、或其他电阻率很低的物质,再在泄流沟槽内敷设放射形水平接地极;或在地基上回填厚度1m以上净土或其他电阻率很低的物质,分层夯实,再在回填介质里面敷设水平接地极与合适长度的垂直极;或开挖深井接地。深井接地deepwellearthing置于深井钻孔内的垂直接地。接地系统earthingsystem系统、装置或设备的接地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连接和器件。有效接地系统effectivelyearthingsystem变压器和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或经过小阻抗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系统。非直接接地系统non-directearthingsystem中性点不与接地装置连接(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电压互感器以及高电阻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系统。等电位接地网equipotentialearthinggrid为了减小空间电磁场对二次电缆和二次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并使二次设备信号接地实现并联单点接地,由带绝缘的水平导体纵横连接构成的各节点处于等电位的接地网,其最终与主接地网一点接地。也可称为二次接地网或抗干扰接地网。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bonding将分开的各种可导电不带电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电力、通信等电缆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信号接地logicalsignalearthing将二次系统装置内部电路板和芯片逻辑信号的公共端接到等电位接地网,使其成为稳定的参考零电位。电力系统信号接地宜采用并联单点接地。接地阻抗earthingimpedance在给定频率下,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参考地之间的阻抗。接地电阻earthingresistance接地阻抗的实部。工频接地电阻powerfrequency earthingresistance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工频交流电流求得的电阻。冲击接地电阻impulseearthingresistance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接地极上对地电压的峰值与电流的峰值之比)。地电位升高earthingpotentialrise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参考地之间的电位差。外露可导电部分exposedconductivepart设备上能触及到的可导电部分,它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会带电。外界可导电部分extraneousconductivepart非电气装置的,且易于引入电位的可导电部分,该电位通常为局部电位。接地网最大入地电流maximumgridcurrent接地故障电流中经接地网流入地中的电流最大值,供接地设计使用。接地故障电流持续时间continuoustimeofearthingfaultcurrent接地故障出现起直至其终止的全部时间。放热焊接exothermicwelding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铝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高温熔融金属,进行焊接的方法。也称热熔焊。防雷施工的基本规定TC"Basicregulationsforlightningprotectionconstruction"\l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TC"Constructionsitequalitymanagement"\l2防雷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判断评定考核制度。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逐项检查并填写《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A表A.0.1。施工人员、资质和计量器具应符合下列要求:施工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并应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应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防雷专业承包资质。在安装和调试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应经法定计量认证机构检定合格,并应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施工质量控制要求TC"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requirements"\l2防雷工程采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检验结论应有记录,并应在确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后再在施工中应用。对依法定程序批准进入市场的新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供应商尚应提供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当对防雷工程采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存在异议时,应由法定检测机构的试验室进行抽样检测,并应出具检测报告。主要防雷装置的材料、规格和试验要求宜符合《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B和附录C的规定。各工序应按本规范规定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形成记录,应包括隐蔽工程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防雷施工分项工程TC"Lightningprotectionconstructionitems"\l1接地装置分项工程TC"Groundingdeviceitems"\l2接地装置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防雷保护,且当地土壤电阻率较高,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接地阻抗值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2015中第5.4.2条的规定。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8m;在土壤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岩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接地体的开挖深度;在寒冷地区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铜棒、铜管、镀铜棒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垂直接地极的深度依据地理情况确定,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地极与人工接地极连接处、进出线构架接地线等应设置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扩建、新建地网时,新旧地网之间应多点连接。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范围内或接地网边缘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采用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的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如下:铺设使地面电阻率不小于50kΩ•m的50mm厚的沥青层或150mm厚的砾石层。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栏或警示牌。敷设“帽檐式”均压带,具体方法参照《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NB/T35050-2015图7.1.5。接地装置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临近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装置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可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当工程设计文件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设计为独立接地时,独立接地体与建筑物基础地网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第4.2.1条的规定。钢材、铜材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导体为钢材时,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要求应符合表4.1的规定。表4.1防雷装置钢材焊接时的搭线长度及焊接方法焊接材料搭接长度焊接方法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并应焊以由扁钢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导体为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时,连接工艺应采用放热焊接,放热焊施工的具体要求见本规范第4.8章放热焊分项工程。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接地线还应加装铜鼻子。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压接方式连接。铜接地线与钢接地线的连接必须采用放热焊接。采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潮湿的和有腐蚀性蒸气或气体的房间内,接地装置的所有连接处应焊接;如确不易焊接,可采用螺栓连接,但应采取可靠的防锈蚀处理。接地导体完成电气连接之后,必须采用回路电阻测试仪测试每一个连接处的直流电阻,并编号记录在案。连接处电阻不得高于规格尺寸相同导体材料直流电阻的1.05倍。接地装置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应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室外接地沟回填宜有l00~300mm高度的防沉层。在山区石质地段或电阻率较高的土质区段的土沟中敷设接地极,回填不应少于100mm厚的净土垫层,并应用净土分层夯实回填。接地装置在地面处与引下线的连接施工图示和不同地基的建筑物基础接地施工图示,可按《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D中图D.0.1-1~图D.0.1-3。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接地线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损伤处,均应用钢管或角钢等加以保护;接地线在穿过已有建(构)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接地线在穿过新建构筑物处,可绕过基础或在其下方穿过,不应断开或浇筑在混凝土中。电气装置的接地必须单独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严禁在一条接地线中串接两个及两个以上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接地装置防腐在接地体与接地体之间的焊点外侧100mm范围内,刷两层沥青漆。在刷沥青漆之前,焊接完自然冷却后,先清除焊点表面的焊渣。接地装置的使用寿命通常不低于30年。接地装置安装工序自然接地体底板钢筋敷设完成,应按设计要求做接地施工,应经检查确认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再支模或浇捣混凝土。人工接地体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开挖沟槽,打入人工垂直接地体等和使用人工水平接地体进行电气连接,应经检查确认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接地装置隐蔽工程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覆土回填。接地装置标志:明敷接地导体(线)的表面均应涂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黄相间的条纹。如因建筑要求,需涂其他颜色,则应在连接处及分支处涂两条间距为150mm的紫带。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网中,如接有单相分支线并用其中性线作接地线时,中性线在分支点应涂淡蓝色。采用铜缆作为接地线时,应选用黄绿相间颜色的铜缆。如设有接地测量井,接地测量井处应设有标志。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标识,其代号为。,同一电站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标识。 引下线分项工程TC"Down-leaditems"\l2引下线安装: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2m、18m和25m。抽水蓄能电站建筑物宜采用明装引下线,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以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防止接触电压和旁侧闪络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外露引下线在高2.7m以下部分穿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应能耐受100kV冲击电压(1.2/50μs波形)。应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护拦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引下线上应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在通信塔或其他高耸金属构架起接闪作用的金属物上敷设电气线路时,线路应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敷设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应两端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0m。引下线安装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0.1m。引下线固定支架应固定可靠,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固定支架应均匀,引下线和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应符合表4.2的要求。表4.2引下线和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布置方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mm)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地面至20m处的垂直导体10001000从20m处起往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金属构件之间应电气贯通。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采用基础钢筋接地体时,不宜设置断接卡,但应在室外墙体上留出供测量用的测接地电阻孔洞及与引下线相连的测试点接头。暗敷的自然引下线(柱内钢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第5章的的规定。混凝土柱内钢筋,应按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扣连接等机械连接或对焊、搭焊等焊接连接。当设计要求引下线的连接采用焊接时,焊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第9款的规定。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应采用暗敷保护,也可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等保护,并应在每一根引下线上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置断接卡连接。引下线不应敷设在下水管道内,并不宜敷设在排水槽沟内。引下线安装中应避免形成环路,引下线与接闪器连接的施工可按《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D中图D.0.2-1~图D.0.2-5和图D.0.3-2执行。引下线安装工序: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在柱内主钢筋绑扎或焊接连接后,应做标志,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应经检查确认记录后再支模。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引出的专用引下线,应先按设计要求安装固定支架,并应经检查确认后再敷设引下线。接闪器分项工程TC"Lightningarresteritems"\l2接闪器安装: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接闪器的安装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对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接闪器布置的要求。抽水蓄能电站建筑物的接闪器宜采取明敷方法。在多雷区,宜在屋面拐角处安装短接闪杆。专用接闪杆应能承受0.7kN/m2的基本风压,在经常发生台风和大于11级大风的地区,宜增大接闪杆的尺寸。接闪器上应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或通信线、信号线,设计文件中有其他电气线和通信线敷设在通讯塔上时,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第5.1.1条第5款的规定。当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旗杆、铁塔等金属物做接闪器时,建筑物金属屋面、旗杆、铁塔等金属物的材料、规格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B的有关的规定。专用接闪杆位置应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接闪导线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第4.1.1条第9款的规定。固定接闪导线的固定支架应固定可靠,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应均匀,并应符合本规范表4.2的要求。接闪器在建筑物伸缩缝处的跨接及坡屋面上施工可按《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D中图D.0.3-1~图D.0.3-3执行。接闪器安装工序:暗敷在建筑物混凝土中的接闪导线,在主筋绑扎或认定主筋进行焊接,并做好标志后,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并应经检查确认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再支模或浇捣混凝土。明敷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器应在接地装置和引下线施工完成后再安装,并应与引下线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分项工程TC"Equipotentialbondingitems"\l2等电位连接安装: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第1款的规定,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有关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的规定,对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在建筑物入户处应做总等电位连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1区、2区、21区及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内、外的金属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的跨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在建筑物后续防雷区界面处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入户处等电位连接施工和屋面金属管入户等电位连接施工可按《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D中图D.0.2-5、图D.0.3-3和图D.0.4-1~图D.0.4-5执行。抽水蓄能电站电力电子系统工作频率小于300kHz,信号接地按星形(S型)结构等电位连接网设计要求施工。星形(S型)结构等电位连接具体施工方法见《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第5.2.1条。星形(S型)结构等电位连接采取单点接地方式。当电力电子系统信号接地采用星形(S型)等电位连接时,电子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应与接地系统的各组件绝缘。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金属外层、电子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采用网格型(M型)结构的等电位连接,各种需要接地的设备或设施以最短的距离与数据中心网格型(M型)结构的等电位连接网络相连,网格型(M型)结构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应与环形接地干线或主接地网多点连接。环形接地干线具体实施方法见本规范图8.5.9。星形(S型)和网格型(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紫铜。等电位连接安装工序:在建筑物入户处的总等电位连接,应对入户金属管线和总等电位连接板的位置检查确认后再设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的总等电位连接板,并应按设计要求做等电位连接。在后续防雷区交界处,应对供连接用的等电位连接板和需要连接的金属物体的位置确认记录后再设置与建筑物主筋连接的等电位连接板,并应按设计要求做等电位连接。屏蔽分项工程TC"Shieldingitems"\l2屏蔽装置安装:当工程设计文件要求为了防止雷击电磁脉冲对室内电子设备产生损害或干扰而需采取屏蔽措施时,屏蔽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15的有关规定。当工程设计文件有防雷专用屏蔽室时,屏蔽壳体、屏蔽门、各类滤波器、截止通风导窗、屏蔽玻璃窗、屏蔽暗箱的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屏蔽室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第7.1.2条第3款的规定。设有电磁屏蔽室的数据中心,建筑结构应满足屏蔽结构对荷载的要求。电磁屏蔽室与建筑物内墙之间宜预留维修通道。屏蔽装置安装工序:建筑物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工程安装工序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选用金属导体在建筑物六面体上敷设,对金属导体本身或其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构成的网格尺寸,应经检查确认后再进行电气连接。支模或进行内装修时,应使屏蔽网格埋在混凝土或装修材料之中。专用屏蔽室安装工序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将模块式的可拆式屏蔽室在房间内按设计要求安装,并应预留出等电位连接端子。应将屏蔽室预留等电位连接端子与建筑物内等电位连接带进行电气连接,并应经检查确认后再进行屏蔽室固定和外部装修。应安装屏蔽门、屏蔽窗和滤波器,并应检查屏蔽焊缝的严密和牢固。综合布线分项工程TC"Integratedcablingitems"\l2综合布线安装:低压配电线路(三相或单相)的单芯线缆不应单独穿于金属管内。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交流和直流电线不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电线(电缆)的额定耐受电压值不应低于750V,且必须穿在金属管中。用于穿线的金属管必须是镀锌管,且管壁厚度在3mm以上。应采取措施保证管与管之间接口电气导通,具体工艺可参见图5.3.1。建筑物内传输网络的综合布线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的有关规定。当二次电缆与电力电缆同属一个电缆管理系统和同一路由时,其布线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布线系统的全部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按《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第7.1节的要求进行等电位连接。由分线箱引出的二次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的长度大于35m时,从分线箱起的20m内应采取隔离措施,也可保持两线缆之间有大于30mm的间距,或在槽盒中加金属板隔开。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多层走线槽盒,强、弱电线路宜分层布设。二次线缆与其它管线的间距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第5.3.4条第3款表5.3.4-1的规定。二次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第5.3.4条第4款表5.3.4-2的规定。低压配电系统的电线色标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浅蓝色,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桥架接地技术要求见本规范第8.2.7条。综合布线安装工序:信息技术设备应按设计要求确认安装位置,并应按设备主次逐个安装机柜、机架。各类配线的额定电压值、色标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第9.1节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经检查确认后备用。敷设各类配线的线槽(盒)、桥架或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经检查确认后,再按设计文件规定的位置和走向安装固定。已安装固定的线槽(盒)、桥架或金属管应与建筑物内的等电位连接带进行电气连接,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4Ω。各类配线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分别布设到线槽(盒)、桥架或金属管内,经检查确认后,再与低压配电系统和信息技术设备相连接。电涌保护器分项工程TC"Surgeprotectivedeviceitems"\l2电涌保护器安装:厂用电系统中SPD的安装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第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GB16895.2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GB/T18802.12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发电厂、变电站电子系统220/380V电源电涌保护器配置、安装及验收规程》DL/T5408-2009的相关规定。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SPD的安装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选择和使用导则》GB/T18802.22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当建筑物上有外部防雷装置,或建筑物上虽未敷设外部防雷装置,但与之邻近的建筑物上有外部防雷装置且两建筑物之间有电气联系时,有外部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和有电气联系的建筑物内总配电柜上安装的SPD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当使用Ⅰ级分类试验的SPD。厂用电系统的SPD的主要性能参数:冲击电流应不小于12.5kA(10/350μs),电压保护水平不应大于2.5kV,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应根据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选取。当SPD内部未设计热脱扣装置时,对失效状态为短路型的SPD,应在其前端安装熔丝、热熔线圈或断路器进行后备过电流保护。当厂用电电系统中安装的第一级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关系无法满足下列条件时,应在靠近被保护设备的分配电盘或设备前端安装第二级SPD:第一级SPD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低于设备的耐过电压额定值时。第一级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时。在建筑物内部不存在雷击放电或内部干扰源产生的电磁场干扰时。第二级SPD无法满足本规范第5条的条件时,应安装第三级SPD。无明确的产品安装指南时,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当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或5m时应加装退耦的电感(或电阻)元件。生产厂明确在其产品中已有能量配合的措施时,可不再接退耦元件。在电子信号网络中安装的第一级SPD应安装在建筑物入户处的配线架上,当传输电缆直接接至被保护设备的接口时,宜安装在设备接口上。在电子信号网络中安装第二级、第三级SPD的方法应符合本条第5~7款的规定。SPD两端连线的材料和最小截面要求应符合《发电厂、变电站电子信息系统220/380V电源电涌保护器配置、安装及验收规程》DL/T5408-2009表3的规定。连线应短且直,总连线长度不宜大于0.5m,如有实际困难,可按《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范》GB50601-2010附录D中图D.0.7-2所示采用V型连接。SPD在厂用电电系统中和电子系统中安装施工可按《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附录D中图D.0.5-1~图D.0.5-5、图D.0.6-1~图D.0.6-2和图D.0.8-1~图D.0.8-3执行。电涌保护器安装工序:厂用电系统中的SPD安装,应在对厂用电系统接地型式、SPD安装位置、SPD的后备过电流保护安装位置及SPD两端连线位置检查确认后,首先安装SPD,在确认安装牢固后,将SPD的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后再与带电导线进行连接。信号SPD安装,应在SPD安装位置和SPD两端连接件及接地线位置检查确认后,首先安装SPD,在确认安装牢固后,应将SPD的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后再接入信号系统。放热焊分项工程TC"Exothermicweldingitems"\l2放热焊剂化学成分应符合《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DL/T1315-2013表2和表3的规定。放热焊剂的颗粒度应在40目~200目之间。放热焊剂熔敷金属的主要成分符合《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DL/T1315-2013表4和表5的规定。铜焊剂熔敷金属的熔点不得低于1083℃,铁焊剂熔敷金属的熔点不得低于1535℃。放热焊接接头外观:放热焊接接头任意方向的尺寸应大于母材规格,被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 放热焊接的接头的表面应平滑。放热焊接的接头应无贯穿性的气孔。放热焊接接头剖面:放热焊接接头应无贯穿性的气孔,每平方厘米及以下剖面上不得超过1个气孔,单个气孔任何方向(除气孔直径外)的最大尺寸不大于母材1/3厚度或者1/4直径,但最大单个气孔不得超过3mm。放热焊接接头剖开后,被连接的导体接头表面应完全熔合。放热焊接接头拉伸强度要求:放热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接地体材料抗拉强度;接地体为异种材料时,接头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接地体材料抗拉强度的较低者。在纯铜和钢导体最小拉力值作用下放热焊接接头应无松动、无断裂。最小拉力值参见《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DL/T1315-2013附录B。直流电阻: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带焊接接头接地体直流电阻值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第10款的规定。放热焊接施工工艺:焊接时母材温度不低于25℃:焊剂装填及母材夹持。模具、母材夹紧后,整体放置稳妥,将金属隔离片置于模具内。隔离片必须将放液孔盖严。焊剂填装完毕,将引燃及均匀地撒在焊剂的表面靠近引燃开口处。加入焊剂和引燃剂后的磨具不能振动或倾斜,防止金属隔离片偏移造成漏粉。点火焊接。注意模盖开口处应朝向空旷位置,不得朝向施焊人员和其他易燃物品。使用生产厂家配套供应的点火枪引燃剂,点火者必须站在点火点的侧方并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点火经15~20s后熔融金属凝固,应在金属凝固后保持10s以后方可开模。冬季施工,保持时间应适当延长。模具连续多次作业后需进行自然冷却,如温度过高,易导致引燃剂自燃,造成危险。焊接过程中如发生熔融金属外流,导致接头未焊满,此接头必须报废,应将报废接头切除后重新焊接。PAGE63防雷施工典型工程TC"Lightningprotectionconstructiontypicalproject"\l2建筑物外部防雷TC"Lightningprotectionoutsidethebuilding"\l2抽水蓄能电站的直击雷保护可采用接闪带或避雷针(线),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可按《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NB/T35067-2015第5.2节确定。下列设施应设直击雷保护装置:屋外配电装置;水工自动化观测建筑物;中控楼和继保楼;启闭机房及闸门控制室;柴油发电机房;办公楼、仓库、门卫室,宿舍及食堂等设施。抽水蓄能电站的中控楼、继保楼和配电装置室的直击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抽水蓄能电站的中控楼、继保楼和配电装置室楼顶一般不宜装设避雷针。为保护其他设备而装设的避雷针,不宜装在中控楼、继保楼和35kV及以下配电室的屋顶上。中控楼、继保楼和配电装置室等建筑物宜采用明装接闪带、或明装避雷网和明装引下线作为直击雷保护。中控楼、继保楼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或为保护其他设备而在中控楼上装设避雷针时,应采取加强分流措施。设备的接地点与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的入地点之间沿接地网长度不得小于15m,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尽量远离电气设备防止反击。中控楼、继保楼、配电装置室和35kV及以下变电站的屋顶上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时,应将屋顶金属部分接地;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应将其焊接成网接地;非导电结构的屋顶,应采用接闪带保护,该接闪带的网格应为8~10m,每隔10~20m应设明装接地引下线,该接地引下线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应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已在相邻高建筑物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或设备,可不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屋顶上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和建筑物金属构件均应接地。露天布置的GIS的外壳可不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外壳应接地。抽水蓄能电站的直击雷保护装置包括兼作接闪器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建筑物金属构件,其接地可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主接地网,但应在直击雷保护装置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一次设施雷电过电压保护TC"Lightningover-voltageprotectionofprimaryfacilities"\l2架构或房顶上安装避雷针应符合下列要求: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可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顶上,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的地区,宜装设独立避雷针。装设非独立避雷针时,应通过验算,采取降低接地电阻或加强绝缘的措施。66kV的配电装置,可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顶上,在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的地区,宜装设独立避雷针。35kV及以下高压配电装置架构或房顶不宜装避雷针。装在架构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装有避雷针的架构上,接地部分与带电部分间的空气中距离不得小于绝缘子串的长度或非污秽区标准绝缘子串的长度。装设在除变压器门型架构外的架构上的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变压器外壳(或其他主要电气设备)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埋入地中的接地极的长度不得小于15m。线路的避雷线引接到抽水蓄能电站应符合下列要求: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可将线路的避雷线引到出线门型架构上,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的地区,并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35kV和110kV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500Ω•m的地区,可将线路的避雷线引接到出线门型架构上,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35kV和110kV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的地区,避雷线应架设到线路终端杆塔为止。从线路终端杆塔到配电装置的一档线路的保护,可采用独立避雷针,也可在线路终端杆塔上装设避雷针。输出电压为500kV的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2km架空进线保护段范围内的杆塔耐雷水平应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表1的要求。应采取措施减少近区雷击闪络。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用氧化锌避雷器(MOA)的设置和保护方案,宜通过仿真计算确定。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用的氧化锌避雷器的基本要求可按照《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第4.4.1条至第4.4.3条。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经接地电抗器接地时,中性点上应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保护。输出电压不大于220kV的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抽水蓄能电站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近区雷击闪络。未沿全线架设地线的35kV~110kV架空输电线路,应在抽水蓄能电站1~2km的进线段架设地线。220kV架空输电线路2km进线保护段范围内以及35kV~110kV线路1~2km进线保护段范围内的杆塔耐雷水平,应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规范表5.3.1-1的要求。未沿全线架设地线的35kV~110kV线路,其抽水蓄能电站的进线段应采用图5.2.4所示的保护接线。在雷季,抽水蓄能电站35kV~110kV进线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器经常断路运行,同时线路侧又带电时,必须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装设一组MOA。图5.2.435kV~110kV抽水蓄能电站的进线保护接线全线架设地线的66kV~220kV抽水蓄能电站,当进线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器经常断路运行,同时线路侧又带电时,宜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具有架空进线的35kV及以上抽水蓄能电站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中氧化锌避雷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35kV及以上装有标准绝缘水平的设备和标准特性氧化锌避雷器且高压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双母线或分段的电气主接线时,氧化锌避雷器可仅安装在母线上。氧化锌避雷器至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可按表5.2.4确定。对其他设备的最大距离可相应增加35%。氧化锌避雷器与主被保护设备的最大电气距离超过规定值时,可在主变压器附近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抽水蓄能电站内所有氧化锌避雷器应以最短的接地线与配电装置的主接地网连接,同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架空进线采用同塔双回路杆塔,确定氧化锌避雷器与变压器最大电气距离时,进线路数应计为一路,且在雷季中宜避免将其中一路断开。表5.2.4氧化锌避雷器(MOA)至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m)系统标称电压(kV)进线长度(km)进线路数123≥43511.5225405040557550659055751056611.524560806585105801051309011514511011.525590125851201701051452051151652302202125(90)195(140)235(170)265(190)注:1.全线有地线进线长度取2km,进线长度在1km~2km间时的距离可按补插法确定;2.标准绝缘水平指35kV、66kV、110kV及220kV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标准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分别为200kV、325kV、480kV及950kV。括号内的数值对应的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为850kV。厂用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10kV~35kV配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应靠近变压器装设氧化锌避雷器(MOA)。该氧化锌避雷器接地线应与变压器金属外壳连在一起接地。10kV~35kV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宜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以防止反变换波和低压侧雷电侵入波击穿绝缘。该氧化锌避雷器接地线应与变压器金属外壳连在一起接地。10kV~35kV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应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保护。经常断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应在带电侧装设氧化锌避雷器,其接地线应与柱上断路器的金属外壳连接,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在厂用电系统10kV/0.4kV变压器低压侧(或总开关),应设置第一级保护;在厂用电分配电箱宜设置第二级保护;在二次盘柜电源端口宜设第三级保护(图5.2.5)。使用直流电源的盘柜内部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作为精细保护。图5.2.5TN-S系统的厂用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示意图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和劣化显示功能。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第4.2节或第4.3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时,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推荐值宜符合表5.2.5的规定。表5.2.5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推荐值雷电防护等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设备机房配电箱和需要特殊保护的电子信息设备端口处LPZ0与LPZ1边界LPZ1与LPZ2边界后续防护区的边界10/350μsⅠ类试验8/20μsⅡ类试验8/20μsⅡ类试验8/20μsⅡ类试验1.2/50μs和8/20μs复合波Ⅲ类试验Iimp(kA)In(kA)In(kA)In(kA)Uoc(kV)/Isc(kA)续表5.2.5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推荐值A≥20≥80≥40≥5≥10/≥5B≥15≥60≥30≥5≥10/≥5C≥12.5≥50≥20≥3≥6/≥3D≥12.5≥50≥10≥3≥6/≥3注:SPD分级应根据保护距离、SPD连接导线长度、被保护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等因素确定。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源线路的各级浪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线路进入建筑物的入口、防雷区的界面和靠近被保护设备处。各级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短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并固定牢靠。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在本级开关、熔断器的下桩头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以最短距离与所处防雷区的主接地网或接地干线连接。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应与主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直接连接。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浪涌保护器宜采用接线端子与接线柱连接。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发电厂、变电站电子信息系统220/380V电源电涌保护器配置、安装及验收规程》DL/T5408-2009表3的规定。上下库10kV架空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上下库10kV架空线路全线宜架设避雷线。上下库10kV架空线路全线宜安装10kV线路氧化锌避雷器。上下库10kV钢筋混凝土杆配电线路,宜采用瓷或其他绝缘材料的横担;10kV杆塔宜安装高等级绝缘子,不宜使用P10和P15等低端绝缘子,以提高线路抗雷击闪络水平。上下库10kV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的地线支架、导线横担与绝缘子固定部分或瓷横担固定部分之间,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与接地引下线相连。上下库10kV架空线路钢筋混凝土杆宜设置专用的明装引下线。10kV杆塔接地还应符合以下要求:雷季干燥时,杆塔接地电阻不超过表5.2.6的数值。表5.2.610kV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ρ(Ω•m)ρ≤100100<ρ≤500500<ρ≤10001000<ρ≤2000ρ>2000接地电阻(Ω)1015202530注:1.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Ω•m,接地电阻很难降低到30Ω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受限制;2.抽水蓄能电站进线段杆塔工频接地电阻不宜高于10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时,当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1.5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可部分采用外引接地网。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对于室外山区等特殊地形,不能按设计图形敷设接地体时,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记录上绘制接地装置敷设简图,并标明相对位置和尺寸,作为竣工资料移交。原设计为方形等封闭环形时,应按设计施工,以便于检修维护。在山坡等倾斜地形敷设水平接地体时宜沿等高线开挖,接地沟地面应平整,沟深不得有负误差,并应清除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以防止接地体受雨水冲刷外露,腐蚀生锈;水平接地体敷设应平直,以保证同土壤更好接触。接地体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可靠,并应便于打开测量接地电阻。架空线路杆塔的每一腿都应与接地体引下线连接,通过多点接地以保证可靠性。二次设施雷电过电压保护TC"Lightningover-voltageprotectionofsecondaryfacilities"\l2安全视频防范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置于户外摄像机的输出视频接口应设置视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摄像机控制信号线接口处(如RS485等)应设置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主控机、分控机的信号控制线、通信线、各监控器的报警信号线,宜在线路进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与LPZ1边界处设置适配的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线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系统视频、控制信号线路的浪涌保护器,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来选择,信号浪涌保护器应满足设备传输速率、带宽要求,并与被保护设备接口兼容。安全视频防范系统电源按照三级防雷标准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浪涌保护器连接线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系统的户外供电线路、户外视频信号线路、户外控制信号线路应采用厚度3mm以上镀锌钢管屏蔽,钢管与钢管之间采用30mm×3mm镀锌扁钢焊接,焊接处刷沥青漆防腐处理,钢管两端应接地。先焊接,待焊接冷却后再穿线。镀锌钢管屏蔽接地示意图如图5.3.1。信号线与供电线路应分别独立屏蔽,分开敷设。图5.3.1屏蔽管管与管之间接口电气导通及接地示意图数字安防视频的光纤加强筋和挡潮层两端分别接地,数据中心侧与数据中心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户外安全视频防范系统的支撑杆接地电阻小于30Ω,支撑杆附件设置集中接地装置。安防系统的接地与电站主接地网采用共用接地系统。计算机、交换机和服务器等数字设备的盘柜外壳按照M型等电位连接的方法进行连接,M型等电位连接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1条第8款、9款的规定。数字安防系统的计算机、交换机和服务器等数字设备的信号接地必须接入电站二次设备等电位接地网,等电位地网的入地点必须为电站等电位地网的统一集中入地点,等电位地网施工方法如图8.5.9。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报警主机、联动控制盘、火警广播、对讲通信、电话等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宜在线路进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与LPZ1边界处设置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消防控制中心与本地区或城市“119”报警指挥中心之间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装设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线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按照三级防雷标准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浪涌保护器连接线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报警主机、联动控制盘、火警广播、对讲通信等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由室内跨越室外时,应采用厚度3mm以上镀锌钢管进行屏蔽,钢管屏蔽与接地的具体工艺见本规范第5.3.1条第3款,如图5.3.1。消防控制室内所有的机架(壳)、金属线槽、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就近接至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通过环形接地干线实现接地。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金属机架(壳)、金属线槽(或钢管)、接线箱的保护接地端等,应就近接至数据中心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M型等电位连接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1条第8款、9款的规定。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接地与电站主接地网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光纤加强筋和挡潮层两端分别接地。信息网络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在LPZOA或LPZOB与LPZ1的边界处应设置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线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且网络线路宜采用厚度3mm以上镀锌钢屏蔽管屏蔽,钢管屏蔽与接地的具体工艺见本规范第5.3.1条第3款,如图5.3.1。网络交换机、集线器、光电端机的配电箱内,应加装第三级电源浪涌保护器;应在网络交换机、集线器、光电端机的配电箱的上级电源安装第一级和第二级浪涌保护器。信息网络系统的接地与电站主接地网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入户处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应就近接至M型等电位导体上;设备处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连接到数据中心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等均应与数据中心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M型等电位连接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1条第8款、9款的规定。数据中心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信号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方式,信号接地必须接入电站二次设备等电位地网(二次地网),等电位地网的入地点必须为电站等电位地网的统一集中入地点,等电位地网施工方法如图8.5.9。网络光纤加强筋和挡潮层两端分别接地。水工观测自动化系统雷电过电压保护:在水工观测现场测控装置(箱)与测量线的连接处应采用高质量的电气隔离措施,如光电隔离。水工观测系统的电源线和信号电缆,全程分别采用厚度3mm以上镀锌钢管屏蔽,钢管屏蔽与接地的具体工艺见本规范第5.3.1条第3款,如图5.3.1。水工观测自动化系统电源按照三级防雷标准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浪涌保护器连接线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水工观测箱若给传感器供电的直流电源传输距离大15m,则传感器端应串接低压直流浪涌保护器。水工观测传感器与现场测控装置之间的测量线路,两头需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系统网络数据信号线路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接地线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水工观测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Ω,观测房和观测箱应设集中接地装置。水工观测系统的接地与电站主接地网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水工观测系统的安全保护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等均应与数据中心M型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M型等电位连接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1条第8款、9款的规定。水工观测系统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信号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方式,信号接地必须接入电站二次设备等电位地网(二次地网),等电位地网的入地点必须为电站等电位地网的统一集中入地点,等电位地网施工方法如图8.5.9。对光纤加强筋和挡潮层两端分别接地。光缆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光缆路由选择时,应避开下列雷害事件高发地带:10m深处的土壤电阻率ρ10发生突变的地方。石山与水田、河流的交界处,矿藏边界处,进山森林的边界处,地质断层地带。面对广阔水面的山岳向阳坡或迎风坡。较高或孤立的山顶。以往曾屡次发生雷害的地点。孤立杆塔及拉线,高耸建筑物及其接地保护装置附近。光缆线路在中雷区以上的地区,以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无金属线对有金属构件的直埋光缆线路的防雷保护可采取下列措施:防雷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ρ10<100Ω•m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b)ρ10为100~500Ω•m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c)ρ10>500Ω•m的地段,设两条防雷线;d)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不应小于2km。光缆在野外长途塑料管道中敷设时,防雷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ρ10<100Ω•m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b)ρ10≥100Ω•m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c)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不应小于2km。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应做电气连通。局(站)内的光缆金属构件应接地。雷害严重地段,光缆可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结构形式。在易遭受雷击的地区,光缆接头盒宜采用两端进线的方式。光缆线路应绕避雷击危害严重地段的孤立大树、杆塔、高耸建筑、行道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无法避开时,应采用对光缆线路进行保护的消弧线、避雷针等措施。架空光缆线路除应按本规范第5.3.5条第3款4)~6)项的规定执行外,还应采取下列防雷保护措施:架空光缆宜避开易遭受直击雷的特殊地段;光缆吊线应每隔300~500m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并应每隔1km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雷害特别严重地段的架空光缆上方应设架空地线。光缆进入室内或设备内,光缆的金属加强筋和金属挡潮层应在分线柜或光缆配线架(ODF架 )的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缆与盘柜下部截面积不小于100mm2一次(公共)接地汇集排连接,一次(公共)接地汇集排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2铜缆与就近的环形接地干线或主接地网连接。OPGW防雷与接地应符合《光纤复合架空线(OPGW)防雷接地技术导则》DL/T1378-2014的规定。防雷工程质量验收与检测TC"Qualityacceptanceandtestingoflightningprotectionproject"\l1一般规定TC"Generalrules"\l2防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并应符合施工所依据的工程技术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具备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和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服务机构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隐蔽工程验收文件。检验批及分项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应进行自行检查。防雷工程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技术服务机构负责人共同进行工程验收。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质量应经抽样检验合格。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检验批的质量检验抽样方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第3.0.4条的规定。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表格样式可按《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附录E执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第11.1.4条的要求。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格样式可按《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附录E执行。错判概率符合《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50601-2010第11.1.4条第3款的规定。防雷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防雷工程所含的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符《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第3.2.1条和3.2.2条的要求,并应完整齐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应完整。工程的观感质量验收应经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防雷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格可按《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附录E执行。防雷工程中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划分与验收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地装置安装工程应按人工接地装置和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自然接地体各分为1个检验批,大型接地网可按区域划分为几个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和记录。接地装置的验收应符合如下规定: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接地施工质量符合本规范相关规定。依据本规范测第9章测试接地装置的电气完整性、接地阻抗、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布,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等技术参数,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在建筑物外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需要防跨步电压的措施。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及与其有电气联系的金属管线与独立接闪器接地装置的安全距离。预留电气设备接地连接的接地甩头数量、位置和供临时接地线用的连接板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整个接地网外露部分接地线的规格、防腐、标识和防机械损伤等措施。测试与同一接地网连接的各相邻设备连接线的电气贯通状况,其间直流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接地装置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和文件:符合实际施工的图纸。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接地器材、降阻材料及新型接地装置检测报告及质量合格证明。安装技术记录,其内容应包括隐蔽工程记录。接地测试记录及报告,其测试内容应包括接电气完整性测试、接地阻抗测试、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布测试,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的测试。引下线安装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引下线安装工程应按专用引下线、自然引下线和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各分1个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和记录。引下线应进行的防雷验收内容如下:检测引下线的平均间距。当利用建筑物的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且无隐蔽工程记录可查时,宜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内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检查引下线的敷设、固定、防腐、防机械损伤措施。检查明敷引下线防接触电压、闪络电压危害的措施。检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保温层的安全间距。测量引下线两端和引下线连接处的电气连接状况,其间直流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2Ω。检测在引下线上附着其他电气线路的防雷电波引入措施。接闪器安装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接闪器安装工程应按专用接闪器和自然接闪器各分为1个检验批,一幢建筑物上在多个高度上分别敷设接闪器时,可按安装高度划分为几个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和记录。接闪器应进行的防雷验收内容如下:检查接闪器与大尺寸金属物体的电气连接情况,其间直流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2Ω。检查明敷接闪器的布置,接闪导线(避雷网)的网络尺寸是否大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5m×5m或4m×6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0m×10m或8m×12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0m×20m或16m×24m的要求。检查接闪器的焊接、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焊接处防锈状况。检查接闪导线的平正顺直、无急弯和固定支架的状况。检查接闪器上附着其他电气线路或其他导电物是否有防雷电波引入措施和与易燃易爆物品之间的安全间距。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及避雷网的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等电位连接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等电位连接工程应按建筑物外大尺寸金属物等电位连接、金属管线等电位连接、各防雷区等电位连接和电子系统设备数据中心各分为1个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和记录。等电位连接的有效性可通过等电位连接导体之间的电阻值测试来确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03Ω;连在额定值为16A的断路器线路中,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阻不应大于0.24Ω;等电位连接带与连接范围内的金属管道等金属体末端之间的直流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3Ω。屏蔽装置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屏蔽装置工程应按建筑物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和专用屏蔽室各分为1个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和记录。防雷电磁屏蔽室应进行的防雷验收内容如下:对壳体的所有接缝、屏蔽门、截止波导通风窗、滤波器等屏蔽接口使用电磁屏蔽检漏仪进行连续检漏。检查壳体的等电位连接状况,其间直流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2Ω。屏蔽效能的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GB/T12190的有关规定。综合布线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和验收应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