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郴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郴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郴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郴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郴州市2022年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最能支持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榫卯(sǔn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建造干栏式房屋,C项正确;榫卯木构件不能制作精美玉器,排除A项;河姆渡人没有进入青铜时代,排除B项;半地穴式房屋为半坡人居住,排除D项。故选C项。3.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加强统治,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了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所以B项符合题意;AD项是指秦朝,C项表述不正确。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4.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可用来学习()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周天子”、“诸侯”,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初年,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首领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夏朝统治者传位的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开始与元朝,排除D项。故选C项。5.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鸮尊表面花纹满布,喙与胸颈部上饰出蝉纹,高冠外侧饰羽纹,内侧饰倒夔纹,两侧各饰一身双首的怪夔一条,双翅装饰卷曲的长蛇,间杂菱形纹。颈后饰有兽面纹。背后錾下饰展翅飞翔的鹗纹。这体现了商代青铜器()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鸮尊表面花纹满布,喙与胸颈部上饰出蝉纹,高冠外侧饰羽纹,内侧饰倒夔纹,两侧各饰一身双首的怪夔一条,双翅装饰卷曲的长蛇,间杂菱形纹。颈后饰有兽面纹。背后錾下饰展翅飞翔的鹗纹”可知,青铜器上这么多的花纹图案体现了商代青铜器工艺高超。C项正确;数量众多应该是青铜器数量很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项;种类丰富应该是青铜器种类很多,材料中只体现了一个青铜器,排除B项;分布广泛应该是青铜器分布在各个地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6.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巨变之中。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时期“巨变”的是()A经济上,广泛使用牛耕,促进经济发展 B.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引发制度变革C.思想上,诸子百家争鸣,带来思想学术繁荣 D.社会生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出现了战国七雄,所以,社会生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在经济上,已经广泛使用牛耕,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战国时期,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引发制度变革,是正确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在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了繁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楚汉之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与“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结合所学知识,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首位霸主,所以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B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灭商的战争,与齐桓公无关,排除A项;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与齐桓公无关,排除C项;楚汉之争是刘邦与项羽之间发生的战争,与齐桓公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七年级同学在学习某朝代的历史时,老师要求大家仔细分析教材中一幅政治建制示意图(见下图)。由此可以推断,同学们学习的朝代是()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图片出现的中央机构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及地方的郡县制可知,这是秦朝,C项正确;夏商还没有皇帝的称呼,排除AB项;西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排除D项。故选C项。9.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以下史实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①北击匈奴②焚书坑儒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阿房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正派了40万人,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D项正确;北击匈奴,体现了秦始皇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排除AB项;统一度量衡,体现了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是秦末到汉武帝时期人口数量比较图,下列与西汉初年人口增长变化有关的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秦末到汉武帝时期人口数量比较图,可以得出,西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这与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出现文景之治有关,A项正确;光武中兴为东汉,排除B项;贞观之治为唐代,排除C项;开元盛世为唐代,排除D项。故选A项。1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破布、鱼网以为纸。”文中反映的人物是()A.黄帝 B.仓颉 C.锺繇 D.蔡伦【答案】D【解析】【详解】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肤、麻头及破布、鱼网以为纸。材料反映的人物是蔡伦,D项正确;黄帝、仓颉、锺繇均不是改进造纸术的人,排除ABC项。故选D项。12.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A.海上丝绸之路 B.通往西域的道路C.陆上丝绸之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结合所学知识,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都位于中国海路航线上,所以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A项正确;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通往西域的道路无关,排除B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陆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通往漠北的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宣政院 D.西域都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新疆”、“西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D项正确;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排除A项;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立的,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时设立的管辖西藏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4.“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5.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治未病"指的是还未发生的疾病,主要体现了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视,而根据动物姿态创编的"五禽戏”类似于今天的健身操等强身健体的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B选项中的望闻问切主要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未曾涉及针灸疗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药食同源,用药简易主要指病人用药不应该太过复杂,材料中并无此方面的说明,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16.“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休养生息,稳定民心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八王之乱”、“流民起义”、“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等可知,西晋时期纷争不断,最终导致西晋短暂而亡,C项正确;西晋时期没有政权分列,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休养生息和文化交流,排除BD项。故选C项。17.《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劳动力充足 D.技术先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所以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稳定。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18.下图书法作品中属于典型行书风格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为《兰亭集序》(摹本·局部)。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C项正确;A项字体为小篆,B项字体为隶书,D项字体为楷书,均与题干“行书”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9.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 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 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可得出古代对汉武帝有不同的评价,今天我们应该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一分为二地看待,D项正确;ABC项的看法都不足取,都太片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20.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A.围魏救赵——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长平之战C.草木皆兵——巨鹿之战 D.卧薪尝胆——赤壁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纸上谈兵指的是长平之战中赵国将领赵括夸夸其谈,没有实战经验,B项正确;围魏救赵是在战国时期,城濮之战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有关,排除C项;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4分。共60分)21.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汉字一座城。在汉字里面,“椰”属专有名词,单表梆州。《史记》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梆县”,从此,“椰”字赫然纸上。材料二:“天下第一福地·神农故那安仁”,因“仁者安仁”而得县名。安仁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梆州市最北端,是人文圣地。始祖神农曾在此“遍尝百草、教化农耕”,当地流传千年的民俗“赶分社”源于祭奠神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摘编自郴州市人民政府网材料三: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马良至,玄德优礼相待,请问保守荆襄之策。良曰:“荆襄四面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然后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久远之计也。”玄德大喜,遂问:“四郡当先取何那?”良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后湘江之东取桂阳;长沙为后。”玄德遂用马良为从事,伊籍副之……赵范急忙出城。云喝左右捉下,遂入城(桂阳郡城),安抚百姓已定,飞报玄德。玄德与孔明亲赴桂阳。——摘编自《三国演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字最早是由哪种文字演变而成?“(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神农氏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哪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仁者安仁”,“仁”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核心思想?这一学派发展到汉武帝时其地位有何变化?(3)材料三中提到的桂阳郡,其郡治在郴县。据此分析当时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4)为扩大郴州在省内外知名度,请你从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拟写一条推广用语。(要求:必须结合郴州历史名人、典故或历史文物、遗址古迹等)【答案】(1)甲骨文;楚汉之争时期。(2)炎帝;儒家;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3)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4)比如:半条被子温暖中国,五彩郴州名扬天下;临苏仙福地,品橘井泉香;游千年福城,走湘粤古道。【解析】【小问1详解】文字: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汉字最早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历史时期:根据材料“(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联系所学可知,这发生在刘邦项羽楚汉之争时期。【小问2详解】首领:根据材料二“始祖神农曾在此“遍尝百草、教化农耕”,当地流传千年的民俗“赶分社”源于祭奠神农”联系所学可知,神农氏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炎帝;学派:根据所学可知,“仁”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儒家学派倡导“仁”、“仁政”“仁者爱人”等。变化: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发展到汉武帝时其地位变化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小问3详解】制度:根据材料所提到的“桂阳郡”联系所学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推广用语为半条被子温暖中国,五彩郴州名扬天下;临苏仙福地,品橘井泉香;游千年福城,走湘粤古道。2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句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摘编自《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1)材料—《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在我国史学史上有何特殊的历史地位?(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两则史料可同时用来研究西汉时期哪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两则史料在哪一问题上存在分歧?你认为哪种看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请说明理由。【答案】(1)作者:司马迁;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史书)。(2)可研究:汉武帝、张骞、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的关系。(3)分歧: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看法:材料一更接近历史真实。理由: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材料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来源更真实;而材料二莫高窟开凿于初唐,《张骞出使西域图》经过后人的艺术创作。【解析】【小问1详解】作者:结合所学可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小问2详解】可研究的人物和事件:由材料“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可以了解,张骞和汉武帝及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由材料“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可以了解,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小问3详解】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两则史料在存在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分歧。其目的分别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和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看法:材料一更接近历史真实。理由:材料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来源更真实;而材料二莫高窟开凿于初唐,《张骞出使西域图》经过后人的艺术创作。2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纷争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王老师围绕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任务一【画示意图——感知历史特点】任务二【读万卷书——汲取历史智慧】(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摘编自《魏书》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古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摘自《资治通鉴》任务三【行万里路追寻历史足迹】(1)观察任务一中政权更迭示意图,根据提示信息写出①或②处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2)阅读任务二中的史料,指出它们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的历史影响。(3)考察历史遗址、名胜古迹和历史名人故里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从任务三历史名人故里中任选一处,说明你去考察的理由。(理由须包括该名人所处时代、主要贡献或事迹)【答案】(1)①吴或②东晋;阶段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措施:迁都洛阳,改汉姓;影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方民七年级历史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民族大交融。(3)李冰是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或答: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等。或答:贾思勰是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任务一中政权更迭示意图信息和所学可知,①处政权是吴;②处政权是东晋;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小问2详解】根据任务二中的史料“去夷即华,易姓建都”可知,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洛阳,改汉姓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直接简述改革的历史影响即可: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方民七年级历史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民族大交融。【小问3详解】本小题是开放性问题,要从任务三历史名人故里中任选一处,说明要去考察的理由,在论述时要包括该名人所处时代、主要贡献或事迹等即可,主要史实准确,条理清晰。如:李冰是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24.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产工具的演变打制石器骨耜殷墟妇好青铜钺铁制农具材料二: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1)根据材料一分析,生产工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