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A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权力中心由外朝转向中朝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改变2.《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仪》载,丞相史“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对地方官进行考察。材料表明()A.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B.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刺史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D.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3.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A.强化官僚政治B.削弱贵族集团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中书省,北魏曹丕始设,是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时政出门下,门下省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中心。隋唐时,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A.隋唐君主权力不断加强B.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C.皇权专制下的权力转移D.中央官吏权力过度集中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最能反映钱穆观点的制度设计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6.唐初设置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的办公场所“政事堂”,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设置()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导致三省扯皮推诿降低效率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7.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穀的建议最后被采纳。下列选项中陶穀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8.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者,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与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平江府(苏州)庆历年间20041∶50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154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1∶55淳熙十年15000621∶242开禧年间18000541∶333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9.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衰落B.阁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10.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B.加强中央政府权威C.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D.增强区域文化认同11.清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撤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了()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C.军机处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1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的,这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二、非选择题13.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了”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公元1—5年)——131031587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5路359331127——摘编自历代《地理志》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课时作业(二)A1.A[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提拔卫青、孔安国等近臣构成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故A项正确;汉初的治国思想主要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汉承秦制,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中枢机构仍是独相,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央权力中心的转移,不能说明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改变,故D项错误。2.A[解析]题干中“到所部郡国对地方官进行考察”说明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在地方行使的是监察权,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因而对相权没有牵制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刺史滥用职权的现象,故D项错误。3.D[解析]此题主要强调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所起的作用,这一变化有助于强化官僚政治,但不是根本上的作用,故A项错误;这一变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削弱贵族集团,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负责政府运转的机构,没有涉及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字“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宋朝”“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4.C[解析]材料反映门下省逐渐由内侍机构演变为国家正式行政机构,反映出魏晋至隋唐君主权力强化和中央官员权力削弱的趋势,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国家整体行政机构的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问题,故D项错误。5.B[解析]秦朝三公九卿制是官僚政治开始阶段,并不完善,故A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恰当处理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官僚政治走向完善,故B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与“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不符,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D项错误。6.D[解析]据材料,唐朝使三省长官共同办公,容易造成相权集中,威胁皇权,故A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制在决策程序上更加完善和规范化,故B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衡,提高了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三省体制”的本意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共同办公会导致相权集中,故D项正确。7.D[解析]刺史为汉武帝所置,故A项错误;三司使分割丞相财政权,故B项错误;枢密使分割丞相军权,故C项错误;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丞相行政权,故D项正确。8.B[解析]材料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与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表,可以看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录取比例缩小,由此得出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故B项正确;表中赴试人数越来越多,说明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科举功名,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表中的数据只是说明竞争加剧,与人口增长无关,故D项错误。9.C[解析]根据题目中“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A项错误、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故D项错误。10.D[解析]据题干“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的内容,可知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说明有利于使区域文化得到传承和认同,故选D项。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强中央权威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故C项错误。11.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叙述了皇帝如何加强自身权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添设军机章京”“恢复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皇帝加强君权的重要工具,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12.B[解析]尚书、侍中等近官本来就属于官僚统治集团,统治阶级基础扩大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皇帝身边的近官“外化”为国家的重要官职,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的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故D项错误。13.(1)标准:贤良、孝廉。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意义: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3)认识:选拔人才标准趋于公正;选官方式由举荐到考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贤良”“孝廉”可知该制度为察举制,察举制以“贤良”“孝廉”等作为推选官员的重要标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得,使普通人有参政机会;根据材料一“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可得,使各郡县利益平衡,巩固统一;根据材料一“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可得,使朝廷用人有了相对客观的标准。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变成拥护门第”,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官员;第二小问,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官员,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第三小问,根据所学,隋唐实行科举制,其进步意义是相比于前代选官制度的,包括选官的范围扩大、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由材料二最后一句可知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第(3)问,材料一、二涉及选官的标准、主导权、范围、影响等方面,可以从这些方面的变化加以概括。14.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变动”表现:地方行政区划层级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划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不变”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使其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出发点是统治者巩固自身统治,而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聘用保安合同范例
- 摄影服务合同范例
- 家具资源采购合同范例
- 机械方面购销合同范例
- 政府收购苗木合同范例
- 小型家具类目销售合同范例
- 摆摊汽车出售合同范例
- 无薪资合同范例
- 方城烧烤租赁合同范例
- 水杯物资采购合同范例
- 钢结构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度假酒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经营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权威版
- ktv营销业绩提成合同模板
- 英语-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月调研试卷(康德卷)试题和答案
-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施工方案(三篇)
- 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安徽理工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有限空间应急演练专项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演艺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