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寿区2022年秋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用0.5MM签字笔书写。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yì)勋章(xūn)黄晕(yùn)拈轻怕重(niān)B.发髻(jì)攒成(zàn)着落(zhuó)混为一谈(hǔn)C.坍塌(tān)恍惚(huǎng)匿笑(nì)怪诞不经(dàn)D.嗔怪(chēn)妥当(tuǒ)虐待(nüè)参差不齐(cā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狭隘(yì)——ài;B.攒成(zàn)——cuán,混为一谈(hǔn)——hùn;D.参差不齐(cān)——cēn;故选C。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阴蔽蹒跚神采奕奕害人听闻B.气概帐蓬畏罪潜逃刨根问底C.慷慨绽开人迹罕至大相径庭D.倜傥分歧翻来复去呼朋引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害人听闻——骇人听闻;B.帐蓬——帐篷;D.翻来复去——翻来覆去;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老王弹唱《我和我的祖国》,伙伴们得意忘形,用歌声应和。B.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45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0后工程师们脱颖而出,成长咄咄逼人。C.一位特产店的老销售,道出了玄机:为骗取顾客的信任,店里每天都会殚精竭虑地“安排”几十个顾客抽到一等奖。D.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褒贬不当;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褒贬不当;C.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句中形容“骗取顾客的信任”,词语感情色彩错误;D.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D。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B.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C.江泽民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D.查尔斯·A·比尔德曾说过:“当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发表了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引号使用错误。“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是讲话稿名称,用书名号;B.“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不是问语气,句末不用问号;D.“‘当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是引用原话,句号应该用在引号内;故选C。5.请从下面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参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用上修辞。备选词:春天/冬天城市/乡村例句:荷叶/莲花:如果说荷叶是一位母亲,勇敢慈怜,那么莲花就是一个孩子,可爱活泼。【答案】示例:春天/冬天:如果说春天是一位姑娘,花枝招展,那么冬天就是一位长者,深沉内敛。城市/乡村:如果说城市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喧闹繁华,那么乡村就是星罗棋布的故园,静谧安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作答时,参照例句,另写一句话,注意运用“如果说……那么……”的句式结构,同时要使用修辞。示例:春天/冬天:如果说春天是一位少女,婀娜多姿,那么冬天就是一位老人,庄重安详。城市/乡村:如果说城市是用华灯高楼写成的“史诗”,大气磅礴,那么乡村就是由绿水青山谱成的“小调”,清新悦人。6.班上正在举行“《朝花夕拾》我来讲”的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任务一:小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分享了他“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的阅读心得。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完善图中相应内容。(2)任务二:《朝花夕拾》于1928年结集出版,假如当年鲁迅想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告知出版的消息,小艾认为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被鲁迅拉进朋友圈的是寿镜吾。请你说说理由。阿长、寿镜吾、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陈莲河【答案】(1)①《二十四孝图》②“我”在百草园自由玩耍,在三味书屋读书求学。③揭露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2)因为阿长、范爱农、父亲都已去世,衍太太、陈莲河在书中是被鲁迅所厌恶,作者离开仙台后与藤野先生没有联系。或:只有寿镜吾健在且受到鲁迅敬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能力。由“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可知,(1)空填写的篇名为《二十四孝图》。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叙述”可知,(2)空填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文讲述了“我”在百草园自由玩耍的幸福生活,在三味书屋读书求学经历。故(2)空填写“‘我’在百草园自由玩耍,在三味书屋读书求学”。由“《五猖会》叙述: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趣”和“揭露”可知,(3)空应填写《五猖会》的写作主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猖会》描述了儿时到东关看五猖会前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以“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故(3)空填写“揭露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理解。由题干“《朝花夕拾》于1928年结集出版,假如当年鲁迅想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告知出版的消息”可知,鲁迅发消息在1928年《朝花夕拾》续集出版后。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可知,阿长已经去逝大约三十年。结合《范爱农》内容可知,范爱农落水去逝。结合《父亲的病》内容可知,父亲在“我”离家之前就已病逝;陈莲河是医蛊不分、草菅人命的庸医,间接造成了父亲的早逝;衍太太是一个外表善解人意,温柔大方,实则却是一个虚伪,内心狡诈的人,在父亲去逝前怂恿他喊父亲,让父亲不得安宁。结合《藤野先生》的内容可知,“我”离开仙台后与藤野先生没有了联系。由以上分析可知,最有可能被鲁迅拉进朋友圈的是在1928年还健在,并受到鲁迅先生敬重的寿镜吾先生。综合性学习(8分)7.七(1)班同学们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阅读·积累】(1)请列出你最喜欢的五本图书。【阅读·调查】(2)读书,要有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为此,同学们准备设计调查问卷。请帮他们设计一个问题。主题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问卷(1)阅读中,你会运用跳读与精读的方法吗?(2)阅读一本好书后,你会主动写读后感吗?(3)(4)阅读完几本相同类型的书后,你会将它们进行对比吗?【答案】(1)示例:《西游记》《朝花夕拾》《猎人笔记》《读者》《青年文摘》(2)示例一:阅读一本好书后,你是否会和同学分享阅读感受?示例二: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你是否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读书书目。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作品,都可以作为答案,但一定把名字写正确。示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绿山墙的安妮》《格林童话》等。【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问题设计。本次问题设计要围绕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表述清楚即可。示例:阅读一本书后,你会把精彩的部分推荐给同学老师吗?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自然人文(1)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2)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思乡怀人(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胸襟情怀(6)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7)在王湾《次北固山下》,我们从日夜交替的景象中感受到新旧事物更替规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修养(8)学了《论语十二章》后,老师说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只要抱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提高。【答案】①.终古高云簇此城②.岐王宅里寻常见③.枯藤老树昏鸦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一夜征人尽望乡⑥.星汉灿烂⑦.海日生残夜⑧.江春入旧年⑨.择其善者而从之⑩.其不善者而改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簇、岐、藤、鸦、郎、残夜”等字词容易写错。(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太丘舍去C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 D.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B.诸葛亮认为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C.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环境对成就学业也很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一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D.本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短小精干,言简意赅,在今天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12.诸葛亮对儿子是怎样做到言传身教的?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回答。【链接材料】初,亮自表后主①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②衣食,自有余饶③。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④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⑤。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选自诸葛亮《言家事》)〖注〗①后主:刘备之子刘禅,继位后由诸葛亮辅佐。②子弟:儿子兄弟。③余饶:宽裕。④悉仰:全都依赖。⑤尺寸:这里指收入。【答案】9.D10.(1)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11.C12.劝勉儿子“俭以养德”“淡泊明志”,身为蜀国丞相的诸葛亮,为官光明磊落,靠俸禄为生,不以权谋私。【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A.名词,言行操守/动词,行走;B.消逝,逝去/离开;C.名词,意志/名词,神情;D.都是名词,志向;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目的;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2)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与写法理解分析。C.由“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知,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强调了“静”与“学”的重要性。C项中“只要环境安静,就一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是错误的;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结合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劝勉儿子“俭以养德”“淡泊明志”。结合【链接材料】“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可知,身为蜀国丞相的诸葛亮,为官光明磊落,靠俸禄为生,不以权谋私。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身教。【点睛】参考译文:诫子书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德行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链接材料】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章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等到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追怀单纯宁白①单纯属于少年。但是,我们一辈子会追念、怀想这种单纯。②读台湾学者蒋勋的书,有一节写道:小时候,为了送一本同班同学忘掉的笔记本,曾经翻山越岭渡过淡水河去他家里,那时,淡水河桥很少,绕了很多路。至今,记忆很深。他说,这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③蒋先生的话,一下激发了我的同感。年少的单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么?④去大兴安岭下乡第一次回上海探亲时,一位“插兄”的母亲来家,背了20多斤重的芋艿,委托我带给她的儿子,说是孩子特别喜欢吃芋艿。我母亲怔了一下,但没有拒绝,只是转身看着我,问:能背得动吗?那时,探亲回家,都会互相捎带一些香肠、肉松等副食品回知青点。可是,带芋艿是第一次,而且这么多。几千公里之遥,要换两次火车。我却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⑤回大兴安岭时,一旅行袋的芋艿成了我要特别留意的行李。每次换车,从窗户塞进行李时,装芋艿的旅行袋是第一件,我不能把人家母亲重托的东西弄丢了。到了连队,我把芋艿交给“插兄”时,他并没有像他母亲说的“特别喜欢”,只是一帐篷的人都品尝到了来自家乡的土产。⑥我仍然高兴。完成了一次他母亲的重托,把一位母亲爱的关切重重地传递给了这位“插兄”。几十年来,每当记忆这次长途背运,心中浮起的总是快乐,这种快乐中的单纯,带给我绵长的慰藉。⑦我要感谢母亲,她没有阻止我的单纯,她成全我年少的单纯变为行动,而没去计量得与失。正是母亲的成全,使我心中留下了单纯的底色,在面对生活中无数的关乎得与失的选择时,有了衡量的标尺。⑧有一年大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儿子,要开车去机场,接从内蒙古飞来的同事父母,回程时,雪近尺厚,半小时的车程,用了两个半小时。我禀报母亲时,还带着惊讶,我想问她:当下的社会,对孙儿的冒险助人,还会支持吗?我还没说出心里的问话,母亲却已流露着满意的表情,只是关切地说:那要慢慢开才行。⑨我怀念单纯,是因为光怪陆离的社会,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⑩有一次参加小学教师聚会,当妈妈的交流教子经,却没有了教师的语言。⑪“做好事也不能当傻子,否则孩子从小就吃亏,大了怎么去竞争。”⑫“是啊,现在的教育脱离实际,社会上有多少虚伪、假象!”⑬“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付出要有回报,否则,永远弱势!”⑭她们的畅怀交流,尽显母爱,可是,听着真让我有点心痛:她们的孩子要与心中的单纯告别了,与童年的快乐告别了。⑮这几位妈妈的爱心,有这么多的算计和机巧,她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一定是精明、重结果、以胜出为要的竞争强人,这对于当今社会,实在也是对应之举。但是,人的成长、人格的养成在哪里呢?竞争之胜,并非入世体验的全部内容,如是,丰富的生命感知便遗失殆尽了。⑯单纯的快乐,不要为了应世,而把它任意地驱赶了,这不仅是成长的缺憾,也会有人格的短板。人的心灵,没有了单纯的滋润,便会干枯。无论世相多么诡异复杂,我却仍然追怀单纯。(选自《新民晚报》2013年8月26日)13.文章中作者通过三件事来追怀单纯,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4.概述作者“追怀单纯”的原因和意图。15.作者在回忆“长途背运”写到了“母亲”的言语、神情,根据选文内容,说说这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还是作者的刻意为之?为什么?16.下列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题中的“单纯”指人与人之间不计量得失,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洁的互助合作关系。B.引用台湾学者蒋勋之书的内容是为了引出下文我对“单纯”的追忆。C.妈妈们“畅怀交流,尽显母爱”,而我听着却“有点心痛”,是源于我对于当今社会“单纯”渐失的无奈。D.文中三位妈妈教子经的出发点和说话的角度都相同,想让孩子尽早“适应”社会,唯恐自己的孩子将来吃亏。【答案】13.(1)感谢母亲的成全,使我心中留下了单纯的底色。(2)我的儿子冒着大雪接同事的父母,母亲只是关切孙儿却未阻止。(3)社会让人变得更复杂,我怀念单纯。14.原因:是因为现实社会光怪陆离,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意图:表达对当今社会人们因缺少“单纯”造成的人格短板以及心灵干枯的深深忧虑,希望人们一起呵护“单纯”,一起守住“单纯”那日渐萎缩的领地。15.这是作者的刻意所为。因为他这样写一方面现身说法,揭示了我们心怀“单纯”的底色主要靠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教育来影响;另一方面与下文妈妈们的教子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当今社会“追怀单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6.D【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概括。提示中“长途背运20多斤重的芋艿给‘插兄'”可定位到④至⑦段,结合第⑦段“我要感谢母亲,……正是母亲的成全,使我心中留下了单纯的底色,在面对生活中无数的关乎得与失的选择时,有了衡量的标尺”可知,事件1的感悟是:感谢母亲的成全,使我心中留下了单纯的底色。

由第⑧段“有一年大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儿子,要开车去机场,接从内蒙古飞来的同事父母,回程时,雪近尺厚,半小时的车程,用了两个半小时”“母亲却已流露着满意的表情,只是关切地说:那要慢慢开才行”可概括出事件2是:“我”的儿子冒着大雪接同事的父母,“我”的母亲只是关切孙儿却未阻止。结合第⑨段“我怀念单纯,是因为光怪陆离的社会,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可知,事件2的感悟是:社会让人变得更复杂,我怀念单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由第⑨段“我怀念单纯,是因为光怪陆离的社会,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可知,作者“追怀单纯”的原因:是因为现实社会光怪陆离,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由第⑯段“单纯的快乐,不要为了应世,而把它任意地驱赶了,这不仅是成长的缺憾,也会有人格的短板。人的心灵,没有了单纯的滋润,便会干枯。”可知,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表达对当今社会人们因缺少“单纯”造成的人格短板以及心灵干枯的深深忧虑,希望人们一起呵护“单纯”,一起守住“单纯”那日渐萎缩的领地。【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由第④段“我母亲怔了一下,但没有拒绝,只是转身看着我,问:能背得动吗?”可知,这里的语言和神情描写,写出了母亲对于“插兄”母亲委托我带给她儿子带20多斤重的芋艿表示不解,以及对儿子长途重负的心疼。结合对第⑦段“我要感谢母亲,她没有阻止我的单纯,她成全我年少的单纯变为行动,而没去计量得与失。正是母亲的成全,使我心中留下了单纯的底色”的分析可知,“我”心怀“单纯”的底色主要靠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教育来影响;由第⑩至⑮段“一次参加小学教师聚会,当妈妈的交流教子经”可知,这些教师妈妈们的教子经与“我”的母亲对“我”的教育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当今社会“追怀单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由以上分析可知,作者在回忆“长途背运”写到了“母亲”的言语、神情,是作者的刻意为之,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本文的主题:单纯的快乐是成长中人格塑造所必须的,当今社会有“追怀单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D.第⑪段“做好事也不能当傻子,否则孩子从小就吃亏,大了怎么去竞争。”说话的角度是“做好事”帮助别人的角度;第⑫段“是啊,现在的教育脱离实际,社会上有多少虚伪、假象!”说话的角度是对教育的不满;第⑬段“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付出要有回报,否则,永远弱势!”是从得失利益的角度来说的。因此文中三位妈妈教子经说话的角度不相同。D项“文中三位妈妈教子经的出发点和说话的角度都相同”判断错误;故选D。(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荞麦〔丹麦〕安徒生①在一阵大雷雨以后,当你走过一块荞麦田的时候,你常常会发现这里的荞麦又黑又焦,好像火焰在它上面烧过一次似的。这时种田人就说:“这是它从闪电得来的。”但为什么它会落得这个结果?我可以把麻雀告诉我的话告诉你。麻雀是从一棵老柳树那儿听来的。这树立在荞麦田的旁边,而且现在还立在那儿。它是一株非常值得尊敬的大柳树,不过它的年纪很老,皱纹很多。它身体的正中裂开了,草和荆棘就从裂口里长出来。这树向前弯,枝条一直垂到地上,像长长的绿头发一样。②周围的田里都长着麦子,长着裸麦和大麦,也长着燕麦——是的,有最好的燕麦。当它成熟了的时候,看起来就像许多落在柔软的树枝上的黄色金丝鸟。这麦子立在那儿,微笑着。它的穗子越长得丰满,它就越显得虔诚、谦卑,把身子垂得很低。③可是另外有一块田,里面长满了荞麦。这块田恰恰是在那株老柳树的对面。荞麦不像别的麦子,它身子一点也不弯,却直挺挺地立着,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④“作为一根穗子,我真是长得丰满,”它说,“此外我还非常漂亮,我的花像苹果花一样美丽,谁看到我和我的花就会感到愉快。你这老柳树,你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比我们更美丽的东西吗?”⑤柳树点点头,好像想说:“我当然知道!”⑥不过荞麦骄傲地摆出一副架子来,说:“愚蠢的树。它是那么老,连它的肚子都长出草来了。”这时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了,田野上所有的花儿,当暴风雨在它们身上经过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叶子卷起来,把自己细嫩的头儿垂下来,可是荞麦仍然骄傲地立着不动。⑦“像我们一样。把你的头低下来呀。”花儿们害怕地说。“我不须这样做。”荞麦说。⑧“像我们一样,把你的头低下来呀。”麦子急切地大声说,“暴风现在来了。它的翅膀从云块那儿一直伸到地面,你还来不及求情,他就已经把你砍成两截了。”⑨“对,但是我不愿意弯下来。”荞麦说。⑩“把你的花儿闭起来,把你的叶子垂下来呀。”老柳树恳切地说,“当云块正在裂开的时候,你无论如何不要望着闪电,连人都不敢这样做,因为人们在闪电中可以看到天,这一看就会把人的眼睛弄瞎的。假如我们敢于这样做,我们这些土生的植物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况且我们远不如他们。”⑪“远不如他们!”荞麦说,“我倒要瞧瞧天试试。”它就这样傲慢而自大地做了。电光掣动得那么厉害,好像整个世界都烧起来了似的。⑫当恶劣的天气过去以后,花儿和麦子在这沉静和清洁的空气中站着,被雨洗得焕然一新。可是荞麦却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它现在成为田里没有用的死草。⑬那株老柳树在风中摇动着枝条,大颗的水滴从绿叶上落下来,好像这树在哭泣似的。于是麻雀便问:“你为什么要哭呢?你看这儿的一切是那么令人感到愉快。你看太阳照得多美,你看云块飘得多好。你没有闻到花儿和灌木林散发出来的香气吗?你为什么要哭呢,老柳树?”⑭于是柳树就把荞麦的骄傲、自大以及接踵而来的惩罚讲给它们听。(选自《安徒生童话选集》,有删改)17.这篇童话中处处充满了荞麦与其他植物的行为对比。为了更好地还原故事,请完成思维导图。暴雨来临前暴雨肆虐时暴雨过去后荞麦______________被闪电烧得焦黑其他植物把身子垂的很低______________18.童话的朗读应切合人物的口吻、反映人物的心理。下面句中三个“你看”应重读,请说明理由。你为什么要哭呢?你看这儿的一切是那么令人感到愉快。你看太阳照得多美,你看云块飘得多好。19.联系安徒生童话的想象艺术,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老柳树的形象。20.“每日童话”公众号准备将这则童话收录在以下某个栏目之中。你觉得哪个栏目最合适,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理由。A.美好世界B.社会评价C.成长启示【答案】17.①.直直地挺立②.骄傲地立着不动,骄傲而自大地朝天看③.叶子卷起来,头垂了下来④.被雨水洗的焕然一新。18.重读三个“你看”表示强调,以突出麻雀对老柳树哭泣的十分不解,增强语势。19.将植物人格化,老柳树是一位年老沉稳慈悲、多情善感、善良纯洁的长者。20.C。文中的荞麦骄傲自大,不听劝阻,最后遭到灭顶之灾。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空,根据第③段“荞麦不像别的麦子,它身子一点也不弯,却直挺挺地立着,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可知,在暴风雨来临前,荞麦直挺挺地立着。第二空,根据第⑥段“这时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了,田野上所有的花儿,当暴风雨在它们身上经过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叶子卷起来,把自己细嫩的头儿垂下来,可是荞麦仍然骄傲地立着不动”,第⑪段“荞麦说,‘我倒要瞧瞧天试试。’它就这样傲慢而自大地做了”可知,在暴风雨肆虐时,荞麦骄傲地立着不动,骄傲而自大地朝天看。第三空,根据第⑥段“这时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了,田野上所有的花儿,当暴风雨在它们身上经过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叶子卷起来,把自己细嫩的头儿垂下来,可是荞麦仍然骄傲地立着不动”可知,在暴风雨肆虐时,其他植物叶子卷起来,头垂了下来。第四空:根据第⑫“当恶劣的天气过去以后,花儿和麦子在这沉静和清洁的空气中站着,被雨洗得焕然一新”可知,暴雨过去后其他植物被雨水洗的焕然一新。【18题详解】本题考查排比的作用。文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当荞麦不听老柳树、麦子的劝告而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时,“那株老柳树在风中摇动着枝条,大颗的水滴从绿叶上落下来,好像这树在哭泣似的”,麻雀不了解老柳树哭泣的原因,用三个“你看”,起强调作用,突出了麻雀对老柳树哭泣的十分不解,增强了语势,所以三个“你看”应该重读。【1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①段“它是一株非常值得尊敬的大柳树,不过它的年纪很老,皱纹很多”可知,老柳树年老沉稳;根据第⑩段,在暴风雨肆虐时,老柳树恳切地劝告荞麦“把你的花儿闭起来,把你的叶子垂下来呀”,老柳树对荞麦充满着关爱,可知老柳树慈悲善良纯洁;当荞麦不听老柳树、麦子的劝告而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时,“那株老柳树在风中摇动着枝条,大颗的水滴从绿叶上落下来,好像这树在哭泣似的”可知,老柳树多情善感。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老柳树人格化,赋予老柳树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把老柳树塑造成一位年老沉稳慈悲、多情善感、善良纯洁的长者形象。【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童话主题思想的把握。童话主题思想的把握依托于对文章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把握。本文中荞麦骄傲自大,不听劝阻,最后遭到灭顶之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分骄傲就要受到惩罚。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这是这则童话揭示的道理,对我们的成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来判断,本文适用于“成长启示”类栏目。“美好世界”倾向于对于美好生活、美好品质的赞美,“社会评价”倾向于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讽刺,都不符合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故选C。四、写作(55分)21.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