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近代时期的世界(纲要下第36单元知识串讲)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1页
专题02近代时期的世界(纲要下第36单元知识串讲)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2页
专题02近代时期的世界(纲要下第36单元知识串讲)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3页
专题02近代时期的世界(纲要下第36单元知识串讲)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4页
专题02近代时期的世界(纲要下第36单元知识串讲)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1:关于世界史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中国史则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注意纵横联系、比较归纳。1、纵向发展:

描述社会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变化。2、横向发展:

描述人类历史是如何从原始的相对孤立的分散的人群发展到今天全球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资本主义社会前言2:教材结构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前言3:时间脉络1、世界古代史:公元前3500年左右——15世纪。

讲述古代文明(包括早期文明和中古文明)呈现除的多元发展格局;由于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发展而促成的欧亚大帝国的形式以及这些地区文明的相互交往;解释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过程。2、世界近代史:15、16世纪——19世纪末。

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古的重要意义;西方人文主义和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间的历史渊源。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全球联系的不断加强。3、世界现代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1世纪。

重点讲述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国际秩序的演变;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冷战特点以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关注世界日益联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一、全球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动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多个阶级、阶层到东方和未知海外实现发财梦(寻找金银和贵重商品)。③思想根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鼓励冒险精神。④直接原因:东西方陆路贸易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不畅导致商业危机。(商路危机)。⑤精神动力:热衷传播基督教(天主教)。⑥政治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2)技术客观条件: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的进步。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主要航道: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条航线、四个人物。时间人物国籍航线支持者航向1487-1488迪亚士葡萄牙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葡萄牙王室向东1492-1493哥伦布意大利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向西1497-1498达·伽马葡萄牙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葡萄牙王室向东1519-1522麦哲伦葡萄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西班牙王室向西(1)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航道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一、全球航路的开辟区域时间支持国航海家开辟航线、成就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详细的航海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英国人哈德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进行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南半球探险1578年英国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岛1642-1643年荷兰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2)其他航路的开辟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一、全球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A.人口迁移:a.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b.表现:欧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也有族群混合现象。c.特点: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由欧洲国家主导。d.影响:(积极)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人种和民族结构变化);出现了族群混居现象,形成了新的民族;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文化的交流;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消极)欧洲人加快对美洲的殖民掠夺;使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非洲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给非洲黑人带来深重灾难;促使各种疾病传播蔓延。一、全球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B.物种交换:a.原因: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b.表现:欧亚→美洲:小麦、燕麦、大麦、裸麦、橄榄、葡萄、马、牛、猪、羊、鸡等。美洲→世界: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小龙虾、黑豚、负鼠等。c.物种交换的特点:内容丰富;范围具有全球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欧洲为主导;结果具有双重性(积极与消极)。d.影响:(积极)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及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交融,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消极)导致传染性疾病冲破地域限制;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生产造成巨大冲击。C.疾病传播:a.概况: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b.影响:造成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欧洲人能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一、全球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②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A.原因: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B.表现:a.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以葡萄牙为主)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b.大西洋贸易:欧美贸易: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销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罪恶的“三角贸易”: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为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问题,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送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这打破了原本比较平衡的多元文明。c.太平洋贸易: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把中国的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进行贸易;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绝大部分白银流入中国内地。一、全球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②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表现:c.太平洋贸易: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C.影响:a.对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亚洲出现新的贸易中心。b.对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③世界格局变化:近代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一、全球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对欧洲:A.引起“商业革命”:①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②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贸易范围扩大;④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股份公司;⑤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B.引起“价格革命”:①欧洲市场上金银价格下跌,新商品的价格直线上升;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社会分化。C.推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影响了三个阶层,壮大了三个国家:地主阶级—收入减少,日益衰落,经济实力下降;资产阶级—获取暴利,推动资本原始积累,经济实力增强;劳动大众—收入减少,日益贫困。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法国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对“人”的发现)。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E.欧洲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西、葡→荷兰→英法→英。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全球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对亚非美洲:A.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B.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观念,有利于其近代化。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4)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①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②文明史观: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③现代化史观: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④革命史观: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对外掠夺,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⑤社会史观: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1.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背景: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②文化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③阶级支持:新兴贵族、资产阶级的扶持;④中坚力量: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于意大利;⑤社会心理:黑死病,促使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反思与怀疑;⑥外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传播。(2)文艺复兴的过程和成就:兴起于意大利,扩展到英国等多个国家;由文学、美术领域扩展到自然科学、哲学等多种领域。(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4)文艺复兴的影响:A.积极:①经济:资发展,新航路。②政治:疑天主,推宗改。③思想:破神学,醒自我。④文化:推文艺,促科学。B.消极:①个人:个人私欲膨胀。②阶层:局限于资和知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2.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开始于德意志的背景:①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根本原因②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剥削和压迫最深,被视为“教皇的奶牛”③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④1517年,罗马教皇向德意志人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⑤马丁▪路德个人潜心研读,悟道成功。(2)宗教改革的过程:A.德意志:①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②主张: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a.“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思想核心);b.《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人人在《圣经》面前是平等的,可通过阅读、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c.俗权高于教权,君主的权力高于教皇的权力,并支配教权;d.简化了宗教仪式,减少教堂和修道院,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③结果:1555年,德国皇帝在奥格斯堡召开帝国议会,签署《奥格斯堡和约》,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不受罗马天主教教会控制。B.西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影响最大。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2.宗教改革:(3)宗教改革的意义:①政治上:打击西欧以罗马天主教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王权高于教权,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②经济上:新教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代资产阶级的要求,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上: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欧洲科学革命发展。3.科学革命:(1)科学革命兴起的背景:①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重商主义的出现和早期殖民掠夺扩张、市场日益扩大,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基础。②思想上:文艺复兴用人性反对神性,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欧洲人民的思想,崇尚科学与知识,注重实验,鼓励探索未知世界。③新兴资产阶级在生产中的技术改造,对自然科学迫切需要。④观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3.科学革命:(2)科学革命兴起的发展历程:①16C:产生阶段天文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成就:②17C—18C:形成和发展阶段物理学领域和生物学领域成就:代表人物国家称号或者地位贡献哥白尼波兰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布鲁诺意大利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但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绝对中心,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开普勒德国天上的立法者捍卫了日心说,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学说。伽利略意大利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力学之父自制天文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发现了许多星体;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创立实验、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维萨留斯尼德兰、比利时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解剖学之父1543年发表《人体构造》,论述骨骼、肌肉血管、神经、腹部、内脏、脑等,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男女肋骨数相同,否定了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演变的;认为脑管思维;用解剖、观察研究人体。塞尔维特西班牙肺循环的发现者1553年发表《基督教的复兴》,用一元论的观点,并阐述了有关肺循环的看法,拒绝“三位一体”的教义。代表人物国家领域贡献牛顿英国物理学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林耐瑞典生物学1735年发表《自然系统》,首先提出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近代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奠基人。着重研究群体,运用观察和分类方法。哈维英国生理科学着重研究个体,运用解剖和实验的方法,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标志着新的生命科学的开始。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笛卡尔法国数学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创立解析几何学,被称为解析几何之父,打开近代数学大门;是一个二元论者(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和理性主义先驱;首次明确提出动量守恒定律。波义耳英国化学1661年发表《怀疑派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开始;1662年提出“波义耳定律”拉瓦锡法国化学现代化学之父,1789年发表了《化学基本论述》,提出氧化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理论。(3)科学革命兴起的影响:①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②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4)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①近代思想解放是近代科技产生、发展的条件。②近代科技发展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③科技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使人类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推动哲学的发展,而哲学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影响)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4.启蒙运动:(1)启蒙运动的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根本原因);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③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宣传和发展了人文主义;④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科学与知识的进步,进一步冲击了封建神学思想;⑤西欧社会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与扩张,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促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⑥英法的现状:英法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民族国家形成,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启蒙运动的矛头:反三权(封建王权—追求民主;贵族特权—追求平等;宗教神权—追求自由)(3)启蒙运动的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霍布斯、洛克为代表。18世纪,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为代表;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康德和亚当斯密为代表。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4.启蒙运动:(3)启蒙运动的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洛克: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开明君主制,天赋人权,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亚当斯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自由竞争,自由主义;康德:人非工具,独立思考,理性判断。(4)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①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愚昧,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提倡理性。②启蒙思想家的主要原则:天赋人权说、三权分立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自由、平等、科学、民主与法制。③核心思想:理性主义。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4.启蒙运动:(5)启蒙运动的影响: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为近代欧美社会转型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近代欧美社会转型。B.对美国和法国: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C.对亚洲:激励着亚洲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如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D.对世界:①沉重打击了封建宗教思想,使民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②促进了近代科技的进步;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④为民族解放运动做了贡献。(6)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①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追求人身解放到追求思想解放;②由批判神权统治发展到批判封建专制统治,上升到社会政治制度层面,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③出现了浪漫主义人文精神。(经济领域: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信仰自由;政治方面: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7)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近代思潮近代思潮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民权,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体制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来宣传革命和民主,建立民主共和国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四提倡、四反对”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空前的思想解放,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成为中国人民改造旧社会的思想武器。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异时间核心思想斗争矛头内容影响同14~17世纪16~17世纪17~18世纪人文主义因信称义理性主义基督教神权教会特权专制王权和教会特权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资产阶级革命:(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因素: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根因。B.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先导。C.现实阻碍--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特点:反复、曲折、艰难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相对弱小。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A.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①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政治前提;②经济基础: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相继建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③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展壮大;④理论依据:霍布斯、洛克等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⑤历史传统:13世纪以来形成的议会传统。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历程: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统而不治”;②议会:立法机构,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军权、司法权和行政监督权等;③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兼任,内阁首脑,组织内阁,掌握最高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④内阁:下院多数党组阁,掌握行政权,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⑤权力制约与利益平衡原则。⑥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作用:①结束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②通过议会斗争这一和平方式实现资产阶级各派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③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体制模式,影响深远。(世界影响)④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美国民主共和制:A.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背景与标志:①独立后的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使年轻美国陷入窘境。②通过“1787年宪法”即“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内容:a.确立联邦体制(国家结构形式):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b.依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c.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权组织形式)。“1787年宪法”体现原则:a.中央集权的原则;b.分权制衡的原则;c.民主原则。中央&地方大州&小州南方&北方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外交大权,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

“美国宪法之父”人民主权:参议院各州代表权平等;众议院代表按各州人口比列分配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联邦法院(司法权)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2/3以上多数复议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弹劾总统、财政监督等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国会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行为违宪总统任命联邦法官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内部---分权与制衡国家元首行政首脑三军统帅权力中心如何构建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分配?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2)美国民主共和制:B.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①过程:联邦党+民主共和党;19C30s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19C50s自由党分裂;19C后半叶,正式确立两党制,民主党—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共和党—工商业资产阶级即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②两党不同在于: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③本质:相同,都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驴象本一家”。C.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完善: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第13和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1920年:通过第19条修正案,给予妇女选举权;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国会制定了关于保障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D.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特点:①分权与制衡原则;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三军统帅,国家权力中心;③国会与总统关系:国会掌握立法权、财政监督权,可弹劾总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2/3以上多数复议通过则总统否决无效。④联邦法院与总统关系: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行为违宪。⑤国会与联邦法院: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须经国会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3)法国民主共和制:A.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①“1875年宪法”的内容:行政权:总统和内阁;立法权:议会。②“1875年宪法”的意义:a.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b.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意义:保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宣传了启蒙思想;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意、德、日A.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①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③影响: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但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④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文明的发展1804年《法国民法典》——确立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民法典的蓝本▲《拿破仑法典》(教材53页)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意、德、日B.意大利统一(1861—1871年)与君主立宪制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1年实现国家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C.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①原因与条件:德意志的四分五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邦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灵活外交。②结果: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联邦制)。③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P56“学思之窗”)联邦制;普鲁士具有特殊地位;皇权至高无上;议会对政府无监督权,不完善的代议制;带有封建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④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评价:a.积极: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b.局限: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意、德、日D.日本“明治维新”措施:①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效忠天皇的现代化军队:富国强兵。③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促进日本工业化:殖产兴业。④用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改造日本落后的社会习俗:文明开化。⑤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近代天皇制):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积极:①明治维新是日本发展的历史转折点,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②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国家背景历程革命对象方式结果俄国改革意大利国革命德国革命农奴制阻碍分裂分裂自上而下,改革,农奴制残余农奴制废除农奴制,保留残余,沙皇专制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分裂君主立宪王朝战争,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分裂君主立宪日本革命、改革半殖民地民族危机推翻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幕府;封建等级制君主立宪其他国家的扩展篇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1689英国君主立宪制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861—1865美国内战1789法国大革命1875法国共和制确立1871德意志帝国成立1870意大利统一1868日本明治维新1860洋务运动、1898戊戌变法西方的宪政之路民主化法治化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地域分布)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3.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认识:(1)进步性--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资本主义制度是更为先进的宪政文明的体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彰显并弘扬了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精神。(2)局限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从工人身上榨取利润,积累资本;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忽视广大无产者的权利和社会的公正平等(3)结论:资本主义制度既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并没有完全实现人的解放,也没有完全彰显社会公正平等,与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诉求有很大差距。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政治保障:“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1.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2)经济优势: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农业为工业提供有利条件;圈地运动—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丰富自由劳动力。(3)科技条件: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17世纪中期英国是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改进。(4)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工场无法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当务之急。(5)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1.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史料阅读】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2.两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和成就:(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程: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①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的革命。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程: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②管理领域:工厂出现标志: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影响: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③动力领域: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的到来过程: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作用:a.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b.蒸汽动力出现,使工厂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催生工业城市。c.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汽船;1814、1825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⑤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机器制造机器)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2.两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和成就: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a.自然科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b.政治前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相对稳定政治局面;c.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累资本;d.市场:国内统一市场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两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和成就:电力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化工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旧产业(通过新技术改造的)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旧产业部门通过新技术焕发出新活力。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同时性;紧密性;交叉性;以重工业为主。(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A.相同点:①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都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③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B.不同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765年至19世纪中期1866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规模与持续时间从英开始,持续时间长欧美几个国家同时展开,规模大,时间短,有的两次交叉显著成果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与应用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动力蒸汽电力能源煤电力、石油新兴产业纺织业、采煤业、冶金业、铸造业电力、石油、化工、汽车、钢铁、飞机、电话、电报等主要行业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迅速生产组织形式大工厂制垄断组织交通工具火车、汽船汽车、飞机、轮船中心英国美国和德国发明者身份工人、技师科学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两者尚未真正结合两者真正结合,具有紧密性经济侵略方式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类别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就棉纺织业1765哈格里夫斯英国手摇纺纱机1769阿克莱特英国水力纺纱机1779克隆普顿英国骡机1785卡特莱特英国水力织布机动力1690巴本法国活塞1696塞维利英国蒸汽抽水机1705纽可门英国大气活塞式蒸汽机1769瓦特英国单动式蒸汽机1782瓦特英国联动式蒸汽机交通运输1807富尔顿美国汽船1814史蒂芬孙英国蒸汽火车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类别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果能源1866西门子德国发电机1870格拉姆比利时电动机1875法国巴黎北火车站电厂1882爱迪生美国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交通1885本茨德国汽车1894-1903福特、莱特兄弟美国汽车、飞机石油化工1859德雷克美国世界第一口油井1860德国苯胺厂、品红厂1867诺贝尔瑞典炸药电信1837-1906美国有线电报、电话、电缆1894-1896马可尼意大利

无线电报农机1902哈特、帕尔美国汽油拖拉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对欧美①生产力方面:a.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蒸汽时代;电气时代);b.给实现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c.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②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a.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一工);b.管理日益科学化;c.出现垄断组织(二工)③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a.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推动欧美各国相继进行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b.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c.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④社会生活的改变: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改善;体育与文化发展;女性地位提高,获得了更多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人口增长;价值观念的转变……⑤思想领域的发展:产生自由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⑥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点拨提升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和德国崛起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2)对世界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②世界格局改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殖民掠夺与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中国军事上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政治上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领导洋务运动;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半半化程度大大加深直至完全沦为;资产阶级领导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农民阶级领导义和团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登上历史舞台,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中国经济上的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洋务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中国思想上的影响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但局限在器物层面(新思想萌发、洋务思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快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三大工人运动)(3)理论来源: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备社会经济条件、阶级条件与思想条件,再加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作用,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历史的误会,也不是早产儿,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马克思、恩格斯在全面了解了现有社会存在的问题之后,于1848年提出了他们的改造方案,即《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A.内容: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②论证了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③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④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⑤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B.意义: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资本论》出版,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内容:①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③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4)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①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②空想社会主义:(英法)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科学社会主义(核心);③古典哲学(德意志):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1)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2)实践意义:①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②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③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1)第一国际的成立:①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联合。②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③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2)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①背景:内忧外患:1870年,普法战争法军溃败,普军攻入法国领土,民族矛盾尖锐;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人民武装,阶级矛盾尖锐。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2)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②过程:1871年3月18日,革命开始,人民仓促起义,把以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赶出巴黎,逃到凡尔赛。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5月21日-5月28日,五月流血周,5月28日,革命被镇压,共72天。③采取的革命措施:a.政权建设方面:公社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立法权和行政权;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人民监督和罢免;薪金: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b.经济建设方面:工人合作社和八小时工作制④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a.地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c.影响:公社战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永垂史册;其经验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2)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⑤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历史的必然a.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处于上升发展时期,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小生产仍占绝对优势,无产阶级力量弱小。b.主观原因:没有成熟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布朗基主义和新雅各宾派、蒲鲁东主义者);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其是巴黎金融业的核心,垄断全法国的货币发行权);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乘胜追击残敌。c.客观原因: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反动势力强大,普法联合镇压。⑥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巴黎公社不是在马克思直接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它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A.建立:①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②西班牙在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③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④英国、法国、荷兰殖民地。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B.统治措施与特点:①国王任命总督,实行直接管理,浓厚的专制色彩;②垄断殖民地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③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④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致使其大量死亡;⑤贩卖黑人奴隶,弥补劳动力不足。C.殖民掠夺对拉丁美洲留下的现实深远影响:①经济方面:拉丁美洲殖民地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②政治方面:出现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的局面,形成考迪罗制度。③思想文化:殖民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④人种: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几乎被灭绝殆尽。今天的加勒比海诸国只有黑人、白人和黑白混血人种。⑤现代化进程:拉丁美洲现代化步履维艰。⑥建筑风格:深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风格影响。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A.15、16世纪:①葡萄牙在亚洲建立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垄断商路;②1570年,菲律宾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抢夺土地和财富。B.17世纪到19世纪:①南亚: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②东南亚:荷兰占领整个印尼;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殖民地;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③西亚:奥斯曼帝国和伊朗成为半殖民地;英、法、俄。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C.三个阶段及其原因:①第一阶段:(方式)建立殖民据点,组织贸易公司,控制航线,野蛮的掠夺。原因:重商主义时代,西方列强实力有限,主要完成资本积累。②第二阶段:(方式)扩大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为主。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驱使它们进一步扩大殖民地。③第三阶段:(方式)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为主。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3)列强瓜分非洲①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②19世纪中叶以前,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③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深入非洲腹地探险,进行全面入侵: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并侵略苏丹。19世纪30年代,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④19世纪末,列强冲突加剧: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⑤达成协议,瓜分非洲:1884年柏林会议确定“有效占领”原则,“地图上作业”。⑥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几乎整个非洲,非洲被瓜分完毕。(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因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根本原因)。②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狂潮。③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生产力。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期侵略方式经济主张典型事件殖民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暴力掠夺、不平等贸易重商主义黑奴贸易、东印度公司早期殖民时期武力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开放印度贸易;解散东印度公司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瓜分狂潮;资本输出为主凯恩斯主义柏林会议瓜分中国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填写表格并思考:推动各国侵略方式、经济主张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3.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1)世界联系: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2)对资本主义国家:①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②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的扩张和争夺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最终导致世界大战。(3)对亚非拉国家:①破坏性: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不合理的状态。②建设性:客观上受到了资本主义思想和工业文明的影响,推动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奠定物质基础。七、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背景(1)拉丁美洲:①政治上:欧洲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七、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背景(1)拉丁美洲:①政治上:②经济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根本)。③思想上:启蒙思想传播增长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④外界因素:美国独立战争鼓舞拉美人民追求民族独立;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者在拉美的统治。(2)亚洲:①政治上: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②经济上:亚洲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③思想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也不断发展;④外界因素:1905年的俄国革命运动也进一步唤醒了亚洲。(3)非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1)拉美独立:A.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1804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独立,拉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七、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1)拉美独立:A.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①1804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独立,拉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②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