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材料二:“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节选自林庚《说“木叶”》)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词直指的意义能从字典里查到,表达精确的含义,只适用于科学性、知识性文章。B.文字的联想意义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诗文的读写离不开文字的联想意义。C.套板反应是指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时,习惯性地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直接地使用。D.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是指词语的背后潜藏着读者不留心就难以察觉到的意蕴内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天上小团月”代指小龙团茶,能让人联想到茶香如明月照着泉水一般清沁肺腑。B.文字因为有联想意义,所以会被误用滥用,会产生流弊,没有新意,形成套板反应。C.写出富有感染性启发性的文学语言,需要下大功夫,而不能靠投机取巧,人云亦云。D.要认识和把握语言的暗示性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说的内涵,就需要诗人敏感而有修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赞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B.写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山清水秀”。C.论刻苦离不开“悬梁刺股、囊萤映雪”。D.谈形势常涉及“国际风云、国内大事”。4.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说文字具有联想的意义,材料二说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二者实质基本相同。B.两则材料都认为,好的诗歌语言,含义不能过于单一,其意蕴应该更丰富、更复杂。C.材料一反对词语用得过多过滥;材料二认为词语被用得多,正说明它更有审美价值。D.两则材料都引用古诗文,以其为例,并且通过细致的比较来论证观点,论证严谨有力。5.在语言运用中,如何克服“套板反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中秋晚凌叔华中秋节夜晚,月儿婷婷地升上屋脊,庭院地上好像薄薄地铺了一层白霜,远近树木似笼罩在细霰中。正厅里不时飘来果饼菜肴味。她吩咐厨子:“一会儿开饭,这碗鱼不必再烧了,这盘团鸭没有炖软,再炖炖吧。”敬仁斜挨在椅子扶手上迷蒙着眼休憩,从他笑容上就知道他十分满意她的布置。他认得她今晚穿的衣裙,是春天新婚穿过的那一套湖色华丝葛,裙脚绣着金碧折枝花。颊上透露出可爱的桃花色,他觉得她今晚非常美。圆圆的下巴衬上含情的笑靥更觉得可爱。“我娘说吃了团圆宴,一年不分离。”她依在他怀里说。刚上第二盘菜,看门的老董跑进来:“老爷,大石作那边打电话来请您即刻过去,姑太太不行了。”敬仁离席要走。太太觉不好过,但极不愿他此时走,因为团鸭还没上。没吃团鸭,团圆宴不团圆,她怕这是他们来日的征兆。“吃些饭再去吧。今晚的饭是要吃的。”敬仁心里难受,但他知道中秋宴是要吃的,他就喊:“拿饭来吧,备车,我就要出门!”盛上饭,他泡些鱼汤匆匆吃了。团鸭端上桌时,他已在漱口。她可怜地望着他:“吃块鸭子再去!”她拣了一块肥的夹碟子里。“没工夫吃了,人家在那咽气盼我!”她十分委屈,又怕不吃团鸭真会成征兆,就低声央他:“不吃团鸭是不好的,你得吃这块。”他只得坐下夹起送到嘴内,觉得油腻又吐了出来。他匆匆坐上车,此时已近夜半,月已到中天,那清澈惨白的月光射在玻璃窗上,格外使人觉到凄寂生感。太太坐在窗前惘惘胡思,想到今夜家宴便觉得悚然,好像恶运魔神此时正围住那块没吃进去的鸭肉,商议如何摆布敬仁。她好像置身在迷暗的森林中,恐怖忧愁缠住了她。她只盼有人用手领她出来。她想只要能拉着敬仁的手,就可以去了大半的忧愁了。敬仁回来了,满脸苍白,眼睛红晦:“我早去五分钟就见到她了。都是你要我吃那团鸭,耽误了时间。可怜她只有一个干弟在京城,临死都会不到。”他回想方才干姊的景况,一张瘦削惨白的脸,睁着阴晦带泪渍的眼,披着稀松乱发,盖着张白布被单,上头撒了些黄钱,地上一对死白油烛点着,中间插了一股香。“咳,我们真对她不住!都是你强我吃那碗饭,张妈告诉我她咽气时还喊人找我呢。”太太本忌讳大节日说死人,听敬仁连连埋怨自己只得勉强忍住道:“别只埋怨我吧,大节下少见一个死人好多着呢。”“想不到你这女人心肠这样硬,人家孤冷冷死了,你还说不见她好多着呢!”他转悲为怒,伸脚把鞋子向上一摔,竟把茶几上的花瓶碰了下来,砸一个粉碎。又是一个不吉祥!一时间她又悲又气:“怎的了,你今晚是成心给我过不来!”她抽咽地哭起来,“大节下,饭也不肯吃,瓶子也摔破。还过什么好日子!”他望见她红肿的鼻子硕大,那觉得可爱的嘴唇已褪尽胭红,只见一个酱紫的扁着的嘴。这是婚后第一次他觉得他的女人难看。他惘惘怆怆走到中庭,圆圆的皓月好像正对他冷笑。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去料理干姐姐的丧事了,晚上十点他才回到家。太太蓬乱着头发,眼睛哭得非常红。敬仁看着桌上的账单问道:“我前天交你手的一百块用完了没?先拿出来还这笔账吧。”“昨天不看,这时却问我要,我没白花你一个钱。我又没有个干弟送我钱花。”太太一肚皮委屈,正想借题发泄。“你说什么话,人家已经死了,我真要躲开你。”“我早知道你嫌我,大节下就给我下不了台!”她又哭起来。晚上她满眶眼泪回娘家,一住就是三天。他跟着朋友逛艺园听戏;跟在时髦女人后头看热闹;时常到小饭馆吃便饭,喝白酒;夜间常到一两点回家。一个月后,敬仁丈母娘着急便送女儿回到敬仁家。夫妻间虽不再龃龉,总觉得彼此心中立了一块冰冷的石碑。敬仁艺园逛熟了,第二年春天便做了胡同一家的熟客。杂货铺在第二个中秋节典给了人,他拿一半款替胡同的姑娘还金店和绸缎庄的账。他太太在春天小产了一个七个月的男孩,大夫说怀孕时动了肝火,急怒伤了胎。太太病了三个月,面貌枯黄憔悴老了许多。敬仁常不在家,渐渐觉得她非常丑陋,说话也懒得答她。第三年祖遗的铺子都典走了,只剩一间纸行,虽不曾典,已把契纸押了给人。第三个中秋晚上,太太独自躲到厨房望着炉火擦泪,不敢哭出声来。八月底太太又小产了一个六个月的男孩。第四年中秋,正厅已蜒满了蜘蛛网,月亮升上屋脊,几个黝黑的蝙蝠支起双翅在月下飞来飞去。厨房有两个女人说话,一个是敬仁太太,一个是太太的母亲。“你后天一定得搬出去吗?”“已经到期交割了。”“敬仁一定不来接你吗?”“不来,昨听人说,他已经去三不管住闲了。”“想不到他们家落到这地步!”“谁也没想到,娘呵,都是我命中注定受罪吧!”她擤擤鼻涕咽哽道:“我出嫁后头一个八月节晚上就同他闹气,他吃了一口团鸭,吐了出来,我便不高兴,后来他又一脚碰碎了一个供过神的花瓶,我更知道不好了。”“这都是天意,天降灾祸谁躲得过!你也看开点,修修福等来世吧。”老太婆嗽了几声。两点钟后,小屋内灯油渐尽,月儿依旧在院子里铺上薄薄的一层冷霜,树林高处照样笼上银白的霰幕。蝙蝠飞疲了藏起来,大柱旁一个蜘蛛网因微风吹播,居然照着月色发出微弱的丝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选取了四个中秋晚特定的场景,将敬仁夫妇一家从小康之家到流离失所,从幸福美满的婚姻走向婚姻坟墓的变化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B.“这都是天意,天降灾祸谁躲得过!……修修福等来世吧。”这是太太母亲不想让女儿太伤心找借口安慰她的话,体现了对女儿的爱。C.“非常美”“他的女人难看”“她是非常丑陋”通过敬仁眼中太太的外貌变化,展现了他对太太由爱到厌的过程,折射出他的内心世界。D.作者将一个悲剧故事安排在中秋节,形成了强烈反差,加剧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强化了小说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高明。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团鸭”“花瓶”等是具有象征和隐喻意味的意象,在敬仁太太眼中,“团鸭”象征了团圆,象征了完整幸福的婚姻生活。B.小说情节安排详略得当,中秋节吃团鸭、岳母与妻子的对话是详写,干姐去世、处理后事、夫妻感情破裂分居、太太流产等是略写。C.小说全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客观记录了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让读者自己判断,引发读者独立思考,增强了小说的灵活性和可读性。D.“一张瘦削惨白的脸……中间插了一股香。”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干姐去世时的惨状,含蓄表达了敬仁内疚之情。8.文中画横线的几处环境描写都写到了“月光”,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5分)9.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评价这篇小说“在揭发旧传统的某些愚蠢观念上,《中秋晚》是可以跟鲁迅的《祝福》相媲美的”。请你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本文揭发了哪些旧传统观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以饶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己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有删改)材料二: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所以养A民者B不过轻租C税D薄赋E敛F已逋G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彼诚君子邪”与《阿房宫赋》中“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使”意思相同。B.“以变更祖宗旧法”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的“以”意思不同。C.“非常之功”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非常”意思相同。D.举,施行,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举”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信之初,司马光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无所不至”,但他是了解王安石的贤能的。B.王安石认为谈论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策都是老生常谈,于是将财利之事从三司的手中收回并且由自己来管理。C.王安石破格任用一些官员,这些人突然得到很好的官职,于是天下之人斗智斗巧,改变旧制度以此求取功名。D.司马光认为虽然王安石的才能与智慧都高于常人,但他失误的时候,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4分)(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4分)14.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新政“侵官”“生事”“征利”,这三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②,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写于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在采石矶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之际。②剩喜:甚喜,非常高兴。然犀处:《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奉命平苏峻之反,“至牛渚矶(即采石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指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雪洗”一语双关,实指闻胜之喜,内含洗雪“靖康耻”之意,“约”“留”写未能参战之遗憾。B.“剪烛看吴钩”句借助“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C.本词中谈及周瑜的“勋业故优游”与苏轼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D.“渺渺唤人愁”两句写时过境迁,古战场已成历史陈迹,流露出词人喜闻捷报后的历史虚无感。16.张孝祥为豪放词人,本词“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与《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表现手法、情感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较来凸显秦人的穷奢极欲:阿房宫用于建筑的钉头数量,甚至“____________”;宫内嘈杂的器乐之声,甚至“____________”。(3)古代对于荆轲刺秦王一事既有赞美,也有批评,如宋朝的苏洵就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其危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巧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命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声罢了。18.下列句子中的“了”与选段“话犹未了”中的“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春花秋月何时了
B.小时了了,大未必佳C.清晖了如雪
D.事如春梦了无痕19.请分析画波浪线“摇摇的走”“抿着嘴笑”“嘻嘻的笑”三处细节描写各自的表达效果。(3分)20.在复杂的交际语境中,代词的指代义有时会变得丰富,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请据此对画横线句子中的“你”和“他”进行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中国园林,①聚合了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园艺师丰富想象力与对美的追求。②它通常把形状不规则的自然的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体,③曲折的道路为线索,④融合多样的造园手法,⑤把各式的传统建筑、多样的植物山水,⑥按照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统筹布局,⑦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这里可以供人游览、观赏、起居或读书养性,A______,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乐园,其中蕴含着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理想和境界追求。在古典园林的建造中,造园者B______,通过山水景物的拟人化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情感,他们也懂得借助周围环境的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中国园林是在古代思想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艺术景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园林在现代的应用中,不应只停留在传统元素的堆砌、古典形式的模仿上,C______,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丰富人民的生活,改善环境质量。21.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团圆节日,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文中却成了夫妻反目、一家离散的悲剧之源。“吃了团圆宴,一年不分离”“不吃团鸭真会成征兆”是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习俗,然而这些习俗却导致了敬仁一家的悲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流深与波澜壮阔交织。”(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项意义深远且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Ⅱ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只适用于科学性、知识性文章”说法错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可见诗歌等文学类的作品也离不开文字直指的意义。)2.B(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形成套板反应并不是因为文字有联想意义,而是因为联想意义被误用滥用。)3.D(“谈形势常涉及‘国际风云、国内大事’”不属于套板反应,是由于谈形势的需要,只是“涉及”,并且是“常”,不同于A、B、C三项的“都是”“必是”“离不开”那种死板与机械。)4.C[对材料二的理解错误。“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可见材料二表达的意思是有的词语(如木叶)用得多,是由于它暗示的意思更丰富。]5.①在心理上,克服旧的思维习惯;②在语言上,惟陈言之务去,抛弃俗滥的语言;③在思想上,遇事朝深里想一层。(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这是太太母亲不想让女儿太伤心找借口安慰她的话,体现了她对女儿的爱”有误,当时太太已经家庭离散、婚姻破碎,但太太的母亲却用一切都是天意来安慰自己的女儿,表现了母亲的愚昧无知,可怜可笑。)7.D(“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有误,该句没有动作描写。)8.①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开头朦胧的月光渲染了温馨宁静的气氛,也使整部作品镀上一层清冷的银辉,笼罩在淡淡的哀伤下。②贯穿小说始终,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增强小说的内在联系,使小说情节结构更清晰、紧密。③暗示人物关系的变化,随着环境氛围从温馨走向凄凉,夫妻俩的关系也日益生疏。④象征人物命运,揭示主旨,“月光”具有象征意义,凄冷可怕的月光象征着敬仁夫妻婚姻失败、家财散尽的结局。(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9.①迷信、愚昧。敬仁太太认为丈夫没吃象征团圆的团鸭,碰碎供过神的花瓶都是不祥的征兆,会导致婚姻不幸。②男尊女卑,男权思想。敬仁是文中唯一提到名字的人物,在家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掌管家里钱财,能四处在外游荡。而敬仁太太只能一辈子困在院子里,被局限在婚姻、生育和家务等方面。③宿命思想。婚姻失败后,太太和她母亲都认为婚姻不幸是命中注定受苦,将婚姻不幸的原因归结为命运。(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DF(“轻租税”“薄赋敛”两个短句都是动宾结构,所以在D、F两处断开;“不过”与“轻租税”句子衔接,故在B处断句。句子意思是: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11.C(A.两个“使”都是“假使”的意思,正确。B.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原因,因为,两者意义不同,正确。C.非常:非同寻常/意外的变故,两者意思不相同。D.举:施行/攻克,占领,两者含义不同,正确。)12.C(“于是天下之人斗智斗巧”错误,由原文“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可知,原文意思是说“言利之人”,即讲利、追求利益的人,并非“天下之人”。)13.(1)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诽谤非议纷纷像沸水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丧:丧失,失去;沸腾:像沸水翻滚;盈:充满。每点1分,句意1分)(2)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见教:指教我;以为:认为;致:招致,招来。每点1分,句意1分)14.①侵官: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1分)②生事: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1分)③征利: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1分)【解析】侵官:结合“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可知,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生事:结合“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可知,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征利:结合“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可知,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15.D(“流露出词人喜闻捷报后的历史虚无感”理解有误,“渺渺唤人愁”的感慨,暗写中原失地,尚待收复,抒发了词人杀敌建功、收复中原失地的愿望和对异族入侵的悲慨。)16.①本词用典,前半句化用了苏轼“我欲乘风归去”或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半句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收复中原、从戎报国的壮志豪情。(3分)②《念奴娇·过洞庭》主要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以江水为酒,以北斗为酒器,以自然万象为宾客,陪伴其纵情豪饮,体现词人虽遭贬谪却能超越世俗的宠辱得失的豪迈旷达之气。(3分)【解析】本词中“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一句,前半句“我欲乘风去”化用了苏轼“我欲乘风归去”或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后半句化用东晋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说明当前江淮失地尚待收复,词人希望自己能奔赴战场,借宗悫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抒发了词人想收复中原、从戎报国的壮志豪情。而《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中,则是词人想象的情景,意思是: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此处词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联系词人当时的处境,体现词人虽遭贬谪却能超越世俗的宠辱得失的豪迈旷达之气。17.(1)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2)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市人之言语(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每空1分)18.A(“话犹未了”和“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了”都是“完毕,结束”的意思。B.“了了”意思是聪明,颖慧。C.“了”意思是明亮,光亮。D.“事如春梦了无痕”中“了”意思是完全。)19.①摇摇的走:表现黛玉病弱娇美,“摇摇”二字形象地写出她走路的姿态。②抿着嘴笑:说明黛玉心中有些醋意,用“笑”掩饰她对宝钗和宝玉关系亲近的不满。③嘻嘻的笑:宝玉明知黛玉奚落自己,却又感到无奈,于是用“笑”掩饰尴尬。(每点1分)【解析】“摇摇”意思是摆动、摇曳的样子,形容事物摇摇晃晃,即将倒塌或崩溃。“摇摇的走”描写黛玉走路的状态,写出黛玉走路时像弱柳扶风、体态软弱的样子,突出林黛玉的病态美、娇弱美。上文写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宝玉便听话放下冷酒。黛玉看到后便“抿着嘴笑”,这一处神态描写,“笑”是黛玉对宝钗和宝玉相处时一个关心、一个听话的不满的掩饰,也是黛玉对宝钗宝玉两人关系亲密而心中嫉妒的心理状态的表现。“嘻嘻的笑”的神态描写,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后,知道黛玉对雪雁说的话是在含沙射影,是在讥讽自己,可是自己又不能辩解,只得用“嘻嘻的笑”来掩饰心中的窘迫。20.①“你”明指雪雁,暗指宝玉;“他”明指紫鹃,暗指宝钗。(2分)②黛玉含沙射影(旁敲侧击、一语双关、借题发挥),写出了对宝玉听宝钗的话而将自己的话置若罔闻的不满和吃醋的心理,突出黛玉聪慧机智、口齿伶俐、敏感多疑的形象。(2分)【解析】从指代内容上,本句话表面上是说给雪雁的,说雪雁听紫鹃的话,不听自己的话。实则是说给宝玉听的,讽刺宝玉听宝钗的话,不听自己的话。因此句中的“你”,表面上是对着雪雁说,指雪雁,实际上指宝玉。“他”表面上是指雪雁听从的人——紫鹃,实则指宝玉听从的人——宝钗。从表达效果上,黛玉本意是不满宝玉听宝钗的话,却对自己的话当耳旁风,本意是不满宝玉宝钗两人关系亲密,而自己却当旁观者,但又不能直接说出,只得用这样间接委婉、旁敲侧击的方式来表达,以达到借题发挥的目的,可以看到黛玉的聪明敏捷,言谈应对灵活,以及作为朦胧中的恋爱小儿女的猜忌多疑的性格。21.(1)③处,成分残缺,“曲折”前补一个“以”字。(2)⑦处,搭配不当,“成为”改为“形成”。(每处2分,共4分)22.示例:A它不仅是人们的生活空间B将思想情感融入园林景观
C而应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每空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作文题,是阅读后的写作,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首先要解决读与思的关系,读的过程中审视文本含义与思想。认识传统文化中的陈旧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建设工程项目委托代建管理合同书范本
- 2024年定制衣柜安全性能提升合同
- 2024年信息技术合同认定步骤
- 2024年办公楼建筑施工物流运输合同
- 2024代销合同协议书范本产品代销合同中英文对照
- 2024专业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 2024年工程建设项目融资咨询协议
- 2024小型监理合同范本
- 2024水产苗种销售合同
- 2024年定制:5G网络建设与运维服务合同
- 学习《中国式现代化》PPT
- 心肌疾病-第九版内科学课件
- 《Python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 平板闸阀说明书
- 《行政能力测试》课件
- 工作人员应对火灾现场应急处置卡
- 广西南宁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 上海中考物理专题-计算题失分题专题(学生版)
- 标准化与产品标准课件
- 中医治疗疫病的优势与前景共31张课件
- 《研究生英语》(第二版)练习答案及译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