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F/0C/wKhkFmaJblWAdoaqAAI-06HBRfw356.jpg)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F/0C/wKhkFmaJblWAdoaqAAI-06HBRfw3562.jpg)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F/0C/wKhkFmaJblWAdoaqAAI-06HBRfw3563.jpg)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F/0C/wKhkFmaJblWAdoaqAAI-06HBRfw3564.jpg)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F/0C/wKhkFmaJblWAdoaqAAI-06HBRfw3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一、选择题1.(2024·广东新高考高三期末)春秋各国作战都由国君或卿大夫指挥,文武不分,战国则由特地的将帅统兵作战,产生一批名将,如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等等。后勤在斗争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各国都囤积大量粮食。这一变更说明战国时期()A.军事理论取得突破B.诸侯国君地位下降C.中心集权制度形成D.兼并斗争后果严峻解析:D材料“春秋各国作战都由国君或卿大夫指挥,文武不分,战国则由特地的将帅统兵作战,产生一批名将”说明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斗争的专业性和斗争胜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后勤在斗争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各国都囤积大量粮食”说明斗争持续的时间更长。由此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对斗争的结果更加重视,因为一旦战败后果不行思议,故选D项。2.某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多达60余件的青铜组合餐具,考古专家确定这套青铜餐具的主子是战国末期的“士”。作为分封制最低一级的贵族却可以拥有如此精致的青铜餐具,这反映了战国末期()A.阶级分化日趋严峻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礼乐文化荡然无存D.等级秩序走向瓦解解析:D据材料信息可知,“士”拥有精致的青铜餐具违反了西周时期的礼制规定,反映出战国末期等级秩序走向瓦解,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阶级分化日趋严峻,解除A项;材料中关于青铜用具的运用规格属于礼制范畴,解除B项;“礼乐文化荡然无存”说法错误,解除C项。3.(2024·梅州一模)据考古发掘,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890米,南北长约3200米;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长约2500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000米,南北最长4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宗法礼制遭到僭越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D.兼并斗争日益猛烈解析:A据题干材料的城市规模数据及东周王城规模小于其他几个诸侯国都城规模,迁移所学可知,东周时期诸侯的都城规模大于周王城,是僭越礼制的表现,故选A项。秦朝时期专制王权建立,解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兼并斗争猛烈,解除D项。4.(2024·清远高三期末)对于战国诸子而言,“无君”的状态是无法忍受的,君主权力的存在被看成是“治”的前提,甚至上升到文明存续的前提。这折射出战国时期()A.诸子思想差异慢慢消逝B.君主专制成为士人共识C.宗法观念具有深刻影响D.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解析:D依据材料可知,战国诸子确定君主权力存在的作用和意义,这体现了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故选D项。诸子思想差异照旧存在,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只体现战国诸子确定君主权力存在的作用和意义,未涉及君主专制,解除B项;材料未体现宗法观念的影响,解除C项。5.(2024·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古史记载:楚国先祖曾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这一材料可以作为干脆史料说明()A.楚国地处偏僻,因此文化落后B.楚国崛起后,有问鼎天下之心C.楚国发展过程中,产生华夏认同D.楚国对本地文化的自我认同解析:C依据材料可知,楚国先祖自认为是蛮夷,而楚国崛起后,其国君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原正统,这反映了楚国发展过程中产生华夏认同,故选C项。6.战国兼并斗争日益猛烈,为富国强兵,各国掀起了变法革新的潮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A.“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B.“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C.“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解析:B依据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商鞅变法的彻底性体现在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由此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故选B项。A项是指嘉奖耕织,C项是分户令,D项是军功爵制,均不符合题意。7.汉字“家”的字义,商代卜辞首先为“氏族宗庙”,也有“氏族(宗族)”之义;西周金文中均为“氏族(宗族)”;春秋时代主要为“氏族(宗族)”,也有“宗庙”之义;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出现“个体家庭”之义。这一演化过程表明()A.宗族宗法观念加强 B.个体农业经济产生C.社会组织形式变更 D.血缘关系纽带松弛解析:C据材料中“家”的字义在春秋末期以前,基本是以“宗族”为核心,但到了春秋以后,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被破坏,“宗族”对字义的影响力在慢慢弱化,而“个体家庭”的影响力在慢慢强化,这一演化过程表明社会组织形式发生变更,故选C项。8.(2024·广东名校联盟高三大联考)春秋战国时期,“土”和“壤”的概念起先形成,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就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分,认为后者是为了“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战国时期进一步提出了“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辩证观点。这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发展B.人地冲突日益显现C.粮食生产起先受到重视D.道家思想影响广泛解析:A据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土”和“壤”的概念,再由“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可知,“壤”指的是农田土壤,战国时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是围绕“壤”的生产力的观点,综上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精耕细作观念萌发,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发展,故选A项。人地冲突是在土地私有制广泛确立后产生的,解除B项;粮食生产早已受到重视,解除C项;土壤生产力可以变更这一观点的确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但不是题干的核心主旨,解除D项。9.(2024·惠州高三月考)《论语》中记载孔子称许管仲有“仁”,但也评价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也?”这可以反映出()A.孔子反对管仲改革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孔子坚守克制合礼 D.宗法体系彻底崩溃解析:C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认为管仲有仁但不知礼,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孔子坚持克制合礼,故选C项10.(2024·广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老子主见抛弃所谓的圣贤才智,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名誉,人民将复原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这表明两人()A.主动为诸侯出谋划策B.实现社会志向的途径不同C.思想对立且辩论激烈D.对礼崩乐坏现状深感忧虑解析:B材料中孔子主见建立德治的志向社会,老子主见建立小国寡民的志向社会,这表明二人实现社会志向的途径不同,故选B项。孔子和老子都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特别是老子主见无为而治,不利于诸侯国君维护统治的须要,解除A项;孔子和老子对志向社会的看法不一样,但两者并非对立关系,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礼崩乐坏的看法,解除D项。11.(2024·广州模拟)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取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取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加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淌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须要解析: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相互吸取、融合,呈现包涵性和一体化的色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从分裂走向统一,故选B项。华夏认同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观念,与材料的思想认同不符,解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阶层的流淌,解除C项;适应统治者富国强兵须要的是法家思想,解除D项。12.商鞅在《赏刑》一文中,提出可通过“壹赏、壹刑、壹教”的方式达到“无赏、无刑、无教”的志向状态;商鞅在其他文章中也认为只要做到“秉权而立,垂法而法治”,最终就可达到“刑政不用而治”。商鞅的这些思想()A.奠定了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B.继承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志向C.体现了法、道、儒理论的交融D.借鉴了儒家对于人性的相识解析:C据材料信息可知,《赏刑》一文分别体现了法家、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因此商鞅这些思想体现了法、道、儒理论的交融,故选C项。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理论奠定了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解除A项;道家无为而治的志向与商鞅变法的理论不符,解除B项;“借鉴了儒家对于人性的相识”不能全面概括题中信息,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4·揭阳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最终成型。——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1)依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归纳。第(2)问据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更并结合所学,逐一阐述。答案:(1)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依据血缘可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2)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教化主见材料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化上,儒家留意培育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随意识,“操劳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见为官行政,必需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道德教化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敬重自然,敬重规律,敬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化思想之比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化的主见。解析:先概括儒家和道家关于道德教化的主见内容,然后从儒家和道家诞生的历史背景、内容、作用等角度绽开分析。答案:示例儒家要求人们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主见统治者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对百姓实行教化,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家主见统治者无为而治,不扰民生,社会道德规范是慈、俭、不争。儒家和道家都针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王室衰微、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X-1607-GMP-Cbl-b-IN-3-GMP-生命科学试剂-MCE-7412
- Isoorotidine-生命科学试剂-MCE-5873
- 3-Methoxy-prostaglandin-F1α-生命科学试剂-MCE-1002
- 二零二五年度红木家具品牌授权合同及清单
- 二零二五年度父母无偿赠与子女房产并约定维修责任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储能技术融资合同
- 施工现场施工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
- 施工单位关于协调配合的联络函
- 雨雪天气的应急预案
- 《运营管理 第7版》课件-chapt.05-选址与设施布置
- 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 招标采购基础知识培训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二)客观题试题及解答参考
- 电力系统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综述与展望
- 2024年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人机技术与遥感
-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3-2018)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冠脉介入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