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2.下表为东晋时人言行选辑。其反映了(

)人物言行文献出处有北方士人渡江后感慨“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祖逖带领亲族、部曲百余家南渡长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据[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刘琨少时“素豪奢”“慕老、庄”,自“困于逆乱”,遂“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庶雪国家之耻”。据[东晋]刘琨《与卢谌书》等A.动荡中的安定生活 B.南方经济发展的移民助力C.分裂中的统一因素 D.清谈无为之风的逐渐消亡3.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 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 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4.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B.城市功能的变化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比唐朝稳定5.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C.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 D.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6.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A.严格限制对外交往B.禁绝中国对外贸易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7.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8.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9.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年2924471936年3024461937年3726371938年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10.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民主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1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13.以下所示材料是19世纪70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国的政体是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A.直接民主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14.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各称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1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D.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小题12分,第18、19小题各14分,第20小题12分,共计52分。17.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意义。(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1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显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扶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摘自《南海县志》卷21材料二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摘自1874年《捷报》卷12回答:根据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1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摘自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43题回答:(1)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2)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上面材料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1.D〖解析〗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宗室贵戚的特权,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故选择D;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排除A;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排除B项和C项。2.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晋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东晋王导志于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要收复中原。刘琨也“枕戈待旦”,消灭北方胡人,收复中原。因此,西晋灭亡中国进入分裂局面,但材料中东晋时期的王导、祖逖和刘琨都致力于收复中原,完成统一,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晋时期动荡中存在统一的因素,而不是体现安定生活和移民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AB项;魏晋以来盛行清谈玄学,并没有逐渐消亡,与题意也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3.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唐朝。根据材料可知,唐永徽元年发生灾情后,经过一系列上报,审查等程序后,永徽二年才颁旨救灾,这说明唐朝救灾程序非常繁琐,严重影响救灾进度,这与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机制有关,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救灾程序,未体现唐朝的救灾方式已经成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的救灾程序,没有涉及义仓设置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B〖解析〗依据“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题干只强调宋代经济生活的繁荣,无法体现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虽然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只强调宋朝城市管理比唐朝多了一个目的,即经济管理,无法体现其城市比唐朝稳定,故D项错误。『点石成金』:本题易错项为A,材料的主题是宋朝城市管理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5.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A项正确;地丁银强调的是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而不是强调征收实物还是白银,排除B项;“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属于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既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就不再以人口为征税的标准了,排除C项;“取消人头税”只是其客观影响,不是只收土地税,而是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排除D项。故选A项。6.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和外界没有交往,而是严禁限制对外交往,在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7.C〖解析〗试题分析:之所以称太平天国为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本题选C项。8.D〖解析〗戊戌变法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还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正确;戊戌变法并没有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A错误;戊戌变法是想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制,但结果失败了,所以没有完成政治改革,B错误;戊戌变法主要是政治领域的变革,促进经济发展并不是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C错误。9.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可知:佃农和半佃农从1935年到1938年所占农村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上升,而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人数在不断减少,这意味着无地和少地租种地主土地的人数在增多,而自有田农民在减少,说明农村失地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形势客观上反映出土地集中、兼并的趋势;选项A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基本上就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来没有发生过变革;而从表格农村农民身份的变更看不出来B、C两项所述的农村生产结构和耕作方式的变化。考点: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经济·土地兼并(教材、考纲并无明显考点)10.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56年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C项正确;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排除A项;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意义主要是掌握了新中国的经济命脉,有利于政权巩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原则,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双眼蒙布”的内涵。图片中“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实质上体现了罗马法的公平公正原则。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道德良知审案,不在于是否“双眼蒙布”,故A项错误;很显然,法官“双眼蒙布”只通过“听”证人的证言,不能保证审判的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同样“双眼蒙布”也不能保证排除一切干扰,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原则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贸易的扩大13.C〖解析〗由材料“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其建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选C;帝国议会的存在说明其实行的是代议制,而非直接民主制,排除A;宪法颁布本身就说明德国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尽管德国皇帝的权力很大,排除B;近代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非民主共和制,排除D。14.C〖解析〗从材料中“国会……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布局可知,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故C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建筑规划体现的思想;美国是三权分立而不是议会中心,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5.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所学可知,解题的关键是从战争的目的分析战争的性质。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是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意义,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B项正确;“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一战的具体表现,排除A项;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不是形成一战性质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英德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原因,并不能成为战争性质的主要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16.A〖解析〗根据“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强调现代化之路上不同国家的共性增加,故A正确。17.(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严密;公平(公正)。(2)进步性: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原因:清末新政;科举制难以培养选拔出近代经济、教育、外交等专业人才。〖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可知,科举制从隋朝确立一直延续至清朝,延续时间长;根据材料“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可知,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根据材料“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可知,科举制选拔方式严密、公平(公正)。(2)进步性:根据材料’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可知,科举制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根据材料“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科举制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根据材料“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可知,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重视才学,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制由中央组织选拔,加强了中央集权。(3)原因:根据材料“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可知,清末新政需要新式人才;根据材料“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可知,科举制难以培养选拔出近代经济、教育、外交等专业人才。18.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剿丝业和手工剿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剿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剿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剿丝小机。〖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从七个方面加以提炼。并要注意理解问题“艰苦创业”“生产经营”两个词的含义。从质量、获利、行业冲突、观念、技术及机器对环境的影响几方面归纳。由材料“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显著成效”可得出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由材料“机房中人又联群扶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可得出机器剿丝业和手工剿丝业发生利益冲突;由材料“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及所学可得出机器剿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由材料“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可得出剿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由材料“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可得出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剿丝小机。19.(1)理解: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2)着眼点: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演进。说明:A.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B.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解析〗(1)本题是说明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60年代的欧洲。根据材料“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及所学可知,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志和意大利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的欧洲。第一小问着眼点根据材料“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可知,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演进。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可知,恩格斯修改原先的结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20.要求①紧扣材料综合信息,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正确史实,进行恰当的说明;③逻辑严密,表述清楚。①能够综合材料信息,观点较明确;②能引用正确史实进行说明,但角度较为单一;③有一定的逻辑,表述较清楚。①能够基于部分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但观点不明确;②能部分引用史实加以说明,但史实离题较远;③缺乏逻辑,表述不清;④观点错误或偏离材料,不论说明如何,均不能得分。示例1: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示例2: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解析〗根据题干中地区一列和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一列中的变化情况,如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由此可得出: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论证过程可以结合16世纪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论证如下,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2.下表为东晋时人言行选辑。其反映了(

)人物言行文献出处有北方士人渡江后感慨“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祖逖带领亲族、部曲百余家南渡长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据[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刘琨少时“素豪奢”“慕老、庄”,自“困于逆乱”,遂“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庶雪国家之耻”。据[东晋]刘琨《与卢谌书》等A.动荡中的安定生活 B.南方经济发展的移民助力C.分裂中的统一因素 D.清谈无为之风的逐渐消亡3.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 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 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4.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B.城市功能的变化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比唐朝稳定5.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C.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 D.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6.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A.严格限制对外交往B.禁绝中国对外贸易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7.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8.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9.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年2924471936年3024461937年3726371938年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10.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民主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1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13.以下所示材料是19世纪70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国的政体是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A.直接民主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14.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各称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1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D.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小题12分,第18、19小题各14分,第20小题12分,共计52分。17.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意义。(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1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显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扶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摘自《南海县志》卷21材料二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摘自1874年《捷报》卷12回答:根据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1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摘自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43题回答:(1)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2)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上面材料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1.D〖解析〗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宗室贵戚的特权,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故选择D;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排除A;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排除B项和C项。2.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晋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东晋王导志于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要收复中原。刘琨也“枕戈待旦”,消灭北方胡人,收复中原。因此,西晋灭亡中国进入分裂局面,但材料中东晋时期的王导、祖逖和刘琨都致力于收复中原,完成统一,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晋时期动荡中存在统一的因素,而不是体现安定生活和移民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AB项;魏晋以来盛行清谈玄学,并没有逐渐消亡,与题意也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3.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唐朝。根据材料可知,唐永徽元年发生灾情后,经过一系列上报,审查等程序后,永徽二年才颁旨救灾,这说明唐朝救灾程序非常繁琐,严重影响救灾进度,这与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机制有关,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救灾程序,未体现唐朝的救灾方式已经成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的救灾程序,没有涉及义仓设置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B〖解析〗依据“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题干只强调宋代经济生活的繁荣,无法体现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虽然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只强调宋朝城市管理比唐朝多了一个目的,即经济管理,无法体现其城市比唐朝稳定,故D项错误。『点石成金』:本题易错项为A,材料的主题是宋朝城市管理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5.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A项正确;地丁银强调的是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而不是强调征收实物还是白银,排除B项;“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属于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既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就不再以人口为征税的标准了,排除C项;“取消人头税”只是其客观影响,不是只收土地税,而是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排除D项。故选A项。6.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和外界没有交往,而是严禁限制对外交往,在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7.C〖解析〗试题分析:之所以称太平天国为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本题选C项。8.D〖解析〗戊戌变法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还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正确;戊戌变法并没有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A错误;戊戌变法是想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制,但结果失败了,所以没有完成政治改革,B错误;戊戌变法主要是政治领域的变革,促进经济发展并不是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C错误。9.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可知:佃农和半佃农从1935年到1938年所占农村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上升,而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人数在不断减少,这意味着无地和少地租种地主土地的人数在增多,而自有田农民在减少,说明农村失地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形势客观上反映出土地集中、兼并的趋势;选项A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基本上就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来没有发生过变革;而从表格农村农民身份的变更看不出来B、C两项所述的农村生产结构和耕作方式的变化。考点: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经济·土地兼并(教材、考纲并无明显考点)10.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56年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C项正确;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排除A项;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意义主要是掌握了新中国的经济命脉,有利于政权巩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原则,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双眼蒙布”的内涵。图片中“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实质上体现了罗马法的公平公正原则。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道德良知审案,不在于是否“双眼蒙布”,故A项错误;很显然,法官“双眼蒙布”只通过“听”证人的证言,不能保证审判的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同样“双眼蒙布”也不能保证排除一切干扰,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原则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贸易的扩大13.C〖解析〗由材料“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其建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选C;帝国议会的存在说明其实行的是代议制,而非直接民主制,排除A;宪法颁布本身就说明德国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尽管德国皇帝的权力很大,排除B;近代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非民主共和制,排除D。14.C〖解析〗从材料中“国会……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布局可知,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故C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建筑规划体现的思想;美国是三权分立而不是议会中心,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5.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所学可知,解题的关键是从战争的目的分析战争的性质。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是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意义,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B项正确;“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一战的具体表现,排除A项;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不是形成一战性质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英德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原因,并不能成为战争性质的主要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16.A〖解析〗根据“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强调现代化之路上不同国家的共性增加,故A正确。17.(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严密;公平(公正)。(2)进步性: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原因:清末新政;科举制难以培养选拔出近代经济、教育、外交等专业人才。〖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可知,科举制从隋朝确立一直延续至清朝,延续时间长;根据材料“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可知,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根据材料“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可知,科举制选拔方式严密、公平(公正)。(2)进步性:根据材料’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可知,科举制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根据材料“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科举制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根据材料“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可知,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重视才学,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制由中央组织选拔,加强了中央集权。(3)原因:根据材料“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可知,清末新政需要新式人才;根据材料“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可知,科举制难以培养选拔出近代经济、教育、外交等专业人才。18.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剿丝业和手工剿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剿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剿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剿丝小机。〖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从七个方面加以提炼。并要注意理解问题“艰苦创业”“生产经营”两个词的含义。从质量、获利、行业冲突、观念、技术及机器对环境的影响几方面归纳。由材料“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