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曾都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随州市曾都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随州市曾都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随州市曾都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随州市曾都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读《我喜欢出发》,完成下面小题。我喜欢出发汪国真①我喜欢出发。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过A,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B,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④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⑤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⑥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⑦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⑧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1.请结合上下文,在第三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之表达流畅准确。2.“我”为什么喜欢出发?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3.下面对文章分析理解不准确的选项是A.作者希望不停地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生命片段,在生命中永不停歇地出发去争取另一段新生活。B.文章清新隽永,激情昂扬、充满感染力。其中第③段、第⑤段、第⑦段划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反问的句式,使文章的情感更为强烈和充沛。C.文章第④自然段提到大山的坎坷、大海的波涛、大漠的风沙、森林里的猛兽,都象征着追求中的艰难险阻。D.文章结尾简明扼要,既呼应了开头,也鼓励读者“出发”,流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4.第⑦段中作者说“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A大山的巍峨B大漠的广袤2.①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②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③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④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⑤我想给自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为了追求一种境界。⑥为了让人生更加丰富而充实,不虚此生。3.B4.人生之路上,我们只有立定志向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同时还要有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扣住“志向”和“意志”对人生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根据③段“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过A,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B,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句式可知,“见过”后面的内从是与前一句主语部分动宾结构的宾语一致的,“没见过”后面的内容是与后一句主语部分动宾结构的宾语一致的;据此规律,根据A处前一分句“没见过大山的巍峨”宾语部分,可知应填“大山的巍峨”;根据B处后一分句“见了大漠的广袤”宾语部分,可知应填“大漠的广袤”。【2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可用全文恰当的语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根据②段“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可提炼: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根据③段“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可提炼: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根据⑤段“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可提炼: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根据⑥段“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可提炼: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根据⑦段“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可提炼:我想给自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为了追求一种境界;根据⑦段“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可提炼:为了让人生更加丰富而充实,不虚此生。【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理解不准确。根据③段“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⑦段“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可知,这两段画线的问句后面均有回答,是设问句,而非“反问句”。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第⑦段“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前一句意思是有志向,人才能走得远;后一句意思是有意志,人才能攀得高;结合“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可知,此处是喻指人生的路,因此,可理解为: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是“志向”和“意志”。我们只有立定志向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同时还要需具备顽强的意志,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5.阅读《远行的童年记忆》完成下面小题。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④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的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⑫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3)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4)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麦客夫妻勤劳朴实、踏实肯干、技术高超、配合默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自食其力、努力奋斗。(2)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句中将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又写田野里不见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更表现了麦客夫妻的割麦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以及勤劳朴实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3)“女人”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表现了庄稼人最淳朴的感情,就是希望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获得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表现了女人对能种大片麦田的土地的赞扬。表现了女人对奶奶家丰收的羡慕。(4)①插叙,补充交代了麦客夫妻来自深山的情况,解释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麦客夫妻对奶奶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呼应了开头。(5)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赞扬了麦客们的勤劳朴实以及踏实肯干的美好品质。同时结尾又慨叹现代机械碾碎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第④段“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可知,从麦客夫妇割麦的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的配合默契,动作麻利;结合第⑤段“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知,二人劳动的认真负责;结合第⑨段“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可知,这表现了他们的勤劳朴实,自食其力,任劳任怨;结合第⑩段“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第⑪段“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可知,麦客夫妻技术高超,勤劳肯干,为追求美好生活努力奋斗。【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结合“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分析,这里描写了麦地的自然环境,写田野里不见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将阳光比作麦芒,突出了阳光的毒辣,以此来表现割麦天气的炎热,突出在这样的天气下劳作的艰辛,从侧面表现麦客夫妻勤劳,能吃苦,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结合第⑧段女人的话“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分析,句中先是连用两个“这么”,突出我们家的地大、麦好,表现出她的劳动人民的本色与淳朴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获得粮食,养活一家老小;然后与她自家相比,可见他们山里的粮食短缺,表现了女人对能种大片麦田的土地的赞扬;所以女人的言语中透露出了女人对我们家的地取得丰收的羡慕。【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⑨段“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可知,本段是对麦客夫妇身份及当麦客原因的介绍,从行文顺序来看,是在叙事过程中对相关内容的补充,这是属于插叙。同时从结构上看,交代二人的身份,这是对第⑧段女人话语的承接;出来当麦客的原因,又引出了下文第⑩段夫妇二人下午继续割麦的场景描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与开头第①段“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相呼应。【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情感主旨。从全文描述的内容来看,写的是作者回忆童年时一对麦客夫妇帮我家割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表达了对二人勤劳能干的劳动品质的赞美;结合第⑫段“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可知,结尾在慨叹现代机械碾碎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对这一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感到遗憾。二、古诗文阅读。6.阅读《望岳》,完成各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C.诗歌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D.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2)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请你任选其中一个字加以赏析。【答案】(1)D(2)“钟”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用一个“割”字,则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的是诗人的博大胸怀,实在看不出“桀骜不驯”的性格痕迹,而且全诗描绘的是泰山的宏伟壮丽,根本没有“苍凉的”感觉;诗人写出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表达了诗人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割:划分,切割。“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却体现出泰山的高大,这表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钟”字与“割”字有异曲同工的妙处,“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7.阅读《卖油翁》完成各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尝:品尝)B.但手熟尔(尔:同“耳”表示罢了)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D.以钱覆其口(覆:盖)(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虚词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蒙乃始就学B.徐以杓酌油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C.以我酌油知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结友而别(3)翻译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4)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鲜明,请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A(2)C(3)①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发箭中九发,只是对他微微点头。②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4)示例一:陈康肃因“善射”而“自矜”,但是知错能改。示例二:卖油翁很谦和,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A.加点词理解不正确。句意: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尝:曾经。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都是连词,于是,就;B.都是介词,用;C.代词,指前面说的道理/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译;D.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可不译。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其(他),但(只),颔(点头)”要理解正确;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忿(气愤、生气),尔(你),轻(轻视),射(射箭的本领)”要理解正确。【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康肃因“善射”而“自矜”;结合“康肃笑而遣之”可知,他知错能改;结合“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很谦和,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点睛】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8.名篇名句默写。(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2)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3)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6)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多看到别人的进步,正如《孙权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孙权劝学》)【答案】①.吟鞭东指即天涯②.马上相逢无纸笔③.箫鼓追随春社近④.独怆然而涕下⑤.草树知春不久归⑥.百般红紫斗芳菲⑦.士别三日⑧.即更刮目相待【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吟、鞭、即、涯、逢、箫、社、怆、涕、士、刮、待”等字要正确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标志季候和农业活动的节气。②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A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③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民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④清明后来演化为民俗节日。B由于其主要风俗活动是祭祀,故又称鬼节、冥节;由于其还有踏青郊游的风俗,故又称踏青节。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材料二】①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②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这时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始终没见介子推的身影。三天后大火熄灭,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_____,_____。”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③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材料三】①清明节祭祀先祖,是回溯生命之源、回报养育之恩的重要时机。儒家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们在清明节恭敬地追思已故的亲人、虔诚地敬奉生命所从出的祖先、崇敬地祭祀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进而继承先人遗志、传承祖宗德业、弘扬民族精神。②如今,我们也在清明节举行公祭活动,以缅怀纪念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献身的革命英烈。也有许多民众在清明节自发前往烈士陵园悼念,表达对英烈的怀念感恩之情。而慎终追远之所以能“厚民德”,就在于人们希望以积极向上的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来告慰先人与英灵。③前往烈士陵园,向英烈敬献鲜花;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先辈的故事;通过网上纪念堂,为英雄献一瓣心香……C清明之际,各地纷纷开展缅怀英烈,人们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④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不会忘记,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是革命先辈高擎信仰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踏上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万千忠骨,万千热血,D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身上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⑤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对革命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英雄烈士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这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1)请把下面这句话端正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词语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辟邪(bì)烦燥哀悼(dào)锋芒必露B.默契(qiè)迭起殷红(yān)家谕户晓C.挚痛(chì)深霄校对(jiào)大庭广众D.晌午(shǎng)找茬愧怍(zuò)锲而不舍(3)根据上下文,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比较恰当的是()A.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B.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C.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D.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4)下面是材料中划线的四个句子,其中有病句的一项是()A.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B.由于其主要风俗活动是祭祀,故又称鬼节、冥节。C.清明之际,各地纷纷开展缅怀英烈。D.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5)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结合材料仿照例句给“清明节”写一个句子。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答案】(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2)D(3)B(4)C(5)示例: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根据要求,将给出的一句话写下来,用正楷来写,书写正确、工整、美观。注意“慎、追、德、归”等字要正确书写。【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烦燥——烦躁,锋芒必露——锋芒毕露;B.默契(qiè)——qì,家谕户晓——家喻户晓;C.挚痛(chì)——zhì,深霄——深宵。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补充。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及语境综合分析。A.诗句的意思是鸦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表现的是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B.诗句的意思是割下我的肉献给主公表明我的赤胆忠心,希望主公能够永远保持清正廉明的风范;C.诗句的意思是梨花如雪,人生能有几度清明?表达出词人对人生几何的无限感叹;D.诗句的意思是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结合【材料二】第①段“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第②段“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③段“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等内容可知,【材料二】横线处应填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一项,因为这一项与【材料二】内容相吻合。故选B。【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活动”。故选C。【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作答本题时应先明确传统节日的习俗,然后结合例句的结构来组织语言即可。示例:清明节——无论是拜先人,还是祭英烈,都表达了对逝去先辈敬意。四、名著阅读。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片段一】这就是“鹦鹉螺号”艇当时所面对着的处境:距离右舷两海里的地方是格波罗尔岛,它的海岸自北至西现出圆弧形状,活脱脱有如一只巨形手臂。南面和东面显露出一些退潮后浮现出来的珊瑚石尖。我们的艇整个地搁浅在水里,而在这样一种涨潮不高的海里,“鹦鹉螺号”艇想要脱浅是很不利的。不过,艇并没有遭受到任何的创伤,它的艇身可是极其坚固的。然而,尽管它不会沉没,不会裂开,可它却是极有可能永远地搁浅在那些暗礁石上。如此看来,尼摩艇长的潜水艇可就要完蛋了。我这么想着,然而尼摩船长,却依然表现出冷漠与镇静,他总能控制住自己,一点儿也没有流露出激动或是沮丧的神情。[片段二]船长抓住鲨鱼的一片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排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10.下面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B.从片段一可知诺第留斯号托雷斯海峡碰上了一座暗遮而掏浅了。C.片段二描写了尼摩一行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他们还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潮于绝种的章鱼,当晚就把章鱼的肉端上了餐桌。D.尼摩船长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是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不会受到鲨鱼和人的欺负。11.结合上面的文段,分析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答案】10.C11.冷漠与镇静;勇敢无畏;同情弱者。【解析】【分析】【10题详解】C.有误。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片段一第二段“我这么想着,然而尼摩船长,却依然表现出冷漠与镇静,他总能控制住自己,一点儿也没有流露出激动或是沮丧的神情”得出:冷漠与镇静;根据片段二第一段“船长抓住鲨鱼的一片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得出:勇敢无畏;根据片段二第无段“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得出:同情弱者。五、作文。(任选其一)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雨过天晴,三只小飞虫不慎困在蜘蛛网里。一只小飞虫挣扎了一番,觉得蛛网牢不可破,心灰意冷地哀叹道:“死定了。”它轻易地放弃努力,果然,不久以后,就可怜地死了。另外两只小飞虫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它们齐心协力,寻找出路。经过不懈努力,它们终于破网而出,重获新生。根据上述的材料,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答案】例文:成长需要挫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题记人的生命,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小小的一瞬。虽然是白驹过隙的一瞬间,但这一瞬间人的成长,会经历多少花开花落,日转星移?成长的结果是美丽的,成长的过程是苦涩的,但这苦涩却是另一种美丽!没有多少人喜欢挫折这个东西。它不如一帆风顺那样舒畅,不如金色收获那样甜蜜,不如辉煌成功那样令人振奋,它有的是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困难、一次次的不如意;它饱含着奋斗的汗水和失败的眼泪,也带给人们难以逾越的高山和无边的大海,是阻挡我们实现理想的羁绊。但,正是因为它们,我们得到了锻炼,跨越一次坎,就前进了一步;战胜一次困难,就得到一次成长。所以,挫折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培养了成长的信心,获得了战胜挫折而成长后的幸福。那为什么人们谈起挫折仍是一脸愁苦呢?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没有树立“柳岸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和信心。他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在学习上解决一道道难题后的快乐,忘却了在考试失利后又爬起时的自豪,忘却了终于摆脱心里阴影的轻松,忘却了阵阵巨痛后的熟睡,忘却了暴风骤雨后的宁静,忘却了翻越高山、跨越大海后的欢呼……当你到达成功的彼岸,成长起来,成熟起来,回望走过的路,尽管很曲折、很蜿蜒,但是很精彩,因为挫折而精彩﹣﹣感谢挫折吧!还依稀记得儿时“啪”地一声摔倒在地上后,想用哭声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让他们抱我起来,他们却在一旁告诉我:“女儿,自己爬起来。”最后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自己起来了。不记得当时是否在赞扬声中十分自豪,但泛黄的照片上我已是笑得阳光灿烂……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中,我渐渐长大。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名人不是通过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失败的磨炼,成长起来的,最后成为破茧后的美丽蝴蝶。“炸药之父”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父亲被炸死,弟弟被炸残,自己被血肉模糊。经过千百次的试验,经历了千百失败,最后他成功了。但,没有这千百次的失败,哪有他最后的成功。更有张海迪,她一生下来便残疾,而他却不气馁,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用自己的不幸作自己成长的阶梯,自学了许多课程,自学了好几门外语……是成长中的挫折,造就了一个坚强的张海迪!成功之花绽放在成长的路上,而成长中的挫折便是它的阳光和雨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朋友,请你接受挫折给你战书,整装待发,与挫折勇敢搏斗,踏上实现自我的道路,奔向成长的彼岸。让我们记住:成长需要挫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材料作文要抓住材料中对像及其行为,判断作者的态度,进而立意。材料中三只小飞虫陷入困境,一只轻易放弃,最终死去,另外两只不放弃,齐心协力,坚持努力,重获新生。陷入蜘蛛网的小飞虫就是每个陷入困境的人,面对困境,人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暴自弃,最终被困境打败、吞噬:另一种是勇敢对抗,坚持不懈,最终可能摆脱困境,迎来新生,显然,第二种选择是正确的,是应该去学习的。第一种选择是错误的,是应该批评的。由此可以立意:人生陷入困境时,要努力奋斗,不懈努力,才有可能重获新生。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立意,例如合作等,但是不能偏题。题干对写作有一个特别的要求,不能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而是提炼观点,明确立意,自己创作。第二,思路。人为什么要和困境对抗,毕竟不一定会重获新生?困境时人生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如果一味逃避,那么人生就会越来越没有希望,越来越走向绝望。同时,和困境争斗,即使结果不如人意,也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只有一次的生命焕发光彩。和困境对抗,需要不的努力,需要坚韧的毅力,需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