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上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驻马店市上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驻马店市上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驻马店市上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驻马店市上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电影《疯狂原始人》中原始人用火片段 B.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牙齿化石C.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D.历史研究员的推测和论述文章【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资料,因此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C项正确;电影,是经过加工整理的,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A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牙齿化石。与火的使用无关,排除B项;历史研究员的推测和论述文章,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C项。2.周初建立了71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有15个,同姓(姬姓)亲属有40个。可见,当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部落首领 B.有功之臣C.同宗亲属 D.商朝贵族【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其中分封的对象是王室、功臣和先代贵族等。材料“武王的兄弟有15个,同姓(姬姓)亲属有40个”可见,受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宗亲属,C项正确;部落首领不是西周时期分封对象,排除A项;功臣和商朝贵族不符合材料中“同宗亲属”特点,排除B和D项。故选C项。3.在孔子的私学中,纯属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多数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仁政治国 D.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在孔子的私学中,纯属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而且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可知。孔子创办私学,弟子多数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而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这是其主张“有教无类”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因材施教,而是强调教学的对象不论出身,B项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孔子在教育的贡献,而不是政治主张,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孔子教育对象的身份,而不是民本思想,且“民贵君轻”是孟子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4.在央视播出的《探索·发现》考古专题节目中,一组与生产工具相关的文物激发了观众的兴趣。以下是观众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青铜农具D.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及河姆渡人等原始农耕时代的人类使用磨制石器;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器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种类逐渐丰富;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因此生产工具出现的顺序是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A项正确;B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5.下图是保存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信息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A.造型优美 B.体积庞大 C.用途广泛 D.铭文众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的作为烹饪食器使用,有的作为乐器使用,有的作为兵器使用,还有的作为农具使用,这说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用途广泛,C项正确;造型优美过于片面,不符合共同体现,排除A项;体积庞大过于片面,不符合共同体现,排除B项;铭文众多,过于片面,不符合共同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6.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 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因此这一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A项正确;大一统和专制皇权加强体现的是秦汉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民族政权并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A项。7.经历了()战争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没有能力跟秦国抗衡,秦国开始陆续灭掉六国,进而统一全国。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激烈的长平之战,赵括由于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结果秦将白起设兵埋伏将赵军围困起来,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困,粮尽援绝,最终被秦军歼灭。这次战争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没有能力跟秦国抗衡,秦国开始陆续灭掉六国,进而统一全国,C项正确;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争,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西汉初,诸侯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西域都护 B.实行盐铁专卖 C.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王国势力,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项正确;A不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排除A项;B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是对官员的监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下列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的是()A.丝绸之路开辟 B.西域都护的设置C.宣政院的设置 D.驻藏大臣的设置【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排除A项;宣政院和驻藏大臣是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C和D项。故选B项。10.东汉顺帝时期京城流传“直如弦,死到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童谣。造成这一童谣流传的原因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黄巾军起义的破坏 C.汉顺帝的残暴统治 D.州牧割据混战不已【答案】A【解析】【详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谚语,意思是指东汉直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权奸胡广等反封侯爵。古指正直无私的人下场悲惨,邪曲之徒却享尽富贵,A项正确;根据“直如弦,死到边;曲如钩,反封侯”的意思可知,黄巾军起义的破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直如弦,死到边;曲如钩,反封侯”的意思可知,汉顺帝的残暴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直如弦,死到边;曲如钩,反封侯”的意思可知,州牧割据混战不已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1.东汉初年,他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他”是指()A.刘秀 B.项羽 C.孙权 D.曹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东汉初年”“光武中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是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A项正确;项羽是西楚霸王,是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之一,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主力,排除B项;孙权是三国中吴国的建立者,排除C项;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东汉初年,他的儿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了魏国,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两个建筑分别体现了佛教、道教文化内涵,佛教正式传入中国、道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A.秦朝 B.东汉 C.北魏 D.周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佛教在东汉明帝时正式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B项正确;秦朝、北魏和周朝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3.中国古代史书上所记载“公元166年大秦安顿王朝派遣使者到东汉”。这里“大秦”指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阿拉伯帝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欧洲和中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汉朝称罗马帝国为大秦。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波斯帝国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选项B亚历山大帝国是马其顿王国的一个历史时期的称呼,公元前前323年分裂;选项D阿拉伯帝国,建立于7世纪;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对如图所示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A.耕织技术的革新 B.汉字字体的演变C.书写材料的进步 D.文书格式的改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西汉纸本地图”。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书定材料由竹简变成布帛再到纸,这反映了书写材料的进步,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书写材料的进步,未涉及耕织技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书写材料的进步,未体现字体演变,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书写材料的进步,未阐释文书格式,排除D项。故选C项。15.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则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这直接佐证了三国鼎立时期()A.民族关系大大改善 B.局部经济得到发展C.国家分裂不断加剧 D.全国统一局面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则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可知,魏、蜀、吴三国都重视发展经济,B项正确;民族关系大大改善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国家分裂不断加剧、全国统一局面实现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16.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权分立的加剧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可得出汉族和的生活习惯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权的分立加剧,排除A项;重心南移完成在南宋,排除B项;材料反映生活习惯,而不是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7.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这一情况()A.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 B.加剧了民族隔阂C.促进了文化认同 D.减弱了氐族的民族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民族交融成为趋势,促进了文化认同,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与题干内容"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没有联系,排除A项;加剧了民族隔阂、减弱了氐族的民族特征,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故选C项。18.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措施后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兵强马壮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孝文帝迁都洛阳D.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潮流,这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北魏兵强马壮不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孝文帝迁都洛阳是改革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19.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型艺术现存有魏晋南北朝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图案。这主要反映了()A.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B.中外交往,交流互鉴C佛教艺术,绚丽多彩 D.民族融合,古老悠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魏晋南北朝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图案”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体现了多元文明,交流互鉴,B项正确;“源远流长”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佛教艺术,绚丽多彩,排除C项;民族融合与“外国人”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接种疫苗,预防新冠。在东汉时期,也有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预防疾病,请问这位名医是()A.张仲景 B.扁鹊 C.屠呦呦 D.墨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A项正确;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医生,排除B项;屠呦呦是现代药学家,排除C项;墨子是墨家代表,提出“兼爱”“非攻”,不是名医,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共5小题,共30分)21.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AB(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2)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主要种植水稻的是居住在______图中的房屋的居民。主要种植粟的是居住在______图中的房屋的居民。【答案】(1)半地穴式;干栏式。(2)自然环境差异。(3)①.B②.A【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A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B属于干栏式房屋.【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故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培植的农作物是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培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故根据题意,①B、②A。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摘编自《通典·食货》材料三: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们的管理①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教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国时期改革成效最大的诸侯国和改革目的。(3)请在表格①处填上合适的词语。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作用。【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2)秦国;富国强兵。(3)经济;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工具:根据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是铁制农具和牛耕。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主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小问2详解】国家:根据材料二“……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改革成效最大的诸侯国是秦国。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小问3详解】作用: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故表格①处填上的词语是经济。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贾谊《过秦论》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材料四:据史书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他于哪一年完成了“扫六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北部边隅采取了哪一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两点即可)(4)材料四中记载的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地位?【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公元前221年。(2)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郡县制。(3)秦朝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解析】【小问1详解】人物与时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可知“秦王”是秦始皇,他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扫六合”。【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可知修筑长城;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可知北击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北部边隅采取的措施,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可知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小问3详解】问题:根据材料三“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可知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沉重的赋税;由“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知严酷的刑罚。因此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有秦朝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小问4详解】地位:根据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他们走到蓟县境内时,遇到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朝法律,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陈胜、吴广,杀死两个押送军官,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家举行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此记载的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4.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了反秦战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材料二: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材料三: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以上三则材料据《中国历史》教材整理材料四:(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面对材料一中经济残破不堪的局面,汉初统治者采用什么政策?材料二中的汉武帝所铸之币是什么?(2)材料三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说说它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休养生息政策;五铢钱。(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得到推广等。【解析】【小问1详解】政策:根据材料一“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经济残破不堪的局面,汉初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政策。货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促进大一统,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可知汉武帝所铸之币是五铢钱。【小问2详解】道路:根据材料三“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可知“这条道路”指的是丝绸之路。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得到推广等。25.了解历史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