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学案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学案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学案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学案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2

第1课时---------------------------------------------------------------------2

第2课时---------------------------------------------------------------------7

第3课时---------------------------------------------------------------------9

第二节元素周期率--------------------------------------------------------11

第1课时--------------------------------------------------------------------11

第2课时--------------------------------------------------------------------14

第3课时--------------------------------------------------------------------17

第三节化学键-------------------------------------------------------------20

第1课时--------------------------------------------------------------------20

第2课时--------------------------------------------------------------------23

归纳与总结------------------------------------------------------------------28

第1课时--------------------------------------------------------------------28

第2课时--------------------------------------------------------------------3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34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35

第1课时--------------------------------------------------------------------35

第2课时--------------------------------------------------------------------36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39

第1课时--------------------------------------------------------------------39

第2课时--------------------------------------------------------------------43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45

第1课时--------------------------------------------------------------------45

第2课时--------------------------------------------------------------------48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52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甲烷-------------------------------------------52

第1课时--------------------------------------------------------------------52

第2课时--------------------------------------------------------------------54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57

第1课时乙烯--------------------------------------------------------------57

第2课时--------------------------------------------------------------------60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62

第1课时--------------------------------------------------------------------62

第2课时--------------------------------------------------------------------64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68

第1课时--------------------------------------------------------------------68

第2课时--------------------------------------------------------------------72

归纳与整理------------------------------------------------------------------74

第1课时--------------------------------------------------------------------74

第2课时--------------------------------------------------------------------78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81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81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85

第1课时--------------------------------------------------------------------85

第2课时--------------------------------------------------------------------9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

会运用周期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

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

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

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

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

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嗷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

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巴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个横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浪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师]请把所得结论与元素周期表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

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

表5—11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1H-He21

短周期2Li-Ne82

3Na一Ar83

4K—Kr184

5Rb—Xe185

长周期

6Cs-Rn326

7FI12号267

[学生活动]

[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

氢和氨,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

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锢(La)到71号元素错(Lu),共15种元素,它

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锄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钢(Ac)到103

号元素镑(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钢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偶系元素和钢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

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婀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

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H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

号、118号元素。

[过渡]学完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我们再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一

族。

[板书]2.族

[师]请大家数一下,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纵行?

[生]18个。

[师]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I、II、……及A、B、0等字样,它们分

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活动]

[短周期,(第_____周期)

周期:个.(共个横行)《长周期第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______周期)

周期表J[主族个(用1A

/人,*人小副族______个(用

族'------个"共------1纵仃[第相族个(包括个纵行)

族1个(稀有气体)

[教师板书]

[师]罗马数字I、II、III等表示什么意思?

[生]族序数。

[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

族,叫做副族。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主族?多少个副族?

[生]7个主族、7个副族。

[师]元素周期表中还有哪些纵行没提到?

[生]零族和第vm族。

[师]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生]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

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

[师]第VBI族有几个纵行?

[生]3个。

[师]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IHB至HI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

说明什么?

[生]其偏旁均为“金”,说明它们均为金属。

[师]很正确。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I1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VIII族和全部副

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

渡金属。

[师]请大家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填写板书中的空白。

[把黑板上所挂元素周期表取下,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填写]

[注:易把16个族错添为18个]

[师][指住板书内容]此即为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结构。在中学化学里,我们主要学习

主族元素的性质。

[师]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请大家分析讨论主族元素

的族序数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可参考我们学习过的碱金属、卤族元

素以及1〜20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分析、讨论]

[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师]很好!由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讲述并板书]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投影练习]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X2881Y^53)2818187

JJJJ」JJ」J

[生]X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师]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元素周期表。

[生]X为钾元素,Y为碘元素。

[师]很正确。

[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科学家们在完成这张元素周期表

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投影展示]阅读思考题:

1.元素周期律发现的背景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周期表的编制是否应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

3.门捷列夫总结出的元素周期律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律?

4.门捷列夫在研究的过程中,最突出的两大功绩是什么?

5.通过这些资料,你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不是帆风顺的?所得到的知识是否都

为绝对真理?

[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让学生分别回答以上各个问题,其中问题5由教师和学生一块完成]

1.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元素不断地被

发现。人们也逐渐积累了不少关于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资料。因此,人们产生了整

理和概括这些感性材料的迫切要求。

2.不应该。而是许多科学家不断研究、探索的智慧结晶。

3.不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指的是: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如今的元素周期律已发展为:元素的性质随着

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4.首先是预言了某些未知元素,并为这些元素在表中留下了空位;其次是指出了当时测

定的某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可能有错误。

5.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螺旋式前进的。人们得到的知识

不一定都是绝对真理,其中多数是处于发展中,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完善。元素周期表的

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师]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经过一个发展过

程的。从1789年拉瓦锡提出将元素分为四类,到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为止,先

后有德贝莱纳、高库尔特瓦、欧德林、迈耶尔、纽兰兹等科学家为此做出努力。如果没有“三

素组”“螺旋图”“六元素表”“八音律”等元素分类工作的基础,就不会有门捷列夫的元素

周期律。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既是前人思想的继承,又是前人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元素周

期律在门捷列夫之后又经过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1894年拉姆塞发现惰性气体氮,继后又

有氮的发现等。于是,在周期表中增加了一个零族,稀有气体排在这族中。1913年莫斯莱

测定原子序数,并提出周期律的真正基础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

在研究周期律,周期表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维尔纳长式周期表、波尔塔式表等。另外,也

一直有人工合成的新元素在不断地填充元素周期表。

[学生活动]

[师]能说出该表上为什么没有113、115、117号元素吗?

[生]这些元素尚未被发现,或正在研究中。

[师]确实这样!美国的劳伦斯•贝克莱实验室曾预计,该实验室和德国重离子研究中

心以及俄罗斯的研究人员不久将会用氟离子来轰击钝靶子,以获得119号元素。由于119

号元素会衰变成尚未发现的117、115和113号元素,所以科学家有可能一次就发现4种新

元素!

[问]在这么多人工合成新元素的合成者中,却没有中国人的足迹,大家是否为此感到

遗憾呢?

[生](很懊恼地)十分遗憾!

[师]那么,就让我们向纽兰兹、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学习吧,他们的研究历程向我们揭

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我们不但要学习前人的知识,更要在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和发展。引申到我们现在的学习中,就是:既要牢固地掌握知识,乂要灵活地运用

知识,更要不断地扩充和发展知识。

物理学家根据原子核结构理论计算,认为周期系最后可能出现的是原子序数为175的元

素。人工合成的元素,将会完成第七周期,并进入第八周期,甚至第九周期。不过,机遇总

是垂青于那些头脑有准备的人。如我们前面学习碱金属时所知道的英国化学家戴维,-生都

是好学不倦,其仅在1807〜1808年两年内就发现了钾、钠、钙、恩、钢、镁、硼等元素,

当时年仅29岁;1824年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澳,当时才22岁。

[师]因此,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勇于为科学事业而攀登,那么,人工合成

新元素的合成者中,包现中国人的身影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希望,中国诺贝尔奖金的空缺也终

会弥补!

三、小结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1.重新熟悉元素周期表,预习下节课内容。

2.试着写一篇学了这节课的感想。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要求: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

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

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实验、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我们把1A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

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

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实验1]将一干燥的用烟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用阚

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

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钠钾

与氧气的反应

叮水的反应

[归纳与整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OzNa+OzK+02

K、Rb等碱金属与&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0Rb+Hz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z。

[小结]

2M+2H2。==2M0H+H2t碱性:

[思考与交流]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系吗?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

课堂练习1:碱金属胡(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钻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n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阅读教材]第7、8页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

联系?

[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

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归纳与整理]

颜色:状态:密度:

熔沸点:在水中的溶解性: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呢?

728728187^5^2818187

J」JJJJJ

FClBrI

[归纳与小结]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卤素和上的反应可用通式HZ+X2====来表示,反应时按F?、CL、Bn、k的顺序,

反应条件越来越,反应程度依次,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

次o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

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滨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1、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CL+NaBr=====CL+Br=====

Cl2+KI=====CL+「=====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归纳与总结]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

渐:

课堂练习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1、KI、新制氯水、KBr、淀粉、AgNO为不用其他试

剂,怎样鉴别它们?

课堂练习3:破(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碳和碳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

A.豉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碳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碳是有色气体D.碳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

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2、完成【课时作业】

第3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zX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要求:具有把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x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

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

(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1、原子序数===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原

子核由和构成。

[归纳与整理]

一、原子结构

子JI中子

L核外电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

1个电子带1个单位1个质子带1个单位

电性和电量不显电性

负电荷正电荷

质量/kg9.109X101.673X1()771.675X10;”

1/1836(电子与质子

相对质量1.0071.008

质量之比)

[思考与交流]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

的质量,将核内所有叫做质量数。

2、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质量数(A)=+

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

质量数二。

[课堂练习]

1、若有某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

核内中子数的关系是()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

2、填表:

粒子符号质子数(乃中子数(加质量数(能用彳X表示为

①。818

②A11427

③Ar1822

@C1nCl

⑤H:H

3、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团,核内中子数为小则Wg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0101)是()

A.(m~n)xW/mB.(ni-n-1)xW/mC.(m+n)xW/mD.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o如组成氢元素的氢

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我们把原子叫核素。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HM(H)

②:H笊(D)

③;H瓶(T)

[提问]上面的;H、汨和:H就是核素。那么;H、;H和;H间我们把他们互称为什么?

[归纳与整理]

二、核素:

同位素:

同位素的特点:

[课堂练习]

6142324714

4、在3Li、7N>11Na、12Mg、3Li,6c中:

(1)—_____和_____—互为同位素O

(2)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5、放射性原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人类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示踪原子。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的竣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

下可通过断裂DNA来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

(1)下面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l4c与用含有相同的中子数B.^C与C60互为同位素

C.14c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I4C与12c互为同位素

(2)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像14c的放射性原子,这些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A.原子不可以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以再分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

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2、完成【课时作业】

第二节元素周期率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每日一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TQ与DQB.‘°忒与吗oCaC.O2和O3D.?出和31H

【知识梳理】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不同的区域运动,把核外电子运动

的区域由内向外分别为n=1、2、3、4、5、6、7个电子层。这七个电子层又可分别称为

层。

2、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的电子能量。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规律一: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个。

规律二: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个(当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目不超过

个)。

规律三: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个,倒数第三电子层最多能容纳

的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规律四: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里。

【疑难探究】

[探究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

[总结]: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动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

迹。

微观粒子(电子)的特征:

[材料]:(1)电子的质量极微小(9.109X10-31kg);⑵电子绕核运动是在原子这样极其微

小的空间(原子的直径约KF%)中进行;

(3)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约为10、/s)

[思考1]:电子的运动特征与宏观物体有何不同?

[思考2]: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

[探究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问题1]:原子核外的电子为什么是分层排布的?H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

[问题2]:如何表示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

[探究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研究卜列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的情况:

核电荷元素元素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数名称符号

KLMN0P

2氮He2

10笳Ne28

18Ar288

36氟Kr28188

54款Xe2818188

86氧Rn281832188

[问题1]:从表中可看出,K层、L层、M层最多能排布的电子数目?

[问题2]:最外层电子数最多有几个?8个(氢原子是2个)次外层不超过多少个?倒数

第三层呢?

试推断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和电子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从课本P13的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的元素,会

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的情况(H、He除外),这种周而复始

的重现(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

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变化。

[问题3]: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为什么铁

元素的第三层没有排满就排到了第四电子层呢?

[探究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①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He为)处

于稳

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非金属性与金属性(•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典例分析:

典例1: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2、8、18、32、58B.2、8、18、32、32、8

C.2、8、18、32、50、18、8D.2、8、18、32、32、18、8

分析解答:

典例2: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

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B.L层C.M层D.N层

分析解答:

典例3:原子序数为1—18号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

[电子由内向外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最外层电子

数W8。(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W18,倒数第三层电子数W32。]

跟踪训练:

1.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没有差别,原子的运动也是杂乱无章的

B.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位置运动

C.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近的位置运动

D.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能量高的都有可能在离核近的位置运动

2.核外电子是有规律地进行排布的,它们分层排布在K、L、M、N、0……层上,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只能是2个B.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2个

C.L层上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D.最外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8个

3、下列所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④磅胃(S?2g5

A、YB、‘$)c、“D、y)

4、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SB.CC.SiD.Cl

5、已知和4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a=b+m+nB.a=b-m+nC.a=b+nrnD.a=b-m-n

6、和就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是()

A.HeB.K+

cG》D.Cl-

7、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⑴3Li>nNa.IgK>37Rb-55cs

(2)9F、17CI、35Br、53I

8、有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8。A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

子;B

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恰好为稳定结构。则A.B.C三种元素的元

素符

号:A是,B是,C是,

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够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每日一题]:

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IVA族D.VA族

【知识梳理】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的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

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的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

属性呈现的变化。

2、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非氧化性酸)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应的程度越剧烈),表明元

素的金属性,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表明元素金属

性____________

3、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表明元素非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表明元素非金属性.

【疑难探究】

[探究1]: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填写课本P14—15的表格,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元素的化合价?

[问题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呈现怎样的变化?该变化与元素的化合价有何联系?

[问题3]:通过作图,你能得出同•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4]: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如何?怎样解释之?

[探究2]: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观察课本P15实验,结合已有知识储备,完成课本P16填空内容,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能否使酚儆试液变红?为什么?

[问题2]: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这能说明铝的金属性比

镁强吗?

[问题3]:在做镁、铝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探究3]: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阅读课本P16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U: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问题2]:由此得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是:

[总结]: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探究4]:元素周期律

1、定义:

2、元素周期律的具体内容:

元素周期律是指:①;②;③

④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典例分析:

典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

B.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一定比电子层数少的原子半径大

C.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元素性质的简单重复

D.按C、N、0、F的顺序,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分析解答:

典例2: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P、S、C1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C.C、N、0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分析解答:

典例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关系是:Z>Y>X

B.Z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稳定

C.X、Y、Z各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均为8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W

跟踪训练:

1.甲、乙两种非金属比较,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单质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乙的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比乙得的多⑤

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

A.只有④B.只有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Cl>S>0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I>HBr

D.酸性:HC1O4>H2SO4>H3PO4

3、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加,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中有6个氧原子,则

这种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H„I+2/>X0/,B.H,”-2bX0b

C.H/,+,„X0*D.H2〃-MX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HC1、PH3、H2s稳定性依次减弱

C.NaOH,KOH、CsOH碱性依次减弱

D.S2\Cl、Ca"半径依次减小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VD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元素周期表中从HIB到HB族这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6、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7、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

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醛、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

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

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H2O>HF;

第三周期SiH4>PH3>>«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H2O;CS2CO2;CC14>CF4。

(选填“〉”或“V”)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1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的沸点为76.8℃,CF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