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_第1页
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_第2页
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_第3页
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_第4页
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2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治安学专业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实现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

职业道德,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治安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治

安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富有创新发展精神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结

合实际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培养

(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

治安学专业实行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培养(个性化发展教育)”的

“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并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需要,科学构建开放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

式。“三段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识教育阶

段,该阶段主要完成本科通识教育公共课,以本科生基本素质养成教育为主;

第二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治安专业课的教学,以治安专业素

质和专业技能培养教育为主;第三阶段是个性化发展教育阶段,即根据学生选

择考研、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多元要求和不同发展目标,设置相关课程进行

个性化教育。三个教育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课程结构分为课堂理论教

学、实验(训)教学、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形式,

形成一体化的专业教育训练体系。

一、具体措施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抓好专业学科建设

强化治安专业学科建设在公安院校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战略地位,大力加强

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继续努力发展治安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健全机制,调动治安专业教师教

学科研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尽快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环境和氛围;以信

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建立模拟仿真实验

室,加强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设计治安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契机,大

力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

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根据本科生规模、生源状况以及江西对治安专门人才和国内对社会公共安

全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积极推进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

“分层次、多规格、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战略,突出“一专多能”的职业化

教育改革创新,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综

合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以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坚

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促进质量全面提升。

根据公安学类和公安技术类本科专业人才质量国家标准,完善治安学本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公安院校教学及警务化管理实际,鼓励辅修专业或学

位、辅修课程,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提高学生转专业的自由

度,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和成长路径,提高专业培

养的弹性与活力。

4、提升科研水平,服务公安实战

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进

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技投入多元化的保障体系;鼓励教师在科研和社会

服务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科研反哺教学,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充

分发挥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应急管理与群体

性事件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促进警学研合作,着力培育和建设以项目为纽带

的科研创新团队,使科研成果在服务公安实践、推进公安工作发展方面产生积

极影响。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创新科研

管理和科研奖励分配方式,引导并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潜心科研工作。改革完

善科研考核评价制度,创新汇聚队伍形成能力的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

制,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相结合,为治安学专

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5、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夯实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努力提升治安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

理的能力水平。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训练新模式的要求,突出专业

学科优势,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学管理和资源共享。坚持学

科专业建设与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相结合;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以及实

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加强仿真实习系统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建成公安行政执

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积极建设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治安学教学科研团队

1、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做好人才培育规划。

通过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在治安学专业培养培养出一批教学、科研成果丰

硕的教学科研骨干,并致力培养1—2名高层次的治安学科带头人,努力凝聚更

多的创新型人才,以保持治安师资队伍不断充实、丰富、创新、充满活力的发

展态势。

2、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努力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治安学

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不断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努力,不断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

高工作效能,全面提升治安学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根据学院的有关

精神,科学制定系绩效考核办法,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的考核原则;注重平时考核与定量考核;严格考核结果的使用;妥善处理

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搜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健全

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

文化各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

境。通过文化的熏陶,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师生的自我要求,形成共同价值观

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培育和弘扬优良学风和新风,逐步形成符合法治精

神、时代要求和办学规律的文化。

4、完善与公安实践部门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构建警学研平台,促进高质

量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育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和选聘公安

机关业务骨干到公安院校任教的暂行办法》,完善与公安实战部门的人才双向交

流机制。继续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实行“双师型”教师合格证制,

根据发展规划,每年选派1-2人挂职实践;每学期要安排1-2人到实战部门锻

炼;专业教师每3年至少参加半年以上公安实践或调研。

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官制。从公安实战部门选拔业务骨干任专业教官,促进

理论与公安实践的结合,提高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质量,确保专业教官和短期聘

任教官每年保持在2-3人。发挥好警学研相结合的平台,以多种形式加强院局

合作,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与实践调研活动,促进高质量的“双师

型”教师的培养。

5、加大师资经费投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

加大经费投入,较大幅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额度,努力提高教学

科研的经费保障水平。努力改善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条件,不断优化教学科研

环境。

(三)加强课程建设,构建合理的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

1、根据治安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和实战需要,根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和个性化教育的培养模式,并充分考虑各专业课程群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重新

构建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和规范教学内容,形成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

新型课程体系,凸显专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性课程,突出专业能力训练和

培养。

2、科学重构文化素养课程体系。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的过程中,重

视文化素养课程体系的重构,不仅开设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程,而且

着重在选修课建设方面加大了人文素质类课程的研究及开设,拓宽了学生的知

识面和认识视野,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3、根据治安学专业课程特点,不断深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积极拓展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治安学专业主干课程都能够运用案例

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演练操作性教学等多样化手段开展实践性

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强力促进专业课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治安学专业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和突破口,强力推动整个专业课程

建设水平的提高,构建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先进性

的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的

序列化精品课程体系。目前,已有《群体性事件处置》、《社区警务》和《治安

管理学》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国家精品课程。

5、教材建设

治安学专业课程教材选用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严格遵循新颖性、适用性和

先进性原则,既能全面及时反映本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状况和水平,又能适合

本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二是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和治安实践的现实需要,适时

调整、使用恰当的专业教材。三是坚持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面

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公安院校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

程教材、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材称号的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

委员会推荐的优秀教材。四是适当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比如《群体

性事件及处置》、《社区警务教程》、《公共安全管理》等都是本系教师主编的具

有较高水准的专业教材。

(四)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1、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通过

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此,我们在教

学活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精神,教师与学生相互配

合,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理论教学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的传统教学模

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

背景的教学模式。

第二,普遍施行模拟教学。治安学专业课程与治安实际工作联系十分紧

密,施行模拟教学非常必要。模拟教学直面现实,接近实际,有利于强化学生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融合,缩小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高学生专业

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挖掘、创新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习能

力提高为宗旨,创新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讲授课时数,每门专业课程提

出适当的课外学习要求,供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提

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训和设计性实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培养。

第六,结合社会实践,安排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注重强化

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综合性训练。

第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联系

实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专业教学

要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紧紧围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染力和启发性探讨”、“教学互动性问题研究”、“案例

教学模式研究”、“多媒体教学问题研究”、“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探讨”

等教研课题,全面开展有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的改革研究,不断得以进步提高。

2、教学手段改革

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支持

与服务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不断

丰富和提升。

第一,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CAI课件施行课堂教

学。主要专业课程除了配备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题库外,可逐步开发并使用网

络远程教学课件实施教学。

第二,积极利用网站平台为教学服务,实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料和思

考题、作业布置等网上发布、网上提交、网上交流互动。

第三,利用各种虚拟系统、模拟系统,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的效率与

质量。

第四,利用电话和电子邮件答疑,创造宽松、高效、快捷的交流环境,促

进师生教学相长。

第五,积极进行考试形式改革,注重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促

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采取相适应的考试方法或形式,如理

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笔试与面试、闭卷与开卷、设计式考试或答辩式考试等多

种形式,真正发挥考试的检测作用。

3、实践教学

根据治安学专业课程特点和实践教学要求,不断深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程教学改革,着力拓展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构建以课堂实训教学为基

本形式、岗位核心能力训练为核心、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毕业综合实习为检

验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践性教学的规范性文件,使实践

性教学规范有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践学

时的所占比例,设置了集中性实践环节,制订了各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

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具体要求。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实践教学质量有了充分保障,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

高。

二、实施效果

(一)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大学生的综合

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尤为重要。学生综合能力的充分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

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治安学专业一直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发

展的良好环境,并寻求一种适当的方法或形式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他们

的创新能力。通过努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1)组织学生参加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七届全国城运会、广州亚运会

等安保工作,2012年12月张志豪等六十余名同学获深圳大运会安保工作“学

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积极组织本科治安专业学生申报学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项目,2013年

学生主持申报项目19项,2014年学生主持申报项目15项,2015年学生主持申

报项目6项,三年来学生共主持申报40项,占全校批准立项的学生项目的

27.8%(全校共144项)。其中,祝昌鸿老师指导的熊云川同学完成的“公安交

通违章行为与守法意识冲突”项目获公安部组织的公安院校科技应用创新成果

三等奖。详见附件2。

(3)2012年12月,1022中队左嫣然、欧阳哲溯参加第二届中国警界明日

之星论坛获二等奖和优秀奖;2013年12月,1123中队万琦、彭媛参加第三届

中国警界“明日之星”论坛,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2015年11月,1222中队

武玥参加第五届中国警界“明日之星”论坛,荣获三等奖。

(4)2012年10月治安系1121中队刘正清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铜奖。

(5)治安系黄佳路、曾亦成、陈曦、王雪、蔡楚培、吴磊、刘家羽、肖欣

八名同学代表江西警察学院参加2012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

赛,其中王雪、陈曦、曾亦成分获本科组个人一、二、三等奖,吴磊、肖欣分

获专科组个人一等奖。

(6)治安系刘双瑜、詹聪、张林三位同学参与周忠伟副院长主持的课题调

研,并独立完成《江西警察学院学风状况调查研究》和《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到

课率因素及对策研究》两篇论文。

(7)在周忠伟教授指导下,治安系1322中队刘必成同学参加的“警察职

业风险”课题成果之一的论文在吉林警察学院学报《净月学刊》发表。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培养(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三段

制”治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治安学专业学生既有宽阔的基础知识面,又有很

强的治安专业岗位综合素质和能力。治安专业学生大多入警就业,毕业学生专

业认同度较高,就业率较高,在学院各专业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本科教学质量成绩突出

目前本学科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占38%,副教授6人,占

29%。讲师4人,占19%,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17名,占80.9%,

享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1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

名,已初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在业内有一定

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1、新增刘小荣、王占军、郑红梅教授3名;新增刘海霞、李攀诚、张艺副

教授3名,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明显提高。

2、新增在职攻读博士4人,邓宁、张艺、邹俊、李攀诚分别考取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3、新增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即王占军和郑红梅老师。新增2名院治

安学学科带头人,即王占军和郑红梅,6名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即赵光伟、祝

昌鸿、张艺、邹俊、李攀诚、刘海霞老师。

4、被聘为学院三级教授3人,即杨瑞清、郑红梅、王占军;四级教授2

人,即赵光伟、刘小荣。全院教授被聘为三、四级教授的共22人,治安学教授

占5人,占比远远超出其他学科,列学院各学科之首。

5、周忠伟教授被聘为南昌大学法学硕士生导师,同时被江西省社会主义学

院聘为客座教授,还应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邀请,担任硕士论文答辩组

长。

6、60余人次参加全国治安学术研讨会、全国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全国犯

罪学研讨会、华东治安学术研讨会、江西省警察协会研讨会等国内学术会议。

7、邹俊、王占军2位老师分别到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做访问学

者。

8、王占军和郑红梅2名教授到加拿大考察学习;周忠伟教授赴新加坡考察

学习,杨瑞清教授赴台湾考察学习。

9、5名老师先后七次参加了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骨干师资培训,被选拨

数量位居学校各学科团队首位;4位老师被选派参加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

科研骨干培训班,被选拨数量位居学校各学科团队首位,有效提升了学科教学

研究水平。

10、郑红梅老师到鹰潭市公安局进行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担任治安支队副

支队长。3名“双千教官”即韩选新、杨文辉、郭斌从公安实战部门到我专业

任教。另外,聘请陈勇琦、张光富、黄练、杨克琦等10位公安先进典型为高级

教官和教官,不定期到校举办专题讲座。

11、刘小荣、李小强、郑红梅3位老师,经学院推荐,公安部审核批准,

参加公安部组织的“西部基层送教”活动,利用暑假,先后到陕西、西藏、青

海、甘肃等地的基层公安实战部门举办专题讲座,为基层民警释疑解惑。

12、余达红副教授积极参加公安部组织的援藏援教活动,担任西藏公安专

科学校治安学课程的主讲老师,完成为期1年的授课任务。

13、聘请公安大学治安学院院长宫志刚教授、北京警察学院冯锁柱教授等

16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授课。

14、周忠伟、杨瑞清、赵光伟、刘小荣、郑红梅、王占军、余达红、兰海

华、刘海霞等10多位老师被邀请到公安实战部门、保安公司、法院、检察院、

社会主义学院、各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举办各种专题讲座40多人次。

15、周忠伟、刘小荣、王占军、刘海霞等老师受江西大江网、江西电视

台、江西日报、新法制报的邀请,不定期担任节目(栏目)嘉宾,对案件(事

件)进行点评。

16、周忠伟、杨瑞清、赵光伟、刘小荣等教授分别多次被邀请在全国治安

学学术研讨会、全国犯罪学研讨会、华东治安学术研讨会、江西省警察协会研

讨会等国内学术会议作为点评嘉宾或发言代表。

17、为上海公安专科学校治安系老师成功举办主题为“治安学人才培养研

究”的专题培训班,杨瑞清、刘小荣、王占军等教授为培训班授课,获得好

评。

(四)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1、科学研究项目。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3项。

(1)国家课题。余达红副教授2015年主持申报的《驻寺工作机制与西藏

社会稳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在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方面是

一个全新的突破,在全国同行业院校中也为数不多。

(2)省部级课题23项。

2.发表论文。

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Ei检索期刊1篇。

3、研究报告。

周忠伟教授撰写的5篇调研报告在江西省社联和江西省社科院主办、供省

领导参考的《内部论坛》及《专报》上刊发,引起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具体如

下:

(1)《我省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现状、问题及对策》(《内部论坛》2011年

第45期),该报告获时任孙刚副省长的批示,后又被收入江西省社联主编的

《论真理,出良策,建真言》文集;

(2)《江西流动人口态势与有效管理问题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专

报》2012年第23期);

(3)《高度重视我省女警职业安全隐患》(《内部论坛》2013年第15

期);

(4)《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例分析与我省的管控对策》(《内部论坛》2014

年第3期);

(5)《高度重视我省基层警力流失问题》(《内部论坛》2015年第21

期)。

4、科研教研获奖

各类科研项目获奖共计30多项。其中获2项省级一等奖。

(1)《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教程》(周忠伟主编)获江西省第四届普通

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群体性事件处置》多媒体课件(周忠伟制作)获江西省高校多媒体

课件比赛一等奖。

5、主办学术会议。

成功主办“公安部统编公安本科规划教材《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社区警

务》、《危险物品管理》大纲编审会”、“公安部统编公安本科规划教材《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