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卷)_第1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卷)_第2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卷)_第3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卷)_第4页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部编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训练卷及答案(一)

时限:150分钟满分:150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

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拔弦,

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

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

地方。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

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

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

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

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

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

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

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

让游客惊叹连连。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

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

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

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

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

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

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

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

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

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

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

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

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

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

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

忽视。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

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文化发展,有其规律。“城,所以盛民也”,

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

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

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

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

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城市不

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

得热闹起来。

B.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

为游客所向往。

C.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

市管理者的智慧。

D.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

要的管理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

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

头艺人成就梦想搬舞台。

C.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文章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

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文章从街头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

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形成成都城市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

发展,新文化景观形成。

B.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

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让管理规范花、专业化,体

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

出了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走出国门20年后,已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公司”的华为,正面

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从代理香港公司产品起家,逐渐开始自

主开发产品,到1995年,华为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15亿元,但由于

中国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华为在传统的程控交换

机领域的利润被吞蚀,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而市场需求也开始出

现多元化。

“‘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2012年

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根据华为2017

年年报,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

/3以上的人口。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6036.21亿元,其中欧

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638.54亿元,同比增长

4.7%;亚太地区实现销售收入744.27亿元,同比增长10.3%。只有

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

所下滑,

(单位,化尢)

“华为是中国少有的愿意去了解全球的技术治理机制,熟悉全球

专利制度和电信标准技术制度,与技术治理的利益相关方有很好的互

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现有治理机制的一个公司。”清华大学

朱恒源副所长如此评价。他说:中国建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入商业

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但是,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

是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

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语

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规则。

(摘编自《华为:荆棘丛生的国际化道路》)

材料二:

近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引发国际社会严

重关注。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新常态”之下,参与全球竞争的中

国企业首先必须掌握好法律工具。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就意味

着融入国际规则,在所在国法律框架下开展业务。这就要求中国的企

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今世界,虽然逆流横行,但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

得市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

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

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

(摘编自《竞争摩擦不可避免,但中国企业的全球抱负不应削弱》)

材料三: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

话与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

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

性方案。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

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

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中国秉持

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我们对

作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

(摘编自李克强总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为副董事长郭平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时说:“走出

去'是为了活下去!”可见,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

能得以生存。

B.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在亚、欧、非、美洲均有

所增长,其中在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超过了10%。

C.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必然会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只要我们做好自

己,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认

可和支持,并赢得更好的未来。

D.中国政府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

承诺,又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3年到2017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呈连年大幅

上涨的趋势。

B.清华大学朱恒源对华为公司在全球技术治理机制上的努力给予了

肯定,他同时也指出中国企业要更好地全球化,还要学会用主导全球

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C.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政府要加强与外国的沟通对话和互利合

作,也要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提供更多的中国建

设性方案,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D.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重点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该如

何更好地发展,材料二重点讲述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

进程,材料三侧重从国家层面谈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当今的世界局

势。

6.当今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

的正当权益,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与陌生人交流

(1)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一。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

一入学便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次要。只有一门叫做“农业”

的课,老师再三强调,这是为着我们将来上山下乡而设的。但是这些

来自书本的乡村知识并不能激发我真正的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

真正的农民吧。我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

则空空荡荡。

(2)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

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早点。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

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

(3)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

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箧萝。她用不着看顾客,

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

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

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

光……在我当时的年岁,没有恰当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

但她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4)以后的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的观察。

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的一切。我学着她的样

子,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

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

我觉出一个新的自己正在身上诞生。是啊,一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

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5)后来我搬了家。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下乡。几年后我返回城市,

偶然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她还在。大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

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

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

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

从前的灵巧。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嘴里满不在乎地嚼着

什么。我站在锅前,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她从锅里抽

出筷子指着我说:“哎,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

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来没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

烟和油锅的煎熬。

(6)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的“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

告知他人的往事,还似乎害怕被人识破心思。

(7)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乘坐的面包车在那家

小吃店前抛锚了。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

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泅成了

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

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

台里是打着篇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

(8)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

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

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9)“小时候我常在这买油条。"我说。

(10)“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11)“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12)“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13)“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

(14)“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

过脸不再看我。

(15)“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

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16)“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

修好,司机在催我。

(17)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

她那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嗯”,和

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

(18)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

家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

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

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

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19)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

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

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20)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取材于铁凝的同名作品,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炸油条姑娘的美让“我”深受震撼,她让“我”自惭形秽,同时

“我”决意要学着她的样子,美好地成长。

B.第⑦段说炸油条姑娘“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

这家店”,暗示岁月流逝,她已视店如家。

C.第⑨段开头写下午的阳光使店里显得温暖柔和,这种氛围让“我”

产生了急于向炸油条姑娘表达的愿望。

D.文章讲述的是平常的人和事,却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思想,这种

平中见奇的写法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8.文中四次写到油锅的沸腾、安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9.文章结尾写道:“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

生的魅力”,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里古。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

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输林院修

撰,进侍读。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

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

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

“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

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

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

“秀才谓朕默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售

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

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室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

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

日:“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

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it

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①,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

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

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

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

年选南京礼部尚书豫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葬祭,谥文安。英

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输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

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②皆不喜,

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注】①葬祭: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②三杨:指明代“台阁体”

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先后位至台阁重臣,以大

学士辅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

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B.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

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C.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

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D.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

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通过朝廷最后一

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中官”既指与地方官相对的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指宦官太监。

本文中指的是前者。

C.“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有贬谪、放逐之意。“是夕始

觉有迁谪意”中“迁”有贬谪之意。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

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英做事细致,谨慎周到。在李陵城发掘出有蒙古名的石碑后详

细上奏皇帝,他不仅按照皇帝要求击碎石碑,而且还把它沉入河中,

回来汇报,得到皇帝赞赏。

B.王英正直宽容,体恤军情。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皇上命令不

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后通过王英的上奏求情,皇帝才又恢复

这些官军的粮食供给。

C.王英历仕四朝,深受器重。皇上曾赐予他麒麟带,在母亲去世时,

作为随葬物品,特允许祭葬;他七十岁时.,一再请求退休,皇上不许。

D.王英端庄稳重,才华横溢。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

考官,朝延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

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

(2)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永遇乐

刘辰翁①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②,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

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

苦过之。

璧月初睛,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

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

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细帙③流离,风鬓三五,能

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邮州④今夜,此若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缸⑤

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创作此词时,临安被元军占领已两年,南宋残余政权濒临灭

亡,词人蛰居在临安附近乡村。②李易安《永遇乐》:李清照南渡后,

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③细帙:书籍、书卷。④解州:

州名。“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写下“今夜解州月,闺

中只独看”的诗句。⑤缸(gang):油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月明云淡,景色可嘉,却引发词人突兀一问,这表现出词人内心

的忧伤。

B.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无处游玩,词人借此表达对现实

的不满。

C.词人写李清照的经历、心绪,实则是抒发自己与李清照相同的郁

闷之情。

D.词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申诉了流离之苦,更突出了深沉的家

国之痛。

15.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表达

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相同。

(2)《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a”

9O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

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

争的精神。

第n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

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

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因此,思政课应,长于寓理于例。现

在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泛泛

的论述,而希望听到强有力的例证。就事论理,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

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是增强感染

力的必由之路。()新,就是新颖,应尽量避免地

举一些老例子;近,就是贴近,不妨多用学生平时的事例,

这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有亲近感和现实感;精,就

是精当,许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例

子举了,道理也便在其中了;实,就是真实,切忌道听途说、O

“思政课就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融入到各种食物中,让学生自然

健康地吸收。”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

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生不但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

的升华,而且有美的感受。

B.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

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

增益、真和善的升华。

C.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

优秀电影,不但让学生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

熏陶、真和善的升华。

D.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

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

升华,而且应有美的感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近”,也应求“新”;

既要求“精”,也应求“实”。

B.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

既要求“精”,也应求“实”。

C.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精”,也应求“实”;

既要求“新”,也应求“近”。

D.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

既要求“实”,也应求“精”。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滋有味翻来覆去耳闻目睹捕风捉影

B.津津有味啜啜不休耳濡目染浮光掠影

C.津津有味啜啜不休耳濡目染捕风捉影

D.有滋有味翻来覆去耳闻目睹浮光掠影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

改。(5分)

第四届“挑战杯”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2019年10月

9日至11日在银川大饭店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

并邀请知名专家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

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

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

21.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

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100个字。(6分)

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

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

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

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

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传

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

起来”错误,选项表述中的“都”扩大了范围。第一段说的是“表演

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

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拔弦,随性而歌,

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

彩”。B项,“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

为世界名城”错误,从文中来看,街头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

而非使之成为世界名城的原因。D项,"……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

管理内容”错误,文中并没有强调“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

极健康向上”这些内容最重要。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

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的

情形”错误,原文没有采用对比论证,文章第三段提到西方的街头表

演艺术,文中说“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

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

人所向往……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

化景观、文化资源”,由此可知,中西街头表演艺术并非正反对立,

“对比论证”一说错误。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

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

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

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

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如果相关部门在

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错误,“如果……就能……”表述绝对,从文中来看,“市容、交通、

安全等”只是提供保障的外部条件,“街头表演”要想长期有序规范

发展应该还有很多其他条件,如倒数第二段“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

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

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

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

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

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在实践中对相

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

精彩绽放”。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

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

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

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能得以生存”错,推

论太绝对。结合“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

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

长郭平曾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

力”分析可知,只是举华为的例子,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需要走出去才

能生存。B项,“美洲均有所增长”错。结合“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

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分析,

2017年,美洲地区销售收入有所下滑。C项,“只要……就……”错,

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太绝对。原文的意思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

作,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是回应干扰的最好方式。故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

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

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

入均呈连年大幅上涨的趋势”错。结合材料一图表“近5年华为销售

收入”“近5年华为营业收入”分析可知,2016年跟2015年比,营

业收入只有小幅增长。故选A。

6.【参考答案】①学会用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包括语言和规则)来

表达自己的诉求。②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

正当权益。③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和更多的国

际合作,让企业和产品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

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

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结合“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是欧美

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间,唯

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语言首先

是英语,其次是规则”分析可知,学会用主导全球体系的话语体系来

表达自己的诉求;结合“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

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分析,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

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结合“中国建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

入商业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尽管遇到各种干扰

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

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分析可知,顺应全球化的趋势,

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和更多的国际合作,让企业和产品得到更多的

认可和支持。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

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

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

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

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

有出入。本题中,B项,见于文章第⑦段“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

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讴成了灰色。她

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

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可知岁月

流逝,炸油条姑娘被岁月所消磨,活力不再,变得麻木消沉,选项中

“她已视店如家”理解有误。故选B。

8.【参考答案】第一次,以油锅的沸腾衬托出炸油条的姑娘充满活力;

第二次,以油锅的仍旧沸腾,反衬出她被岁月消磨,已经活力不再;

第三次,以油锅的安静衬托出她已变得麻木消沉,毫无生气;第四次,

以油锅的再次沸腾,衬托出她重新焕发了生活热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分析语

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

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

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领会文

本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容,文中四次写到油锅的沸腾、安静,主要是

衬托人物的作用,这就必须筛选相关语句进行理解。第一次“滚沸的

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而炸油条的姑娘“手持一双长

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箍梦。

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

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突出其姑娘充满活力,第二次

“大铁锅仍旧沸腾着”,但“她没了昔日的愉快,已然发胖的身形也

失却了从前的灵巧。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好像许多年

来她从来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反衬出

她在枯燥生活中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第三次“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

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

帽子已被油烟洒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

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是以安静衬托她的失去活力。第

四次“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是姑娘重新对生活充满热情。

9.【参考答案】与陌生人交流,向陌生人学习,陌生的炸油条姑娘“启

发"我,“我”向她学习,开启了美的追求,在陌生的“我”的启发

下,炸油条的姑娘重新燃起了对美的追求。(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

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

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这道题目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正确揣

摩重点语句的含意。解答本句的含义需要领会“陌生人”和“陌生的

魅力”的含义,这些语句充满生命力,突出表现炸油条的姑娘执着与

人打交道的处世风格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文中来看“我”向陌

生的炸油条的姑娘学习打扮,得到了美的追求;而在陌生的“我”的

表白下,卖油条的姑娘开始重新打扮自己,追求美好。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

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

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英

子按察副使裕”是完整主语,与后文形成主谓关系,表达完整意思,

不能拆开。排除A项、C项。“待罪”即等候治罪,主语为王英;“宥

不问”主语为皇帝,应在“宥不问”之前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

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

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

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B项据原文“且谕中官勿阻”,文

中指宦官太监。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

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

接、以偏概全等。C项“麒麟带作为随葬物品”,原文无此意,属于

曲解原文。原文“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意思是:母亲去世

时,皇上特给予祭葬,遣宦官护送归乡。故选C。

13.【参考答案】(1)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的位置,而城北门有块

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原来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谢

某的德政碑。

(2)他个性正直诚信,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杨都不喜欢他,所

以他不能掌大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

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

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既”,

“已经”,或“……之后”;“所”,处所,地方或位置;“出”,

露出,超出;“发”,打开,挖出;“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

也”,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动词“是"。(2)补充主语,“王英”

或“他”;“直谅”,正直诚信;“规”,规劝;“喜”,喜欢;“柄

用”,谓被信任而掌权,此处指掌握大权。

【参考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

士,入文渊阁读书。皇上考察他认真细致谨慎,令他与王直抄写机密

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

二十年(1422),他随从皇上北征。部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

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的位置,

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原来是元朝时

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阴刻为凹形状。凹陷下去的字

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刻图章如果是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

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上奏皇上。皇上说:

“碑上有蒙古名,他们将来会说是自己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

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皇上很高兴他这

么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的人,朕将任用你。”便问他北

伐的事。王英说:“皇帝亲征,他们一定远逃,希望不要穷追。”皇

上笑道:“你是说朕滥施武力吗?”便对他说道:“军中有什么动静,

你听到了即入奏。”还传谕宦官不要阻拦。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

皇上命令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给予他

们。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省亲归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海内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与

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

说:“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

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太宗和仁宗《实

录》修成后,王英被进升为少詹事,被赐给麒麟带。母亲去世时,皇

上特给予祭葬,遣宦官护送归乡。不久命他回来任职。正统元年

(1436),命他侍奉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升为礼部侍郎。八年

命他处理礼部事务。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

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一,一

再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

狱,王英上疏等候治罪,皇上宽恕不问。第二年升他为南京礼部尚书,

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他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赐给祭葬,谥号

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

考官,朝延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他个性

诚信正直,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能掌大

权。王裕后来积功升官为四川按察使。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

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

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

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

故意拔高等。B项,“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表述有误,词

中“满城似愁风雨”是写元宵节满城本无风雨却如有风雨,满城都处

在宵禁之中,冷落不堪,词人借此表达了国土沦亡后的悲伤之情。故

选B。

15.【参考答案】(1)对比。上片以临安今昔不同的春景春事特别是

元宵况味,穿插对比,抒发国家衰亡的哀痛。(2)用典。下片用杜甫

被叛军困在长安,月夜里思念廓州的亲人的典故,抒发离乱流落无家

可归的凄苦心情。(3)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满村社鼓”的乐

景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临安沦陷后的寂寞悲苦心情。(4)情景交融。

“禁苑娇寒,湖提倦暖”既是描写昔日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

宜,也是借景抒发对昔日临安太平景象的深情眷恋。“断烟禁夜,满

城似愁风雨”,景中含情,满城都处在宵禁之中,似处于风雨之中,

包含词人的忧虑之情、凄苦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

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

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

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

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和注释

找出手法,应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还要分析手法表达出的作者的情

感或达到的艺术效果。如,昔日“香尘暗陌,华灯明昼”,今日“断

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的对比,抒发国家衰亡的哀痛。“解州今夜,

此若又谁知否”运用杜甫的典故,抒发离乱流落无家可归的凄苦心

情。“空相对,残缸无寐,满村社鼓”三句中以“满村社鼓”的乐景

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临安沦陷后的寂寞悲苦心情。词人借景抒情,

全词情景交融,抒发词人情感,应找出词中所写的景色,分析景物特

点,并分析景物中蕴含的感情。同时注释给了提示,运用了李清照和

杜甫的典故,应结合词作去了解典故的用意。

16.【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

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

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

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是故、贤、作。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

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

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

大。A项,结构混乱,前面主语应为“学生”,后面“应让学生”主

语为“一堂成功的思政课”,可以把“应让”去掉。B项,成分残缺,

应该在“一本”前面加上“读”,“一场”前面加上“看”;语序不

当,“不但”“而且”后面的内容应该互换位置。C项,成份残缺,

“一堂”前面需要加上“听”;语序不当,“不但”“而且”后面的

内容应该互换位置。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

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

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

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

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后面内容“新,就是新

颖,应尽量避免”“近,就是贴近”“精,就是精当”“实,就是真

实”等分析,B项,“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精’,

也应求‘实'”分析,与后面解说“新”“近”“精”“实”相承

接。故选B。

1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

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有滋有味:

指十分有味道,生动。津津有味:形容吃东西有滋味或讲话特别有兴

趣。此处结合前面内容“让学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

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分析,主要讲思政课应该生动,选用“有

滋有味”。第二空,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

次,多次重复。啜啜不休:唠唠叨叨,说个不停。此处结合“新颖”“避

免”“举一些老例子”分析,主要讲避免多次重复举一些老例子,选

用“翻来覆去”。第三空,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耳濡目

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结合“这

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分析,此处修饰“事例”,选

用“耳闻目睹”。第四空,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

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结合“真

实”“切忌道听途说”等分析,此处主要讲不应该用一些没有事实根

据的故事或例子,选用“捕风捉影”。故选A。

20.【参考答案】(1)将“拨冗”改为“隆重”(2)将“忝列”改为

“亲临”(3)将“拜读”改为“阅读”(4)将“鼎力”改为“全力”

或“大力”(5)将“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

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

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

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

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拨冗”,指(对

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结合“组委会”分析,改为“隆重”。

“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结合“知名专家”分析,改为

“亲临”。“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

敬词,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结合“此函”“您”分析,改为“阅

读”。“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改为“全力”

或“大力”。“垂爱”,意思是关怀,俯爱。一般指上级对下级赏识

爱护,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改为“喜爱”或“青

睐”。

21.【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三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

绳子依“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的顺序大幅变长。

(2)寓意: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

乏,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

的关键是认真观察漫画,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答题时,首

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

画面按照祖辈、父辈、子孙的顺序画了三口井,三口井外都有木桶,

并且汲水的绳子越来越长,依此写出漫画的内容:三口井都配有一个

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依“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的顺序大

幅变长。

总结漫画的劝诫意义时.,注意三幅图画的对比,三幅画都有井、有桶、

有绳子,这是三幅画的相同之处;不一样的地方是绳子的长度需要越

来越长。联系现实中水资源日益枯竭现象,分析画面背后的寓意是:

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呼吁人们

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2.【写作指导】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

的共同点。从“父王一一亚历山大”“唐诗一一宋朝诗人”这两组关

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

就”。这则材料的关键,在于讲今人与前人的关系问题,用不同的观

点看待,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既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又必然引出不同

的对策,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前人的卓越成就是我们的目标动力,

还是我们前行的压力?我们应该变压力为动力,还是被压力压倒,无

法超越前人?联系身边的生活,会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

对待的问题。看到同伴取得了成绩,是真心祝贺,还是忧心忡忡?对

已经刷新的高度,是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挑战,还是认为它是一个障

碍?正确的态度应是什么?想清楚了,文章的立意就有了,文章的构

思也就有了。在材料中的体现了辩证的看待,材料一中“忧心忡

忡”“生怕,,体现一种担忧,把前辈的成绩变为“包袱”;材料二中

“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是一种辩证的分析,因此立意

可从“继承”和“超越”前人的角度分析。

参考立意: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前

方的丰碑;正确认识前人和前人的成就;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又要敢于超越前人;幸与不幸之间仅隔了一层纸的距离,正面是幸,

反面不幸等。

2020年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二)

时限:150分钟满分:150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的屋脊上多装饰有“脊兽”,它的应用

使得建筑屋脊轮廓富于变化,尤其是大型建筑上脊兽的应用,更使得

屋脊造型繁简有度,颇具清人邓石如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

透风”的构图之美。除却装饰,脊兽还有稳固瓦件的作用。其他钉帽

一类的瓦饰虽不在脊上,却与瓦钉配合固定檐口端头,具有与脊兽类

似的作用。

脊兽的起源约在东周,这是瓦件逐渐普遍应用的时代。已发现最

早使用瓦饰的实例,见于秦雍城遗址出土、可追溯至春秋晚期的陶质

建筑构件中。形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瓦钉钉帽,也有正脊脊端

与后世鹏尾位置相当的羊角形构件,甚至还有人形瓦饰。这类瓦件皆

为捏塑,手工造型感强烈,不似后世的模制风格,说明尚未大规模生

产,正处于初创阶段。

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如河北灵寿中山国遗

址出土的檐头筒瓦上装有叶片形并开半圆孔的巨大瓦钉钉帽等,显然

是源自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东汉时期,大量陶楼涌现,为认知当时脊兽的面貌提供了较为直

接的信息。南北朝数百年间,制瓦技术大大提升,瓦饰的生产也普遍

趋向于批量模制。东汉陶楼上已出现一种装饰于脊端、上下三瓦当叠

起的瓦饰,其最初可能为三件独立的脊头筒瓦叠砌而成,形成风尚后,

逐渐出现整体制作的做法。

纵观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脊饰造型题材,大致可归为鸟形、兽形、

叶片形三类。其工艺从捏制到局部模制、再到整体模制,具体形象细

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呈现出物象杂陈的面貌。

隋唐时期的脊兽继承了南北朝的特点,出土实物中仍以兽面脊头

瓦数量最巨,两京诸宫殿皆有发现。唐代除有大量兽面脊头瓦发现以

外,尚未见脊头瓦前端的“仙人走兽”实物。然而敦煌莫高窟中自初

唐开始,就有若干建筑壁画表现出角脊下端以筒瓦上翘叠落、每片筒

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形成锯齿形构造,颇似明清建筑上“仙人走兽”

的发端,只不过还未出现兽形。

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中,还普遍出现了在建筑正脊、

角脊、前檐瓦面上设置陶制或金属制火焰宝珠以为装饰的做法,使建

筑整体更为华丽精致,同时起到瓦钉的作用,这也是东汉明器与九原

岗北朝壁画中叶片形钉帽的造型延续。

北宋后期,“仙人走兽”的面貌已与明清时比较趋近,这应当是

经历了较长时间演进后制度化的结果。两宋绘画中的亭台殿阁上,皆

形象地描绘了包括各类走兽在内的脊饰。

经历了北宋时期定型和金元时期的发展,脊兽的使用到明清时更

趋制度化,造型上也发生了新的改变,既不似魏晋南北朝模印的质朴

风格,也不似唐宋堆塑的夸张风格,而是呈现出高度程序化的特点。

其制作趋近于在方整的空心砖上加以雕饰,大型吻兽则用数块空心琉

璃破拼合,体块感十足。类型方位虽大致继承了前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