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知不如授人以慧-《认识计算机》教学有感_第1页
授人以知不如授人以慧-《认识计算机》教学有感_第2页
授人以知不如授人以慧-《认识计算机》教学有感_第3页
授人以知不如授人以慧-《认识计算机》教学有感_第4页
授人以知不如授人以慧-《认识计算机》教学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课联系,知识联结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课时,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展示将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及其作用,分门别类地告诉学生。但这样的教学只让学生暂时记住了这些名词,时间久了就会发生遗忘。显然,这样“断裂”的学习也只是为了知识而接受知识,学生并不能主动去学习。在进行新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联系新旧知识呢?如何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会运用这种方法?通过对比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我发现这节课介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传递信息的方法可以写出来或者画出来。这一课也让学生认识了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通过反复思考,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师:同学们,我们人类如何获取信息呀?生:可以通过“眼睛、耳朵、嘴巴(舌头)、手(触觉)”这些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师:你们说得很对。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机,它也可以获取信息的,但是它获取信息需要用到一些设备,这些设备叫做输入设备。师:那么计算机能不能将信息传递给我们人类知道呀?猜猜传递信息的设备叫什么?生:可以!叫做输出设备。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自豪,你看你们都能联系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了。通过简单的对话,将这节课要学的输入设备和前一课的获取信息的方法相联系,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输入设备和传递信息相联系,这样的设计更容易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程里的新旧知识相结合。即使以后再有些看似孤立的知识,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也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结,加深印象。二、修辞运用,学科融合和以往教育理念不同的是,现代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1]。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引领学生综合化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点的学习并不是断层和独立的,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都蕴含着一系列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贯穿学生所学的各门科目中。例如,“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是在语文习作上经常用的一种手法,主要作用是将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一些特征。在《认识计算机》这一课中,我们也可以将没有生命的电脑比作有血有肉的人,从人的各种器官的功能出发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的各设备的作用。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师:同学们,人类可以用“手”“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获取到信息。那么对于计算机来说,什么是它的“手”“眼”“耳”呢?生:“手”是鼠标、键盘;“眼”是摄像头;“耳朵”是话筒。师:这些设备可以让计算机获取到外界的信息,它们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师:我们人的大脑可以思考,控制我们人类的情绪和行为。请同学们观看这一课的知识精讲视频,找找计算机的“大脑”。(生观看知识精讲视频)生:计算机的“大脑”是CPU。师:因为我们人没了大脑就不能正常活动,而计算机也需要CPU去控制处理整个计算机系统,所以计算机的“大脑”CPU特别重要,它是计算机的核心。师:我们人获取到的信息通过大脑处理后可以将它们传递出去,我们可以通过用纸笔写出来或者画图画出来,那么计算机又是通过什么设备实现类似的操作的呢?生: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用绘图仪画出来。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个工具,本来并没有生命,学生很容易混淆各种设备的作用。将计算机“拟人化”后,学生能很快将一些设备和人的器官对应起来,学到的知识并不容易遗忘。这样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教一些抽象的知识时,学生结合语文或者其他学科的知识,大胆地想象,也能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三、感受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俗话说“任何脱离实践的知识都是没有意义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在教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计算机的设备是如何充当着“手”“眼睛”“耳朵”。活动一:师:同学们,人类的手可以去感知到很多信息。那么什么设备能够充当计算机的“手”,将外界的信息获取到它的内部?生:鼠标、键盘!师: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两个设备可以充当计算机的“手”?生1:因为键盘就像是我们写字的手一样,可以将文字输入进去。生2:鼠标和键盘配合使用可以将外界的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部。活动二:师:请同学们想想眼睛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看看计算机的各个设备,猜猜什么设备可以充当计算机的“眼睛”?生:摄像头。师:你们怎么想到摄像头的?生1:我和朋友视频时要打开摄像头,朋友就可以看到我了。生2:我经常用妈妈的手机自拍,通过妈妈手机的摄像头我就看到手机里的我。师:原来你们平时经常让电脑的“眼睛”看到你们可爱的模样呀!活动三:师:我们认识到了计算机的“眼睛”“手”,那么你们猜猜看什么设备可以充当它的“耳朵”呀?生:耳机。师:是整个耳机么?(教师故意重复)生1:耳机上的小“洞”,我经常对着这个“小洞”说话,它能把我的声音记下来。生2:那个小洞是耳机上的话筒。师:大家结合了日常生活的体验,这个小孔其实就是小型的话筒。我们的声音通过话筒传到了计算机的内部,话筒就是计算机的“耳朵”。这一课要学习的很多设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也许只是不知道准确的名称。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经验,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功能会加深认识,也能自主将相应的设备分别归类到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主机中。因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联系生活,这门课程才更有价值。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留心,将课内的知识和课后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用生活的经验理解课上的知识,从而最大化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四、梳理思路,绘制思维导图科学研究证明:我们人类的思维不是闭塞的,而是可以不断开放延伸的,每一种知识信息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种知识脉络关联起来[2]。不同的知识间的联系错综复杂,让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归纳梳理知识。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更加清晰地思维,让学生的大脑发挥最佳表现[3]。图1《认识计算机》知识框架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来,可以帮助他们重点掌握关键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如《认识计算机》这一课可以这样梳理知识框架,见图1。“授人以知,不如授人以慧”,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